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投手應該要如何定位

看板Cobras作者時間21年前 (2004/03/27 07:0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作者 Hsaie (歐麥古德尼士) 看板 Cobras 標題 Re: 投手應該要如何定位 時間 Fri Mar 26 23:02:57 2004 ─────────────────────────────────────── ※ 引述《Hsaie》之銘言: : 有人說,林英傑根本不應該立即先發 : 有人說,楊騏嘉擔任先發才會有效果 : 有人說,黃欽智下半季有先發實力嗎 : 有人說,李明進擔任中繼簡直是浪費 : 有人說,蔡士勤有這實力卻沒有機會 : 有人說,莊景賀的先發是在重新定位 : 有人說,陳志誠不該一場投完就變動 : 有人說,豐偌暉被安插在別人的位置 : 去年沒有解決的問題, : 今年有了郭泰源及中本茂樹之後似乎還是個難題, : 每個資質實力都太好了, : 每個卻又少了那麼一點, : 未來, : 又有許竹見的歸隊、沈鈺傑的加入、林恩宇及鄭嘉明的退伍, : 該怎麼安排真的是傷透了腦筋, : 對於定位,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定的想法, : 真想聽聽看, : 看誰該先發、誰該中繼、誰又該來救援, : 甚至是敗戰處理的角色.... 轉錄自官網 鈴木啟示之筆 嗯!窮堯同好問了個好問題,究竟Cobras引以為傲的龐大投手群該如何調配?在回答 此問題之前,我想先說:為何大家有此疑問?主要是大家不習慣一下有這麼多投手在 同一隊,於是感覺上好像個個驍勇善戰,不先發似乎可惜了;但看看日本職棒12支球 隊,光一軍每隊平均就擁有30名投手,我們還真是小巫見大巫!他們是如何分工的? 為何要分工?分工對投手有何好處?依據什麼來分工?這些若能分析清楚,相信諸位 就能了解,中本教練甚至郭總教練的苦心了。 以與Cobras同色系的讀賣巨人隊為例:木佐貫洋頂著東都大學聯盟季賽,最多奪三振 紀錄、186cm身高優勢、151km犀利速球等條件入團,教練卻只把他當成一個職棒新人 看待,由中繼開始磨練起;結果球季初木佐貫投得跌跌撞撞,充分體會到業餘是業餘 、職業是職業,甚至還有一次投手犯規呢!亦顯出其經驗不足。喝過大聯盟洋墨水的 柏田貴史,以其資歷加上又是位左投手,用各位的觀念看來,他豈非為先發之不二人 選?可是巨人教練團還是參考他在大都會隊之定位,派其擔任中繼,甚至只有負責一 、二打席,地位遠不及40歲的老投手工藤公康,甚至後生晚輩高橋尚成!這是為何? 從前的超級巨星桑田真澄、槙原寬己在體能下滑後,教練團借助其經驗,將其調往中 繼及救援;以曾對廣島隊創下過完全比賽的槙原寬己而言:佐藤義則(現任阪神投手教 練)40幾歲時仍可先發虎虎生風,他心裡當然無法接受此一安排,可是後來槙原每每於 危急時化險為夷,證明了教練團的專業考量! 球季前郭總接受緯來專訪時表示:每個都能先發,但卻明白指出李明進表定中繼,我 聽到這句話時對郭總由衷地欽佩,他不愧曾接受過NPB之洗禮,能立刻看出李明進的特 色,進而妥善運用;去年球季,本人曾不只一次地在烈日長紅網站發言,希望李明進 能專任中繼,只因他控球佳、投球用腦,惟球質較輕係其弱點,故中繼的位置恰可讓 其發揮長處!結果呢?時而中繼、時而先發,搞得非但成績不好,自責分率也高得不 像話!更重要的是:選手信心有可能因此一厥不振,更遑論可獲得充分的休息,這對 選手的職業生命,無疑是最大的威脅。 林英傑球質也輕,但為何排入先發?我想教練團是由左投為考量出發點,加上熱身賽 的測試合格,因而有此編排;同理楊騏嘉在測試過一、二次中繼登板後,教練團還是 將其調回先發,以充分運用其身高優勢,結果也證明至今一切正常!其餘諸投,我已 不只一次發表過看法,在此不想贅述,我還是老話一句:相信教練的專業眼光! 大家都想要自己心儀的投手先發,但是我想說:先發不是唯一能發光發熱的位置,就 像黃欽智因未全好的手傷,暫時擔任救援的角色,反而讓他的霸氣得以發揮出另一層 面之價值,讓我想到了江夏豐!或許有同好希望黃欽智早日回歸先發之列,然若有了 解江夏豐背景的同好,應該就不會如此著急了;就像郭源治,若沒有當年的傑出貢獻 ,帶領中日隊封王,有誰會認定他是個好的救援投手?何來百勝百救援?大家想想吧! -- ▃▂ ▂▁ ▃▄▃▂ ▁▃▅ _ ▄▅ ▆▅__ ▅▅ ▊ ▂ ﹨ ─ ˍ ▆▅ ▃▂ ▍ \▄ ▄▂ ▅▃ ◣ ◢ ▋▍▄ ▃ ▃▇▆ ▄▅ ▃▄▃ ▁ ◢ ▃▆◣ ◢▆▅ ▃▄ ㄚ勤的棒球園地http://home.kimo.com.tw/macotocobras1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219.203 ※ 編輯: Hsaie 來自: 140.115.219.203 (03/26 23:04)
文章代碼(AID): #10PBNyrP (Cobras)
文章代碼(AID): #10PBNyrP (Cob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