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英國國球:板球運動 其爭也君子 以智取勝
洪孟祺/專題報導
人說:「台灣的國球是棒球。」而崇尚紳士風度的英國人則是將「板球(Cricket)」奉
為國球。一般人對板球的印象停留在「類似棒球」,事實上恰好相反,板球是棒球的老祖
宗,早在15世紀就已經成為大英國協最受歡迎的運動。板球與英格蘭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
關係,並隨著「日不落國」傳播至世界各大洲。
美國人發明的棒球起源於英國的板球,18世紀末葉,英國移民潮將板球運動帶進美洲新大
陸。19世紀初,紐約地區的板球愛好者才以板球比賽做為基礎,設計出與現代棒球相似的
遊戲,再經過多年演變,成為今日所見到的棒球運動。
板球玩法其實不複雜,但是比賽規則如果詳列還是可以寫上10多頁,而且還有眾多的球場
禮儀,因為這項運動是源自於「紳士風」盛行的英國。在18世紀的英國鄉間,當時並無正
式球場,紳士喜愛在平整的草地上打板球,賽後再走到附近的小酒吧切磋技藝,增進友誼
,每個環節都顯見彬彬有禮的紳士文化。
球迷進場觀看比賽,一進球場大門一定要脫帽,以示對球員、裁判和其他觀眾的敬意。
比賽過程即使再怎麼緊張、激烈,觀眾也只能溫文儒雅地鼓掌,輕言細語地評論,連加油
喝彩聲也要求整齊一致。這點與棒球場上的觀眾加油文化大相逕庭,也和惡名滿貫的英國
足球迷流氓形成鮮明對比。
板球員在比賽過程中雖然拚命想為球隊爭取勝利,但是對待敵隊球員卻展現君子風度,雙
方如果發生衝突,往往由其中一方先開個玩笑,讓比賽又恢復平和寧靜。此外,上場球員
必須穿戴整齊,衣著統一。近百年來,板球員正式服裝一直是白鞋、長褲、白襯衣外加薄
毛衣,幾乎毫無變化。也因為這數百年積累下來的繁文縟節及規矩,才使得板球運動特別
具有英國紳士特色。
在英國,板球俱樂部理事會的成員大多是55歲以上的男性,觀念非常保守,一味地強調尊
重傳統。而且英國的板球俱樂部不論規模大小,一直遵守著長達數百年的老傳統:「板球
不歡迎女人。」過去被喻為「板球女王」的巴莉,曾向著名的博恩板球俱樂部申請加入,
卻遺憾地被斷然拒絕,就是這個原因。
板球運動起源與發展
板球運動的起源可追溯到13、14世紀的英格蘭中部,當地人將「俱樂部球(Club Ball)
」及「凳子球(Stool Ball)」兩種性質相似的運動合而為一,並且選用木板來擊球,最
後演變成今日我們所見到的板球。
根據史料記載,板球早在14、15世紀就在英國盛行,並隨著英國移民美洲新大陸而傳到
美國東北部各地,也因為大英帝國領土擴張而散布至世界各地,所以板球運動在英國及過
去曾經是其殖民地的國家或地區比較常見。板球和足球都起源於英國,不過英國人寧棄世
界第一大運動足球,而把板球奉為國球,可見板球在他們的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在發展過程中,板球的名稱及玩法細節因地而異,曾經出現板球(Cticket)、園球(
Rounder)、市鎮球(TownBall)、壘球(BaseBall)等名稱,一直要到18世紀板球運動
才趨近於完備。
英國與加拿大在1859年舉辦首屆國際板球比賽,但是1870年以前一直沒有進行嚴格的比
賽。英國在世界板球大賽上幾乎屆屆奪冠,直到1877年才由長年屈居「老二」的澳洲在世
界板球大賽(World Series)中首次戰勝英國,點燃這項國際板球最高獎項的長期戰火。
國際板球比賽主要分為「五日錦標賽」和「一日錦標賽」2種類型。錦標賽連續舉行5天
,如果超過時間還沒有分出勝負,裁判就宣佈兩隊打成平手。而一日錦標賽是五日錦標賽
的縮影,開始於1970年代,目的是避免比賽時間過於冗長,以便將板球運動現代化並吸引
更多的觀眾。
香港人稱板球為木球,在台灣則以板球做為統一用語,以避免與另一個台灣人發明的木球
運動混淆。其實,板球的比賽節奏可以由自己控制,有時快速且激烈,有時也能放慢步調
融入家庭之中,不必擔心各成員間有年齡及體質的差異,而且還能聯合數個家庭一同進行
,在運動強身之餘也促進社群關係。
室內板球是一種正在世界各地快速發展的板球比賽,在歐洲及澳洲已漸趨發展成熟,比
起傳統板球比賽的節奏更快、場數更少,而且不受天氣影響,可以算是一種全天候運動。
每逢到了比賽季節,在公園或空地上隨處可見許多人從事板球運動,地廣人稀的澳洲甚至
在自家後院就可以玩起板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84.134
Cricket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
83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