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艾弗森傳(18):首戰

看板IVERSON作者 (巴拉圭)時間15年前 (2010/04/14 09:43),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資料來源 : http://0rz.tw/MqGGi ********************************************************************* 艾弗森傳(18):首戰 2010-04-01 16:46:34 / 由 寮典匠 發表 ********************************************************************* 1996年11月1日,費城中州球館裡卷過了一個五彩繽紛的巨大毛線球。 全場球迷都被驚到了。他們發現這個毛線球在場子裡到處轉悠,這裡喊幾嗓子, 那裡蹦兩下,喝幾口飲料後,又開始指揮拉拉隊。這一天的比賽,是1996-97賽季 費城76人的開幕戰。 全場球迷,包括那些身穿阿倫-艾弗森3號球衣的球迷,都滿懷熱望,希望看到點 新東西。可是球賽還沒開始,他們就已經被灌了滿眼的五彩顏料。最後,這個毛線球 發現了帕特-克羅斯,於是以一只狗熊發現蜂蜜的架勢衝了過去,蒙頭蓋臉把他 擁抱住了。 “帕特,可以給我兒子加點薪水嗎?”這個毛線球咧開被抹到寶石紅的嘴唇問。 安-艾弗森,終於被克羅斯勸到了她的座位上,脫掉奢華的皮草外套,露出了牛仔褲 和3號球衣,外加背後“艾弗森媽媽”的字樣。球迷們紛紛朝她鼓掌、伸大拇指致意, 而她一派得意洋洋。 她是這一個夜晚,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兒子買的皮草外套,兒子買的唇膏,兒子買的 佩飾掛到全身珠光寶氣。兒子馬上就要打第一場職業比賽了。嘿,看到那邊那個3號了 嗎? 全場都穿著他的球衣!我的兒子! 而在場地中央,阿倫-艾弗森在熱身。這個球館多年以後是他的領地,但在這晚, 他卻要熟悉這個籃筐,習慣有兩萬人居高臨下俯瞰他打球的感覺。 對面是密爾沃基雄鹿,雷-阿倫身披34號看著他。 在他們各自的第一場職業比賽中,兩個阿倫相遇了。 與艾弗森的第一場大學比賽與阿肯色的大戰類似,比賽節奏飛快。費城球迷覺得 他們身處一場繽紛的舞台劇中。來往過於繁密,華麗場景太過迅疾,目不暇接。 他們剛來得及品味第二節斯塔克豪斯的空中接力背扣,艾弗森立刻接奉了一個傳球 假動作後的扣籃更爽脆利落地一擊,讓人猶如大口喝下一杯冰果汁。 這是一場地道的狂奔之戰。艾弗森在木地板上飛行。晃人、切入、分球、投中。 科爾曼和斯塔克豪斯,和當初的喬治城隊友一樣,也沒能完全趕上艾弗森的節奏, 但科爾曼畢竟勝過哈林頓太多。在快節奏中,他找到了攻擊籃筐的方法,全場 轟下25分,上了12次罰球線。 雄鹿的後衛舍爾曼-道格拉斯完全跟不上艾弗森的速度,聽任這個新秀在職業生涯 第一場中得到了30分,19投12中,6次助攻。但他至少做對了一件事 和當初的阿肯色 一樣,以攻代守。全場他13投8中,22分8次助攻。在兵戈交往錯雜之中,他並沒有 艾弗森出色,但他並不需要和艾弗森一對一。 只是,最後時刻,艾弗森還是不小心露出了真相:他終究是個新秀。 比賽餘三分鐘,98比96領先,他的一次犯規給了對手兩次罰球。他跑去裁判面前 投訴,裁判懶得多費口舌,揮給他一個技術犯規。好局瞬間葬送。裁判的那記哨子 也許包含有以下意味: 孩子,理智點,明白一下你的處境吧:這裡是NBA。 雷-阿倫全場10投僅3中,但就在之後一個回合,他投中了一記拉開分差的三分球。 雄鹿111比103取勝。於是,阿倫VS阿倫的第一場比賽落幕。 阿倫-艾弗森贏下了數據、掌聲和讚美,但雷-阿倫贏下了比賽。 “阿倫-艾弗森,對NBA感覺如何?” “感覺好極了。這裡沒有保守的防守。我可以隨意得分。” 賽後的對答,證明他並沒有完全懂得NBA。他刺目的敗局,在日後將不斷出現在他 的生活中。 而且,不會再像第一天這樣輕鬆。 ********************************************************************* (待續) -- ξξξ◥ξξξ◥ ξξξξξ 你們用十三年褻瀆來反襯我們十三年追隨ξξξξξ ████ ζξζ◢ 你用十三年驕傲來詮釋我們十三年信仰ζξζ◢ > < 你用一輩子誤解,來告訴我們一輩子答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114.81.143

04/14 11:17, , 1F
推好文
04/14 11:17, 1F

04/14 22:06, , 2F
新人都是要交學費的
04/14 22:06, 2F

04/16 00:34, , 3F
推 最後兩段好心酸....
04/16 00:34, 3F

04/17 00:16, , 4F
推好文
04/17 00:16, 4F
文章代碼(AID): #1BnHtJ0g (IVERSON)
文章代碼(AID): #1BnHtJ0g (IV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