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聯合] 夢幻棒球 王建民上榜

看板CMWang (王建民 - 大樹哥)作者 (ChinaTimes=Fake)時間19年前 (2006/02/04 19:2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szupang (投降輸一半)》之銘言: : 都同時有很高的滾地球比率跟三振比啊 : 所以滾地球投手不應該是跟三振型投手做比較 : 王建民是應該要提升他的三振比 : 但不等於就應該降低他的滾地球比率 : 雖然說他去年2.9的G/F比是真的太極端了一些 不一定, 看他的球路型態, 他是有可能是很極端的G/F 比選手的 這個我們可以密切再觀察 至於比較省力氣的謬誤, 我試著用一個簡略的說明方法解釋 再配合統計上的結果, 大概就了解了 假設有「同樣等級」的選手作為比較, 差別只在於三振力 先把全壘打的球扣掉, 剩下的球只有三種結果, 1.上壘(安打+失誤) 2.守備出局 3.三振 A選手具有三振力, 他會「有一部分」的人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製造成一個出局 所以他用的好球數大概就是出局數 * 3 同樣把這一部份的人放給一個沒有三振力的B選手, 會變成Ball in park, 這一部份的 球去那裡呢? 落入守備區去, 這會產生出 1.安打(不管是鳥安還是結實的安打) , 還有 2.少量的失誤, 這些機會讓投手需要投更多的球(因為還是沒出局) 3.出局 出局大概會省零個個好球到兩好球左右(考慮有可能是第三好球打,也可以打第一球), 這樣省下來的球, 只要1,2的出現機率總和約3成, 就打平了 很多人出現謬誤的地方, 是認定滾地球選手只要一球就可以解決對手, 三振型選手則 需要三球, 這是不對的(沒人規定對上小王就要打第一球吧?) 這兩類選手差別只有最後一球而已, 這一球決定對方打不打得到,其他時候, 用球量 幾乎一致 and that's al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171.61 ※ 編輯: CGary 來自: 220.132.171.61 (02/04 19:46)

02/04 19:46, , 1F
對啊 最後一球 揮道就是滾飛 揮不到就是K
02/04 19:46, 1F

02/04 20:36, , 2F
這是假設所有打者都拿到兩好球後才有的差別吧?
02/04 20:36, 2F

02/04 20:44, , 3F
三振一定要三球以上,滾地球一球以上,這才是大家所想的吧
02/04 20:44, 3F

02/04 20:55, , 4F
2F:沒有假設二好球,第一球就揮出去省的我有算進來哦
02/04 20:55, 4F
至於三樓的回應, 因為用推文有點麻煩, 直接改文章 我補充一下, 大部分人持有這個想法, 其實跟我說的是一樣的東西的不同表達 1球以上, 既然會想到省, 就表示他預期出局的用球期望值小於三振一人次用球的 期望值, 問題是你球被碰到又不見得會出局, 滾地球出局只是其中一種可能性而已, 一個打數的確是"幾乎"一定省, 但不表示這個打數會換來一個出局數 所以我這篇文章就是要說明, 這個想法到底中間出了甚麼問題, 導致猜測與實際 統計結果不符....實際上我也特別挑出, 有某些組合下是可以省球數的, 只是會 跟其他情形產生的額外消耗抵銷... -- 有一點必須要注意的, 統計的個體本身有差異性, 現實上是找不到這種一模一樣具 有同樣能力卻三振力不同的A & B做比較的, 所以我們只能模擬這種情形,來進行數 據評估, 配合統計的結果進行解釋 但當要進行統計解釋時, 我們必須要考慮邏輯上的合理性, 否則會推出很奇怪的結論 (統計學的第一門入門課就應該要知道的東西XD), 這篇文章主要是試圖解釋不符合 "直覺"的統計結果背後的邏輯推論:p ※ 編輯: CGary 來自: 220.132.171.61 (02/04 21:18)
文章代碼(AID): #13v8_PVV (CMWang)
文章代碼(AID): #13v8_PVV (CM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