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一個從Short Season A出發的投手,不過,很快就流浪到獨立聯盟去。
1994年到台灣打統一,不過沒丟好,很快就走路了。
回到美國後,上過2A,不過也算是沒丟好,之後也是在1A等級或獨立聯盟流浪。
1997年又到台灣打太陽,打了兩年,成績非常的好。
之後到過墨西哥,被修理的很慘,然後就在獨立聯盟打到現在,戰績都不錯。
整個生涯,從94年起,在1A等級的比賽,都可以吃定。不過,無法應付更高層級
的比賽。
分析:
不只太陽迷,中華聯盟的球迷更是愛死他。想到一個在偉大的中華聯盟混不下去
的洋將在那魯灣成為排名前兩名的大投手,心底不是一個爽字了得。
不過,兩次到台灣的成績為什麼差那麼多?如果說選手的成績是一組函數,那麼
中華職棒的球迷大概認為這組函數只有「球威」和「打擊」兩個變數吧?
實際上,李麥克97年面對的環境,比起94年有太多優勢。
94年他只是一個27歲的年輕人,職棒生涯起步不過第5年。這五年來,最高經歷
也只是1A,也沒有定位。97年他已經是30歲,技術進入顛峰,也已經有過2A經
歷。
94年他在季中來台,在陣容已經完整的統一只能算是二線洋將,沒有定位,也沒
有出場的規律。97年他春訓就來熟悉台灣環境,一開始就被定位在每週一場先發。
光是這樣子就足夠影響一個選手的成績。
當然也不能否認的,94年他要面對的打者,確實比97年的要難對付。
可是這個因素的影響有多大?可以讓一個撐不住場面的洋將,變成可以跟陳義信
爭輝的大投手?
這是不可能的。台灣職棒的實力,一直相當於甲組成棒頂級。在這個層級內根本
沒有那麼大的實力差距。對手的差異,最多讓他從撐不住場面,變成一個中等的
洋投。但是,要拿到明星的成績,他要找到另一個重大的優勢才行。
什麼條件是94年那批已經有1到5年職棒經歷的甲組頂級球員具備,而97年剛從甲
組頂級進到職棒的球員沒有的?
那就是內角近身的快速球。
利用這個武器,成功唬到了97年那魯灣的菜鳥。這種球路是他們在甲組成棒看不
到的。打者被唬到後,根本無法正常攻擊,打擊全部失去平衡。
加上兩種投球角度,更是如虎添翼。
實際上他的球不算有威力,被打到也是還好而已。所以,如果面對職棒老將,更
猛洋將投出的內角球都看過,當然這一招就比較沒用。
結論是,94年李麥克的成績,並無法正確的反映出他的實力。
但是97年的成績,又超過了他的實力。
展望:
悲觀大於樂觀。
他的內角球,現在不會有人害怕。
即使他的內角球能發揮威力,但在好球帶比以前還更賤的情況下,他的外角球也
很難把打者牽出去。
而他待的球隊又有夠爛。
當然也有值得期待的地方。比方說,又多了幾年的職棒經驗,也許讓他在場上處
理狀況變的更老練。他已經算老將的年紀了,該要有用經驗玩打者的能力。
問題是新增的這些經驗也都是在低階的聯盟累積出來的,效果可能不是很好。
從他的經歷來說,能夠確實壓制1A的打擊,照理說壓制台灣的打者是OK。
可是,所謂台灣與1A層次接近,那是一種大略的說法。1A的打者,可能有遠遠凌
駕台灣打者的速度和爆發力,可是經驗不夠,比台灣打者好騙。他們可能可以把
一些台灣打者跟不上的威力型投手打掉,可是對變化球型的老球皮,就可能反比
台灣打者沒辦法。而李麥克就是這種。
因此,認為他在台灣的成績會比在1A差,應該是合理的猜測。
而且,待在金剛的話,他能得到的攻擊與守備支援,大概都比在1A或獨立聯盟要
差。
他是一個不錯的洋投,可是很遺憾,就算不考慮敵我的攻擊和守備支援,光比投
手,他要面對的洋投都不只是「不錯」而已,都是「很好」、「凌駕台灣水準」
。以他的實力,很難一個人帶領球隊贏球,反而很可能自己的投球會被隊友拖垮
。而這個時候,裁判的好球帶絕對會給他致命一擊。
當他還信心滿滿時,應該可以把比賽控制住,要贏球不容易,但不至於輸的難看
。
但幾場比賽之後呢?恐怕難逃畢可與柏林登的下場。
剛剛稍微看了一下,他的威力似乎並沒有老化。不過,就算是這樣,可能也是沒
用的。
對於要在這種情況下和他重逢,我真的感到傷心。
※ 編輯: maozhuxi 來自: 210.85.6.78 (08/17 17:58)
推
推 61.225.76.237 08/17, , 1F
推 61.225.76.237 08/17, 1F
推
推 61.224.19.18 08/17, , 2F
推 61.224.19.18 08/17, 2F
推
推 61.225.76.237 08/17, , 3F
推 61.225.76.237 08/17, 3F
Cobras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