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 Shares 之台灣大聯盟篇 (cont.)

看板CPBL作者 (Win Shares 狂魔)時間21年前 (2004/06/29 17:0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加進了TML的完整記錄, 不少排名產生變化, 以下是隨意想到較值得提的幾點. 1. 原本採用的合併方法是將TML的Win shares經過調整場數比例(見前文)之後全部減四, 現在覺得這樣作還蠻合理的. 比如說我們可以來看看一些換聯盟後球技程度差不多的球員. 這邊主要看的是外籍球員, 原因在於他們換聯盟是因為薪水因素, 而不像大部份轉台的本土球員已經經處於球技退化的階段. 鷹俠 在中職的最後兩年 WS=19, 22, 轉台後的前兩年 21, 16 坎沙諾: 在中職的最後兩年 WS=17, 25, 轉台後的前兩年 11, 13 陳義信: 在中職的最後兩年 WS=10, 11, 轉台後的前兩年 12, 2 葛雷諾: 在中職的最後兩年 WS=11, 18, 轉台後的前兩年 11, 14 林琨瀚: 在中職的最後兩年 WS=11, 16, 轉台後的前兩年 10, 13 奧古斯都: 在中職的最後兩年 WS=9, 11, 轉台後的前兩年 9, 13 馬來寶: 在TML兩年 WS=8, 6, 轉到中職後WS=11 酷必可: 在中職兩年 WS=5, 6, 轉台後WS=6, 3 經過調整之後, 雖然轉台後平均分數仍比轉台前少了一點點, 不過球員在球技水準較低的聯盟通常也比較容易退步, 所以這樣的差距似乎還算合理. 當然更好的方法是利用研究 AAA 球員升大聯盟時的成績變化那套方法來分析, 可是中職轉TML的球員數量樣本空間小了點, 這樣子分析出來也未必會比我用直覺來推斷更合理. 另外, 當TML被中職合併時, 雖然有更多的球員成績可以參考, 可是當時受球場之外的因素影響甚大, 因此參考價值就低很多了. 2. 唯三只靠TML成績登上前一百名的球員: 將軍: 出賽285場, 打擊率0.318, 上壘率0.372, 長打率0.572 布爾: 出賽192場, 打擊率0.302, 上壘率0.458, 長打率0.636 布拉德: 出賽249場, 打擊率0.344, 上壘率0.429, 長打率0.547 3. 前面一點並不代表他是TML排名最前面的三個打者, 只不過其他排在他們前面的人都有在中職出賽過. 事實上, 將軍是TML排行榜第三名, 布拉德第四, 布爾第九, 至於其他的人, 依序為謝佳賢, 林琨瀚, 奧古斯都, 鷹俠, 梁如豪, 陳義信, 洪一中. 4. 除了謝佳賢之外, 還有三個人是在兩聯盟都有出賽, 但是加上了TML成績才能進入百大的球員: 勞勃, 奧古斯都, 童琮輝 5. 鷹俠升到第二名, 黃忠義退至第三. 不過黃忠義今年繼續猛下去的話, 等年底又換回來了. 6. 張泰山距離鷹俠更遠了, 但是反而變成了三壘手No. 1. 原因? 鷹俠原來在中職三壘出賽場次略多於游擊場次, 加上在TML的兩年游擊手之後, 我將他的位置由三壘改為游擊. 因為這個原因, 原來鄭兆行有希望在明年就取代葛雷諾變成史上最佳游擊手, 現在大概五年之內都沒辦法了. 7 合併記錄之前, 中職投手前三名是陳義信, 黃平洋, 王漢. 這三個人都有在TML出賽, 而且都遠不如以往. 合併記錄之後, 三個人全部往下掉, 結果投手前三名排名還是完全一樣. 8. 新的前十名之中有兩個人換了. 謝佳賢上升到第六名, 路易士第七. -- Win Shares (暫譯為勝利貢獻指數) 是由專門研究棒球統計分析的 Bill James 所提 出用來衡量棒球選手整體價值的一套系統, 用來估算選手的攻守整體價值以及歷史排 名. 我將原公式作了些許的調整與取捨, 以用來計算中華職棒史的球員排名. 相關文章放在 http://winshares.blogspot.com 以及 ptt BBS 站 CPBL板精華區 歡迎來信指教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9.162.3.5
文章代碼(AID): #10uI-GNL (CPBL)
文章代碼(AID): #10uI-GNL (CP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