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拒絕歐洲風格

看板Argentina作者 (Please dont die)時間20年前 (2005/12/12 19:0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阿根廷拒絕歐洲風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時間:2005-12-12 0:27:00 來源:體壇週報 作者:程征 閱讀1100次 国国阿根廷隊的命運誰主?主教練佩克爾曼成為人們關注的中心。這位慈眉善目的人說話 輕聲輕氣,太符合"青少年足球之父"的稱號了,但他卻在與輿論、專家和球迷抗衡,執意 繼續挑選和考察新球員。本月中旬,阿根廷還有一次演兵機會,佩克爾曼沒到歐洲尋找對 手,而是準備用國內的球員組隊,就近找支球隊打一場。遺憾的是,老天也不太幫忙,到 現在為止還沒誰願意陪太子讀書,眼看著這次練兵機會要白白浪費掉。 国国媒體的催促自不待言,專家的敦促也不少,梅諾蒂、比拉爾多早就要求儘快確定世界 盃人選。1978年世界盃冠軍隊主力成員貝爾托尼日前更是提出了具體建議:先確定25名球 員,在報名截至日期前做出最後的取捨,這樣有利於球員進行各種準備,包括身體和思維 的調整,同時也可以激發球員的競爭精神。比拉爾多日前則談了他的組隊原則:注意球員 身高和年齡。他說,球隊的平均年齡應在25歲至27歲之間,理想的陣容由23至29歲的球員 組成。"我不會帶很多20歲的孩子和34歲的球員前往世界盃。"關於球員身高,比拉爾多說 :"儘管你可以說馬拉多納不高、梅西不高、馬特烏斯不高,但事實是多年以來高大球員 可以給對手造成很大麻煩。"《奧萊報》還專門舉辦了一個研討會,2000多名"球迷教練" 各抒己見,敦促儘快組隊。 国国馬拉多納也沒閑著,先是竭力張羅貝隆進隊,後又提出讓梅西穿10號。其實,關於貝 隆的種種流言,應是可信可不信的事情,既便他曾經拉幫結派,佩克爾曼也不會沒有辦法 去其鋒芒。應該說,捨棄貝隆的根本原因還是出於整體風格的考慮。貝隆的歐式高空球掌 控與裏克爾梅傳統的地面戰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球隊不可能同時演練兩種迥然不 同的打法。佩克爾曼並非不喜歡歐式打法,當初是他推薦並把貝爾薩扶上臺的。但他自己 執掌球隊後,顯然對傳統打法更有把握,因此不得不犧牲掉貝隆。 国国關於梅西,老馬曾多次予以高度讚揚,兩周前還明確表面自己的想法:"德國世界盃 上,他應該穿10號球衣。"小將梅西頗有點承受不起,但又不能駁老馬的面子,於是小心 謹慎地選擇了字眼,道:"如果該我穿10號,我會非常高興。"實際上,梅西不僅被老馬看 中,也給阿根廷廣大球迷帶來希望,甚至還是佩克爾曼準備押的寶。阿根廷隊鋒線上尚缺 一名令人信服的前鋒,克雷斯波的搭檔懸而未決。就目前的趨勢來看,梅西應該是第一人 選,然後是特維斯、薩維奧拉等。如果說克雷斯波主要的活動區域在禁區內,那麼梅西恰 好可以在禁區內外打穿插,可謂一種理想的搭配,只是佩克爾曼依舊不緊不慢,使用著帶 青年球員的老辦法:"關心他、幫助他,讓他一步步走。"他把梅西還看作孩子。 国国阿根廷隊在德國能走多遠?佩克爾曼已經給弟子們一個統一的對外口徑:先小組出線 。佩帥在新聞發佈會上這樣說,隊長索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這樣說。但更早一些時候, 足協主席格隆多納則是另外一個說法:"我想,進入半決賽應該被球迷接受。"克雷斯波的 話另有含義,他說"我們嘗到過熱門隊的壓力,現在巴西是熱門,該他們嘗嘗壓力了。"弦 外之音似乎是,非熱門隊的道路更好走一些。阿根廷人不再像前一次那樣直奔冠軍而去了 ,也許這樣反而會走得更遠。老馬也出來說話:"巴西和阿根廷都拿不到冠軍,歐洲的球 隊會把獎盃留下。"也許,這不失為阿根廷隊減壓的一種方式。 国国阿根廷關注??梅西 国国總有人拿梅西和馬拉多納相比,佩克爾曼的種種舉動也表明:梅西將肯定進入世界盃 23人參賽名單,馬拉多納甚至希望梅西能身穿10號球衣出現在世界盃上。儘管《奧萊報》 早有評論,斷定梅西不是馬拉多納,也不會成為馬拉多納,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對他寄予厚 望。 国国梅西的能力究竟如何呢?從世青賽上的表現來看,他並不遜色于馬拉多納之外的任何 阿根廷前場球星,尤其是他的風格恰好與待定前鋒的要求相吻合。從小練的是前衛,又具 有一種天生的前鋒氣質,在禁區內外穿插,捕捉戰機的能力很強。 国国更主要的也許是梅西具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此外,梅西的心態也為人稱道 ,也許是經歷了初次上場就被罰下的黑色40秒,梅西現在已經頗有些老練味道。在巴薩, 當他的移民身份遭遇麻煩而無法上場時,他表示"我心理上很平靜"。榮辱不驚,大氣乃成 ,梅西有了一點味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122.235
文章代碼(AID): #13dLb_e8 (Argentina)
文章代碼(AID): #13dLb_e8 (Argen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