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才能贏球--鄭潔晏紫恩師王良佐談弟子及網球
新華網上海1月27日新華社記者肖春飛
談起鄭潔、晏紫,兩位正在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上不斷改寫中國職業網球歷史的女雙好
手,就不得不談一個人,她們的恩師王良佐。從2002年11月開始擔任鄭潔、晏紫的教練
開始,王良佐帶領她倆轉戰世界各地,為這兩位四川姑娘今天的騰飛準備好了翅膀。
王良佐現任上海市網球協會副主席,雖然在雅典奧運會後已經離開中國網球隊,但作為
國際網聯的導師,他在全國各地講課,培訓網球教練。
今年57歲的王良佐是個儒雅長者,與他交談,如沐春風,而這位資深教練對網球運動的
深刻理解,對於整個中國體育尤其是一些亟待突破的弱勢項目而言,意味深長,令人深
思。
出國比賽培養運動員自信
2002年底,中國網球兵敗釜山亞運會後,王良佐"出山"擔任中國網球隊女隊教練,主要
負責鄭潔、晏紫的訓練。
他清楚記得帶領鄭潔、晏紫轉戰世界各地的辛苦:"從2002年11月開始擔任鄭潔、晏紫
的教練,到雅典奧運會前一年多時間,一直在世界各地奔波,運動員各方面得到了很大
的磨煉。這一年很辛苦,最痛苦的是適應時差,今天到一個地方,時差還沒適應過來,
明天就要打比賽了。一般我們都是上午進賽地,中午就在賽地就餐,晚上回住地,因為
經費有限,有時運動員還得自己張羅做飯。"
"可以說,這一年多時間,鄭潔、晏紫樹立了自信心,人的氣質都發生了變化,變得落
落大方起來。現在,很多國際網球大賽的裁判長都認識中國選手,並且十分喜歡她們。"
"在國外比賽,對隊員的素養要求很高,尤其是處理突發性事件的應急能力很重要。在
國際賽場上,語言是選手最大的障礙。過去我帶領國家男隊選手在國際賽場上比賽時
,隊員們看見外國人就躲,訓練時也總跟自己人在一起,因為語言障礙很大,導致心
態不好,不夠自信。"
"為此,有一次我發火了。責問運動員為什麼不與外國人一起訓練。因為即使是零點零
幾的自卑,在賽場上也會表現出來,最終導致輸掉比賽!後來經過安排,我將隊員全
部'嫁'給了老外。"
"去國外參賽,很多與外國人打交道的事一般都是我去處理,後來我有意識地讓運動員
去做,並加以鼓勵讚賞。日積月累,運動員的自信自然就培養起來了。去年在美國參
賽時,隊員們為了場地的事,跟外國運動員大吵起來,因為這塊場地是我們預先訂好
的,他們沒有理由佔用我們的場地!敢跟外國人爭論,這是件好事,就是要有這個氣
勢!"
"鄭潔、晏紫在美國一次雙打決賽中,在網前用高壓球狠狠砸向了對手,取得了關鍵的
一分,在抬手表示歉意外,互相擊掌,大聲喊:'YES,COMEON'(加油)。人家姑娘的媽
媽可不高興了,說你們不應再喊'YES,COMEON'。其實,此時鄭潔和晏紫的眼神已經充
滿了殺氣,有言道:美麗的愛情是從眼睛裏到心懷,同樣我們也能從眼神來表露我們
的意志、必勝信心,同樣也能看到對手的弱處。因此,我經常要求在比賽前、比賽中
,敢於眼珠對眼珠,因為這是自信的具體表露。"
"在東京比賽的時候,主辦方舉辦一個活動,要求正選隊員穿禮服亮相,鄭潔穿著她最
漂亮的裙子,上臺與威廉姆斯、達文波特等名將站在一排,我為她拍了張非常自信的
照片。下場後她跟我說:'王教練,我穿裙子冷得很哪。'我笑了:'你本來就應該與她
們站在一起,自信的人是最漂亮的人!'我很高興,她們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美麗,這
就是自信的表現。"
打一球看一眼教練的球員永遠不能成大器
王良佐的國家隊"教齡"很長,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王良佐就擔任過國家男女隊教
練,並率隊在亞運會等國際大賽上有不錯的成績。雅典奧運會後,王良佐成了國內執
教隊員拿過全運會、亞洲錦標賽、亞運會和奧運會金牌的第一人。
王良佐說:"中國運動員對教練的依賴性很強,有些教練認為運動員離開自己就不行,
但我盡全力培養運動員的獨立能力,如果她們能夠離開我,並能打好比賽,那就是我
的成功之處。因為一個好教練離開了隊員,隊員也會記住他。"
"職業網球賽頻繁,國度多,地域廣,級別檔次多。這就要求運動員的綜合素質高、獨
立能力強。網球比賽中,除了聯合會杯隊員可由教練指導外,其他的任何賽事,教練
非但不能進場指導,就是在場外巧妙傳遞資訊,也要遭到勸阻甚至警告,比賽全靠個
人場上自我調節。在賽場打一分看一眼教練的球員,是永遠不可能成大器的。我常常
跟隊員說,比賽開始後,戰況進展瞬息萬變,到關鍵分時,就如同肉搏戰開始了,此
時必須依靠自己,下達最為簡單的命令,實施最為果斷的行動!此時已經不能靠司令
、將軍了。"
"我認為網球比賽的最高境界,是讓對手做自我否定,對手用戰術時,即使針對了你的
弱項,你也要盡力應付,不要她的戰術馬上奏效,幾個回合下來,她就懷疑自己,進
而否定自己。"
王良佐和隊員關係良好,他擅長揣摩隊員的心理,明白如何去和隊員交流。
"教練訓練運動員,一種是簡單的嚴厲,對一些項目來講,很有效。但我不太贊同這種
簡單的嚴厲,如果訓練不是有意識地給予運動員一定的自由度,那麼就達不到培養他
們意識的目的。簡單的嚴厲的後果將是可怕的。我不同意運動員'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的說法,其實優秀的運動員,腦子都很優秀,他們在比賽時,每分、每局、每盤都是
在用腦子打球。對於一個比賽中的運動員來說,面臨不同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思維方
式。所以我提出'場上的想法決定一切',因為我不喜歡沒有想法的運動員。"
他說:"我在訓練的時候有意識把教練的5大能力傳給了隊員,這5大能力包括觀察能力
、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決策能力和實施能力。"
靜下心來才能做好網球"學問"
王良佐的話極有哲理性,他的"名言"包括:規律跟原則,比熱情更重要;手段跟方法,
要比出發點重要;正確地做事,要比做正確的事更重要。
其實,這些話無論對網球,還是對其他運動項目,甚至對體育之外的人與事,都可適用。
被動訓練是中國運動員最大的問題
"當一名網球教練不難,但做一名好教練不易。"王良佐說。
"體制決定了中國運動員是靠教練、靠領導,我們的訓練還是被動訓練的比例占多,這
是中國選手與國外職業選手的最大區別,我們是'要我練',人家是'我要練',被動訓
練是中國運動員最大的問題。單方面的灌輸,造成了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效率偏低
。國外運動員花錢請教練,甚至借錢請教練,運動員與教練員是雇傭關係,花多少錢
,非常在乎回報。請教練都是短期的,花錢請這個教練,就要用足他。
"被動訓練導致了運動員對教練依賴性,缺乏一個職業選手應有比賽意識。沒有意識,
就談不上與國外高水準運動員過招。網球項目跟其他很多項目一樣,少年比賽是打技
術,這個技術就是簡單地增加來回的板數;到了高水準的比賽,實際上技術已經是第
二位了,決定勝負的,首先是運動員的意識。國外優秀選手他們是用意識來選擇技術
,而國內選手往往是意識將就技術。因此,我提出:有意識的失誤,比無意識的成功
更有生命力。與國外高手相比,中國球員意識差距是最大的,如果認識到這一點,進
步就會快一點。"
"我有個習慣,隊員在場上比賽,我在下面做統計,目的是賽後再進行'紙上談兵',要
求運動員復述一下比賽的過程,例如最後一個賽點是怎麼打的?是正拍,還是斜線?
具體的落點在哪里?對手的位置在哪里?一場網球賽時間最多兩個多小時,這樣做,
能夠增加她們在場上'比賽'的時間,從而增加訓練、比賽的效益。這是我從圍棋複盤
得到的啟發,並且在'複盤'中,加入'想方設法'的內容,即討論比賽過程的具體進程
,如果修改戰術,結果是怎麼樣……我一直讓運動員堅信:我們不是嫺熟的技術工人
,我們需要更多的腦力進行比賽。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化'被動'為'主動'。"
"中國運動員這種被灌輸性的被動訓練,應大力改進。在傳統體制下成長起來的運動員
,訓練、比賽理念跟現在的要求已有很大區別。我們的體育部門要研究新形勢下如何
提高運動員的積極性與訓練的效益,單靠思想工作,已經十分欠缺了。"
網球是一門學問
王良佐認為,網球教練比其他項目的教練要難得多,學問也越來越深,需要教練去研
究、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他常說的一句話是:網球是一門學問,要靜下心來、排除干
擾才能做學問。
儘管中國網球近年來不斷有突破,但王良佐認為要保持冷靜:"我們不能因為中國網球
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就盲目樂觀,尤其是搞業務的運動員、教練員,更不能自欺欺人
,雖然排名提升快,但我們的經驗仍然很欠缺,戰術的敏感度很差,和一些職業高手
相比,差距非常明顯,我們的隊員打常規戰還可以,但打遭遇戰,或者碰到另一類打
法的選手,就有難度了。中國網球在整體上還沒有形成優勢,因為網球項目的內涵十
分深奧,還要通過一定時間的經驗積累,才能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
"中國網球與世界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中國對網球運動的一些認識理解亟待提高。要想
抓住網球,就應拒絕盲目進攻,因為我提出'逼迫性網球',即優勢積累,其中包括控
制、反控制、限制、反限制,優勢積累比一味進攻更有生命力,進而我提出,'點'加
'度'的論點,因為網球是以落點取勝的項目,不同的落點,又必須配備合適的度,如
速度、力度、深度、弧度、角度、高度,等等,方才有效,'點'加'度'的意識及能力
,我們非常欠缺。"
"網球項目的特殊及比賽的特點,要求選手具備精良的技術和合理的戰術外,還需具備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表現為兩個特點:一是要承受長時間的跌宕起伏的戰術變化,
二是要承受高強度的考驗,即關鍵分、關鍵局,高手們越是在關鍵時,越能體現出他
們的價值,就是一例。"
鄭潔、晏紫在獲得澳網女雙冠軍的比賽中,面臨兩個賽點後大逆轉取勝,王良佐對此非
常欣慰。
這位在網球生涯中熬白了頭髮的教練說:"也許澳網之後,她們再站在場上和以前的感
覺就會不一樣。而中國網球也需要這樣的契機取得更大的突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7.129.149
Asiantennis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