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從世界杯現象看國人足球娛樂心態的回歸

看板Asia作者 (Tiger)時間19年前 (2006/06/16 07:2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新華社長春6月15日   2006年世界杯足球賽的大幕已經開啟,盡管中國隊并未入圍三十二強,但一場足球風 暴已開始瘋狂地席卷中國,從城市到農村、從官員到平民,國人几乎無一幸免地被裹挾在 風暴中,令球迷們為此如痴如狂。我們不禁要問:世界杯是否在我國已經確立為一種文化 ?   國人為世界杯痴狂   如今,走在長春市商業繁華路段,便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世界杯的氛圍。琳琅滿目的服 裝、飾品、小吃、玩具無一不打著世界杯的招牌,人們樂此不疲地身著巴西、德國等隊的 球衣,商家運用“射門”、“越位”等足球朮語促銷的聲音此起彼伏,許多店鋪不間斷播 放世界杯主題曲《我們生活的時代》。    世界杯期間,每個酒吧的夜晚都是人聲鼎沸的不眠之夜,每一次精彩進攻,都會傳出 山呼海嘯般的尖叫,泛濫的啤酒泡沫、散了一地的爆米花都烘托著狂歡的氛圍。一些擁有 大屏幕彩電的露天廣場,每晚都會黑壓壓地坐滿人,守候屏幕上一場場精彩對決。   超市里,每天都會出現年節時才有的熱鬧場景。人們即便不去酒吧和露天廣場,也要 像過節一樣奢侈購物,享受世界杯的快樂,那種歡聚一堂的氣氛仿佛在過春節。   世界杯在中國緣何這么火   北京時間與柏林時間有6個小時的時差,這對熬夜觀戰的中國球迷的工作、學習、休 息造成“重創”。盡管如此,大部分人仍然在竭力尋找時間的平衡來滿足無法割舍的世界 杯情結,換來的是長達一個月的黑眼圈、涌動的暗瘡、凸起的肚腩……   毋庸置疑,足球作為世界第一運動,几乎涵蓋了媒體文化的一切特質:巨大的包容性 和開放性、具有強烈的感官刺激和夢幻色彩、集娛樂性和傳播性于一身、受眾不受經濟地 位和文化水准的限制,等等。而世界杯無疑是這些特質的放大。   吉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馬大勇認為,足球比賽實際是戰爭的一種人性化演繹,它的場 地、規則、參與者、對抗特點都帶有從戰爭演變而來的痕跡,它能把城市、地域、民族、 國家的榮譽統統牽扯起來。   他說:“中國人因為中國隊而關注足球,因為足球而關注世界杯。”   長期關注必然有助于理解的加深和習慣的養成,習慣了關注世界杯的國人一再領略中 國男足的“悲劇命運”后,便開始還原世界杯的本貌,并逐漸從中尋求可供享受的因素: 貝克漢姆的臉蛋、巴拉克的服飾、小羅代言的產品等都可能成為吸引受眾的理由。最終, 龐大的世界杯關注群形成了。   世界杯使國人回歸足球娛樂心態   原本與我們沒有直接關聯的世界杯卻令國人如此狂歡,那么世界杯在我國是否已經達 到了一種文化的高度?   馬大勇認為:“從廣義的角度講,我們可以稱它為‘世界杯文化’﹔從狹義的角度講 ,它只能算一種‘世界杯現象’,但是種種跡象表明,它有成為文化的趨勢。”   國人高度關注世界杯主要源于三種心態:娛樂心態、國際化心態和從眾心態,其中娛 樂心態最為關鍵。以往,世界杯在國人眼里承載了太多的民族功能和教化功能,使其背離 了體育運動的特點。馬大勇說:“巴西是奪冠熱門,但這能說明巴西綜合國力的強大嗎? ”   馬大勇說,足球是無國界的語言,是全世界不同背景的民族文化融合的載體,國人關 注世界杯,說明了足球娛樂心態的回歸。盡管世界杯有“足球流氓”、“足球寡婦”等附 屬品,但它同樣有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安定,它的文化發展前景也是被看好的。 (王昊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148.40.102
文章代碼(AID): #14aUpxdS (Asia)
文章代碼(AID): #14aUpxdS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