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台灣的職棒為什麼會虧錢?

看板Baseball (棒球)作者 (新射手)時間5年前 (2019/07/04 12:26), 5年前編輯推噓14(17328)
留言48則, 26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31/60 (看更多)
※ 引述《alfredgod (小江湖)》之銘言: : 看到人氣很旺的LMG要轉賣了,感覺很難過。 : 相信他們一定也是撐了很久,才做出這個艱難的決定,所以其實不怪它。 : 仔細想想,棒球是我們台灣最引以為傲的運動,可是為什麼一路走來,如此的篳路藍縷? : 我們的教練,球員,經營者都很用心努力的經營,一點都不覺得我們比別人混,為什麼只 : 有台灣的職棒環境如此命運多舛? : 有沒有什麼辦法讓台灣職棒環境變的更好?歡迎提供意見,只想要酸的就別來留言了,謝 : 謝。 我的看法啦 幾個面向: 1. 人口數 台灣 0.23億人 4球隊 日本 1.25億人 12球隊 美國 3.272億 30球隊 連美日大概都是1000萬人:1球隊了,台灣是575萬人:1球隊,你覺得有機會賺錢? 雖然說不能這樣比,但人口基數就是如此,有多少規模作多少事情 人口基數就是個硬傷害 2. 球迷進場意願 這當然不能歸咎於單一因素,這也要很專業的分析才能有數據 但就以平均進場來推算 2017年 中職場均是 5500人 總進場觀看人次是 131萬左右 日職場均是 29300人 總進場觀看人次是 2514萬左右 美職 29800人 總進場觀看人次是 6800萬左右 市場差距就在這邊 我就不細分各球隊的差異,不然會複雜化議題 如果在依照 總進場人次/人口 中職:5.6% 日職:20.1% 美職:20.8% 當然棒球歷史年代有差,風氣也有差, 但可以很明顯看到台灣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中職的資料可以參考這邊 http://zxc22.idv.tw/history.asp?clickflag=999 最熱的年代不過就165萬的進場人次 所以該怎麼增加球迷進場意願 (LMG就是好例子,有在想解決方案), 是聯盟跟球隊應該要在商言商的課題 如果政府又把棒球當國球的話,那應該朝美、日職的進場比例邁進 更鼓勵外出看球,鼓勵國中→職業棒球員的養成 可以用稅制方式鼓勵母企業投資棒職業球隊 也可以用教育體系的方式鼓勵球員養成 甚至也可以考慮用累積進場證明,兌換贈品的方式鼓勵進場 (類似全聯或超商集點換贈品) 但我不是專業,也只能嘴 而不是只是每到國際賽打好沾光,打爛不鳥 小市場的運動聯盟,本來就不是賺錢的好地方 光是要撐著不要倒來服務球迷,就已經不容易了 企業成立的目的是營利,是營利事業, 如果經營職棒沒有其他更強大的誘因,那只能說真的有愛 中職又經歷過幾個假球風波,能打到30年,也算是不簡單了啦 3. 球迷的瓜分 小市場球迷養成不易,然而網路世代 可以更方變接收更多高階聯盟的賽事 如果有限時間,又不是死忠中職迷 自然容易被更高強度的比賽吸引去 當然這也一定有專業數據,我只是小小鄉民沒這種數據 只能用感覺來說, 自從王格格去MLB,帶動台灣一部份人看MLB 伯融大王從中職升到日職,也帶動一部份人去看NPB 相較於台灣本土的話題性呢? 如果球迷養成速度比被瓜分跟流失的來的慢, 那中職球迷只會越來越少而已 當然要細講改進可能會太長,就不贅述了 結論就是: 台灣市場太小,棒球風氣不夠流行, 企業無利可圖,球迷養成不夠積極。 加油中職,希望能在有生之年都還看的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17.10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562214394.A.C2D.html

07/04 12:32, 5年前 , 1F
台灣有線電視寡佔也是問題 轉播權利金無法提高
07/04 12:32, 1F

07/04 12:34, 5年前 , 2F
怎不看韓職
07/04 12:34, 2F

07/04 12:35, 5年前 , 3F
韓國的話就差不多了吧?
07/04 12:35, 3F

07/04 12:35, 5年前 , 4F
韓國還越來越多隊勒
07/04 12:35, 4F

07/04 12:36, 5年前 , 5F
是人民普遍低薪的原因 看一場球相對比看電影還貴
07/04 12:36, 5F

07/04 12:37, 5年前 , 6F
電影票300就有冷氣吹 舒適的環境 乾淨的廁所
07/04 12:37, 6F

07/04 12:37, 5年前 , 7F
另外看完還有話題可以普遍和別人討論
07/04 12:37, 7F

07/04 12:38, 5年前 , 8F
台灣職棒只能靠大陸人口來撐
07/04 12:38, 8F

07/04 12:38, 5年前 , 9F
然而棒球的話題沒在看球的人就很難了解
07/04 12:38, 9F

07/04 12:39, 5年前 , 10F
靠你X的大陸人口拉 哪來五毛
07/04 12:39, 10F

07/04 12:41, 5年前 , 11F
推這篇 中職加油
07/04 12:41, 11F

07/04 12:41, 5年前 , 12F
不是市場小 而是打的質 太難看了
07/04 12:41, 12F

07/04 12:47, 5年前 , 13F
推分析
07/04 12:47, 13F

07/04 12:49, 5年前 , 14F
很棒的分析,希望補上韓國的數字
07/04 12:49, 14F

07/04 12:51, 5年前 , 15F
韓國你怎麼忽略阿
07/04 12:51, 15F

07/04 12:52, 5年前 , 16F
美國有一堆獨盟
07/04 12:52, 16F
韓職 0.51e人,10球隊,也是約500萬人養一隊,但你攤開10隊 半數都是靠國家奶水補貼起家的,有錢到不能倒, 2017 年總進場人數是807萬 807/5100 =15.8%,已經台灣三倍了:),很有往美日方向看齊野心 相較於台灣,如果母企業沒有營利的野心,也沒有養成球迷球員的野心 那終究是不上不下

07/04 12:58, 5年前 , 17F
這數據分析很可以 故意忽略某些數字 來達成自己要的結果
07/04 12:58, 17F
忽略什麼?KBO嗎? 如果中職聯盟願意向韓職聯盟取經,那當然好阿XD

07/04 13:01, 5年前 , 18F
美日又不是只有職業棒球,還有職業足球跟職業籃球
07/04 13:01, 18F
所以我只拿棒球的人數數據來討論阿,不用東扯西扯,那討論不完

07/04 13:03, 5年前 , 19F
市場小絕對是主因
07/04 13:03, 19F
一定的阿,但有限市場可以做到極限才是有沒有心要經營的,如果企業只是拿來節稅 球團經營也沒啥興趣,反正要讓球員有空間可以上場, 明星球員也不願意學習養成行銷,球團太多問題點可以討論了

07/04 13:03, 5年前 , 20F
所以台灣兩隊更有機會賺錢嗎XD
07/04 13:03, 20F

07/04 13:03, 5年前 , 21F
台灣進場人次/人口 能到10% 米糕就不用賣了
07/04 13:03, 21F

07/04 13:04, 5年前 , 22F
要達到日韓進場數 棒球風氣可能要比日韓多300%
07/04 13:04, 22F
不用想要達成那種進場人數, 把比例拉到10%我覺得就很可以了

07/04 13:05, 5年前 , 23F
忽略某些數字 然後又不講哪些 XD 果然人人都是鍵盤專
07/04 13:05, 23F

07/04 13:05, 5年前 , 24F
家啊 要批評就大方講哪些沒正相關 哪些缺少
07/04 13:05, 24F

07/04 13:05, 5年前 , 25F
就跟上面推文講得一樣,故意忽略真正的數字
07/04 13:05, 25F
什麼是真正的數字?可以討論阿XD,我真得不知道我忽略了啥 KBO是因為發文的時候沒注意到,所以不小心少發,後來修文補齊了

07/04 13:06, 5年前 , 26F
鄉民強項嘴砲完然後弄不出一篇完整的反駁
07/04 13:06, 26F
※ 編輯: newshooter (61.228.17.104 臺灣), 07/04/2019 13:09:21

07/04 13:18, 5年前 , 27F
美國一堆小聯盟 進場人數也比中職多
07/04 13:18, 27F

07/04 13:21, 5年前 , 28F
人口論必噓,請把所有職業運動球隊數都算進去
07/04 13:21, 28F

07/04 13:22, 5年前 , 29F
美國有五大聯盟,底下隸屬的小聯盟加總起碼上千隻球
07/04 13:22, 29F

07/04 13:23, 5年前 , 30F
07/04 13:23, 30F

07/04 13:31, 5年前 , 31F
經營職棒的誘因不是愛啦
07/04 13:31, 31F

07/04 13:31, 5年前 , 32F
現有隊伍除了 lamigo 以外都是給觀眾企業形象跟賣政府面子
07/04 13:31, 32F

07/04 13:35, 5年前 , 33F
你們知道日韓還有職足 職籃 職排等等再分市場嗎
07/04 13:35, 33F

07/04 13:39, 5年前 , 34F
我有在神戶看到一群看完歐力士比賽跑來看足球的 ......
07/04 13:39, 34F

07/04 13:42, 5年前 , 35F
這麼厲害其實可以自己再發一篇長篇大論
07/04 13:42, 35F

07/04 13:43, 5年前 , 36F
覺得人家少講了什麼就麻煩大神花時間補齊
07/04 13:43, 36F

07/04 14:12, 5年前 , 37F
美國小聯盟有的主場都在很偏僻的城市,周圍人口不多,
07/04 14:12, 37F

07/04 14:12, 5年前 , 38F
觀眾數照樣屌打中職,你要不要去查查各級小聯盟的入場
07/04 14:12, 38F

07/04 14:12, 5年前 , 39F
數,他們小聯盟也是營虧自負,事實就是棒球進入美國人
07/04 14:12, 39F

07/04 14:12, 5年前 , 40F
的文化,所以進場看小聯盟ㄧ樣看的很爽一樣每場好幾千
07/04 14:12, 40F

07/04 14:12, 5年前 , 41F
人,因為棒球就是他們的生活,而台灣不是,跟人口關係
07/04 14:12, 41F

07/04 14:12, 5年前 , 42F
不大,查查小聯盟各隊所在地跟當地人口再對照他們的觀
07/04 14:12, 42F

07/04 14:12, 5年前 , 43F
眾數就知道了
07/04 14:12, 43F

07/04 14:32, 5年前 , 44F
人口數不是重點,而是進場意願,2300萬人絕對不算少
07/04 14:32, 44F

07/04 15:40, 5年前 , 45F
韓國的人口也才台灣的2倍多一點而已 但人家場均完全海放
07/04 15:40, 45F

07/04 15:41, 5年前 , 46F
我們 而且應該要用人口密度來看才比較合理吧
07/04 15:41, 46F

07/04 15:48, 5年前 , 47F
人次/人口算頗有參考性啦 美國小聯盟沒算就有20%
07/04 15:48, 47F

07/04 15:49, 5年前 , 48F
台灣只有慘淡的個位數
07/04 15:49, 48F
文章代碼(AID): #1T7N_wmj (Basebal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T7N_wmj (Baseb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