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寫的,今天聯副

看板AIR_JORDAN作者 (熱的要命)時間21年前 (2004/05/28 22:1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故事與新聞 偶像崇拜 他真正給我們的,真正有價值的,是十多年的NBA生涯,是那一個個不可能卻又如此鮮 活的動作,那一場場不可能卻又如此紮實的勝利…… 楊照 英文裡的idol(偶像)其字源是古希臘文的ei-dolon,本義是「一件看得見的東西」, 「一個象徵」。偶像崇拜,就是崇拜那象徵,崇拜那表面看得見的東西。 英國十九世紀史家、文豪卡萊爾(Thomas Carlyle)在他的關於馬丁路德的演講中,提過 這樣的問題:我們要如何理解上帝、理解宗教?難道不是靠著象徵上帝被我們所看到的 東西嗎?一切信條、祈禱文、宗教儀式,染有宗教感情的一切觀念,嚴格來說,都是 eidolon,可以看見的東西。不論哪種崇拜,都必須以「象徵」、以「偶像」實行之。可 是為什麼,宗教裡的先知們,卻最反對以木頭刻的,具象代表神祇的那種「偶像」?為 什麼幾乎所有的先知都覺得「偶像崇拜」是如此可憎可恨呢?為什麼先知們如此無情地 斥責「偶像崇拜」呢? 卡萊爾給我們的答案是:因為偶像最容易讓人混淆,誤以為那個具象的神或上帝的形影 ,就是我們真正信仰、崇拜的對象,進而讓我們忘記了偶像背後,由偶像所代表的那份精 神的、看不見的偉大的東西。所以卡萊爾引用詩人Coleridge的話形容崇拜偶像的人:「 你並不相信,你只是相信你信仰。」卡萊爾接著說:「這是一切『崇拜』和『象徵』的 最後的情況……它等於我們現在所謂的『形式主義』和『形式崇拜』。一個人不能作出 比它更不道德的行動來了;它是一切不道德的開始,或者說,它是此後任何的道德的不 可能;道德心靈的最深處已癱瘓,被拋置於致命的昏迷的睡眠中!」 我曾是,我現在也還是「喬丹迷」,可是我對喬丹來不來台灣,老實說一點感覺都沒有。 看得見看不見喬丹本人,那種懸疑值得關注的程度,遠低於當年守著電視等喬丹宣布要 「棄棒回籃」,結束他在2A小聯盟的浪遊,重回NBA的懷抱。 我迷喬丹、我崇拜喬丹的,是他在籃球場上出神入化的表現,是他在籃球場上展現出的 人與地心引力相抗的新境界,是他在籃球場上那股不服輸的霸氣及真能不輸的本事,是 他在籃球場上一而再再而三證明的心理強度。喔,還要加上崇拜他三連霸之後,真的為了 一圓自己對於棒球抱持的夢想,毅然第一度退休,改行去打棒球的魄力。 這些是「喬丹神話」或「喬丹宗教」的實質內容。當喬丹離開了球場,這些精神力量就 只保存在我們的記憶與懷舊情緒,留下來的錄影帶,或是網路上廣泛流傳的「喬丹十大 學不來招式」的片段裡,而不是,真的不是,保存在那個已經不再飛翔於球場空中的喬丹 本人身上。 來了台灣又去了的那個喬丹,其實只是空洞的「偶像」,幹嘛計較他給我們一百零六秒還 是一百零六分鐘?他真正給我們的,真正有價值的,是十多年的NBA生涯,是那一個個 不可能卻又如此鮮活的動作,那一場場不可能卻又如此紮實的勝利。崇拜這些看不見的吧 ,不要去崇拜那看得見的假的偶像。 【2004-05-28/聯合報/E7版/聯合副刊】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150.153
文章代碼(AID): #10jqfysm (AIR_JORDAN)
文章代碼(AID): #10jqfysm (AIR_JOR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