[小舊]巨星特寫-費爾南多·雷東多

看板Argentina作者 (Leo)時間21年前 (2005/02/28 00:2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綽號"王子"的費爾南多·雷東多是現在足球史上最出色的後腰之一,他和皇家馬德里一起 創造了一出白色的傳奇,但由於種種原因,雷東多的國家隊生涯顯得蒼白無力,最終只留 下風中的一絲憂鬱。 ----------------------------------------------------------------------------- 個人資料: 費爾南多·雷東多(Fernando Carlos Redondo Neri) 場上位置:中場 出生日期:1969年6月6日出生 身高/體重:186cm/79kg 國籍:阿根廷/西班牙 曾效力俱樂部:青年人隊 特內費裏 皇家馬德里 AC米蘭 ------------------------------------------------------------------------------ 職業成就: ·2次西班牙甲級聯賽冠軍:1994/1995賽季,1996/19-97賽季 ·1次義大利甲級聯賽冠軍:2003/2004賽季 ·3次歐洲冠軍杯冠軍 1997/1998賽季,1999/2000賽季,2002/2003賽季 ·1次豐田杯冠軍:1998年 ·1次西班牙超級杯冠軍:1996/1997賽季 ·1次義大利杯冠軍:2002/2003賽季 ·1次南美U17青年錦標賽冠軍:1985年 ·1次歐洲冠軍杯最佳球員:1999/2000賽季 ------------------------------------------------------------------------------ 人物評價: "如果要用兩個來形容費爾南多·雷東多的足球生涯,我會選擇風華絕代和百年孤獨" ------------------------------------------------------------------------------ 章節一 "藝術家的誕生"  1969年6月6日,費爾南多·卡洛斯·雷東多·內裏出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賽勒斯一個 名叫阿德羅格的小鎮。出生伊始,有親友說:"這個孩子將來一定能成為藝術家!"當時人 們都笑了,要成為一個藝術家談何容易,但很多年以後,不經意的話語竟然"一語成讖"。 這個後來被人們用敬仰的語氣稱作"王子"的男子,用他的優雅和技術,在綠蔭場上最完美 地詮釋了足球的真諦,看他踢球,如同就是在欣賞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少年雷東多和那些玩著街頭的足球巨星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出身於中產階級家庭的 他不僅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而且還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上過大學的經歷相信對於今 天的職業足球運動員來說依然是鳳毛麟角的。 年少時的雷東多就顯示出了非凡了領導能 力和優秀的品格。母親路易士·克利斯蒂安說:"從上幼稚園起,就常常有老師對我說, 有這麼懂事,這麼彬彬有禮的孩子真是幸福。這孩子從小幹什麼都認真,責任感強,受到 夥伴的歡迎。所以,當他開始踢球時,我們沒有任何擔心。"   而另一個小故事或許更能折射出日後雷東多"固執"的性格:雷東多從小是阿根廷獨立 隊的球迷,他的父親決定在兒子5歲生日那天,他一件球衣作為禮物。可是,當時阿迪達 斯生產的正品球衣很貴,父親覺得買給一個5歲的孩子還是太奢侈了。於是他們就在小攤 上買了一件假球衣。但是當父母把假球衣送給他時,雷東多靜靜地盯著球衣,對父親說: "我想要的球衣是袖子上有三道線的,如果不是,我寧可不要。" ------------------------------------------------------------------------------ 章節二 "初涉足壇"   和所有在南美大陸上成長的孩子一樣,足球是年幼的雷東多和哥哥萊昂納多最好的夥 伴。在所有阿根廷男孩的心目中,1978年世界盃英雄肯佩斯是最大的偶像,但由於父親是 阿根廷傳統強隊獨立隊的忠實球迷,雷東多認為獨立隊的博奇尼才是最完美的球星,他的 速度和腳法成為了雷東多畢生追求的目標。  曾執教于阿根廷青年俱樂部青少部門的科內霍因為發掘了馬拉多納而出名。然而,除了 馬拉多納,科內霍還培養了另一名足球天才:"22年前,我第一次遇見了這個孩子,他那 翹翹的小鼻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才12歲的他已經有了堅定的信念和責任感。他在我 手下呆了四年,直到升入一線隊。"   16歲就成為職業球員的費爾南多於1985-86賽季亮相一線隊,同時他還入選了阿根廷 17歲以下國家隊,作為隊長出戰了17歲以下南美青少年錦標賽,與馬拉多納的弟弟烏戈一 起舉起了冠軍獎盃。從此,年輕的雷東多開始揚名世界。不久之後,國家隊就向他發出了 邀請。1986年世界盃冠軍教頭比拉爾多為了備戰四年後的義大利世界盃,將雷東多招入隊 中,但位置是替補。然而費爾南多的回答卻是:"為了集中精力學習大學課程,我希望退 出國家隊。"這就是雷東多的性格,而從第一次拒絕國家隊開始,這位阿根廷王子就註定 要和藍白衣衫擦肩而過,這也是阿根廷球迷心中永遠難以釋懷的心結。 ------------------------------------------------------------------------------ 章節三 "伊比利亞成長"   1990年與阿根廷青年俱樂部合約期滿,雷東多收到了俱樂部有意續約的電報,但是電 報送到他手中時,已經過了簽約的最後期限。於是經歷了一番和原俱樂部的糾結後,21歲 的費爾南多在1990-91賽季以當時轉會市場的高價250萬美元來到西班牙特內裏費尋求新天 地。在那裏,他邂逅了今生的另一半,雷東多與球隊主教練索拉裏的女兒娜塔莉共墜愛河 很快結了婚,第二個賽季,巴爾達諾出任特內裏費主帥。1992-93賽季,年年為保級苦戰 的特內裏費隊居然一舉獲得了歐洲聯盟杯的參賽資格,而雷東多則成了西班牙賽場上最被 看好的外援。   很多人都把身披白色球衣的雷東多看作是這位阿根廷王子最經典的造型,其實早在 94-95賽季把雷東多挖到伯納烏以前,雷東多就和皇家馬德里存在著非同一般的淵源,因 為這位皇馬旗手曾經被稱為"皇馬殺手":92/93賽季,西甲最後一輪,皇馬只要拿下特內 裏費就是冠軍。結果雷東多一粒致命的入球間接幫助了緊隨皇馬的巴賽隆納奪得第一。媒 體曾這樣評價雷東多:除非他為皇家馬德里效力,否則只要這個阿根廷人還在西班牙足壇 一天,白衣軍團將和聯賽冠軍永遠無緣。皇馬當然不會把這種異端邪說放在心上,但這似 乎已經成了宿命。   93/94賽季,歷史是如此的相似:仍然是最後一輪,皇馬對壘特內裏費,又是雷東多 當年聯賽的唯一入球擊敗皇馬,而巴薩獲勝積分超越皇馬再次幸運奪冠。連當時巴薩的球 員都承認奪冠的最大功臣不是他們自己,而是雷東多。 ------------------------------------------------------------------------------ 章節三 "伯納烏的白色傳奇"   皇家馬德里再也不能聽任"邪說"第三次實現,於是在1994-95賽季,皇馬主席門多薩 在同AC米蘭、尤文圖斯和巴賽隆納等其他豪門球隊的爭奪戰中佔據了上風,最終讓雷東多 批上了白衣戰袍。在轉會皇馬的第一年,即1994-95賽季,就獲得了當年的西甲聯賽冠軍 ,從雷東多踏上伯納烏那一刻開始,一個白色的傳奇慢慢拉開了帷幕。   作為皇家馬德里歷史上最成功的外籍球員之一,雷東多在皇馬譜寫了足球史上的傳奇 。他用自己高昂的頭顱、獨特的帶球姿勢、對足球的理解、良好的大局觀開闊的視野、優 秀的防守技術令人不可思議地重新演繹了"後腰"這個足球場上一度被認為是莽漢、屠夫所 扮演的角色……   那段在伯納烏的光輝歲月也許不用再花筆墨贅述,長髮飄飄的雷東多是很多皇馬球迷 心中不可代替的神祗。在這裏,只是列舉兩個例子,兩個記憶中屬於雷東多的永恆經典。   一:1999-2000年歐洲冠軍聯賽1/4決賽,在主場0:0被衛冕冠軍曼聯隊逼和後,皇馬 在2000年4月19日做客老特拉福德。雷東多在下半時第7分鐘完成了他個人職業生涯中最為 絕妙的一次表演:在前場左側連續擺脫了兩名曼聯球員的防守後,雷東多在背對猛撲上來 的柏格的情況下用左腳腳後跟向後輕敲,皮球從柏格兩腿之間穿過,繼而他甩下呆若木雞 的柏格下底傳中,中路跟進的勞爾輕鬆包抄破門,雷東多導演了那一年足球場上最令人激 動的一幕。賽後英國媒體哀歎:毫無疑問,這個晚上,上帝是皇馬隊的那個阿根廷人。   二:1997-1998年冠軍聯賽半決賽皇馬主場2:0力克多特蒙德,那是一場完全屬於雷 東多的比賽,在歐洲被稱為"電腦雷東多的個人表演"。當時的雷東多風華正茂,優雅從容 ,連連傳出好球,整個皇家馬德里像著了魔一樣,其他10個人被雷東多調度得猶如1個人 ,而多特蒙德的球員幾乎摸不著皮球。 (※※註: http://tinyurl.com/53qpo 99/00歐冠客場戰曼聯的傳奇過人) ------------------------------------------------------------------------------ 章節五 "王子的謝幕"   佛家有云:盛者必衰,諸形無常。當雷東多再一次帶領皇家馬德里站上歐洲顛峰的時候 ,厄運漸漸籠罩住了王子。   2000年7月,佩雷斯登上皇馬主席的寶座,為達到排除異己的目的,在2000年夏天以 1700萬美元的"低價"將雷東多賣到了AC米蘭俱樂部,而雷東多在新賽季開始前的一次友誼 賽中不幸膝蓋受傷,從此開始了長達28個月的病榻生涯。關於雷東多離開皇家馬德里轉會 米蘭,坊間有太多傳言,甚至包括皇馬米蘭是為了洗錢才做了這筆買賣,因為雷東多在去 米蘭之前,就被診斷再也踢不了足球。王子沒有回擊,王子選擇了沈默。只有馬德里機場 身後留下無數高呼"要雷東多、不要菲戈"!有人以自殺相威脅,有人大罵佩雷斯是騙子, 有人將皇馬會員證剪下的另一半扔在皇馬足球部的桌子上。當時雷東多本人已拒絕米蘭的 招募,馬德里民意測驗89%的人反對賣雷東多,就連生性平和的勞爾也為此和高層發生了 衝突。但什麼也擋不住商人的決心,2000年7月1日,米蘭正式簽入雷東多。 ------------------------------------------------------------------------------ 章節六 "被遺忘的歲月"  2000年8月4日,米蘭內羅的健身房裏,當雷東多在跑步機上練習時,右腿劇烈收縮,傷 病不可阻擋地向雷東多撲來。2000年8月19日,雷東多開始恢復訓練,但當和他的隊友在 雨中訓練時,他的右腿像釘子一樣紮進了粘土,致命的傷病產生了。這一傷害推遲了雷東 多為米蘭的首次登場達26個月之久。   在這段漫長的日子裏,手術、恢復訓練、醫生成了雷東多生活的全部,曾經把足球作 為生命的人不得不離開了心愛的綠茵場。雷東多似乎退出了人們的視線,唯一關於他的新 聞就是,2002年2月,雷東多走進加利亞尼的辦公室,告訴總經理:在他為米蘭參加比賽 前,俱樂部不用支付他一分錢薪水。這恐怕比要求加薪的聲音讓老闆更為震驚。可這就是 雷東多,驕傲不容一絲瑕疵的雷東多。 記憶經不起歲月的摧殘,鮮亮的畫面在時光的輾 轉中褪去了往日的顏色。當貝克漢姆、羅納爾多們開始成為足球場上新一代偶像時,人們 已經開始逐漸遺忘那個告訴他們什麼是真正藝術足球的雷東多。而就在這個時候,雷東多 復出了。   2002年12月4日,雷東多首發參加了義大利杯與安科納隊的比賽,這是阿根廷人第一 次在正是比賽中代表AC米蘭參賽。   更多人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態看他比賽的,有報紙就在報導中形容雷東多像穿了橄欖球 服裝的熊。是的,雷東多是胖了,但這是他在28個月修養之後的首度登場,不管從哪個方 面說,他都不可能達到最佳狀態。而且,不是所有人其實都已經放棄他了嗎?只有他自己 在手術和複健,藥物和拐杖中走過了兩年。世人又何苦苛責他那麼多,又何必對他的完全 可理解的體重增加抓住不放?   然後,請允許我略去當中的4個月,直接來到2003年3月12日,因為在那天,阿根廷王 子代表AC米蘭回到了伯納烏,身穿紅黑間條衫參加與皇家馬德里的冠軍杯小組賽。王子受 到的歡迎讓在場的所有人無不動容,人們又回憶起了三年前那個痛苦的夏天,但是雷東多 說:我不懷恨任何人,如果我看到佩雷斯,我會主動和他握手。在馬德里的6年,我得到 的遠比失去的多。   比賽中最讓人感動的場面發生在下半時勞爾進球的瞬間,當年雷東多的"小跟班"在大 禁區線上晃過過來補防的雷東多,起腳射門得手。那一瞬間,雷東多親手把王子的王冠帶 到了勞爾的頭上,新一代的伯納烏王者終於以最令人信服的方式加冕。   那一年米蘭點球大戰力克尤文圖斯登上歐洲巔峰,有西班牙記者挑釁問雷東多:上次 皇馬奪冠你是主角,這次你只是旁觀者。雷東多微笑,他說,如果你和我一樣經過了這28 個月,你就知道,我不能再要求更多。當我看著雷東多的這句話,幾乎是想掉眼淚的。沒 有人知道他的28個月是如何過下來的,也沒人懂得雷東多的堅持和驕傲。   半年以後,逐步恢復的雷東多上演了令所有人都驚豔的30分鐘:2003年9月28日,AC 米蘭主場迎來萊切。第65分鐘,雷東多替補皮爾洛上場,開始了傷癒複出以後最完美的表 演。幾次自如地拿球傳球頗有大將風度,比起很少得球的卡卡和略顯慌亂的科斯塔,雷東 多儼然一副中場核心的架勢。從他優雅的帶球、果敢的助攻、清晰的分球來看,34歲的雷 東多仿佛回到了伯納烏的黃金年代。相信看過雷東多曾經英姿的人看過這場比賽一定會喚 起最美好的回憶,而那些年輕的孩子則會感歎原來後腰也可以這樣去踢。   無奈終究歲月無情,由於皮爾洛的迅速成長和米蘭以冠軍為唯一追求的原則,34歲已 經過了巔峰的雷東多只能偶爾獲得替補上場的機會,或者是在一些被放棄的比賽中才能夠 一展身手。依然是那個驕傲的雷東多,在隨同AC米蘭來到中國打了兩場友誼賽後,合同期 滿的他離開了生活四年的米蘭。   如果你到過那天的八萬人體育場,你一定會為雷東多而感動。所有的球迷幾乎都是來 看王子的,他們大叫雷東多的名字Fernando,在球隊大巴離開的時候,激動的球迷追著汽 車跑出很遠,雷東多坐在靠窗的位子上,微笑地朝快要哭出來的女孩招手。  此後,雷東多的名字和英超、西甲甚至中東的球隊聯繫在一起,球迷也普遍認為他會選 擇一家小球會以主力的身份結束足球生涯。但是夏天過去了,雷東多悄無聲息。很久以後 一份專業足球報紙上出現了短短百字的消息:雷東多正在馬德里的家中,他拒絕一切西班 牙媒體的訪問,只有《奧萊》報透露,雷東多已經真正開始考慮退役。   經歷了這些年的沉浮,球迷們早已不再奢望能看到那個只屬於皇馬的雷東多,只是在 他真正說出再見兩個字以前,我們仍舊不忍心就此告別永遠的王子。 ----------------------------------------------------------------------------- 章節七 "阿根廷的恩怨情仇"   有人說只有阿根廷的球迷才有資格指責雷東多,皇馬的球迷沒有,米蘭的球迷更沒有 。   自從少年時拒絕比拉爾多以後,拒絕國家隊召喚的事情幾次三番發生。每次都各有各 的理由,但每次也都是因為雷東多驕傲的個性。尤其是1998年,由於不願意聽從帕薩雷拉 的"削髮令",他離開了國家隊,因為"我不是用頭髮踢球的"。2000年,巴爾達諾曾經代自 己的朋友貝爾薩向他求情,但雷東多的回答是:我不能同時在俱樂部和國家隊表現出最佳 狀態,位置應該留給年輕人,阿根廷從來不缺少明星。  2002年世界盃前,在接受《奧萊》報的一次採訪中,雷東多首次提到了自己對國家隊的 愧疚:也許我對俱樂部做得太多了,但是忠孝不能兩全,沒有和阿根廷國家隊取得世界冠 軍讓人傷感,但是我沒有遺憾,那需要很多往返,一個男人一旦做了決定,無論後果怎樣 ,只能接受。   至今仍有阿根廷球迷恨著雷東多,因為他為了頭髮而拋棄了國家的榮譽,但誰又知道 ,當皇家馬德里獲得2000年歐洲冠軍聯賽冠軍後,雷東多在更衣室裏流下了熱淚,不是激 動於獲得了歐洲冠軍,而是為了被他狠心拒絕的國家隊。   雷東多說的沒有錯,阿根廷從來不缺少天才,而當王子一次又一次拋棄了阿根廷以後 ,藍白色的夢就成了他胸口永遠難以抹去的朱砂。 ---------------------------------------------------------------------------- 章節八 "最後的告別"   在從人們目光中消失了將近半年後,雷東多再次成為了新聞的主角。2004年11月25日 ,西班牙《阿斯報》報導,35歲的雷東多在位於馬德里多雷弘衛星城一家名為加卡裏塔聯 隊。每個週末,他都會出現在飛機場一側的球場,為這座古蒂出生的城市獻藝。加卡裏塔 球迷聯隊,實際上就是一個阿根廷移民聯隊,雷東多"隊友們"在阿根廷的親戚無論如何都 不相信他們的家人能夠與雷東多為伍,在看到照片後,都流下了幸福和傷心的眼淚。當時 雷東多表示,如果在明年(2005年)1月份之前沒有滿意的合同,他將正式宣佈退役。   正當球迷們開始對1月份這個期限充滿幻想,想像著王子重新回到綠蔭場上時,僅僅 一天後,就傳來了雷東多正式退役的消息。這無疑比一月的飛雪更讓人心冷。雷東多說, 他考慮了很久才下了這個決定,雖然他目前的身體狀況很好,但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或許這才是雷東多的性格,驕傲中還有一點點任性,他不需要憐憫或是安慰。嘴角含著 微笑,目光中卻是如鑽石般的堅定。   告別雷東多,曾經最偉大的後腰。 ------------------------------------------------------------------------------ 原著尾聲   近日和朋友一起翻閱雷東多米蘭時期的照片,看著把短髮打理的服服帖帖的他,和朋 友努力從螢幕中尋找過往的樣子,我知道,在他最美的時候,我錯過了他。所以,也惟有 在泛黃的影像中,追憶屬於雷東多的似水年華。恍然間,我好像看見了藍天白雲下,有一 個長髮飄飄,靈動閃耀的身影在跳動。他說:I've had my times and I don't regret anything…… (作者:洛麗塔) ------------------------------------------------------------------------------ 嗯嗯~其實之前很久就看到這個專題了! 只是拖很久就沒有去弄~最近Cani的退休又讓我想起也才離開不久的王子... 人說支持阿根廷的華人球迷大概可以分為很多時代~ 第一代是球王 Maradona...... 第二代是風之子 Caniggia...... 第三代是戰神 Batistuta...... 第四代...也許是Aimar~也許是Riquelme~也許是Crespo... ......只是真正的旗幟似乎還沒有出現 東哥身上的藍白顏色似乎總是那樣淡淡的~但其實都知道那還是存在的... 雖然他是足球的旗幟之一...但總是遺憾他不屬於國家隊任一個時代.... 嗯! 別了~王子... (在po一次 http://tinyurl.com/53qpo 99/00歐冠客場戰曼聯的傳奇過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08.92
文章代碼(AID): #128VJMeB (Argentina)
文章代碼(AID): #128VJMeB (Argen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