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 學校體育116期 林德嘉教授專訪
不平凡的體育大師-林德嘉教授
http://140.122.72.62/jfile/people01.pdf 學校體育‧第116期
蘇東坡讚韓愈:「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授林德嘉,就是這樣的體育大師。
採訪.撰稿
劉復基╱前民生報體育新聞中心副主任
林德嘉雖然沒有韓愈那樣「文起八代之衰」的影響力,但是他對發展主流運動的見解發人深
省;在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任內,以體育專業、注重科學的訓練原則,胸襟開闊、
勇於任事的學者風範,是我國在2004年雅典奧運摘得兩面金牌、打破72年奧運零金魔咒的幕
後功臣。
體育科系出身的林德嘉,在力學方面展現卓越的才華,赴美深造拿到伊利諾大學理論與應用
力學博士,曾參與美國太空總署「外太空人體活動研究」的專案;也獲聘為美國奧運訓練中
心(U.S. OlympicTraining Center)運動科學研究員;在台灣體育教育的工作崗位上,林
德嘉表裡如一的處世態度、亦師亦友的教學風格,都讓他的一生,在平凡中透露出不平凡的
人格特質。
林德嘉1935年出生於新竹,在九個小孩的家庭中排行老三,小學、中學因為家境艱困買不起
課本,幾乎是無「書」可讀,不過精通數理運算與擅長語文記誦的天賦,以及在日據時代所
扎下日文基礎,讓他在台灣師大體衛系讀書時能夠自學為師,常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日文書
籍中的體育專業知識,畢業後,又在國文、英文方面痛下苦功,補回年少時的「空窗」學習
期。
受到年少時沒書讀的痛苦,林德嘉從大學二年級開始,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五十多年來始
終如一,所涉獵的近三千本書籍,都是日文、英文的原文書,這些豐富的智識讓他在教學上
游刃有餘,雖然他從不備課,但在課堂上還沒有學生能夠難倒他。而且林德嘉的記憶力奇佳
,他的學生對此都有深刻的印象。台灣科技大學體育室主任詹德基教授說:「當年在上人體
生理學的時候,林老師點完名後,就依照一排排的座位順序,把我們36個學生的名字,一字
不差的叫了出來,大家嚇壞了,不知道他是怎麼辦到的,從此以後,沒有任何人敢蹺他的
課。」
國文底子不佳是林德嘉心中的痛,在省立新竹中學實習的一年,他下定決心要提升文學素養
,所以買了二十多本國語日報出版的古今文選,孜孜不倦的用心苦讀,一年的時間,他幾乎
讀完全部的文章,而且還能背誦50篇以上的文選。而能把初中、高中及大一英文等13冊英文
課本,在車籠埔新兵訓練中心入伍教育的三個月,利用閒暇時間讀懂、讀通及全部背誦,更
是林德嘉人生的一大樂事。林德嘉在師大體育系讀書時就立志出國進修,不過英文幾乎沒有
好好讀過,便利用服役的時間痛下苦工。林德嘉買齊了梁實秋編撰的13冊英文課本後,就拎
著這些書到車籠埔報到;沒想到軍中的規定嚴格,所有私人物品都必須集中保管,不可隨身
存放。
林德嘉不打算破壞原有的計畫,於是採取「化整為零」的做法,把13本書一頁、一頁的撕下
來,捲成細細的一捲,然後按照順序、一捲捲塞到寢室通舖的隙縫,以及天花板與牆壁間的
空隙;完成「藏書」的大工程後,每天他就帶著幾頁,利用出操的休息時間,以及星期天放
假的時候,一張、一課、一本本的熟讀完中學至大學該讀的英文教材,全部背完後再默寫出
來。他很清楚這樣「自學」出來的英文水準,還無法參加留學必要的「托福」考試,所以退
役後又到當時由外國神父、修女授課的震旦英文補習班,補習了三個月才去考試,結果第一
次托福考試,他就考了630分的成績。
林德嘉在37歲時為了理想,毅然辭掉台灣師大體育系的教職,前往美國進修,「轉行」在力
學的領域苦學有成,不但攻得博士,也拿到伊利諾大學生物力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工程科學
的雙碩士學位;學成後便留在美國發展,期間有六個月的時間,被指導教授介紹到美國科羅
拉多泉的奧林匹克運動選手訓練中心,擔任運動科學分析的工作。
林德嘉的學生許義雄在2000年5月擔任體委會主任委員後,為了借助林德嘉運動訓練、運動
科學的長才,在2001年1月聘請林德嘉擔任國訓中心主任;2002年2月內閣改組,林德嘉升
任體委會的副主委,2003年3月又回鍋兼任左訓中心主任。林德嘉在體委會副主委任內力排
眾議,任用當時與運動界並無淵源的彭臺臨為競技運動處長,結果彭臺臨手握林德嘉這把尚
方寶劍,全力投入奧運培訓工作,使得跆拳道好手朱木炎、陳詩欣在2004年雅典奧運勇奪
金牌,締造奧運首度摘金的紀錄。
彭臺臨表示,林德嘉是他見過的最正直、最正派的體育人,為人處世表裡如一,展現出泱泱
大度的學者風範,2004年雅典奧運如果沒有他的專業及堅持,我國絕對拿不到奧運金牌。彭
臺臨道出了心中的感激:「林副主委是我最敬佩的長官,當年我滿懷願景、充滿熱情,希望
能見證奧運金牌而自動請纓,林副主委並沒有嫌棄我是體育的門外漢,而且認同了我的想法
,立即帶著我見主委林德福,因而使我成為備戰奧運的主事者。」「當時我是一腔熱血、信
心滿滿,不過對體育事務不夠熟悉,所以像無頭蒼蠅一樣,完全抓不到頭緒,林副主委則不
厭其煩的教導我,他對體育的專業、強調運動科學的重要,讓我從一些奧運金牌名家的著作
中,佐證了唯有凸顯運動的核心價值,才能徹底改造選手,達成奧運摘金的目標。」體委會
當時鎖定跆拳道、射箭、射擊與棒球等重點項目,同時結合運動科學、心理輔導、運動營養
等專家組成支援團隊,聘請有實際經驗的外籍教練,透著人文素養的提升,啟發選手的心靈
,這些大刀闊斧的做法,都在林德嘉的掌舵下運作成形,而且在奧運比賽時都發揮了作用。
英國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說:「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林德嘉
認為不適用於運動訓練,因為好教練一定要懂得方法,才能把知識轉換為進步的動能,所以
他強調「知識不是力量」(Knowledge is not power),知識必需掌握在能付諸行動的人身
上才能產生力量,就像大家都說運動科學很重要,如果不能實際落實到選手身上,也是一門
無用的理論。在教育界多年來的經歷,讓林德嘉深切了解,會讀書的學生有很多也會運動,
而且他們的學習速度快,效果顯著,所以他對當前國內的體育教育感慨很多,他認為這
是政策錯誤所造成的;設獎金、追求獎牌的「近利」做法,讓需要長久耕耘的主流運動
萎縮,沒有主流運動就不會有運動產業,運動發展就更陷入了惡性循環,過去三、四十
年來都是自食惡果。
學校運動菁英化是體育教育政策上的問題,罪魁禍首即為運動績優學生的甄審、甄試及體育
實驗班制度。甄審、甄試制度為不喜歡讀書的人開了後門,體育實驗班則是他們的護身符,
如果再碰到偏差的執行者,不僅浪費了學校的體育資源,也無法提升台灣運動的實力。體育
班會造成單項運動發展過早的弊病。這些進到體育班的學生,不見得個個都有運動天賦,也
不見得熱衷所參與的運動,更不見得有濃厚的興趣,他們循著甄審、甄試制度進到大學後,
往往會因為學識不足,變得孤僻與自卑,運動成績更因此停滯不前。
許多國手在大比賽前,特別需要心理醫師的輔導,原因就是從體育班一路升上大學,知識
的教育一片空白,甚至一些研究生連基本的英文單字都看不懂,這種潛在的自卑感導致
心理素質低落,自然無法排解心理的壓力。他期待台灣體育的發展能走上正路,在書本
的知識教育外,也要加強技能教育,運動競賽不再是以奪牌為目的,這樣才能靠著運動
發展提升生活品質,不會是年輕時候「賣命來賺錢」,中老年後「花錢買生命」。
林德嘉憂心地指出,台灣的學生從小學開始,每周有兩小時的體育課,到大學畢業一共有16
年的時間,但是懂得運動的人卻不到5%,這就是體育教育的失敗。因此,唯有徹底改革學
校體育的教育,讓學生了解怎麼運動才能有益身心,才能厚植台灣的運動基礎
--
◤ ◥ ◢ ◣
傑米,炸掉它吧。 ⊙▁⊙─ ─⊙▂⊙ 碰到問題,用C4就對了!
╰ ∕皿﹨ ◥皿◤ ╯
◥█◤◢ ◥ ︶◤
Adam Savage ◤ ︶ ◥◤ ﹨▼∕◥ James Hyneman
MYTHBUSTERS ◥ ◤\◥ by dajidal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46.57.8
B_supporters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