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中職七月票房衰退逾2成
看板Baseball (棒球)作者shifa (迷途小書僮)時間7年前 (2017/08/15 00:02)推噓126(138推 12噓 72→)留言222則, 147人參與討論串3/13 (看更多)
今天晚上看狗吠火車看到爪典很有感觸地說最近的中信兄弟似乎沒有凝聚力,
忽然讓我想到之前回了這一篇很長的文章,不知為什麼(?)沒有發出來,
就趁這個機會回一下。
這篇從回覆「少子化」開始,概述一下台灣運動產業發展現況,
以及「為什麼大家不進場看球」。
並列出為了應對「不進場看球」的局面,球團可以處理的幾個議題。
最後則是回到原題-中信兄弟票房衰退的可能原因:認同感。
以下本文開始。
※ 引述《DOIMOI (信安 #選擇相信)》之銘言:
: 其實中職長期來看 票房是會緩慢下跌的
: 最大的原因就是少子化
朋友,用少子化為根據推測未來看棒球的人會愈來愈少的趨勢沒有問題。
只是這是建立在「以既有模式經營下」的前提之上,
所以這種論述可能會給人末世論的感覺,覺得衰亡將會無法阻擋。
的確,少子化是「硬趨勢」,幾乎是不可逆的。
但不只少子化,目前全球經濟情勢其實也不是很安穩,
台灣政治情勢也是走在鋼索上,這些也會是影響台灣棒球整體環境的因素。
壞的說完了,也有好的:
全球運動產業產值逐年攀升,NBA球隊市值也一年比一年高。
國內棒球看球環境也逐漸改善,群眾運動風氣也逐漸變好。
但這些論述裡面還少了一點:經營者的努力,也就是「軟趨勢」,
或者說是解決問題、達成期望的方法。
這邊用長篇不大論來說一下台灣運動市場整體環境,
還有從「為什麼觀眾不進場」的問題,來看 LM 球團與廣島鯉魚的努力,
再討論一下中信兄弟長期經營必然要處理的課題「認同感」,
最後再來回原PO的文。
不過這篇其實很引戰就是了 XD
1. 台灣運動產業市場現況:開發空間仍大 進場觀眾仍少
我們先來看體育署發布的《104 年度我國民眾運動消費支出調查》
了解一下台灣運動市場現況
※目前最新版本下載網址 http://www.sa.gov.tw/wSite/lp?ctNode=2504&mp=11
http://imgur.com/fNNve4O.jpg

表中可以看出台灣看運動比賽門票花費大概是
每年每個家庭 2 美元(60元),佔平均收入 0.005 %;
日本 6 美元/家庭、年,佔收入 0.01 %;
英國 60 美元/家庭、年,佔 0.1 %;
美國 636 美元/家庭、年,佔 1.1 %;
所以從104年的資料來看,台灣花錢看比賽的風氣還是很不普遍。
不過棒球相對來說還是有基礎的,因為85%以上的門票錢用在看棒球比賽上。
http://i.imgur.com/cJCFVWX.jpg

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
104年時台灣人普遍不會進場看運動比賽,而會進場的觀眾有大多數都是看棒球,
棒球門票算是便宜,進場後的週邊花費也幾乎等於門票錢。
或許板友會說「你說這不是廢話嗎?我用屁股想也知道」。
嗯,如果結論到這裡的話的確不用多提。
問題在於「在這個情況下,商業機會在哪裡?」
我們可以這樣想:
在現在的進場觀賽族群中,進場看棒球的「人數」大概已經飽和,成長率有限。
所以增加 1) 進場觀眾的「基數」 2) 進場觀眾的「次數」 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至於一般觀眾為什麼沒有進場看球,《運動消費支出調查》亦有資料。
http://imgur.com/DAp2n4w.jpg

104年度上半年調查
http://imgur.com/K5QBBf2.jpg

下半年度的調查
這兩張表給我們的資訊是:
1) 「沒興趣」看比賽的人大概佔 45% 左右,還有頗大的成長空間
其中女性「沒興趣」的比率在 50% 以上。
2) 除了「沒興趣」之外,「沒時間」進場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但那是更硬的限制,推出星光票其實是很好的作法。
3) 「太遠」佔比約 17% 左右,所以距離不是造成不進場的主要因素
4) 「沒其他人陪伴」約 6.7%;「比賽不夠精彩」約 5%;
以及板友愛說的因為沒有落實屬地主義而導致「場地太差」的狀況 3.9%,
以上都會影響進場意願,但對一般人來說不太會因為這些因素不進場。
這告訴我們什麼事情?
1) 進場看比賽的市場成長空間還是有的,而且女性族群可能是可以經營的客群。
拿日本當案例,廣島鯉魚風潮還產生了「カープ女子」(鯉魚女子)這樣的族群。
=====
成為「野球女子」!當女性球迷成為日職兵家必爭之地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9366/1621528
2014年5月,中央聯盟的廣島鯉魚球團舉辦了
招待關東地區的女性一起到廣島看球的活動。
不只球團「自付」從東京品川車站到廣島站平均一人2萬日幣(約台幣6千)的費用,
甚至只要付6500日幣(約1920台幣)的「流血價」,
就可以享有包括來回車票、球票、紀念品還有球場導覽的活動。
想當然,這樣的活動吸引許多女性報名,最後球團抽選了將近150名女球迷前往,
其中也包括從來沒看過廣島隊球賽,因為朋友抽到兩人同行而被拉過來湊熱鬧的,
當然這也是廣島隊的陽謀。
在比賽當天,這些球迷被安排在外野的特定座位,
賽前還特別請廣島的傳奇球星前田智德來擔任解說員。
此外,球團特地跟化妝品品牌「資生堂」合作,
在球場內設置指甲美容、SPA等服務,連吃的全都安排好。
這些女球迷也相當投入在比賽中。
最後廣島隊擊敗來訪的養樂多隊,
連當天力投的王牌前田健太也上去發言「感謝鯉魚女子來現場替他們加油」。
根據日本雜誌《President》的報導,
其實那場球賽廣島球團損失了400萬日幣(118萬台幣),
但無形間吸引許多媒體採訪,
爭相播送下的「逆向廣告」反而開始替廣島球團打下鯉魚女子的名聲。
隨後,廣島球團在東京銀座開設的廣島球團旗艦店,
只要「前田健太」或是「堂林翔太」的商品進貨,就會被女性球迷在短短時間內搶購光,
廣島球團也順勢推出了許多適合女性的周邊商品,從基本的女性購物袋到化妝用品等,
讓出門看球也成為一種時尚。
從被動變主動
廣島女球迷,在這幾年出現相當高的成長,
據統計,有好幾場女球迷佔了進場總人數的40%。
這樣的風氣引發眾人好奇與討論:廣島球團為什麼要這麼做?
綜觀幾點方向,廣島球團在開發女性球迷的市場上,屢屢掌握了「先馳得點」的機會,
首先就在轉變女性角色的主動性。
一直以來,看棒球的女生本來就是相對被動的角色,
許多女生來球場看球,多半是被另一半「半推半就」帶來居多,
一群女生自發性揪團看棒球的情況幾乎不太可能。
廣島球團因此在要如何讓女生們從被動看球,成為主動「想去看球」上花了很多心力。
後來就有人認為,女生不是很喜歡舉辦「女子會」嗎?那就把女子會辦在球場吧!
再來,球團開始體認到女生「口耳相傳」的功力,只要把一件事情做得好,
女生「好康道相報」的個性一定會將成功的部分自動替球團宣傳。
第三點則是小孩的影響,球團認為一般而言小孩還是媽媽在照顧,
要是能把媽媽球迷帶進球場,很大程度也會把小孩帶過來球場,
甚至可以把媽媽們往常帶小孩所聚集的公園直接「轉換」到球場來,
也因此,廣島球團很大程度增加了輕食跟氣泡飲料的販賣。
最後一點是在激發女性的「母性本能」,在接受採訪的球迷中,
有女性球迷居然說
「我覺得廣島隊在挫折中逆境求勝的態度好棒!激發了我想保護的女性本能!」。
廣島隊本身就是財力不強,常常待在B段班的球隊,
也因此當年輕球員成長到一個程度時,
不免還是要「高價賣出」換取錢財,甚至只能讓他隊挖角,莫可奈何。
最有名的,就是去大聯盟黑田博樹跟前田健太,
還有曾被廣島迷視為「叛將」的金本知憲跟新井貴浩。
也因此,廣島隊的球員年齡平均較輕,其中也不乏像是大瀨良大地或是堂林翔太等帥哥。
雖然普遍年輕,失誤率也高,
但是居然有女性球迷說出「我覺得他們在失誤時很心痛,
等到他們下局那種奮不顧身想要打回來的精神,又再度激發了我母性本能」。
原本失誤這種會被男性球迷罵到死的舉動,似乎在女性球迷眼中也成為「加分動作」。
=====
這不是在說人帥真好或是陳傑憲、曾陶鎔可以多失誤幾次吸引女性球迷(不對),
而是廣島鯉魚有意識地針對「女性市場」空缺作行銷活動,
吸引日本關東(日本東部)女性到廣島(日本西部)旅遊、看廣島鯉魚比賽,
創造出女性市場。
LM 球團動紫趴也是藉由邀請歌手辦演唱會增加女生進場的機會,
然後藉由球場活動讓他們變成球迷。
而除了女性族群之外,
還有一點就是場內場外「觀賽讀物」的製作,這也是可以加強的地方。
這方面算是足球經驗,棒球要複製可以參考日本歐力士BsTIME的作法。
=====
台灣國家隊的第12人-Trophy Network自製的比賽手冊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15405
職業運動賽事的重要印刷品-Matchday Programme
不管是哪種球類的職業球隊,球迷進場都是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為了提供觀眾最即時的賽前消息(例:先發陣容)、球隊新周邊商品、
近期主打選手等各類資訊,球隊會製作免費/低價的印刷品,
入場觀眾可透過這些紙本印刷品來了解比賽與球隊的訊息。
若是10頁以下、方便攜帶的刊物,票價已包含成本費用。
如果是做成超過百頁的「隊誌」,通常會因成本考量,
定訂一個類似低價雜誌/報紙的價格,
增加觀眾的購買意願
(這些刊物大多會幫合作廠商做廣告贊助,球隊可藉這些贊助來減低成本,
降低售價價格)。
按:歐力士BsTIME大概每季發行20本,歐力士會員可以免費下載
=====
這些經驗能不能借鏡?就看主事者還有行銷有沒有那個膽去玩。
2) 在台灣長時間工時的影響下,我們看運動比賽的習慣會以轉播為主,
甚至買轉播的情況還比進場多,
而在台灣可能指的就是網路轉播、或是第四台,MOD之類的。
所以 LM 球團藉由自製節目網路上凝聚粉絲。
這邊說的是「凝聚」,也就是讓球迷一星期除了六天的比賽之外,
在星期一晚上8點還有星猿追追追,積極面可以期待增加粉絲進場意願,
消極面至少讓粉絲有機會一星期七天都有機會接觸 Lamigo。
3) 在看中信如果把主場全部設置在洲際棒球場的討論中,
很容易看到以下的意見。
a. 洲際停車很不方便
b. 我台北人,只能開車去喔?
c. 我窮學生/小資族搭高鐵去看球太沒有經濟效益
「太遠」:可能不是指距離太長,而是到達的交通方式太麻煩、代價太高。
雖然很不想一直提 LM,但是本季機捷跟 Lamigo 的配合就補足了這方面的需求,
而我認為這是屬地化經營的成果。
=====
中職/桃猿深耕在地經營 推出「JUMP!桃園」應援店
http://sports.ettoday.net/news/449724?t=%E4%B8%AD%E8%81%B7
%EF%BC%8F%E6%A1%83%E7%8C%BF%E6%B7%B1%E8%80%95%E5%9C%A8%E5%
9C%B0%E7%B6%93%E7%87%9F%E3%80%80%E6%8E%A8%E5%87%BA%E3%80%8
CJUMP%EF%BC%81%E6%A1%83%E5%9C%92%E3%80%8D%E6%87%89%E6%8F%B
4%E5%BA%97#ixzz4o5rpEMAJ
縮網址:https://tinyurl.com/y7r5mnjo
Lamigo桃猿要成為桃園最在地化的球隊,深耕地方、在地經營,
推出「JUMP!桃園」應援店聲援計畫,
從桃園的大小商家開始,規劃地方的商家都變成國球的應援團,
成為獨一無二的應援店,領隊劉玠廷表示,讓桃猿變成真正桃園球隊。
桃猿隊今天(10日)日開訓,
領隊劉玠廷與市長鄭文燦帶領全隊一起揭櫫「JUMP!桃園」圖騰,
「JUMP!桃園」正式啟動,劉玠廷表示,桃園市升格之後,
桃猿更強調屬地主義、城市行銷及在地精神。
「JUMP!桃園」應援店聲援計畫將在球團官網設置商家意願書,
上網填寫意願書願意成為應援店的商家,
商家簽約之後就可免費得到來自球團的助陳物以及限量主題商品,
依照每家商家可以支援的內容不同,會有符合店家的應援模式。
劉玠廷表示,以後在餃子店或手機店都可以聽到桃猿的「客家本色」,
球隊的駐店物品及球員的照片,不管是猿風加油的音樂或Lamigo棒球風的佈置,
未來都有可能在各類型商家內出現,成為名符其實的「Lamigo應援店」。
劉玠廷表示,未來球迷持金猿卡或狀猿卡,都可得到應猿店提供的各式卡友優惠。
桃猿為「JUMP!桃園」設計專屬圖像,以吉祥物猿氣小子的形象搭配大桃園一起JUMP,
清楚鮮明地表示將以Lamigo猿氣小子來帶動地方一起為棒球應援的概念。
按:找了一下,其實 LM 這一塊做得還有待加強,雖然官方粉專還有在運作,
但是在官網找不到合作商家名單?所以其實很難查證是否還有在進行
=====
之所以要跟桃園在地店家打交道,是因為可以藉由連結當地店家,
塑造 Lamigo = 桃園 的意象,這是基本功。
所以個人認為,LM 球團與桃園當地民眾與市政府長期、正面的互動
讓雙方在談各種合作時摩擦力會更小。
而 LM 在地化(Localize)的過程,
在桃園、職棒中累積的相當多的「名聲」(Reputation),
也使得市府可以在議會面對球場預算問題時有更多的話語權。
套回中信的case,發展洲際主場的時候不要讓球迷覺得去洲際是「最遙遠的距離」。
例如在官網加上「怎麼去洲際主場」的交通方式、週邊住宿資訊,
甚至和旅行社合作來個中信兄弟應援團主題旅遊…等,
幫球迷處理距離(交通)的問題。
就像前面廣島鯉魚的案例,各位可以想想看如果少了一張回程車票,
會少多少人參加?
而目前中信兄弟的接駁車似乎就少了回程……?
4) 在棒球板、隊板說主場觀賽體驗不佳是合理的,
只是這一點不太能解釋「為什麼還有約一半的人對棒球沒有興趣」。
因為會在板上出沒,或是會實際進場的大多數都已經是球迷,
或是對棒球「有興趣」的人,觀賽體驗自然重要。
從市場整體來看,觀賽體驗是進場之後的事情。
原則上還是走
「因為某種契機進場,覺得進場很有趣,所以後來持續進場」的模式吧?
我想會嫌觀眾區硬體差,多是和 Lamigo 的桃園球場比?
不過 LM 球團也是花了好幾年慢慢去磨出來的。
http://imgur.com/ZAZvuot.jpg

硬體投資是長期發展規劃,而短期要衝出門票銷售量,
讓沒看球的人「有興趣」,
也就是板上所謂的「行銷活動」可能會比投資硬體更能立即見效。
但是創造「球迷」,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下面從中信兄弟的屬地經營開始討論。
2. 中信兄弟屬地經營與否? 關鍵是球迷的取捨嗎?
屬地主義是什麼?這可是大哉問。
個人對於「屬地主義」的認知是
1) 選定某個場館作為主場,並於此場館進行主隊專屬軟硬體佈置 → 球場硬體
2) 藉由與場館所在地的活動、店家乃至於政府合作,
連結球隊品牌與當地文化與印象。 → 軟體
板友常常會把焦點聚焦在第一項的硬體層面,
但屬地真正的關鍵在第二項,不但要做得深,更要做得久。
=====
何謂屬地化? 分享一些好文
http://victor14.pixnet.net/blog/post/
23273913-%E4%BD%95%E8%AC%82%E5%B1%AC%E5%9C%B0%E5%8C%96%3F--%E5%88%8
6%E4%BA%AB%E4%B8%80%E4%BA%9B%E5%A5%BD%E6%96%87
縮網址:https://tinyurl.com/q76sklk
而且經營屬地權還有一層積極的意義即在於,
經營地域權可以讓地域權中的觀眾能夠認同球隊,
球隊以地域代表的身份和他隊爭奪冠軍。
球隊也主動提供社區服務,就業機會,教導棒球知識,從事福利慈善活動,
活化都市經濟發展等文化上的意義。
=====
前文 LM 經營桃園在地店家的企劃就是屬地化的作法。
而屬地做得好的,不只可以在本地創造收入,
也有機會在外地創造更多業外收入,再次拿廣島鯉魚的例子出來說。
=====
經濟效果278億日圓 廣島鯉魚掀「紅商機」
http://news.tvbs.com.tw/entertainment/673216
馬自達球場為了讓大家能放鬆看球,球場座位設計也費了一番苦心,
高達30種以上不同座位的設計,從可以容納50人團體觀戰的包廂,
到比球場還要低90公分強調臨場感的座位,
讓廣島鯉魚的球迷可不只侷限在廣島縣內而已。
廣島鯉魚球迷:「我們從東京來,雖然很花交通費,不過因為喜歡嘛,還是會來。」
隨著場上戰績提升,現在廣島不管走到哪裡都能看到鯉魚隊的商品。
……
甚至連東京,都能看到廣島迷,廣島鯉魚隊成立於1950年,
是日本12支職棒隊中唯一沒有母企業,全由市民贊助成立的市民球團,
不過也因為欠缺金援,讓廣島鯉魚一直離冠軍很遠,
上一次鯉魚拿下中央聯盟冠軍已經是1991年的事了。
……
暌違25年,鯉魚軍團有機會再次打進日本系列賽,
日本經濟學者試算,今年的廣島鯉魚可望為日本創造278億日圓的商機。
====
板上也有很多廣島鯉魚在「策展」上的文章,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一下。
[分享] 廣島電鐵 發行廣島鯉魚優勝紀念乘車券 #1NwTAulU (Baseball)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474941624.A.BDE.html
[新聞] 鯉魚迷北上踢館 陽︰這是我們的場子耶 #1O4oW701 (Baseball)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477650439.A.001.html
接下來來看一下屬地主義最大的議題:屬地等於放棄其他地區的球迷嗎?
無論看棒球板或是中信兄弟隊板,遇到洲際設置60場主場的討論時,
多數板友短期內可能會有「放棄其他地區球迷」的感覺,但其實要看怎麼操作。
這邊用一句話看屬地主義要如何吸引人進場的模式。
「葉公問政。
子曰:『近者說(悅),遠者來。』」
《論語.子路》
看到這句的人大概白眼都快要發動回天惹 XD
這個架構是可以操作的:
近者說:讓在地/團體裡面的人開心
遠者來:外地/不同團體的人就會嚮往而來
也就是說讓進場的球迷開心,球迷就會帶更多人進場。
只是「近者」的定義很重要,因為這會牽涉到取捨的問題。
如果我們把棒球迷當成「近者」,那麼遠者就是非棒球迷;
如果把「球隊迷」當成近者,遠者就是「非本球隊球迷」跟「非棒球迷」。
就像是主場經營會出現一個抉擇:還要不要喇叭組?
LM 捨棄喇叭組,就某種方面來說也是捨棄過去 LA NEW熊 時期的經營模式。
如果中信想玩屬地,
那麼「中信兄弟」如何承接「兄弟象」的球迷,達到繼往開來的目標?
而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比其他更重要。
因為「遠者來」的關鍵就在於他們是「慕名而來」,
或者說「他們是認同球隊某種價值觀、屬性而來」。
就如同台灣一堆NBA勇士迷、騎士迷、馬刺迷一樣,
明明怎麼屬地台灣也屬不到美國(應該是吧?),為什麼他們會變成該隊的粉絲?
這是球隊文化、成績、明星塑造的各種因素而吸引目光,
而能夠跨越地區限制吸引球迷關注。
所以我前面才會說這是「策展」。
策展這個詞在這幾年內很紅,而這個詞一開始是在指辦展覽的人如何吸引人來看。
其中「文化」的吸引力很重要。
行銷 = 賣票讓人進場
策展 = 分享文化、價值觀,吸引人進場
單純地用行銷模式來看中信兄弟是否要在台中發展屬地主義,
會直覺會拿 Lamigo 跟 廣島鯉魚 當成例子,證明屬地主義是可行的。
但 Lamigo 跟 廣島鯉魚 或許並不適合討論這個議題,
因為 Lamigo 跟 廣島鯉魚 在「發展初期」外地球迷比例與
中信兄弟「現在」的球迷分佈應該是有差距的。
Lamigo 大多數球迷是2011年搬到桃園之後養出來的;
廣島鯉魚球迷則是隨著球團成立而逐漸散佈至各地。
這與中信接手「兄弟象」所承接的台灣各地球迷的狀況不一樣,
所以我認為中信兄弟如以台中作為根據地發展屬地經營模式,
第一時間真的會面臨照顧不到外地球迷的問題。
但是如果我們用策展的概念來看屬地主義,或許可以找到另一條出路:
球員、教練參與比賽,觀眾加入應援變成一場巨型的互動秀,
並藉由球隊文化的傳遞而凝聚向心力。
(當然,這樣對注重棒球「競技」元素的本格派來說會是比較不好接受的概念)
我覺得 LM 球團厲害的是他們在玩這一塊有導入策展的思維,
就如同阿誠在做的事情一樣,在各種互動中傳遞價值觀,形塑球隊文化。
=====
中職/桃猿阿誠的球場人生 勉強自己才會進步
https://udn.com/news/story/7001/2463565
「要讓球迷覺得,願意跟著你」記者向阿誠討教,主導萬人加油場面的秘訣,
他強調那是營造一種「大家都是認同這支球隊的氛圍」,沒有什麼秘訣,
只是讓喊聲、跳舞、唱歌成為自然而然,發自內心想做的事。
……
阿誠說,除了對球隊的認同感,球迷之間的相互認同也是主場最美的風景。
從原本不認識,到後來因為看球而成為朋友,一起搭肩唱歌,
還有很多家庭觀眾,全家老小一起來。
大學念社工的他想要傳遞的,就是這樣的氣氛,不因球員表現不好而指責謾罵,
而是互相鼓勵、保持正面的態度,球賽不只是勝負、娛樂,也是親子教育,
也是全家人一起體驗的生活方式。
=====
球團與球迷藉由這樣的互動傳遞價值給球迷,而形成凝聚力,
才會產生「被桃園朋友拉進球場而變成外地猿迷」的正面回饋。
中信兄弟未來能不能做到?
或許可以,但我個人目前還沒看到中信兄弟想要傳遞的價值觀是什麼。
甚至中信兄弟是誰的問題都還有點卡住的感覺(?)
承接歷史的價值是要知道過去做了什麼事情,現在站在哪裡,未來要往哪裡走。
就像富邦悍將今年喊出來的口號:「我們是富邦悍將,你又是誰?」
短短一句話,就說明了富邦悍將不是義大犀牛,更不是興農牛。
「你到底是誰的球迷?」用反問的方式激起球迷的認同感,
除了可以嗆中信兄弟象(不對),個人認為這也相當符合少主的行銷風格就是了。
定位抓不住,策展無從聚焦,行銷相對也就沒辦法著力。
富邦悍將或許初期會少了興農、義大的球迷,但對他們的球隊品牌定位是有幫助的,
因為他們建立在「我們是富邦悍將」的前提上,
未來可以更靈活地運用過去的元素做策展。
中信承接兄弟象初期賣票賣得不錯,戰績也好,
今年票房掉下來或許除了還沒落實主場、行銷沒有吸引力、戰績變差之外,
認同感逐漸淡化或許是值得討論的因素。
而我對過去兄弟象的記憶就是很黃很暴力。
球員達成三連霸、金冠軍;球迷熱情而有活力。
「自然產生」的封王遊行讓整個南京東路自然癱瘓,整個就是狂。
=====
兄弟30系列報導/1992年金冠軍 黃潮淹沒南京東路
http://sports.ltn.com.tw/news/paper/808566
當年(1992)象隊包辦上、下半季冠軍,當時賽制直接獲得總冠軍,
再和其它3隊組成的聯軍進行7戰4勝制的「金冠軍挑戰賽」,
雙方在第7戰鏖戰5個多小時,延長到13局,
象隊靠著王光輝再見安打,以9:8打敗聯隊,
興奮的象迷賽後包圍球場不肯散去,人潮甚至佔滿了車道,象隊巴士無法前進,
球員乾脆下車走回兄弟飯店,象迷當然跟著走,沿路不斷有球迷加入,
敦化北路和復興北路之間的南京東路蔚為一片黃潮。
「那算遊行?那是暴動吧!」
象迷翟宥誠表示:「整個南京東路圍到只剩一條車道可以讓車子走,瓦斯氣笛齊鳴,
還加上不停的呼喊口號!不過,我也是暴民之一就是!」
另一位象迷陳愷文表示,有些球員甚至被扛在球迷肩上,人群裡夾雜著摩托車,
有些還插著加油旗幟跟著人群前進,一直到飯店門口及慶城街上也是滿滿的球迷,
不斷歡呼、狂叫、揮旗、唱歌,就這樣一直吵到半夜。
當時屬於啦啦隊光輝組的陳泓紳表示,當天除了場內有一萬多名球迷,
場外有更多買不到票的人,聽著球場播報和收音機加油,
賽後場內、外的象迷大會合,
原本不在球場的象迷也趕來加入,估計大約有5萬人,
使得敦化到復興短短的一段路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
「球員回到宿舍之後,象迷仍然不肯離去,」
陳泓紳表示:「一直到凌晨1點左右,有球員出來感謝象迷的支持與鼓勵,
才開始有人離開,好希望時光能倒流,再一次享受這份榮耀。」
=====
在1992年那個沒有捷運、公車早早停駛的年代,為什麼會有這麼熱情的球迷?
我們可以說這是因為當時沒有娛樂,也可以說現在的熱情被假球消耗殆盡。
但我認為當初的氛圍就是「兄弟象就是unstopable」,
當意念愈強,愈容易吸引到不在本地的球迷。
現在的中信兄弟要傳遞的意念是什麼?
甚至要如何處理「兄弟象」的遺產(如喇叭組)?
這是球隊認同的開始。
我認為有要傳遞的意念,在主場中落實視覺風格,在比賽中展現企圖心,
創造球迷的向心力是比主場排幾場更重要的議題。
按照中信兄弟目前的球迷分佈,初期每個球季固定南北巡迴次數,
把外地球迷拉到台中主場看比賽……,或許是可行的。
就是因為南北巡迴場次少,所以策展要做得更漂亮,吸引更多人來。
甚至台北場還可以跟富邦租借新莊,
把台北的球迷都找來,在富邦認養的場地湧現黃潮(反包圍?)
讓富邦悍將知道狂象就是多到可以把你家主場踩成兄弟的形狀這麼 屌 炸 天(誤)
之後進台中場,體驗真正踩在自己 "home base" 的感覺。
球團要賺錢,門票至關重要,因為這是球團的直接收入。
(看轉播的人對球團來說不是付錢的「客戶」,而是使用服務的「用戶」,
這點改天有機會再嘴)
而屬地主義初期會虧損,可能會是
1. 觀眾基礎不夠支撐一般性支出
2. 外部資源還沒到位
但長期來看,當外部資源到位之後可以降低營運壓力,
這時段凝聚的群眾基礎起來之後就可以創造更大的市場價值,
我想這也是職業運動對抗未來經濟不景氣、少子化的關鍵因素。
: 這東西很殘酷
: 一整年全台灣生不出超過20萬人 過幾年又少於15萬人
: 職棒還是年輕人進場多 但是現在的年輕人也會老
: 有了家庭之後又被工作綁著 小孩生下去 不到學齡帶去球場真的會很累
: 學生消費能力又有限
: 少子化還帶來稅收減少 政府預算緊繃 東砍西砍預算
: 原本的硬體建設和維護無法如期完工
: 設備不好 球賽沒有賣點 人就會慢慢減少
這邊大致前面都回過了,就不多提。
: 在球場很少看到外籍勞工族群 可以說是幾乎沒有
: 他們大部分看不太懂棒球........足球還比較有興趣
^^^^^^^^^^^^ 這一點真的還有進步空間。
我「看不懂」足球,
所以有一天我找到《サッカーの見方は1日で変えられる》
(我流書名翻譯:一天改變你看足球的方法)這本書的時候超興奮。
因為它講了很多「怎麼看足球」的點:
例如比賽的大架構-不是什麼上下半場45分鐘那種事情,而是攻、守轉換的變化,
怎麼看前鋒的等級、後衛會如何防守。
裡面也有大量的圖可以幫助了解,看過之後雖然還是覺得看不懂足球,
但至少多一點理解的方式,也愈來愈覺得有趣。
運動這種東西就是這樣的:
當你知道得愈多,你就會愈有心得,而就愈來愈不可自拔。
類似的書籍,網球很推《反正都是我贏》("Winning Ugly")。
裡面從網球選手備戰講到實戰策略,作者嘴巴有點賤的風格也是看點。
但是棒球…我還沒有找到類似的入門書籍,板友知道的話也可推薦一下 >o<
野村克也《野生教育論》頗有意思,
也講到投打對決的第三球會影響這個打席的走向,
只是內容還不足以成為入門讀物。
這種打底的功夫很重要,LMTV雖然是綜藝取向,
展元主持風格改變也讓很多老球迷看不過去,
但因為節目取向是給「棒球素人/輕度球迷」看的,
所以展元也會找機會儘量說明狀況給觀眾看,
或是講一些 Lamigo 球員的點滴,像誰跟誰是同學啦,這很不錯。
至於立場偏頗的話…也沒什麼好否認的就是了。
不過我自己是覺得要求「主場主播」要「不能有立場」就是很奇妙的事情了。
這邊不是說其他主播、球評講得不好,像東哥就講得很棒,
只是感覺講解內容是給「球迷」、「有球齡」的觀眾聽的。
幫助菜鳥、新球迷「找到觀賽樂趣」的內容比重比較少一點。
: 說真的 進球場的人真的會慢慢減少
: 有經營主場的可能還不會這麼早發覺
或許「未來全體國民」「數量」會慢慢變少,但職棒就真的沒有未來嗎?
這邊引一段著名(?)演講的一句話,作為本文的結尾。
「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我夢見全香港都沒有黑社會了。
因為全香港六百多萬人都進了黑社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mZR9ySN9QE#t=01h49m07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41.157.2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502726550.A.AE0.html
推
08/15 00:04, , 1F
08/15 00:04, 1F
推
08/15 00:05, , 2F
08/15 00:05, 2F
推
08/15 00:08, , 3F
08/15 00:08, 3F
推
08/15 00:10, , 4F
08/15 00:10, 4F
→
08/15 00:10, , 5F
08/15 00:10, 5F
推
08/15 00:11, , 6F
08/15 00:11, 6F
推
08/15 00:11, , 7F
08/15 00:11, 7F
→
08/15 00:11, , 8F
08/15 00:11, 8F
推
08/15 00:12, , 9F
08/15 00:12, 9F
推
08/15 00:13, , 10F
08/15 00:13, 10F
推
08/15 00:14, , 11F
08/15 00:14, 11F
推
08/15 00:15, , 12F
08/15 00:15, 12F
推
08/15 00:15, , 13F
08/15 00:15, 13F
推
08/15 00:16, , 14F
08/15 00:16, 14F
推
08/15 00:18, , 15F
08/15 00:18, 15F
推
08/15 00:19, , 16F
08/15 00:19, 16F
推
08/15 00:19, , 17F
08/15 00:19, 17F
推
08/15 00:19, , 18F
08/15 00:19, 18F
→
08/15 00:20, , 19F
08/15 00:20, 19F
推
08/15 00:21, , 20F
08/15 00:21, 20F
→
08/15 00:21, , 21F
08/15 00:21, 21F
推
08/15 00:23, , 22F
08/15 00:23, 22F
→
08/15 00:23, , 23F
08/15 00:23, 23F
噓
08/15 00:24, , 24F
08/15 00:24, 24F
→
08/15 00:24, , 25F
08/15 00:24, 25F
推
08/15 00:25, , 26F
08/15 00:25, 26F
推
08/15 00:25, , 27F
08/15 00:25, 27F
推
08/15 00:26, , 28F
08/15 00:26, 28F
→
08/15 00:26, , 29F
08/15 00:26, 29F
→
08/15 00:26, , 30F
08/15 00:26, 30F
→
08/15 00:27, , 31F
08/15 00:27, 31F
→
08/15 00:27, , 32F
08/15 00:27, 32F
→
08/15 00:27, , 33F
08/15 00:27, 33F
→
08/15 00:27, , 34F
08/15 00:27, 34F
噓
08/15 00:27, , 35F
08/15 00:27, 35F
推
08/15 00:28, , 36F
08/15 00:28, 36F
→
08/15 00:28, , 37F
08/15 00:28, 37F
推
08/15 00:29, , 38F
08/15 00:29, 38F
推
08/15 00:29, , 39F
08/15 00:29, 39F
還有 143 則推文
推
08/15 11:08, , 183F
08/15 11:08, 183F
推
08/15 11:11, , 184F
08/15 11:11, 184F
推
08/15 11:12, , 185F
08/15 11:12, 185F
推
08/15 11:13, , 186F
08/15 11:13, 186F
推
08/15 11:20, , 187F
08/15 11:20, 187F
推
08/15 11:31, , 188F
08/15 11:31, 188F
推
08/15 11:40, , 189F
08/15 11:40, 189F
推
08/15 11:46, , 190F
08/15 11:46, 190F
推
08/15 11:59, , 191F
08/15 11:59, 191F
推
08/15 12:20, , 192F
08/15 12:20, 192F
推
08/15 12:21, , 193F
08/15 12:21, 193F
→
08/15 12:22, , 194F
08/15 12:22, 194F
→
08/15 12:23, , 195F
08/15 12:23, 195F
推
08/15 13:04, , 196F
08/15 13:04, 196F
推
08/15 13:19, , 197F
08/15 13:19, 197F
推
08/15 13:22, , 198F
08/15 13:22, 198F
→
08/15 13:30, , 199F
08/15 13:30, 199F
→
08/15 13:30, , 200F
08/15 13:30, 200F
→
08/15 13:32, , 201F
08/15 13:32, 201F
推
08/15 13:42, , 202F
08/15 13:42, 202F
推
08/15 14:14, , 203F
08/15 14:14, 203F
噓
08/15 14:26, , 204F
08/15 14:26, 204F
→
08/15 14:28, , 205F
08/15 14:28, 205F
→
08/15 14:29, , 206F
08/15 14:29, 206F
→
08/15 14:30, , 207F
08/15 14:30, 207F
噓
08/15 14:34, , 208F
08/15 14:34, 208F
→
08/15 14:35, , 209F
08/15 14:35, 209F
推
08/15 14:44, , 210F
08/15 14:44, 210F
推
08/15 14:51, , 211F
08/15 14:51, 211F
→
08/15 14:51, , 212F
08/15 14:51, 212F
推
08/15 14:55, , 213F
08/15 14:55, 213F
→
08/15 14:55, , 214F
08/15 14:55, 214F
→
08/15 14:55, , 215F
08/15 14:55, 215F
推
08/15 15:10, , 216F
08/15 15:10, 216F
推
08/15 15:14, , 217F
08/15 15:14, 217F
→
08/15 15:14, , 218F
08/15 15:14, 218F
→
08/15 15:14, , 219F
08/15 15:14, 219F
推
08/15 15:33, , 220F
08/15 15:33, 220F
推
08/16 00:54, , 221F
08/16 00:54, 221F
推
08/16 23:56, , 222F
08/16 23:56, 222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Baseball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
39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