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長專欄】台灣發展足球後天不足 每年不足 …
常常聽到有人說:「台灣發展足球每年花那麼多錢,在國際賽又拿不到好成績,根本不符
合投資報酬(獎牌),發展足球做什麼呢?」
在台灣現行體制下推廣足球猶如沙漠行舟,了解真正問題者卻寥寥無幾。足球是國際上最
主流、最盛行的運動,寡佔每年數千億美元的市場商機,它已超越一般運動層次,昇華為
一個國家的國力、外交、經濟、文化和生活的綜合表徵,又豈能粗糙地用一塊「獎牌」來
評估足球的存廢,以及對一國家的意義與價值呢?
台灣搞足球,政府真得花了很多錢嗎?中華足協(CTFA)每年不包含人事費用,一年所需
經費預算最起碼要四千萬元,政府每年補助1200萬元,實在不成比例,其餘不足的經費全
靠國際足總(FIFA)和台灣企業的奧援才得以維繫運作,中華足協每年做到收支平衡已顯
吃力,勉有餘力再深耕基層、開彊闢土。
從1998年開始,國際足總每年提撥208個足球會員國各25萬美元,約計800萬元新台幣經費
,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爭取每年這筆經費就要有實績。FIFA規定這筆25萬美元,
10-15%要花在發展女足,5%須用在五人制足球等等,另須設立足球發展委員會,要有開
會記錄與教練、裁判講習會,每年FIFA會派會計師來台灣查帳,了解實際運作的紀錄報告
。
獲得FIFA經費補助的會員國,有義務參加FIFA國際賽,一旦兩年內不組隊參賽,便將取消
會員國資格。派隊出國比賽對足協是沉重的負擔,每一隊每一趟出國比賽約需花費一百萬
元,去年中華足協一共參加了24次30餘場的國際足球賽事,FIFA補助款雖不無小補,卻屬
杯水車薪。
FIFA的主要財源,來自各國職業足球賽提撥門票收入的5%,台灣沒有職業足球聯賽,沒
有5%的門票收入可提撥,不過FIFA另有規定,針對像台灣這種辦比賽未售門票的足球開
發國家,每舉辦一次國際賽,另需付給FIFA1000美元、亞足聯500美元,加上中華足協沒
有球場,辦一場比賽要付一萬元場租,每小時電費4000元,還有許多避免不了的行政開銷
,財務況狀更顯得捉襟見肘。
中華足協為推廣基層足球,只要地方舉辦足球賽,足協依例每一場會補助(場租)5000元
與裁判費用,辦越多場比賽經費消耗越多,因為所有比賽都只有支出、沒有收入。
西班牙發展足球,地方政府爭相蓋足球場,每年還會主動提撥經費給職業球隊,以招徠職
業球隊進駐代表這個城市出賽,反觀台灣搞足球,沒有政策、沒有經費、沒有球場,沒有
這三樣主要元素,等於足球沒有了遠景,沒有了夢想。
台灣人民運動風氣普遍不盛,跟政策的錯誤有絕對關係(可以參考【蒼蠅拍4】),大部
分經費投注在非主流運動上,台灣雖能靠這些非主流運動偶爾在國際上奪牌,但主流運動
不興盛,對台灣運動文化的提升毫無幫助。
國際奧會所歸納的十大主流運動,包括排球、籃球、田徑、足球、體操、游泳、自由車、
網球、高爾夫和划船,而非奧運項目的世界十大主流運動,英式橄欖球則擠下划船,其中
的「十大」,又以足球的市場經濟規模最為可觀(可以參考【蒼蠅拍6】)。
日前,正當全球人包括中國大陸人在內,皆通宵達旦守候收看歐洲冠軍盃轉播,創造無數
經濟消費活動的同時,台灣境內卻看不到一場轉播,全球人持續不斷的「瘋」足球,唯有
台灣人漠不關心,遠離了世界的核心,政府豈能坐視不理呢?
透過足球的串聯,全球已形成了足球地球村,魅力足球的滲透力無遠弗屆,對所有國家、
所有人民的影響性越來越顯著。政府與其把錢浪費在金援外交上,還不如全力推廣足球,
因為務實的外交,除了官員們的餐桌會議外,文化經濟和人民間情誼的交流更為重要,而
足球就是暢通外交管道最有效的利器之一。
筆者曾向FIFA求助如何灌溉台灣這塊「足球沙漠」,FIFA承諾可派員來台授課,專門指導
政府行政領導人與有興趣的企業家,但要召集這些人來聆聽為期兩周的課程,在台灣這個
沒有足球文化的地方,又談何容易呢?
台灣政府每年提撥1200萬元給中華足協推廣足球,這一筆錢多嗎?夠嗎?今年5月底在越
南舉辦亞洲女足賽,當台灣高中以上女足人數僅約80人的新聞登上日本媒體版面時,透露
出等同駭人聽聞、不可思議的論述時,或許台灣政府對不該再放任台灣足球自生自滅了!
【本文作者/林德嘉博士 為前體委會副主委,師大教授與全國足協祕書長】
轉載自麗台運動報‧蒼蠅拍專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81.164
推
07/18 17:03, , 1F
07/18 17:03, 1F
推
08/28 03:59, , 2F
08/28 03:59, 2F
B_supporters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
14
50
13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