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新京報》:日本足球考(上)

看板J-League作者 (小當家)時間14年前 (2011/11/01 23:06), 編輯推噓11(1109)
留言20則, 1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載自 http://bbs.goalhi.com/2863781.html 原文 http://ent.bjnews.com.cn/2011/1031/47102.shtml 對岸做的 看了覺得滿有意思 所以轉來分享一下 ------------------------------------------------------------------------------ 《日本足球考》(上) 9月26日,本報記者東渡探尋日本足球崛起之謎。歷時半個月,通過對日本足球教父川淵 三郎、日本足協主席小倉純二、日本傳奇球星中田英壽等人的採訪,深入日本J聯賽俱樂 部調查,加上近距離觀察日本草根足球、校園足球的現狀,找到了日本足球騰飛的原因。 也許是巧合,就在本報記者採訪結束後不久,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足管中心主任 韋迪帶領足球考察團前往日本,國務院研究室、教育部門和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同行。下週 一,本報將推出《日本足球考》(下),著重介紹日本聯賽的發展和運營。 日本足球發展大事記 ●1873年,足球傳入日本 ●1921年,日本足協成立 ●1954年,首次參加世預賽 ●1956年,首次參加奧運會 ●1964年,東京奧運會進8強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季軍 ●1979年,女足協會組建 ●1992年,首次奪得亞洲杯冠軍 ●1993年,J聯賽開幕,正式走職業化道路 ●1996年,國際足聯決定韓國和日本共同舉辦世界盃。川淵三郎為J聯賽制定百年計畫 ●1998年,參加法國世界盃,三戰全敗,小組未能出線 ●2000年,奪亞洲杯冠軍 ●2002年,世界盃闖進16強 ●2004年,奪得亞洲杯冠軍 ●2005年,發佈2005宣言,提出男足2050年奪得世界盃冠軍 ●2006年,第三次參加世界盃,小組未能出線 ●2010年,參加南非世界盃晉級16強 ●2011年,女足奪得世界盃冠軍。男足奪得亞洲杯冠軍 媒體眼‧日本人很認真 日本足球沒有秘密 查了一下資料,發現我第一次看日本足球是在1998年,那一年的東亞四強賽,是霍頓上任 的首個賽事,郝海東高峰沒去,黎兵成了正印前鋒,國家隊2比0贏了日本,而且場面和配 合都很精彩,讓我記憶至今。 那時候打中國,日本人從來不敢懈怠,還經常打不過。那時候中國隊只怕韓國,被韓國隊 踢鬱悶了,就打日本隊泄火,用身體和拼搶拿下他們,都知道日本人怕逼搶,他們缺少踢 球的天賦,只要派上宿茂臻張玉寧,就能用頭把球送進大門。女足更不必說,見一次打一 次,像欺負班上那個最懦弱的同學。 2002年,中國隊沖進世界盃,從那之後,開始折戟在十強賽,栽倒在奧運會預選賽,直到 今年,望著20強賽的大門歎氣;而日本足球,從世界盃16強,亞洲杯連莊冠軍,直到女足 世界盃冠軍。兩國足球走在南轅北轍的路上。 更令人沮喪的是,他們已經不看我們這個東亞鄰居一眼,有位日本國家隊的教練,甚至不 知道中國隊請了卡馬喬。跟我們比賽,他們會禮貌地派出二隊,來中國踢球,他們會打出 條幅「謝謝China」,特別的彬彬有禮。其他就沒有了。 我相信,1998年的日本足球,已經有了自己的發展綱要,並開始蹣跚上路了,只不過當時 正在夯土打地基。我就聽說過一個傳言,日本每年有3萬足球少年自費去巴西求學,但這 種傳言在我腦中一閃而過,待猛然再想起,日本足球已經長成了森林。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令人絕望。 這一二十年的工夫,日本足球到底做了什麼?這是我最想知道,也是足球記者趙宇東渡日 本,歷時半月採訪,想苦苦尋找的秘密,也是這兩期《以日為師》特刊的緣起。 但趙宇歸來之後的答案是,日本足球真的沒有秘密,前陣子蔡振華韋迪他們去日本取經, 日本足協把一大批資料無償贈送,不要任何條件回報。而且,隨便一個人去日本足協訪問 ,都不難索到他們的足球發展綱要。什麼都告訴你,但你就是學不會,這才是最要命的。 如果說真的有秘密,我只能將之歸納為兩個字:認真。 新京報體育一直在關注一件事,就是中國足球的重建,在我們看來,學習日本足球,是中 國足球重建之路不可回避的課題。試看近二十年來,有哪個足球弱國,是通過自身的努力 打破世界足球的格局,成為足球強國俱樂部的一員的?非洲曾經最被看好,但天賦之外的 東西毀了他們。最後你會發現,只有日本。 非洲人擁有天賦,而日本足球擁有除天賦之外的一切。這就是我們要向日本足球學習 的原因。 除了認真 還有專業和職業 我們足球管理者將中國足球沒落的原因歸結於踢球的孩子太少,獨生子女太多。這在川淵 三郎看來,是藉口。我們原本可以做得更好,但卻沒人願意為失敗認真總結,更不願承擔 責任。當失敗來臨時,將責任推卸給一些子虛烏有的東西,自己落得清靜。   富士山腳下,沒有日本足球的真經。東渡取經,不需要九九八十一難,只需要認真二 字,可是我們做不到。 「這個排程得太滿了,還是調整一下吧!」 幾日後,日程調整完畢。 「嗯……這個還不錯。」   這是幾年前足協某赴日考察團隊同接待方的對話。那次考察團隊除了去日本足協拜 訪學習、觀摩聯賽、考察俱樂部,還去了富士山和一些購物場所 一   過去十多年,中國足協向日本派了多支「取經部隊」,可他們考察的內容都是一樣的 ,每年問的問題也大同小異。接待方很不解:「這個問題上次考察時問過了,為什麼這次 還要問?上次考察之後沒有做出調整嗎?」   考察容易,改變太難,這就是中國足球。當考察的人群一次次來到日本,一次次問出 同樣的問題時,原本虔誠的學習態度,也就變成了作秀和表演。   我問川淵三郎,中國來考察了這麼多次,中國的足球有什麼改變嗎?「沒有改變!」 川淵三郎只回答了這四個字,緊接著是很長一段時間的沉默。   沉默過後,他說自己對中國足球的現狀很不滿。一個日本人,曾在上世紀90年代公開 表示「如果亞洲有球隊可以拿到世界盃,那麼一定是中國隊」。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我們足球管理者將中國足球沒落的原因歸結於踢球的孩子太少,獨生子女太多。這 在川淵三郎看來,是藉口。我們原本可以做得更好,但卻沒人願意為失敗認真總結,更不 願承擔責任。當失敗來臨時,將責任推卸給一些子虛烏有的東西,自己落得清靜。   富士山腳下,沒有日本足球的真經。東渡取經,不需要九九八十一難,只需要認真 二字,可是我們做不到。   和足協某工作人員私下裡聊到「認真」二字,得到的答覆是:「在現在這個大環境下 ,認真工作的都是傻子!不管在哪裡。」   不排除這句話有玩笑的成分,但卻是一個社會現實的縮影。存在這樣問題的,不光 是中國足球。     二   在日本足協,你可以隨意找到所有關於日本足球的數位。這些數位具體到個位,而且 還會用圖表將數位歸類、分析。   日本職業俱樂部同樣如此。他們就像「數字控」一樣溺愛著每一項統計結果。中國足 球,沒有數字。即便有了數字,人們的第一反應也是:這是真的嗎?長期的 造假和撒謊,讓這個事業和組織失去了本應該有的公信力。當公信力損失殆盡時,換來的 只有眾叛親離。   採訪時,我不止一次跟日本足協的人談論起「假球黑哨」。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 樣的討論,因為在日本聯賽,這樣的事情從不曾發生。深入討論根源時,甚至會延伸到幼 時教育和人性的高度。   教育和人性或許有一定因素,但不是絕對的。杜絕虛假和暗箱操作更重要的是制度化 和法制化。在日本,造假和欺騙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可在中國,一些被抓到的造假者,過 幾年後照樣可以換身衣服,在公眾面前華麗麗地飄過。    三   日本足協辦公樓內專門為記者設置了媒體工作室,供記者辦公;即便是J2聯賽,也要 有新聞中心,賽前還有文藝演出,間歇也有大螢幕慢鏡頭重播……習慣了國內嘈雜的比賽 組織,作為中國記者的我到了別人那裡後,甚至會受寵若驚。日本人除了認真,還要盡可 能讓自己變得專業、職業。   在日本東京街頭,如果你向當地人問路。即便對方不知道,也要拿出手機,認真地 上網為你搜尋地圖。去日本採訪前,翻譯將採訪計畫發給了日本足協。當我們到日本時, 對方給了我們一個採訪安排,幾乎滿足了我們所有的採訪要求。   據日本記者說,他們不光是對外國人這樣,如果本國記者有採訪需求,只要按照正 規管道申請,足協也會盡可能去滿足。   一個在中國北京生活了八年的日本人問我,中國人為什麼坐公車時不愛排隊,那樣 豈不是損害了排隊人的利益?   在個人利益面前,規則和規矩一下子變成了零。這是社會問題,也是中國足球問題 。我們的規則和制度,可以因某個人的決定而隨意更改。   至於日本足球的培訓體系就不過多闡釋了,他們從小孩到職業球員,有一套規範的培 訓體系。俱樂部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寧可不花高價買外援,也要培訓青少年。這種做事 方式,我們本可以學,但還沒等學,就在「踢球人太少、家長不願意讓孩子踢球」的抱怨 聲中退卻了。   日本足協有2005宣言,提出了奪世界盃的豪言。我們呢?基本上是踢到哪兒算哪兒 ;日本J聯賽有百年構想,我們呢?只有「激情中超」。做事情,沒激情不行,如果光靠 激情,那麼早晚有一天會被激情燒死。 四   若干年後,踢足球將會成為日本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那時候,我們會怎樣? 崛起路,二十年磨一劍 隱忍二十餘載終見輝煌 掀起日本足球歷史的面紗時,你會發現,他們也曾有過傷痛和灰色年代。最黯淡時, 日本足球選擇了堅持理想和踏實工作,經過二十多年的臥薪嚐膽,最終換來了今天的成功 。和這個國家與民族的特徵一樣,日本足球人每做一件事都會設計一個夢想和計畫,然後 按照既定目標堅定地走下去,不動搖、不反復,直到成功,這是日本足球能夠成功的關鍵 因素。 【歷史】   慘澹時 草根足球依然擴軍   上世界五六十年代,日本足球還是一片荒漠。生於1936年的日本足球教父川淵三郎說 他當時選擇踢球,主要是因為「可以到處去旅遊」。   那個年代,日本基本沒什麼人踢球,國家隊在東京大學的一個土場地上訓練。如果有 人打棒球,他們就只能在跑道上等著,「根本沒什麼更衣室,訓練時都是在場邊換衣服。 」川淵三郎說。   1964年,日本隊在德國教練克拉瑪的率領下參加了東京奧運會,闖進前8。4年後,日 本在墨西哥城奧運會上取得第3,這也是他們迄今為止在奧運會上的最好成績。「我們那時 成績很好,主要是源于精英培訓計畫,當時日本踢球的人少,所以我們只培訓三四十人, 這些人每天都進行專業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得很快。」川淵三郎代表日本隊參加了那兩屆 奧運會,是主力前衛。   靠這批球員,日本隊踢了兩屆奧運會,但墨西哥城奧運會結束後,他們的成績越來越 差。此後28年,日本隊沒能再次闖入奧運會決賽圈,日本足球陷入低迷期。那時,日本人 對足球失去了興趣,孩子也不喜歡踢球。和足球相比,棒球在那個年代一直在蓬勃發展, 至今依然是日本的第一運動。   在最灰暗的年代,日本足球人沒有放棄。他們在全國繼續推行聯賽,日本甲級聯賽由 原來的8支球隊擴充到12支,乙級球隊變成了15支。當時還沒有職業聯賽,這些球隊基本上 都是大企業自己組織的球隊參加全國比賽。   同時,日本足協還不忘發展學校足球和草根足球。日本的高中聯賽從1918年創辦至今 ,已有93年歷史,比日本足協的年頭還要長。為了吸引高中生踢球,日本足協將高中聯賽 半決賽、決賽的場地設置在國立競技體育場。這個體育場曾舉辦過奧運會開幕式,到國立 體育場比賽也成了當時高中生的夢想。到了今天,日本的高中聯賽已有4000多支球隊參加 。當時,日本的教育部門已把足球列入體育課中,這也對日本足球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發展】   起步時 職業聯賽推動復興   1981年,一部名為《足球小將》的漫畫在日本正式推出,這部漫畫影響了一代人,也 改變了日本足球的命運。「這部漫畫對日本80年代出生的孩子,影響太大了。那個時候還 沒有J聯賽,他們基本上都是受漫畫影響才選擇足球的。」日本退役球員重野弘三郎說。   1989年,日本足協正式醞釀推出職業化聯賽。當時對足球不抱太大希望的企業會發出 這樣的疑問,「我們搞聯賽,真的可以成功嗎?」當時,擁有60多年歷史的棒球職業聯賽 除了「讀賣巨人隊」,剩下的都虧損。據川淵三郎回憶,他當時對足球能否成功也持懷疑 態度。不過,此前多次前往歐洲考察的經歷告訴他,日本足球要想發展,就必須職業化, 創辦屬於自己的職業聯賽。   川淵三郎當時主要任務就是到各地方隊去遊說,給他們講可以成功的道理。1993年, 日本J聯賽正式推出,結果不但賺到了錢,而且還讓日本足球一下子就復興起來了(關於日 本J聯賽的詳細演變歷史,詳見下期賽道週刊)。   J聯賽創辦後第二年,日本國家隊就遭到重創。世界盃預選賽最後一場小組賽,日本戰 勝伊拉克就可出線。結果全場比賽90分鐘,日本隊都1比0領先。在裁判即將吹停比賽時, 伊拉克打進一球,摧毀了日本的第一次世界盃夢想,這也被日本人稱為「杜哈悲劇」。「 那時日本隊沒能進世界盃,主要是因為輕敵。在J聯賽剛剛創辦的情況下,日本的隊員有些 驕傲了,『杜哈悲劇』本來是壞事,但也同時讓日本足球從浮躁變得踏實起來。」一位熟 悉日本足球的人士說。 【未來】   輝煌時 2050年要笑傲全球   日本足球沒有被「杜哈悲劇」打垮,國家隊1998年首次沖進世界盃。2002年,日本同 韓國一起舉辦了世界盃,日本足球又上了一個臺階。「世界盃給我們帶來了先進的足球場 ,我們的比賽條件和硬體設施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再加上我們之前的職業聯賽,足球環 境越來越好。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強化國家隊。」日本足協主席小倉純二說。   2002年世界盃之後,日本男、女足都取得了輝煌成績,男足世界盃賽闖進16強,男足 青年隊擊敗阿根廷,闖進世青賽8強;女足今年奪得世界盃冠軍。   2005年,日本足協提出了「2005宣言」——「通過足球創造體育文化,創造一個健康 的社會。通過普及足球,把體育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為大家創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加大力度強化足球,讓日本國家隊在世界大賽上有好的表現,給人們以勇氣、希望和感動 ;保持公平競賽精神,同其他國家保持良好的關係,為國際社會的穩定和平做貢獻。」「 2005宣言」在談到具體目標時稱:「2015年時,日本國家隊排名世界前10,足球人口增加 到500萬;2050年之前,足球人口增加到1000萬,日本重新單獨舉辦世界盃,日本國家隊奪 得世界盃冠軍。」   「2050年奪得世界冠軍還有些遙遠。我們首先要做的是2015年排名世界前10,這個非 常重要。如果完成了這個目標,那另一個目標就很近了。」小倉純二說。   日本重新申辦世界盃工作早已重啟,不過他們在2022年世界盃申辦中輸給了卡塔爾。 小倉純二表示,日本申辦世界盃的決心不會因這次失敗而告終,「2002年,我們只是舉辦 了一半世界盃。所以我們要單獨承辦一屆世界盃賽。」   日本足協申辦世界盃已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他們的首相曾親自手寫書信給國際足 聯,表達了申辦世界盃的決心,「單獨舉辦世界盃對日本足球的普及,將有著決定性的意 義。」小倉純二說。   為了能更好地普及足球,日本足協未來還打算搞「綠化項目」。在今後的五六年時間 內,全日本2000多所小學和幼稚園將擁有自己的綠色草坪足球場,「只有環境好了,孩子 們才願意從事體育活動。」川淵三郎說。 青少年‧踢球者近百萬 31年踢球人口增62萬 在日本東京的駒澤大學附屬高中,一塊足球場,被190多人分割使用。這些少年人喜歡 足球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業壓力不大。    400   參加學校的課外足球培訓班,每個月每個學生要交5000日元,約合400元人民幣。 50000   據統計,德國足球的註冊人口為650萬、義大利460萬、英國450萬、中國5萬。 900880   這是日本足協2010年統計的全日本註冊球員人數,職業的、業餘的均在統計之列。     每日下午三點到晚上八點這五個小時裡,日本東京大大小小的足球場都會呈現出熱鬧 的景象。不管是室內還是室外足球場,滿是踢球的孩子。其實不僅僅是東京,這種生活模 式已經盛行全國。   據統計,日本足球人口從1979年到2010年,由原來的273887人增加到了900880人,總 共增加了626993人,平均每年增長兩萬人。 【私營足校】   一個足球教室,700人    小久保正人的孩子今年五歲,還沒上小學,目前在北澤豪開辦的足球教室接受最基礎 的培訓。   小久保正人是個球迷,我問他是孩子選的足球,還是家長讓他選的?他的回答是:「 我推薦他選足球,結果他也願意,所以就開始了。」   在日本家長看來,足球可以讓孩子獲得課本外的東西,比如強健的身體、團隊的意識 、克服困難的能力、對於挫折和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等,並不以成為職業球員為目的。   小久保正人的孩子所在的足球教室位於東京世田谷區的駒沢奧運公園內,由於這裡是 東京的富人區,因此孩子的培訓費用相對較高,每個孩子每個月的培訓費超過了一萬日元 。這裡接受培訓的孩子最小4歲,最大10歲,共有700人。   在日本,女人婚後基本上不用上班,因此在這些孩子參加訓練時,球場邊坐滿了孩子 的母親。   由於孩子年齡相對較小,因此要有三名教練負責,兩男一女。男教練主要負責教他們 基本的足球技術,女教練除了教技術之外,還要負責他們的醫療和生活。   由於該足球教室相對正規,教練多數都是從J聯賽退役下來的,也有來自專門的體育院 校,他們大學時曾踢過聯賽。   像「北澤豪足球教室」這樣的培訓班,在東京世田谷區不少於10個,擁有700人的「北 澤豪足球教室」,是規模最大的。 【校辦足球】   高中聯賽預賽,4000所學校參加   12歲以前,日本喜歡足球的孩子基本上都會參加類似「足球教室」的培訓課。12歲-15 歲這個年齡段,喜歡足球的日本孩子會加入學校課外活動開展的、以學校為單位的球隊。   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可以加盟J聯賽聯盟所屬的俱樂部球隊,或者民間自發組織 的俱樂部球隊。這兩種球隊的培訓非常系統,但對於孩子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關鍵是看 孩子是否適合踢足球,但不會對身高和體重嚴格要求。   日本每年都會組織U12、U13和U14聯賽。據日本足協2009年統計的資料,參加這三級聯 賽的球隊達到250支,而這些參賽球隊僅僅是這些年齡段球隊當中的一小部分。   記者曾去日本東京的駒澤大學附屬高中。下午四點,學校足球隊已經開始訓練。高一 、高二、高三的學生全部自願參加學校的課外足球小組,總共190多人。   190多人擠在一個正規足球場上,讓孩子們的訓練空間非常狹小。據他們的總教練大野 介紹,駒澤大學附屬高中總共有1500名學生,其中有700多名男生。   他們的教練基本上都是學校的體育老師,總教練大野先生還參加過日本足協組織的足 球教練員培訓。教練們將這些學生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獲得一小部分空間,進行傳接球 和小範圍的對抗訓練。   大野說,在東京擁有足球隊的高中大概有330所,「日本的高中聯賽預賽,有4000多個 學校報名參賽。」 【家長花費】   每月約花400元人民幣   據大野介紹,參加學校這種課外足球培訓班的孩子,要交一定的費用,每個學生每個 月要交5000日元(約400元人民幣)。   據介紹,日本孩子之所以可以這麼輕鬆地選擇足球,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學業壓 力不大。很多小學生下午基本上不用上課,初中生和高中生下午一般三四點就放學了。   即便如此,大野教練不希望孩子們因為踢球耽誤了學習,「如果成績太差的話,就不 要來這裡訓練了。回去補課,什麼時候學習成績上去了,再回來訓練。」需要補課的情況 還沒有出現。   據日本足協2010年統計,全日本註冊球隊總數量為28598支,其中12歲以下的球隊為 8399支,15歲以下為7152支,18歲以下為4151支,大學生以上為6946支,40歲以上為724支 。女子球隊總共有1226支。   算上職業球員,日本足協2010年統計全國擁有註冊球員900880人。U12以下292934人, U15以下238713人,U18以下156893人,大學生以上167885人,40歲以上19177人,女足註冊 人數為25278人。註冊球員總人數比上一年增加了11964人。   據日本足協統計的數字顯示,日本足球人口從1979年到2010年這31年期間,從原來的 273887人增加到了900880人,總共增加了626993人。 【繳費去向】   註冊費20億日元用來組織球賽   據某資料網站的資料顯示,德國足球的註冊人口為650萬、義大利460萬、英國450萬、 法國400萬、西班牙380萬、日本、韓國各100萬,中國5萬。   根據日本足協規定,參與足球的人至少要在上小學之後,往上沒有年齡限制。註冊方 式很簡單,只需要填寫一張個人情況表,並上繳一定的費用。   一般成年足球隊的註冊費用是7000日元,成人個人的註冊費用是1000日元;高中生球 隊註冊費用是2500日元,高中球員個人註冊費用是1000日元。球員年齡越小,註冊費用越 低,最低註冊費是700日元。   根據這些註冊球員提供的資料,日本各地區足協要進行整理,並且輸入存檔,保存在 日本足協的註冊系統中。   日本足協每年註冊費的收入是20億日元。但凡註冊了的球隊和球員,都可以報名參加 日本足協組織的比賽,日本足協也將用註冊費來組織比賽,並且安排裁判員對比賽進行執 法。   「我們每年都會公佈註冊費的用途,給那些註冊的人一個交代。」日本足協主席小倉 純二表示,日本自從1979年開始採取球員註冊制度,「有了註冊制度,有利於我們瞭解足 球人口的現狀,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下一步工作。」   歐迅體育公司創始人朱曉東在日本從事IT工作時加盟了他所在公司的足球隊(球隊已 在日本足協正式註冊),結果他發現,自己所在球隊實力一般,在東京澀谷區只能排在第 三級別,「人家光一個區的聯賽,就有三個級別。」   「在中國,只有那些專業運動員才註冊,而日本在註冊方面沒有任何限制。」朱曉東 至今搞不明白,中國足球到底是否存在註冊制度,「即便問一些專業人士究竟該如何註冊 ,他們也未必清楚。」 【青少年留洋】   日本足協立足於國內培訓   「日本足協每年派出一百多名孩子到巴西學習足球」,這樣的消息經常見諸中國報端 。「最基層的培訓,還是在國內最合適。如果總是送孩子去國外培訓,那麼國內的孩子怎 麼辦呢?」川淵三郎說。   據川淵三郎介紹,日本可能會有小的球員到歐洲或者美洲留學,「可能是個人或者俱 樂部的行為。從日本足協的角度來講,還是立足於國內的培訓。」   從小學到高中,幾乎每個學校都會有足球隊,其中18歲以下、15歲以下、12歲以下都 有全國性比賽,這些比賽的組織者有日本足協和日本職業足球聯盟。不同種類的比賽加起 來總共有20種,這樣就保證了這些孩子一周至少會有兩場正規比賽。   日本足協技術委員會會專門派遣高水準教練到各地區去輔導當地的教練,提高基層教 練員的水準。日本足協認為,提高足球水準不僅需要短期強化(即國家隊的提高),更需 要長期強化(即青少年球員的提高),這就需要一個連續性的青少年運動員培養體系,為 此日本足協於1996年開始制定《足球強化訓練指導方針》。這一方針是日本足協在對世界 盃、奧運會(U23)、世青賽(U20)、世少賽(U17)等世界大賽的資料進行分析的基礎上 制定的,它不僅是日本各級國家隊訓練工作的指導方針,也是全國各級足球訓練中心及各 級教練員培養的指導方針。   「中國如果可以,應該建立一個像日本那樣的全國培訓體系,那麼足球水準一下子就 可以提高了。」川淵三郎說。 邊讀書‧邊踢球 他們一邊讀書一邊踢球 每個孩子選擇足球都是有原因的。中田英壽說,他選擇足球完全是受《足球小將》漫 畫的影響;比中田英壽年長的重野弘三郎因為玩耍方式匱乏而選擇足球;80後球員卷誠一 郎則完全是受到J聯賽影響而走上足球之路。這些人的足球生涯不盡相同,但都懷揣著夢想 上路。他們一邊讀書、一邊踢球。在中國,這種培訓模式僅存在於理論,而在日本卻是普 遍現象。     從小喜歡足球,從校隊踢起   1971年,重野弘三郎在日本大阪市降生。9年後,卷誠一郎在日本九州呱呱墜地。重野 弘三郎6歲開始踢球,他選擇足球主要是因為好玩,「那個時候主要也沒什麼玩的,只能踢 球了。」   比重野弘三郎小9歲的卷誠一郎11歲才開始踢球,他當年曾經在棒球和足球之間猶豫過 ,「我剛開始想打棒球,但後來受到J聯賽影響,就選擇了足球。」   雖然身處不同時代,重野弘三郎和卷誠一郎在上小學、初中和高中時都一直在踢球。 他們參加的是學校的校隊,而且都是主力,「我踢球沒什麼天賦,但我比其他人更喜歡足 球。我那個時候每天除了睡覺之外,都在考慮足球。」重野弘三郎說。   讀完高中才能踢職業聯賽   和中國相比,日本的學業壓力不大,最近這些年甚至出現了高中畢業生和大學之間供 小於求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不必承擔太多的升學壓力。   重野弘三郎考上了九州體育大學,卷誠一郎則考上了駒澤大學,攻讀經濟學。「足球 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很短暫,所以我們還是得上大學,而且得給自己選一門專業。」卷誠一 郎說。   重野弘三郎說,日本球員最少也要讀完高中才能去踢職業聯賽,「只有三浦知良(唯 讀完高一就輟學前往巴西踢球)一個人是特例。」  「即便那些俱樂部梯隊的孩子,也都上學。」重野弘三郎承認,上學和踢球之間肯定 會互相影響,但這並不是球員選擇踢球就不選擇上學的藉口,「現在J聯賽中也有東京大學 (日本著名高校)畢業的。」   憑藉學術論文謀到新職位   由於在大學聯賽中表現出色,重野弘三郎和卷誠一郎後來被職業隊看重。重野弘三郎 去了大阪櫻花隊,踢邊後衛;卷誠一郎則被千葉隊相中,踢中鋒,兩個人正式開始了職業 球員生涯。   重野弘三郎在大阪櫻花隊踢了兩年後選擇離開,到美國踢了一年後退役。退役後,重 野弘三郎沒有立刻工作,而是考取了研究生。   讀研期間,重野弘三郎曾經寫過一篇關於「職業運動員退役後保障」的論文,被日本 職業足球聯盟看重,他剛一畢業就被招入,成為該聯盟工作人員。   卷誠一郎31歲自認還年輕   在千葉隊效力7年間,卷誠一郎曾入選日本國家隊。作為中鋒,卷誠一郎總共為國家隊 效力五年,踢了38場比賽,進球8個。   去年年底,卷誠一郎加盟中超深圳紅鑽俱樂部。由於傷病等原因,在中國踢了不到半 年球就被迫離開。現在的他效力于東京貝爾迪隊,踢J2聯賽。「將來有什麼規劃嗎?」卷 誠一郎撓了撓頭說:「還是希望繼續踢職業聯賽吧,如果有機會,我還是希望能到國外發 展。我還年輕。」 今年,卷誠一郎31歲。 ■ 對話   卷誠一郎 中國聯賽過於依賴外援  現效力于東京貝爾迪隊的卷誠一郎踢過中超,雖然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但對中國足 球還是有一些瞭解。他認為中國球員需要讀書,中國聯賽的球隊過於依賴外援,中國足球 的環境不是很好。不過,有一點他是肯定的——在中國踢球收入很高。    「深圳隊連訓練場地都沒有」   新京報:日本球員在進職業隊之前基本上都是在讀書,而中國球員缺少的就是這方面 的東西。   卷誠一郎:我聽說過中國的一些年輕球員不學習,光踢球。我感覺中國很側重培養運 動員的身體素質。   新京報:你感覺中國聯賽跟日本聯賽相比差距大嗎?   卷誠一郎:還是有些差距的。日本球隊以本土球員為主組隊,有需要的部分會讓外援 來彌補一下。可是在中國,外援因素比較大。中國的球隊過於依賴外援,外援的作用要比 中國球員大得多。不過這種做法並不能說好與壞,只是兩國足球俱樂部的選擇不同而已。   新京報:深圳俱樂部的環境怎麼樣?   卷誠一郎:深圳的足球環境不是很理想。深圳隊連訓練的地方都沒有,要坐巴士到各 種各樣的地方去訓練。   新京報:像深圳俱樂部這樣的管理水準還不如日本J2聯賽的管理水準?   卷誠一郎:J2聯賽的俱樂部最起碼可以確保訓練場地,深圳隊連訓練場地都沒有。     「在中國的工資高很多」   新京報:日本的條件那麼好,你為什麼要選擇到中國踢球?   卷誠一郎:我也想挑戰不同的足球文化。我曾經去過俄羅斯踢球,然後來到中國,主 要是一種挑戰和好奇心。     新京報:和J聯賽相比,中超聯賽的競技水準如何?   卷誠一郎:排名靠前球隊競爭比較激烈,這方面兩國都差不多,但是日本聯賽排名靠 前球隊和倒數第一的水準差距沒那麼大。可是在中國就不同了,排名靠前的球隊和靠後球 隊在資金和實力方面的差距非常大。     新京報:相比之下,你在中國踢球掙錢多,還是在日本掙錢多?   卷誠一郎:如果跟我現在(在J2聯賽踢球)比的話,在中國的工資高很多。 國字號‧派教練進學校 男足重職業,女足靠業餘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中國隊在同日本隊比賽時還優勢明顯,可很快就失去了優勢。 從1990年到2000年中日共交手6次,戰績為兩勝四負。最近這十年,中國隊同日本隊交手8 次(包括國奧隊),全部以失利告終。在日本足協的2005宣言中寫道:2015年,日本男足 國家隊要進入世界前十。2050年,日本男足國家隊要獲得世界盃冠軍。這樣的口號,充斥 在日本足球的每一個角落。在日本人看來,崇高而遠大的理想是做任何事情都不可或缺的 。 【男子部】   J聯賽奠定國字號基礎   如果不是記者提醒,日本國家隊管理者原博實甚至不知道中國男足現在的主教練是誰 。「作為球員的時候,我曾跟中國球隊比賽過。」原博實說,「中國當年的遼寧隊團體意 識很好,但不知道為什麼這些球員到了國家隊,團體意識那麼差。」   把好教練派到學校去   「日本國家隊水準提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J聯賽。」原博實曾經也是國家隊隊員, 他當年在國家隊踢球時,日本足球還處於業餘階段,「我們那個時候上午上班,下午訓練 ,這樣就進步很慢了。」   有了聯賽作為保障,再加上青少年球員培訓工作的及時到位,日本足球自然就迎來了 如今的輝煌,「日本足協經常會把好的教練派遣到學校裡培訓孩子,他們能夠及時發現好 的苗子,這也保證了有更多優秀人才的湧現。」原博實說。   J聯賽的推廣和草根足球的普及讓日本足球長足進步。1998年法國世界盃,日本隊首次 入圍決賽圈。「我們那個時候已經被確定同韓國一起舉辦2002年世界盃。如果我們在舉辦 世界盃前連一次決賽圈都沒進過,那確實是一件丟人的事,所以我們下定決心要在1998年 進入決賽圈。」日本足球教父川淵三郎說。此後連續三屆世界盃,日本隊全部晉級決賽圈 。最近這20年,日本隊獲得四次亞洲杯冠軍,成為當之無愧的亞洲霸主。   本土和尚也能念好經   從1991年到2011年,日本總共經歷了9任教練,分別是奧福特、法爾考、加茂周、岡田 武史、特魯西埃、濟科、奧西姆、岡田武史(第二次擔任)和紮切羅尼。   原博實表示,日本國家隊這麼多年一直是外教和國內教練交替,「這種往復其實沒什 麼錯誤。因為J聯賽的球隊中,也會出現教練經常更迭的情況。作為職業球員,大家都可以 適應這些東西。」   「亞洲教練的水準其實並不差,只是我們現在很多球員都在歐洲踢球了,他們更適應 歐洲的訓練方式。」原博實認為,國內教練的實力並不差,只是經驗相對欠缺,「我並不 認為外籍教練一定好,我們將來還有可能聘請自己本國的教練。」不管是國內教練還是國 外教練,日本足協國家隊管理部門和技術部門都會將該教練執教期間的好東西進行分析和 總結,並且傳給下一屆國家隊,這樣不至於教練走了,資源也流失了。   日本也存在國家隊同俱樂部之間關於球員的「要人之爭」。對於這樣的世界化矛盾, 原博實表示也沒有太多辦法,「只能與俱樂部進行溝通。不過我們會儘量將國家隊的比賽 安排在國際比賽日,這樣俱樂部就沒有理由不放人了。」 【女子部】   借奪冠擴大草根足球   「我們本來計畫2015年奪得世界盃冠軍,但沒想到,一下子提前了四年。」日本足協 主席小倉純二說這話時,顯得很得意,他說日本女足如果能在這屆世界盃上進入前四,足 協就很知足了,「奪冠那天,我真是又驚又喜。」   目標:2015年到30萬   日本女足這次奪冠還讓一些女孩子的家長轉變了對足球的看法,「起初日本的家長不 支持女孩子踢球,但他們看到踢球的女孩子同樣可以獲得世界冠軍,態度也就改變了很多 。」足協女足負責人上田榮治說。   據日本足協2010年統計的數字顯示,日本女足全國註冊球隊的數量是1226支,註冊人 口的數量是25278人,占全國足球人口比重的4%左右。小倉純二表示,現在全世界有兩億六 千萬的足球人口,女足人口的數量是三千萬,佔據了百分之十左右,「美國踢球的女孩子 占全國踢球總人口的47%。」小倉純二認為,借助這個冠軍提高女足人口數量是當務之急, 「我們不一定能夠像美國那樣普及,但至少要達到世界的標準,女足人口占10%。」   在這樣指導思想下,日本足協已經制定了明確的計畫,那就是到2015年,日本女足註 冊人口要達到30萬。「這個目標確實有些高,但要想更好發展,我們就必須要制定一個很 高的目標。」上田榮治表示,要想實現這個目標,首先要改善女子足球的環境,「現在中 學(初中、高中)基本上是沒有女足俱樂部的,所以我們要盡力去改變這些,另外也要增 加女足教練的數量。」   沒想過讓女足職業化   在注重女足人口普及的同時,日本足協還打算今後大力發展女足聯賽。目前日本女足 聯賽可分為兩個級別,最高級別聯賽總共有9支隊伍,賽制為主客場制;第二級別聯賽總共 有12支隊伍,被分為東西兩個半區,進行賽會制比賽。   女足奪冠之前,國內聯賽的上座率僅有1000人左右,而現如今最火爆的比賽單場上座 率高達26000人,甚至已經超過了J聯賽。   日本女足國腳除了個別球員在德國、美國、瑞典等俱樂部踢球之外,基本上都在國內 效力。為增加日本女足聯賽的觀賞性,國家隊已準備在2012年縮短集訓時間,從原來的一 年集訓100天左右,縮短為60天,「這些國腳在聯賽中同樣可以獲得鍛煉。」上田榮治說。   和世界上多數國家一樣,日本女足球員也基本上都是業餘的,有些人是工人,上午上 班,下午訓練;有些是大學生,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只能靠跟自己所在俱樂部簽訂合同, 獲得相對較低的收入。入選國家隊的球員待遇相對較好,除了交通和食宿由足協承擔之外 ,還會額外獲得一定的訓練補貼。「我們現在還沒有想過把女足聯賽完全職業化,因為那 樣未必是好事,而且是否需要職業化,也是要進行很深入討論的。」上田榮治說。 流洋派‧像中田一樣拼 足球老將中田英壽 本田圭佑、香川真司、長友佑都、內田篤人、岡崎慎司、川島永嗣……這些在歐洲踢 球的日本球員,已成了亞洲足球走向歐洲的代表。據日本足協統計,他們在海外踢球的球 員有150人左右,其中在歐洲和南美踢球(包括二隊和青年隊)已超過六十人。和中田英壽 當年在意甲創造的輝煌相比,這些人顯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已經退役多年的中田英壽 將更多精力集中到「TAKE ACTION」基金會的公益活動中。 ——中田英壽在東京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起步 《足球小將》   新京報:是什麼讓你選擇足球?   中田英壽:受《足球小將》那部漫畫的影響。   新京報:中國也有很多人因為這部漫畫喜歡上足球,你現在還會重看這個漫畫嗎?   中田英壽:經常會反復看一些漫畫,不僅是《足球小將》,其他題材的漫畫我也會看 。   新京報:你小時候有崇拜的球員嗎?   中田英壽:我從來沒有崇拜過任何一名球員,因為我小時候日本沒有轉播國外的比賽 ,J聯賽當時也沒有,所以我很少看比賽,也就沒什麼喜歡的偶像。     新京報:你高中時就被J聯賽球隊看好,高中畢業後到J聯賽踢球,當時為什麼堅決選 擇踢球這條路?   中田英壽:高中畢業後的4年對於職業球員來講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好的時候,其他的 時間是不可以代替的,所以我還是優先選擇成為一名職業球員。因為在日本,我踢完球之 後也是可以上大學的。   新京報:你在日本和歐洲踢球都很出色,是因為天賦,還是勤奮?   中田英壽:我本人沒有非常出色的身體能力,在技術上也沒有很出色,也沒有太多的 天賦。我平時踢球時也會反復考慮,在沒有優勢的情況下,我應該如何去做。所以我覺得 ,能夠成功還是取決於我的努力。足球運動的特點要求的不是跑步跑得快、身體強壯就行 了,我會在場上尋找適合我的踢法,多思考也是我成功的因素。     轉會 足協沒干涉     新京報:除了踢球,還有什麼愛好?   中田英壽:我平時比較愛讀書。雖然是足球運動員,但我想通過各個角度來分析足球 。書籍可以帶給我很多東西。上下午訓練差不多4個小時,睡覺占6個小時,一天當中還有 十多個小時,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情,所以我不會將全部精力都放在足球上。   新京報:你喜歡看什麼類型的書?   中田英壽:喜歡看漫畫,也喜歡看歷史書籍和人物傳記。   新京報:去歐洲踢球前,你在日本效力的俱樂部(平塚貝爾瑪律)給你做了哪些工作?   中田英壽:我跟平塚貝爾瑪律俱樂部當初簽合同時就已經開始談這個問題:如果我有 機會去歐洲,那麼球隊是要支持我的。所以當我準備去義大利踢球時,俱樂部還是大力支 持的。   新京報:少了你之後,球隊受影響嗎?   中田英壽:我轉會時,他們收到了一些轉會費用,這筆錢對俱樂部來講並不少。買賣 球員也是一個產業,俱樂部有了收入,應該還是很欣慰的。   新京報:中國一些球員到歐洲踢球可能會受阻於俱樂部,中國足協這個時候會出面做 工作。你去歐洲前,日本足協是否給你提供過幫助?   中田英壽:日本足協沒做什麼,轉會這件事還是俱樂部和俱樂部之間的事情,跟日本 足協關係不是很大。     留洋 最愛那抹藍   新京報:你在義大利踢球時,學到了什麼?   中田英壽:學到了歐洲的足球文化,這種文化已經融入到了生活中。我在那裡不光學 怎麼踢球,也學他們怎麼把足球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我在英國也踢過,但我覺得自 己的特點更適合義大利。西班牙、義大利、德國、英格蘭……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風格, 如果讓我選擇,我覺得自己還是更適合在義大利踢球。   新京報:日本也有很多青少年在從事足球運動,這是不是意味著足球也融入了日本人 的生活?   中田英壽:日本的足球教室和足球培訓班比以往多了一些,但這並不意味足球已融入 日本人的生活中,我們還沒有到這種程度。歐洲有些球隊有著很長的歷史,有些人很小就 喜歡這支球隊,他們到了暮年也支持自己的球隊,不管成績如何都不離不棄。足球甚至可 以影響一個人的人生,日本現在還沒有到這種程度。   新京報:日本現在有很多球員在歐洲踢球,你覺得他們要想在歐洲立足,應該注意哪 些?   中田英壽:沒什麼可說的,他們需要拼搏,和我一樣去拼。   新京報:你現在還會經常看他們的比賽嗎?   中田英壽:我雖然喜歡踢球,但不看其他人的比賽。因為如果我看比賽,就非常想去 踢。看別人的比賽,我會想他們為什麼這麼踢呢?我恨不得自己也上場。我不太會像別人 那樣純粹通過看比賽享受足球,我還是更喜歡到場上踢球。   退役 公益+足球   新京報:退役後你將更多精力放在公益活動上,這是出於什麼考慮?   中田英壽:退役後我就到各個地方旅遊。雖然我是日本球員,但我發現好多國家都知 道我。從中我發現了足球的魅力和公信力,我也考慮退役後,還能否給那些喜歡我的球迷 做一些其他事情。很多著名球星退役後都在做公益事業,所以我也選擇了這條路。   新京報:做公益活動是球員退役後的一種責任嗎?   中田英壽:退役後能踢球的機會就很少了,我們通過公益活動,能獲得踢球機會。退 役後除了當教練和解說員,我們還有其他可以做的事情。我就是希望通過足球繼續為別人 服務。   新京報:是否考慮到中國做公益?   中田英壽:之前的公益活動都在日本,地震後也開始走出去,去了泰國和新加坡。中 國也在考慮之內,我在中國也有很多朋友。   新京報:在中國的公益活動打算以什麼形式來開展?   中田英壽:對於公益比賽的安排,不太喜歡每次都是同樣的內容。如果讓世界選拔隊 和中國球員一起踢球、比賽,這樣觀眾是不是更高興?我現在也在考慮活動如何開展的問 題。我希望我們的活動有持續性,而不是一次性的。我去過好幾次中國,希望跟中國當地 的球迷和球員一起實現公益比賽。我本人也是踢球的,非常希望在中國大的體育場裡踢球 。我不喜歡教足球,但我喜歡自己踢球。雖然退役了,但不想輸給現在的球員。 (EN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185.101

11/01 23:30, , 1F
好文
11/01 23:30, 1F

11/02 00:27, , 2F
大推
11/02 00:27, 2F

11/02 00:36, , 3F
我覺得有些話讓人看了很感慨啊 畢竟我們國情和對岸比較接近
11/02 00:36, 3F

11/02 00:37, , 4F
所以很多問題的環節都是滿大同小異的...
11/02 00:37, 4F

11/02 00:52, , 5F
是阿,國情的問題,在台灣小學參加校隊的,幾乎都是功課
11/02 00:52, 5F

11/02 00:53, , 6F
比較不好的一群,功課好的他們哪有機會去嘗試這些東西
11/02 00:53, 6F

11/02 02:40, , 7F
無解啊,台灣人就是萬般皆下品,只有讀書高啊
11/02 02:40, 7F

11/02 03:36, , 8F
台灣人很討厭中國人 但很多地方也是跟他們一個樣
11/02 03:36, 8F

11/02 03:37, , 9F
這就是阿共說的同文同種血濃於水嗎XD
11/02 03:37, 9F

11/02 04:50, , 10F
沒辦法啊,中國人教出來的
11/02 04:50, 10F

11/02 11:03, , 11F
兩岸家長不只對運動員看法類似,中職跟中超內憂外患的因素
11/02 11:03, 11F

11/02 11:04, , 12F
也很像,有打過放水球、近年對日本最主力的球隊都沒贏過
11/02 11:04, 12F

11/02 11:04, , 13F
不過中超平均觀眾人數是比中職好很多就是了
11/02 11:04, 13F

11/02 14:46, , 14F
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的區別
11/02 14:46, 14F

11/02 22:00, , 15F
我是建議可以分成四五篇吧,看了眼睛很花
11/02 22:00, 15F

11/02 23:36, , 16F
11/02 23:36, 16F

11/04 01:48, , 17F
有人知道J聯盟的東大生是哪位嗎?
11/04 01:48, 17F

11/04 04:47, , 18F
11/04 04:47, 18F

11/06 00:00, , 19F
要看超久 不過好文 推
11/06 00:00, 19F

11/08 23:32, , 20F
11/08 23:32, 20F
文章代碼(AID): #1Ei0hQaS (J-League)
文章代碼(AID): #1Ei0hQaS (J-Lea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