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職進入投高打低時代?中村剛也訪談

看板Baseball (棒球)作者 (河馬)時間2小時前 (2025/08/03 11:38), 編輯推噓16(18210)
留言30則, 19人參與, 36分鐘前最新討論串1/1
新聞連結: https://reurl.cc/K9MWO9 https://reurl.cc/MzRQMK (內文以Chatgpt翻譯) 為什麼日本職棒進入「投高打低」時代?西武獅中村剛也談「球飛不遠」的真相與投手進化 的實情 近年來日本職棒出現了「投高打低」的傾向,打者們是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記者採訪了進 入職棒第24年的老將、西武獅隊的中村剛也。 身為累積超過480支全壘打的強打者,「打低」這個詞聽來可能令人難以接受。記者開場提 到:「去年日本打者只有一人打出三成打擊率。」中村驚訝地回答:「欸~是這樣嗎?」似 乎誤以為是在說今年目前為止的狀況。當記者補充說明「去年只有軟銀的近藤健介做到」, 他才恍然大悟並表示認同。 儘管如此,三成打者大幅減少這件事,身為選手的他還是有所感受。記者也想從中村那裡了 解他對「球飛不遠」的看法。 【擊球後旋轉變得困難】 2024年球季剛開始時,許多選手與相關人士向媒體反映「今年的球飛不遠」。這讓人聯想到 2011年開始實施的統一球制度。當年全聯盟全壘打從前一年的1605支銳減為939支,2012年 更降至881支。後來經過檢驗,確認反彈係數低於標準值,成為一大爭議。雖然這裡不詳述 當時引發爭議的經過,但中村即使是在被稱為統一球的時期,依然能打出全壘打。 2011年他打出48支全壘打,是唯一一位突破40轟的選手。2012年也以27轟拿下太平洋聯盟全 壘打王。對於這樣的打擊表現,中村曾說:「只是我不去在意球飛不起來這件事而已。」那 麼,他真的沒感覺到球飛不起來嗎? 「怎麼說呢……沒有覺得特別飛不動啦。雖然多少感覺打出去的距離掉了點,但我自己感覺 還好。」 2011年6月,中村因觸身球傷到左手手背。在幾乎無法使用左手的情況下,他仍打出了全壘 打,並掌握到用右手「推送」球的感覺。之後即使打擊偏離球心,也能擊出全壘打,讓他心 理上更加從容。他曾表示,從那時起就不再在意球的影響了。 那麼,對於上個球季「球飛不遠」的情況,他又是怎麼感受的呢? 「怎麼說呢……會覺得打出去的球不太容易帶上後旋吧。雖然NPB方面已經對外宣布球並沒 有任何更動,所以實際情況也不清楚。但總覺得旋轉比較難帶上,導致打球沒有浮力,變成 那種直直飛的『棒球』。看其他人的擊球,我也有類似的感覺。」 透過自上而下擊打球心偏下的位置,使球產生後旋,進而飛得更遠——這是中村長年以來所 堅持的打擊方式。然而,本季即便使用同樣的打法,他仍感受到與過往不同的擊球反應。也 因此,不能排除比賽用球本身出現某些變化的可能性。 即使反彈係數仍在標準值範圍內,若縫線變高,會增加空氣阻力,導致擊球更容易減速失速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並沒有聽到太多「球飛不遠」的聲音。 「大家好像不太講了。不過,比起說『球不飛』,我覺得是投手的速球變快了,而且變化 球的種類也變得更多,打者真的愈來愈難打。今年全壘打的數量也還是不多嘛。」 【速度快的球最難打】 談到「投高」這個現象,中村認為投手整體的水準確實提升了。他自大阪桐蔭高校於2001年 以第二指名加入西武隊,到了職棒第4年的2005年打出22發全壘打,一舉成名。從那時起的2 0年間,投手到底進步了多少? 2005年那一年,兩聯盟加起來有24位打者打出三成打擊率,13位打者擊出30支以上全壘打, 而防禦率在1字頭的投手則是零。與現在相比,當時明顯是「打高投低」的時代。那麼,當 時的投球內容又是怎麼樣的呢? 「那時候開始出現愈來愈多小幅度變化的球種了。像是洋投常用的二縫線速球、沉球那一類 的球,還有卡特球也開始普及起來了。相對地,現在則是像橫向滑球這種橫向大幅度變化的 球比較多一點吧。不過怎麼說呢……其實我覺得也沒差太多啦。也沒覺得比以前多了什麼變 速球這種東西。。」 雖然可以想見中村的攻擊策略也經歷了不少變化,但其中是否有特別讓他印象深刻、對應起 來比較困難的球種?畢竟一旦打者打出好成績就會被對手研究,若還能繼續量產全壘打,對 方也會再進一步強化攻擊策略。 對此,中村回答:「我本來就不是會太在意對方怎麼投的人。不管怎麼說,投手最終還是得 把球投進好球帶嘛。對我來說,只要想辦法把那顆球打中就好了。」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心態,中村才能長年穩定地活躍在一線,甚至在2019年、36歲那年仍拿下 打點王的頭銜。那麼關於「投手球速變快」這一點,又帶來了哪些打擊上的困難呢?如今能 投出150公里以上速球的投手越來越多,這是否讓打擊變得更具挑戰性? 中村回答:「果然還是速球最難打。就很單純地說,從投手出手到球進捕手手套的時間變短 了,所以不好打。如果再混搭一些慢速球,或者是又快又有變化的球,那打者真的就更難反 應了。」 【中繼投手整體戰力提升】 打者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就是中繼投手的整體實力大幅提升。近年來,即使是在球隊落後 時登板的「敗戰處理型」投手,球速也不慢,實力並不低。這使得打者能掌握的進攻機會變 得愈來愈少。 中村表示:「完全正確。以前不是這樣的……先發投手,以及勝場時上來的佈局投手和終結 者,他們的水準就算和現在相比也沒什麼太大差別,但那種在其他情況下登板的中繼投手, 以前跟現在真的差很多。」 「一般來說,落後情況上來投的投手,實力會比較低一些。球速可能比較慢,控球也容易偏 差,打者還能找到些許機會。但現在這樣的投手幾乎沒有了,幾乎已經沒有那種球速只有14 0公里出頭的投手存在了。」 對於經歷過「打高投低」時代的老將來說,那種「已經沒有比較好打的投手了」的感受應該 特別強烈。過去面對球速在140公里出頭的投手時,打者還有比較多的機會可以把握。 當然,也常有人提到球速顯示和打者實際體感速度之間的差異,據說有時即便是160公里的 球,打者也不一定會特別覺得快。 中村說: 「有,有那種情況。只要時機掌握得好,其實像155公里左右的球,有時候也不會 覺得特別快。但160公里就真的不一樣了,那種速度會讓你覺得根本沒時間抓時機(笑)。 像日本火腿時期的大谷翔平,或者在羅德時期的佐佐木朗希,那些160公里的速球真的就是 快。」 到了160公里的球速,打者就必須更早啟動、提前準備。但如果再加上對方還有變化球可用 ,打者在配速與出棒時機上的判斷就會變得更加困難。雖說即便是150公里的球也有類似的 難度,但對此,打者究竟還有什麼對策可言呢?接下來將繼續請教中村的看法。 ————— 【為什麼高角度速球特別難打】 「高角度的速球之所以難打,是因為球離球棒的距離會變得比較近,反應時間非常少。當你 想出棒去打高球時,投手往往會反過來投低角度的變化球引誘你出棒。實際上現在的趨勢是 ,把直球鎖定投在好球帶偏高的位置,然後變化球一定往下壓,裡面甚至還有壞球,這讓打 者的球路判斷變得更困難了。」 對投手來說,失投到高處的速球和刻意瞄準高點投出的速球在球威上有所差別。那麼對打者 而言,是不是腰帶高度以上的速球比較能打? 中村說:「如果是腰帶高度左右的球,那倒還可以應對。但即使是投手沒特別瞄準、失投到 高的位置,球速也還是非常快。現在的投手,真的整體球速都變快了。你也許會覺得,非刻 意投出來的高球在威力上可能比較差,但對打者來說,其實不會特別去這樣想。只要球快, 就是難打,這才是實際的感受。」 對打者來說,高角度速球到底有多難打?尤其是近年來,高位速球的速度本身也越來越快, 這是中村最直觀的感受。比起球威,現在給人的感覺是「球速就是一切」。那麼,在這樣的 情況下,球質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 舉例來說,有一種球看起來像直球,卻會小幅度滑行並帶有上飄效果,被稱為 真っスラホ ップ ——如果這種球速超過150公里,據說甚至比160公里的純直球還更難打……。 對此,中村笑著說:「不,我還是覺得160公里的速球比較難打(笑)。但那種150公里、帶 有強烈卡特成分的球也真的不好打。這種球在影片上可能不太看得出來,但基本上,從打者 角度來看,大多數的球都是呈現類似內飄(シュート)的軌跡飛過來的。」 如果那顆球的內飄成分很明顯,打者會感覺得出來『這球有在往裡面跑』。但如果這種內飄 的成分比較弱,從打者的角度來看,球就會看起來幾乎像是直球。然後,如果再更弱一點, 幾乎沒什麼內飄的話,反而會看起來像是有點往外滑的卡特球了。 中村從打者的角度解釋了「真っスラホップ」這種球質。他表示,這種球對右打者會稍微往 外逃,對左打者則會往身體方向鑽進來,是一種對左右打者都相當有效的速球球質。 【打者很難重現動作】 另一方面,還有一種被稱為「伸びシュー」的球質,也有人叫它「ふけ球」,是一種帶有內 角尾勁的同時還會向上竄升的速球,對右打者而言特別棘手。這種球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 西武的今井達也。 中村說:「那種球也很難打,真的是沒什麼比那還難的了。像藤川球兒在現役時期就曾投出 這種帶有上飄感的速球。現在能投出這類球的投手也比以前多了。不過說真的,這樣的球已 經漸漸變成日常了,快速球已經成了標配。如果打者的對戰經驗再多一些,也許就能慢慢習 慣、找到應對的方法。」 隨著打者經驗的累積,所謂的「打低」時代或許並不會永遠持續下去。此外,也有越來越多 球隊與選手開始導入各種測量與數據分析設備來進行對策訓練。不過,相對於投手,普遍認 為打者比較難有效利用這些機器與科技工具。那麼,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呢? 「雖然現在也有打者會使用機器來測量擊球數據或揮棒動作,並活用這些數據進行調整,但 跟投手相比,打者因為需要使用球棒這項工具,所以很難做到動作的完全再現。而且,投手 是主動的一方,可以依照自己的時機出手;但打者則是被動的,必須配合投手的節奏來出棒 ,還得面對各種不同的球種。」 「這樣一想,雖然打者也可以使用數據,但老實說還是有很大的限制。我自己也覺得,如果 有更好用的分析工具就好了(笑)。總之我一直覺得,打者在使用科技輔助這方面,確實不 如投手來得方便。」 投手是主動發起攻勢的一方,而打者則是被動應對的一方。果然,要根據機器所提供的數據 來制定對策,對打者來說難度比較高。 「因為打者得去『配合』,而且還拿著球棒這個工具。如果是用手去打球,那說不定什麼球 都能碰到。但現在是用手持的工具來打球,就沒那麼簡單了。」 甚至會讓人想像如果能直接用手去打球,或許還比較輕鬆——可見打者對於球棒這項道具的 限制感到格外無奈。不過,既然是「使用工具」這件事,那麼像所謂的「魚雷球棒」,這種 改變甜蜜點位置的設計,也許正是未來打擊進化的一條可能道路。 雖然不太可能真的出現「像用手一樣揮棒」的工具,但對於球棒這項工具的進化,還是讓人 抱有期待。 中村表示:「如果有人能夠駕馭那種球棒,那就應該去用。我自己也很有興趣。不過現在還 沒有打很多球,還不太習慣,還需要適應一下,這點也是個難處啦。」 【為什麼全壘打打者變少了?】 暫且不論最早在洋基開始使用「魚雷球棒」的打者,究竟能在本季增加多少全壘打——就整 體趨勢而言,近年MLB呈現全壘打數與三振數同步上升的現象;但NPB卻相反,全壘打總數明 顯減少,連三振數也呈現下降趨勢。 對此身為長年代表性全壘打打者的中村剛也,是怎麼看待這樣的差異呢? 「這要怎麼說呢……單純來講,可能就是因為全壘打不好打,打者會自然覺得『現在要打全 壘打太難了』,於是揮棒會偏向以『先打得到球』為主的路線。我想這可能是主要原因吧。 畢竟現在投手水準真的很高,而刻意去追求全壘打其實風險也滿大的,一整個球季下來,就 算是全壘打最多的打者,也差不多就是60支的上限而已。這樣一想,打者的揮棒方式自然就 會逐漸變成不以追求全壘打為主了吧。」 中村本人目前是現役全壘打數最多的打者,同時也是日本職棒歷史上三振數最多的選手。他 正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全壘打與三振常常是並存的結果。 不過,即便是這樣的中村,在2005年以22支全壘打嶄露頭角後,2006年僅打出9支,2007年 甚至只剩下7支。過去他曾在接受棒球雜誌《野球小僧》(2008年12月號)採訪時這麼說: 「我自己其實一直都很想打全壘打。但像去年(2007年)那樣,我會覺得,如果不先打出安 打的話,就沒辦法繼續出賽。正因為這樣的心態,結果讓我處在一個不上不下、搖擺不定的 狀態吧。」 從那種不上不下的狀態擺脫之後,中村在2008年一舉轟出46支全壘打,迎來爆發性的成長, 並奪下了生涯首座全壘打王。他之所以能有這樣的轉變,背後的契機是什麼? 「因為監督渡邊久信對我說:『你就去打全壘打吧』。就是這句話讓我下定決心,也讓我 能放開手腳去打。」 2008年起擔任監督的渡邊久信,明確地給予中村方向,也讓他擺脫了原本的猶豫與掙扎。當 年中村的三振數高達162次,是聯盟最多,打擊率僅有2成44。但也正因為放棄對三振與打擊 率的過度在意,才孕育出這位日後代表日本的全壘打砲手,這樣的風格一直延續到現在、將 近20年。 「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對打者說『你就去打全壘打吧』了(笑)。但對我來說,那就是我的 根基。我想現在這個時代,反而更需要教練主動去說出這樣的話,給出這樣的引導。」 在日本職棒界,對於三振與雙殺打的排斥情緒依然非常強烈。然而,若要培養出能將球打得 更遠、有潛力成為長打者的選手,教練必須拿出果斷的方針與足夠的耐心。不要因為害怕風 險就退縮,也不要輕易接受「打低時代」這樣的現實。應該積極投入育成,持續嘗試突破現 狀。 ————— ---- Sent from BePT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226.19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754192328.A.3F7.html

08/03 11:40, 2小時前 , 1F
從我有印象以來 日職都是投高打低
08/03 11:40, 1F

08/03 11:40, 2小時前 , 2F
結果有史以來日本人最強的打者也是投手
08/03 11:40, 2F

08/03 11:41, 2小時前 , 3F
問這個在統一球時期還可以尻40轟的很沒說服力
08/03 11:41, 3F

08/03 11:41, 2小時前 , 4F
總歸一句就是爛球啊,可能真的要國際賽多死幾次才會改吧
08/03 11:41, 4F

08/03 11:42, 2小時前 , 5F
日職主審好壞球變形也是問題吧
08/03 11:42, 5F

08/03 11:43, 2小時前 , 6F
說投高打低也怪 2000年左右 有王牌 也有超強打者 40轟的
08/03 11:43, 6F

08/03 11:43, 2小時前 , 7F
人不少
08/03 11:43, 7F

08/03 11:43, 2小時前 , 8F
統一球之前很多3040轟的阿 岩村 小松井這些
08/03 11:43, 8F

08/03 11:43, 2小時前 , 9F
但或許像中村說的 中繼投手有變強
08/03 11:43, 9F

08/03 11:44, 2小時前 , 10F
日本現沒啥大砲
08/03 11:44, 10F

08/03 11:51, 2小時前 , 11F
謝謝你的分享與翻譯 很棒的一篇訪談
08/03 11:51, 11F

08/03 11:52, 2小時前 , 12F
2000年代各隊用球不一樣阿,各隊還能看主場選彈不彈
08/03 11:52, 12F

08/03 11:52, 2小時前 , 13F
的球www
08/03 11:52, 13F

08/03 11:54, 2小時前 , 14F
以前那個時期球超彈,不過現在又是超不彈,各種極端
08/03 11:54, 14F

08/03 12:02, 1小時前 , 15F
日職變難看
08/03 12:02, 15F

08/03 12:02, 1小時前 , 16F
打者太弱
08/03 12:02, 16F

08/03 12:03, 1小時前 , 17F
承認投手進步
08/03 12:03, 17F

08/03 12:04, 1小時前 , 18F
2000年左右算是另一個極端吧 30HR跟3成打者一大票
08/03 12:04, 18F

08/03 12:05, 1小時前 , 19F
2001年許銘傑差點拿防禦率王那年 防禦率王Minchey破3
08/03 12:05, 19F

08/03 12:06, 1小時前 , 20F
能輸出大聯盟的數量差那麼多 很明顯投手比較強
08/03 12:06, 20F

08/03 12:06, 1小時前 , 21F
松坂那一年拿澤村賞防禦率還高到3.60
08/03 12:06, 21F

08/03 12:16, 1小時前 , 22F
2019年聯盟全壘打是去年的兩倍 幾年內投手就突飛猛
08/03 12:16, 22F

08/03 12:16, 1小時前 , 23F
進 你相信?
08/03 12:16, 23F

08/03 12:20, 1小時前 , 24F
打擊心態那段深深有感,先求安打穩定出賽才能求全壘打
08/03 12:20, 24F

08/03 12:21, 1小時前 , 25F
所以日本打者都被心態影響到沒人想挑戰全壘打了
08/03 12:21, 25F

08/03 12:22, 1小時前 , 26F
美國這點真的就比日本強,能打全壘打就打一壘安打沒用
08/03 12:22, 26F

08/03 12:44, 1小時前 , 27F
22年跟23年全壘打還有1200-1300 到24年只剩974 所以23
08/03 12:44, 27F

08/03 12:44, 1小時前 , 28F
年休賽季各隊投手是施了什麼魔法讓全部投手大躍進?
08/03 12:44, 28F

08/03 12:54, 1小時前 , 29F
造成投高打低有很多因素,但聯盟在球上動手腳是肯定的
08/03 12:54, 29F

08/03 13:23, 36分鐘前 , 30F
問錯人了 他是沒差那個
08/03 13:23, 30F
文章代碼(AID): #1eZjd8Ft (Baseball)
文章代碼(AID): #1eZjd8Ft (Baseb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