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轉載球魂網友文章(三)

看板CCF作者 (Orcs)時間19年前 (2006/04/08 00:3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轉載球魂網友luba文章(三) ------------------------ 續前,至於黃龍義這種CPBL的長打者,雖然揮棒也很不錯, 但他跟陳鏞基、胡金龍一樣,都是台灣和MLB混合之後的四不像打者, 黃的問題一樣是軀幹的旋轉力量和動作不足, 缺少明顯的軀幹旋轉帶動動作,黃揮棒時只能用手臂的動作去擊球,或是撈球, 而沒有後面軀幹的旋轉作為力量的來源和支撐, 所以黃長年以來一直無法完全展現他潛在的長打實力, 導致反倒只能轉型做個第一棒打者,原因就在這裡。 但作為第一棒打者,黃只依靠單獨的手臂動作揮棒,背後沒有軀幹的動作連動和緩衝, 黃的單獨手臂揮臂動作也很容易過猛導致擊球點不紮實, 本質上仍是長打者的未完成品的他,勉強轉換成第一棒, 擊中球機率(或碰球機率)其實不高,作為第一棒仍然不及格, 所以他這種四不像的揮棒型態(美不美、台不台、長不長、短不短), 未來如果遇到台灣那些不知長進的教練時, 只要他的成績打不出來或一時陷入低潮, 一定會被台灣教練教導減緩揮棒力量或是以碰球的方式來打擊, 讓他朝台式理想的碰球第一棒打者來邁進, 其實有些碰球傾向早已經發生在他身上了, 比如黃打外角球時,也是喜歡用由內往外推擊、往地下砍的方式, 打成滾地穿越安打, 這種揮棒方式去年球季屢見不鮮, 作為第一棒,這種方式或許能增加上壘機率, 但是作為一個有潛力成為長打好手的黃來說, 這叫做大材小用,浪費他的天賦了。 以他的能力既然要打第一棒,他應該以作為MLB的第一棒的揮棒型態為目標, 而不是以作為碰球第一的台灣傳統第一棒打者為榜樣才是。 至於葉君璋,他其實是一個向我們展現為何台灣打者揮棒速度不快的最佳例子, 手臂的揮臂和肩膀的旋轉「黏」在一起, 只要一揮臂就會帶動肩膀同步旋轉, 手臂和肩膀這兩部分完全無法分開,像連體嬰一樣,變成一種連動動作, 這就是台灣打者習慣由上往前「砍擊」造成的必然現象, 只要是砍擊,一揮棒一定會牽涉到身體這兩部分產生連動動作, 所以葉揮棒當然會給人拖泥帶水的現象,當然不夠簡潔, 揮棒速度當然快不起來,這就是台灣大多數球員的問題, 國外打者,肩膀和揮臂可以完全分開,彼此不會受到連動, 因為他們揮棒起始時,並沒有像台灣打者那樣一揮棒就直接往前砍動, 而是棒子在身後先下滑,然後在往前滑動,變成︶字形。 這樣就可以很容易避免肩膀受到揮臂的影響,可以出現單純的手臂動作, 所以為何很多台灣打者一提到MLB的打者時,最常說的就是: 阿,他是用手臂打球啦,那是因為他天生力量就很好才能這樣做,不適合東方人啦。 常出現這種狗屁不通、草包才會說出來的話的原因就是在這裡。 國外的打者打擊時肩膀之所以也會轉動是因為軀幹的旋轉帶動所導致,跟揮臂動作無關, 正因為無關,所以「揮臂」和「軀幹」這兩個動作可以分開,彼此影響可以最小, 導致軀幹的旋轉幅度可以遠遠超過手臂的揮臂動作,而不會影響擊球點, 因此整個軀幹都可以轉開了,手臂仍然可以在身體的後方擊中球, 所以鈴木一朗為何可以身體邊往一壘方向傾斜,又可以打的非常紮實, 其實道理就在這裡。 但國內打者完全做不到這點, 他們一揮臂,肩膀就會受到揮臂影響而同步旋轉, 導致揮臂和軀幹動作無法分開, 既然彼此會產生連動,而為了要遷就揮臂時擊球點的紮實, 軀幹的旋轉動作當然就不能過大過明顯, 以免影響擊球點的掌握, 所以台灣打者身體頂多只能用力往前砍球, 做不到身體旋轉來帶動擊球, 喪失了軀幹的帶動力量,台灣打者球打的當然不遠, 很多台式長打者就只好找別的力量來源來打長打, 比如像陳金鋒就會刻意用肩膀的力量來打擊,原因就在這裡。 所總結來說,為何前面有些文章會強調肩膀的動作, 其實就是因為看肩膀的僵硬度以及看肩膀和揮臂的連動度, 就是一個很好的看球員的check point, 尤其對台灣球員來說更是如此,對國外球員反倒意義不大, (也正因為如此,對一些以美國為師的台灣鸚鵡來說,反倒會不屑一顧, 因為他們的老大哥不注重這點。 反正不管別人說什麼,只要老大哥沒說的就沒問題啦, 只要他說什麼,我再跟著說什麼,一切跟著他準沒問題.............鸚鵡總是會這麼想 的) 看台灣打者的肩膀連動度,可以大概知道他打擊實力的好壞和潛力有多少, 如果他肩膀和手臂的連動度高, 及使他天分在好,也必定很容易出現瓶頸,未來成就也有限, 陳金鋒就是最好的例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0.5.36
文章代碼(AID): #14DfGbiE (CCF)
文章代碼(AID): #14DfGbiE (C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