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 溫網 八卦大本營 在這裡 阿格西被要求 …

看板Agassi作者 (Soma)時間20年前 (2005/07/04 17:5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溫網 八卦大本營 在這裡 阿格西被要求解釋如何剃毛 在這裡 性、緋聞、身材是新聞基調 【本報編譯萬欣綜合報導】溫布頓網球賽26日休戰一天,一場轟轟烈烈的「貓捉老鼠」 遊戲一周來卻從未停歇。在倫敦,「貓」是無孔不入的八卦小報,「老鼠」則是在全英 格蘭俱樂部揮拍上陣的男男女女們。 在這裡,阿格西(Andre Agassi)被要求詳盡解釋自己如何剃除胸毛;在這裡,小 報記者在記者招待會上,公然邀約第一代美女球員庫尼柯娃(Anna Kournikova),庫 娃釋出「你養不起我」的「名句」;在這裡,記者殘酷提問莎莉絲(Monica Seles): 「你屁股越來越大,是因為吃太多牛油嗎?」 歡迎來到溫布頓,歡迎來到艦隊街,倫敦臭名昭著的八卦新聞的大本營。他們為了達 到目的、不惜歪曲、製造新聞;他們的問題讓你火冒三丈、他們的標題聳人聽聞。除 非外星人綁架費德勒(Roger Federer),否則小報的頭版注定是有關莎拉波娃(Maria Shara-pova)的臉蛋、或者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的身材。 早在比賽開始前,小報新聞已經定下基調:性、誰約會誰?最棒(差)的身材、球員 服飾等等,所有這些都和網球無關。 資深解說員斯特納(Charley Steiner)形容如此氣氛非常「英國化」,他說:「我只 能這樣形容,就像法網的紅土和美網的噪音,你不得不對付。」 斯特納對此有切身體會,1980年溫布頓,麥肯諾(John McEnroe)殺入決賽,即將面 對當時的巨星柏格(Bjorn Borg),賽後,斯特納和眾多同行一起,擠在燥熱的屋內 等待麥肯諾的記者招待會。 斯特納回憶說:「個別記者對比賽本身毫無興趣,他們只對麥肯諾與女選手馬格琳 (Stacy Margolin)是否分手感興趣。」儘管麥肯諾一直強調拒絕討論任何私人問 題,但是他們仍不罷休,一再追問,終於把性格剛烈的麥肯諾惹翻了,大發雷霆, 跺腳而去。 一無所獲的斯特納忍不住挺身而出,質問惹禍記者:「嘿,你這樣攪亂了所有人的 計畫,我們根本無法得到他的賽後談話。」 誰知小報記者惱羞成怒,用手指戳斯特納的臉,威脅他不要多管閒事,並且建議兩 人到外面「解決爭端」。解決的結果是斯特納「一戰成名」,上了隔日紐約時報、 BBC新聞的頭條,並被冠上「溫布頓史上第一次打架」的惡名。 斯特納被請到全英網球俱樂部主席房間「喝茶」,當他正擔心自己的採訪證被取消 時,主席當面向他表示感謝,表示英國人自己也對小報的惡劣行徑也深惡痛絕。 斯特納的打鬥場面被攝像機拍下來,在球員更衣室反復播放,眾多球員、包括麥肯 諾本人都向他當面致謝。 「斯特納打架事件」儘管轟動,但要想成為溫布頓的頭號事件,「競爭」還頗為激烈。 1992年,三名小報記者惡作劇的攜帶分貝測試器進場,要聽聽莎莉絲的吼聲到底有多大。 最經典的當數1993年,阿格西以毒攻毒,舌戰小報記者。 「明星」(Star)記者沃克(Tony Walter)觀察到阿格西胸前「乾乾淨淨」,於是 主動發問:「能否請解釋你為什麼剃除胸毛?」阿格西:「讓我跑起來空氣阻力小 些。」 沃克死纏爛打:「你是如何剃除的?」阿格西耍寶:「這要依據其他的可選方法而 定,我可以自己來,有時也會讓別人做,我很挑剔。」 沃克用意險惡:「誰是你最中意的人選?」阿格西反擊:「總之不會讓你來。」沃克 窮追不捨:「你用剃刀還是用蠟?」 一旁的新聞官實在看不下去,提醒阿格西:「你不必回答。」阿格西不慍不火的說: 「沒關係,我正在興頭上;讓我告訴你,這是機密,我還沒有申請專利。」 並不是所有的無聊都是無辜、逗笑。當年16歲的卡普瑞亞蒂(Jennifer Capriati) 和辛格絲(Martina Hingis)都曾被惡語中傷脂肪太多,1993年莎莉絲比賽中遇刺 受傷,小報竟然說是為了更出名而蓄意安排,莎莉絲至今仍覺深受傷害,她說:「 當這事發生在你自己身上,你就不覺得可笑了。」 資深網球評論員柯林斯(Bud Collins)談起英國媒體不禁連連搖頭:「和他們相比, 紐約的小報簡直就像基督教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狗仔」們使盡渾身解數套取新聞,他們曾賄賂娜拉提諾娃(Martina Navartilova) 的女傭;他們曾清晨6時敲前著名選手艾芙特(Chris Evert)的房門;艾芙特婚禮時, 更有男性記者喬裝成女性試圖混入婚禮現場,只不過6英尺身高讓他露出馬腳。 2005年溫布頓總共發出2600張記者採訪證,儘管小報的無孔不入讓人深惡痛絕,但是 溫布頓組委會也無計可施,組委會新聞官帕金森(Johnny Perkins)說:「畢竟他們 的讀者群龐大。」「太陽」(Sun)發行量350萬,「每日郵報」(Daily Mail)250萬, 「每日鏡報」(Daily Mirror)200萬。 娜拉提諾娃的話頗局代表性,她說:「我相信新聞自由,但是我們的自由在哪裏?英 國媒體已經無可救藥了,如果你開口,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思解讀;如果你閉嘴,他們 會無中生有,製造新聞出來。」 歡迎到倫敦,這就是溫布頓網賽期間的現實。 from: 世界日報 2005-6-2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03.34.44
文章代碼(AID): #12oGSTOj (Agassi)
文章代碼(AID): #12oGSTOj (Aga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