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派與拳系
這是我同學去年就給我的文章
原文的改編版刊登在去年的武林通訊
我覺得蠻有趣的
大家可以看看
ps 原文經原作者同意而張貼於此
雖不是什麼驚人之作
但 請 勿 再 轉 貼
-----------------------------------------------------
門派與拳系(上)
在習武的十年期間內,碰
到許多親朋好友,在閒聊時間或提到自己平時
有在練武術的習慣,他們往往是睜大了雙眼,
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而待其回過神之際,其
通常問的第一個問題,不外是「你為什麼要練
武術?」、「你練的是太極拳還是少林拳?亦
或是其他門派?」、「武術與其他技擊有何不
同?」、「你在那裏練的?」等問題。
雖然在解釋過後,可以解答他們部份的
疑惑,但是從他們似懂非懂的神情,我開始瞭
解到對於他們而言,以技術為中心而構成的武
術文化,己是一個遙遠而逝去的過去。而難以
瞭解的不僅是其技術的部份,更難理解的毋寧
是相關技術的理論根源以及其所在的社會文化
脈絡。
所以在以下的系列文章
中,筆者試圖以一個文化研究者的立場,對武
術在過往的文化脈絡做一詮釋。而因為重點是
置於其在文化脈絡下的意義,則技術的部份自
不是我們所?注的焦點。而也因這種局外人的
觀點,使我們得以關注在整個武術而不自囿於
門派之見,這是採取局內人的觀點所達不到的
優勢。
首先我們要談的門派。
或許是受
了武俠小說的影響,很多人一聯想到武術的分
類,門派的觀念就自然而然的成為其分類方式
。以深植在很多人腦中的一句話:「天下武功
出少林」,就可做為一例證。不論這一句話是
否為真,「少林」在他們的觀念中,乃是河南
少室山上的少林寺,而非是具有某一類型訓練
特色的武術。在這樣的觀念下,不僅有少林派
,就算是武當派亦或是華山派也是理所當然的
事情,因為?有這些門派就無法構成他們想像
的昔日武林風貌。而依附在這樣的門派觀念下
,習練武術必然是與一般人日常生活相互悖離
的一種活動。因為武人不僅要投入某一名門大
派,且往往需隱於某一名山大澤中,並歷經數
十寒暑的修練後,才入江湖一逞豪雄。
然而上述的現象卻不是當日武術傳承
與學習的原貌。以一般人所熟知的八卦掌、形
意拳以及太極拳而言,就不是隱於山顛水涯之
處,反而是在當時的北京城,也就是在當時的
政治及經濟中心所傳佈開來的。而當時的京城
,雖己是人群聚集之所,但相較於今日的城市
而言,其仍然提供了習武者充裕的空間以資習
練。復因習武者的家世多半較富裕,往往自備
有?敞的練武場或演武廲,是以武人無需為了
空間上的理由而隱匿於人跡罕至之處。
至於昔日武術傳承的方式,亦非依附
於某一名門大派。反而是以某一有名的拳師為
主體,藉由其化育的人才開枝散業地將其武藝
傳佈出去。倘若細心觀察,則可發現在這些徒
弟所練的招式及心法上,儘管可能大不相同,
但往往難掩其依稀的相似之處。至於決定其習
練內容及次序的即是此拳師所傳承或創新的武
術體系。
因為武術傳承
的方式乃是以知名的拳師為主體,是以武人往
往非常重視所謂的「譜系」,並以其是某某人
的徒子徒孫而自豪。但是中國武術的特性卻往
往開了譜系一個大玩笑。因為每個人的資質及
體會有所不同,復因其生活歷練及比武經驗又
有所差異,故即使是同一拳師所教的徒弟亦有
相當大的差異。而這點則具有兩個意義:首先
,譜系只說明了記載於其上的武師之間有相互
的師友關係。除此之外,並不具有太多實質上
的意義。其次是,武術這樣的特性,更得筆者
認為以「拳系」這個名詞,來做為共享相同哲
學觀或者是具有同一特色的拳種統稱,並以之
做為傳統武術的分類方式,不僅相較於門派會
更符合過往的史實,並更具有文化研究上的意
義。
王廣西先生在其所著的「
功夫 - 中國武術文化」一書中,即提出「拳
系」的概念,並以之對現今中國武術做一粗淺
的分類。首先,其認為「拳系」乃是以某一拳
種為中心,衍生出多種流派的比較完整的拳術
系統。其次,其以這樣的概念,認為現今的中
國大陸至少存在著七大拳系,即:
1.少林拳系,以黃河下的豫、魯、冀三省為中
心;
2.武當拳系,以湖北、江蘇、四川為中
心;
3.峨眉拳系,以四川為中心;
4.南拳拳系,以福建、廣東為中心;
5.形意拳系,以山西、河北、河南為中心;
6.太極拳系,以河南、北京為中心;
7.八卦拳系,以北京為中心。
先不論上述的拳系是否完備,但是其卻
可提供我們進一步思考的基礎。第一,以外?
因素而言,一些主要的拳系,例如太極拳、八
卦掌亦或是形意拳,其之所以成為主要的拳系
,則有其歷史或社會的因素,例如太極拳、八
卦掌均是昔時滿清的王公大臣所習練。第二,
就各拳系是否足以成為一拳系的內?因素而言
,乃是在其發展過程中,在實際博殺及師徒間
的相互激盪下,於某些智傑的手中達成其武術
哲學的建立以及修練內容的重新編組,而使各
階段的習練內容與應敵心法均與此武術哲學相
應。至於此武術哲學則大抵不離傳統中國哲學
的範疇。而由於中國哲學的特性,即在於突破
一己的限制而至物我交融的境界,故若能臻至
此境界,則不僅威力極大,亦會對鄰近的拳種
產生影響。是以「拳系」並不單純地意指某一
單一拳種,更重要的是泛指共享相同哲學觀的
拳種的統稱。
門派與拳系(下)
在上文中,我們提到以拳
系這個概念來做為瞭解中國武術文化的入手點
,而避開了一般人因沿用門派的觀代而形成對
武術的誤解。至於一般所稱的「拳種」,則是
基於技術的考量,故所指涉的乃是一個完整而
嚴密的訓練體系。不像拳系,指涉的則是具有
同一特色的拳種其相同以及相異的部份,故實
己脫離了技術的考量,而純粹是基於文化研究
的立場而創造出來的詞彙。
同一拳系的拳種
,即使是在訓練方式或是一招一式上有所差異
,但他們均共享相同的哲學觀。至於其他不同
的部份,則可能是同一拳系的各拳種之間所著
重的面向有所差異,或是其各自受到其他不同
拳系的影響所造成的結果。
舉例而言,若有
一武師因為某一機緣,而得以參悟五行(金、
木、水、火、土)這樣的抽象觀念,並對於五
行與人身的互動及對應有一確切的掌握,則當
其以此一觀念做為中心思想,重新去整編相關
的心法及拳術套路,則可將其原先所習的拳?
套路提升至一較高的境界。而這樣的過程不必
然在此武師這一代之內完成。其可能經過一代
、兩代、甚至是三四代的努力才有可能將相關
的部份具體地系統化。而這中間亦有可能出現
試驗不成功的現象,其輕者乃是與人爭鬥敗陣
離場,重者則是走火入魔以及身亡。
當然,
此武師可能收了很多的徒弟。而因為每一個徒
弟的資質及努力程度有所不同,自然各自繼承
的東西亦有所差異。而這樣的差異,雖然有可
能造成因主要的心法逐漸失傳,而使此一拳種
逐漸衰落。但也因這樣的差異,使得後繼之人
得以鑽研其各自擅長的部份,並藉著師兄弟之
間的交流與切磋,更提昇與增益此拳種的內容
。但不論是衰落亦或是興盛,此武師的創見會
隨著其足跡所至以及其徒子徒孫的開枝遍業,
而以某一地區為中心地散佈與流傳開來。
至
於各個拳系的地域分佈,則可以藉用社會科學
的術語,而將之粗分為「核心」、「邊陲」與
「半邊陲」。所謂的核心,自然是指這些具有
共享相同的哲學觀的拳種分佈最密集及習練者
最多之處,而這通常是此武師及其門徒所聚集
之所。至於所謂的邊陲,自然是指此地區的武
術雖然仍受到此共同價值觀點的影響,但其影
響相對於核心而言己是非常地少。故若仔細考
察此地區的拳種,則往往存在從其他拳系借過
來的觀念及招式,而不一定能夠完全容於此拳
系的核心思想。反映在地域上,則通常是遠離
此武師及其門徒所聚集之所。至於「半邊陲」
,則不論是受到此拳系中心思想的影響程度亦
或是地域上的分佈,均是介於「核心」與「半
邊陲」之間。
雖然各個拳系皆有其獨特的武
學思想及習練方法,但是就我們的考察,則主
要的拳系其核心思想皆不外是陰陽五行學說及
其他中國哲學,只是每一個拳系所重視的面向
不同,各依其所長而有所創見及發展。故實可
將不同拳系的中心思想視為在陰陽五行學說及
其他中國哲學的內容這個主文化下的不同次文
化系統。不過,為何陰陽五行學說及其他中國
哲學的內容得以與武術相結合,進而在養身及
博殺上發揮實際的功效,則己遠超過本文所能
回達的層次。
但是筆者在這裏要提醒讀者的
即是,古人習武的目的本就在應付實際的博殺
與自衛。而基於此一?由,我們實需以動態而
非靜態的觀點來理解拳系的流變。這裏特別強
調動態的觀念,乃是因為在實際的格鬥中,不
論是勝或是敗,武者常會發現自己所學尚有不
足或欠缺之處。而不論其是重新鑽研其師父所
授的內容。亦或是旁採其他拳種的優點,均是
在其拳種中加入新的色彩與活力。而這情形可
能發生在我們所說的核心,亦有可能發生在邊
陲或是半邊陲之處,並以此為中心對鄰近地域
產生影響。而若是此武者的創見實已超越前人
的境界,則自然當其思想隨著其徒子徒孫散佈
開來,新的拳系又己隱然形成。
但這邊就出
現了一個相當吊詭的問題。就如同我們一直在
文中所強調的,若是基於文化研究的觀點,重
視的是拳系的歷史演變。故不論是其中心思想
,其獨創的功法或是借自其他拳系的招式,其
流變均是我們關心與研究的焦點。而且其在地
理區位的分佈,以及傳承的關係,亦是分析時
的重點。但若是基於武學的立場,則其實只有
中心思想的掌握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其他部
份不過是增加一些閒談時的素材。因為能掌握
中心思想,自然具有創造的能力,並能知所取
捨,而融會成自己的特色,是以招式、功法、
譜系不過是次要的事情。只是現今的習武者卻
似乎是以文化研究的立場來練武,而反映在現
實中,就是譜系的重視以及套路的記憶與背誦
。
而最後要說明的,從武學的觀點來看,不
論是招式或是心法,不可諱言地實有高下及對
錯之分。但是從文化研究的觀點來看,不論是
對是錯,亦或是高是低,均豐富了各個拳系的
內容。
--
-----------------------------------------
你虛情假意 我也跳舞奉陪
不怕你虛偽 我誰也不愛誰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0.85.168.245
Aikido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