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巴] 內馬爾受傷是否讓馬拉卡納慘劇重演?

看板Brasil作者 (首席百人隊長)時間11年前 (2014/07/06 23:3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2014.sina.com.cn/news/bra/2014-07-06/140821563.shtml 2014年07月06日14:08 足球 記者寒冰報導 布蘭達˙塔瓦雷斯是里約熱內盧遠郊瓜比米利市的藝校女生,主修繪畫。她的家 就在特蕾莎王后城的山麓,每天凌晨坐公交車上學時,她都能看到市政廣場大屏幕上 名模吉賽爾˙邦辰和內馬爾一起拍攝的廣告。   和很多巴西妙齡少女一樣,內馬爾就是她們的神,為此,她不惜用了兩個通宵畫 了一幅內馬爾和兒子盧卡的肖像畫,等在特蕾莎王后城通向柯瑪希農場的大道旁,只 為巴西國家隊大巴經過時,內馬爾能夠透過車窗看到。 == 用內馬爾“忘記現實” ==   事實上,內馬爾的確看到了,而且還向布蘭達揮手致意,自然引發了陣陣興奮的 尖叫。“巴西需要內馬爾,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生活或許並不完美,但苦難教會巴西 人樂觀,也教會我們用足球表達自己。對我們來說,內馬爾就是巴西,巴西就是內馬 爾。”   的確,學繪畫的小女生布蘭達很難看不到內馬爾。從今年1月到5月底,有內馬爾 出鏡的電視廣告合計播出過2834次,超過了這個國家最美的女人吉賽爾˙邦辰 (2727 次) 。連荷蘭球員庫伊特年幼的小兒子,在荷蘭隊訓練場和父親玩耍,都會在射門得 分後高喊“我是內馬爾”。   對於布蘭達來說,世界盃期間,內馬爾就是巴西人的一切,或者說是每個巴西家 庭的兒子。他們喜歡他充滿陽光的笑容,喜歡他進球後的慶祝,喜歡他為巴西帶來的 希望。在今天的巴西,內馬爾不只是一個圖騰,一個典型,或者一個讓巴西得到國際 關注度的球員,他更是巴西人忘記現實中的種種問題,可以為這個國家帶來短暫快樂 的天使。   然而,這個天使在7月4日的傍晚,讓還在為時隔12年再入世界盃四強狂歡的巴西 球迷,一時難以接受如此大悲大喜的人生 — 他們當中,自然也包括小布蘭達。她和 玩伴一起守候在柯瑪希農場的入口,直到凌晨3點,但是並沒有看到內馬爾,只看到 救護車悄然而過,刺耳的嘯叫聲讓蜷縮在山風中的她開始顫抖起來。對布蘭達而言, 這注定是個不眠之夜。與很多巴西人一樣,她甚至可能都在開始懷疑,3個小時後的 黎明會不會如期而至。   這一天是7月4日,距離“馬拉卡納打擊”的64週年紀念日還有12天。只有16歲的 布蘭達還無法理解當年那次重創對巴西人的影響,但現在,她或多或少有些瞭解了。 在她的辭典裡,也許會增加一個單詞 — “內馬爾打擊”。 ==“要麼贏,要麼死”==   “Calca de veludo ou bunda de fora”,每當人們問及尷尬的問題時,內馬爾 和他的家人總會用這句巴西古諺回答。這句話很難直譯為中文,直譯是,要麼穿著羊 絨褲子活著,要麼光著屁股,大致意思是“要麼贏,要麼死”,強調的是人生選擇的 天淵之別,與賭博和靈魂有關,與勇氣和毅力有關,也與堅持信仰和追求不凡有關。   每個人都注意到了內馬爾的淚水,當巴西國歌響起時這個年輕人突然淚如雨下。 事後他承認是有感而發,而他的父親則用這句古諺回答記者:“這就是我們正在說的 選擇。”然而這句解釋其實遠遠不夠,不足以讓球迷們探尋到內馬爾真正的內心世界 那顆承載了2億民眾希望的,飽受煎熬的內心。   巴西對內馬爾而言,是最好的祖國,也是最壞的祖國。最好的祖國給了他最大的 物質和名譽:4年前,即使17歲的他只是想任性地剪個莫霍克髮型,來表達青春期的 叛逆,都能成為這個國家最流行的潮流。“在巴西,只有總統不是這個髮型。”內馬 爾的父親苦笑著,當他看到兒子的這個髮型時,他甚至打算衝出看台,掐著兒子的脖 子。   對於自己的人生,年少的內馬爾早有總結:“我的人生,每件事情都發生得比別 人早,無論是職業,還是生活,我總是要學著做事情。”“要麼贏,要麼死”成了內 馬爾的人生觀,為此他必須背負超過尋常人的責任感,還有目標。   世界盃對於巴西人的意義非同尋常,內馬爾從小就深知,他的人生觀最高目標就 是這座金盃,因為這座金盃可以讓他贏得一切,包括對他人說“不”的勇氣。於是, 人們看到他在唱國歌時哭泣,在贏得點球大戰時哭泣,在受傷倒下時哭泣。每一次的 哭泣,對內馬爾來說,都是一次“要麼贏,要麼死”的殘酷選擇。   內心的焦慮讓斯科拉里不得不邀請自己的心理醫生朋友,在賽前為內馬爾做心理 疏導。這或許可以解釋,世界盃期間發生在內馬爾身上的一切。這個擁有出色球技的 大男孩,必須要承擔為2億人帶來歡樂和自尊的重任,而這個重任,他幾乎無法讓身 邊的隊友分擔。 == 有沒有“內馬爾打擊”? ==   巴西體育頻道的記者布蘭科眼中,內馬爾傷退完全可以與64年前吉賈在馬拉卡納 球場的進球相提並論。在他看來,內馬爾受傷基本意味著巴西隊奪冠希望的破滅。他 甚至可以想像,64年前瀰漫全國的沮喪,會在天亮之後繼續蔓延到巴西的每一個角落。   然而,也有人還保留著微弱的希望:“內馬爾受傷後,很有可能會激發出隊友更 多鬥志,巴西還有機會。”巴西不是沒有做到過,1962年貝利受傷,加林查和阿馬里 多就曾帶領巴西蟬聯世界盃。   64年前,馬拉卡納球場經歷的是可怕的,令人窒息的沉默,巴西作家卡洛斯˙科 尼這樣寫道:“親眼目睹這場悲劇的人,相信餘生再不會有快樂存在了……”但在昨 天的福塔萊薩,取代沉默的,是震耳欲聾的“內馬爾!內馬爾!”。內馬爾還是這個 國家的精神寄託,畢竟還有2場比賽,希望猶存。   然而,這也是內馬爾倒下後,這個國家面臨的微妙困境 — 巴西人無法在主辦世 界盃時奪得冠軍,這是不能容忍和難以原諒的。64年前的“馬拉卡納打擊”讓巴西人 憑空增加了一種心理障礙,失敗被自我想像為性格中注定就有的悲劇性,勝利能增強 國家榮譽感和對前途的樂觀,失敗卻加深了自卑和恥辱感。   這種幾乎同樣的“要麼贏,要麼死”價值觀深刻地影響著巴西人,尤其是在充滿 危機的現在。內馬爾的倒下,會多大程度影響巴西人的心理狀態,還要看下週二的半 決賽,乃至下週日的決賽。人們可以說,相比“馬拉卡納打擊”,“內馬爾打擊”更 像是死刑的緩期執行,人們在絕望中期盼著微弱的希望。 -- To BananaKing: 大王有時自稱姊姊、有時小妹、有時老娘,太奧妙了 To BananaKing: 一人分飾三角,看來明年奧斯卡是你的了 To BananaKing: (那,哈扎你要嗎??) ★BananaKing 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1.233.134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rasil/M.1404660957.A.49C.html
文章代碼(AID): #1JkMpTIS (Brasil)
文章代碼(AID): #1JkMpTI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