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事] (Ne)uspjeh prvaka 冠軍的成敗
過去兩、三週大家常在社群和新聞上看到有關大哥說的話都是出自「(Ne)uspjeh prvaka
(Success and failure of the Champion)」這個訪談節目,是5月中旬錄製的。
簡單介紹一下節目:
「(Ne)uspjeh prvaka」是東歐地區的一個訪談節目,邀請運動界的人去深聊,包括塞國
籃球國家隊教練、Goran,還有最近的Djo。目前製作到第三季,這季的主持人Slaven
Bilic本身也是前克羅埃西亞足球員。
節目名稱很有意思,Uspjeh是「成功(success)」,前面加上了ne就變成「失敗(failure)
」,所以我擅自翻譯成「冠軍的成敗」。
Djo的集數總共剪成兩集,看完有種「你都講這麼多了自傳(如果會出的話)還有東西寫
嗎?」的感覺XD 官方有上英語字幕,不介意的人可以去看,也可以用YouTube再翻譯成中
文的功能,但我這邊就節錄一些之前沒聽Djo細講的來分享。
而因為Goran也有受訪,我也把他有講到Djo的部分一起整理、收錄。
為了閱讀順暢,我有自分主題來調整和融合訪談內容,所以順序可能微有差異,也略過或
改正一些口誤(例如這傢伙居然說他第二個大滿貫是2010年拿的)。
字很多、非常長,所以大家再斟酌閱讀了X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ioWgnv4lZw
● 人生新平衡
本季我希望能找到過去累積下來的勝利果實和求勝慾望之間的平衡,但仍不確定是否真的
辦得到,我也還在尋找答案。我一向追求清晰的道路,因此這是一個頗新的處境,但我覺
得這幫助我和我身邊的人把力氣留給優先的和最重要的事。
將近30年,網球是我生命中的唯一,但在第一次成為父親後改變了,這讓我有了新動力、
給了我翅膀。後來我受傷了,2018年很關鍵,因為我曾考慮短暫離開網球,但我回到了世
界第一。這些在我生命中和球員生涯中不同的階段都很有趣,而我直到現在都是這樣子前
進的:它們是一個個時期,而這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我放下我身為成功的網球選手和
運動員的身份、放下我職業中經歷過的一切來好好看待自己,這個個體與其他人一樣會遇
到挑戰、快樂及困擾。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早晚需要面對的挑戰,而我經常壓下和拖延那些私人的挑戰,因為當
即將有比賽、有重大時刻到來時,你必須進入隔絕狀態、完全專注投入、準備周全,但暫
時不理會的話,那些挑戰的強度只會越來越強。這些就發生在我身上,隨著時間累積就必
須付出代價。
我有優勢,為此我很感恩,從過去到現在我身邊都有很多人:妻子、父母、網球團隊、專
業團隊、行銷團隊、朋友……他們把我保護在一顆繭中,讓我以最好的方式做我想做的事
,但一切總會到一個臨界點。雖然我對網球有強烈的渴求、仍有強力的競爭心,但我現在
在找尋的平衡中,網球很大部分不再是我最優先的順序。我想好好當個丈夫和爸爸,我想
彌補我過去「犧牲」的東西——這個用詞很強烈,但這是事實。現在我想要好好生活、盡
可能找到最佳平衡,雖然我不知道這是否可能,畢竟我也不是那種打網球能單純打身體健
康的人。所以只要我不再感覺還能是世界上最好的選手之一、只要不再覺得我還能贏大滿
貫,我承諾自己會就此收手。
這段期間成績可能不盡所有人的理想,但我不認為我改變了訓練的強度或投入程度,雖然
很多人這樣質疑我。就算真的有所不同,也還是跟過去非常接近。我認為純粹只是我分了
一些專注力給其他事物。我想可能只有運動員才會了解,我們的投入程度近乎癡迷,在個
人運動更是如此,而這在過去幾十年來每分每秒占據我的生活。
2023年底時——當然,我們都會犯錯,但我盡量不後悔,我認為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原因
,但仍會有些時刻你會覺得「我當時應該可以做得不一樣」——這年是我表現最好的賽季
之一,一切都很美好,但我太急著開始新的球季了。我記得Goran不贊成我去打United
Cup,但我們鮮少有這個機會以團體形式比賽,同胞情誼和團隊氛圍對我來說很有趣,不
過這樣我只有不到四週可以休息、準備和充電。
接下來就是枯竭:我進入澳網四強但是落敗,那天我只有人在場上而已。我發現我完全沒
有任何精力了,而這不只是澳網而已。
這是一個我能做不同決定的例子,但這會發生也是有原因的。
那時我以為再打一兩個賽事我就會恢復,但我反而在其他事情(事業、其他活動)上找回
自己、得到更多滿足。所以從那時直到現在我都問自己:我掙得了可以問自己為什麼要繼
續下去的權利了嗎?我依然從中感到快樂和滿意嗎?歷史記載了我所有的成就,但一直都
有下一個計劃、下一個賽事、下一個歷史級的紀錄去突破。我很感激我讓自己站在這樣的
關口,但意義何在?我還從中找到成就感嗎?我還要這樣一季季地逼自己嗎?我是在強迫
自己,或是心底深處我仍感受得到對競爭的熱情和愛呢?
●(被迫提早長大的)童年
小時候,我爸爸能算是身兼父親、經紀人、兼職教練……眾多角色,我們的關係非常複雜
,但他是那時的我需要的驅力,因為有時候我不太確定選網球是不是正確的決定。他是滑
雪教練,我也很愛滑雪,而父親通常都是你生命中第一個榜樣、你也會想成為他那個樣子
。任何事情他都想支持我,但他和我母親讓我自己選擇。這些是我人生中非常關鍵、突出
的時刻。
我記得我10歲、12歲時,他放了10馬克在桌上說「我們家只有這些了」。那瞬間,我體內
的父性直覺告訴我得長大了。雖然他總是準備100%地支持我,「不論用什麼方式,我們會
找到辦法、創造出路,你只要告訴我你是否準備好要全身心投入。」但這對一個小孩是很
巨大的事情。我當然想,可是我也愛滑雪、愛足球、愛網球。「好好想一想,明天如果覺
得還是想選網球,我們就去吧。」
現在我覺得這是正確的決定。
我覺得我一定得成功,這攸關整個家庭是否能存活。我成了大人,在有辦法的時候擔起責
任、幫忙家裡,那時候主要應該是照顧我的弟弟們,這也滿理所當然的。第二部分就比較
龐大、比較有挑戰性,那就是要全心投入我的網球人生——這不只是訓練而已,是真的「
全部」。
雖然艱難、雖然這傷害了他們——尤其是備感忽略的大弟。小弟每天也會打上六小時,他
們倆都很有天分,可是我們的父母資源不足——但當全家人也一起加入時的幫助極大。
Marko現在主要做其他事情,但也是個網球教練,這顯示了他有多愛網球,他一直很想成
功。但小弟不是。雖然身為Novak的弟弟帶來一些優勢,他們仍是活在陰影中,就算我也
算他們的偶像。
● 若有似無的青少年時期
我覺得我應該跳過了大部分常見的青少年時期,跳過了那些晚歸、墜入愛河、抽菸、喝酒
……這既幸也不幸。幸運的部分是這給了我朝目標邁進很清楚的道路,要放棄那些對我來
說不難,我不會視為犧牲,透過網球我有自己的交友圈,但不像一般青少年有的。我確實
錯過很多,就跟所有在青少年時即選擇職業運動的人一樣,當時你已經被貼上「極有才華
、大有可為」的標籤。
我12歲半、13歲時就到慕尼黑的Niki Pilic Academy訓練,當時是歐洲前三名的學院、世
界上也排得進前五,Goran、Becker和其他人都曾去過,不過能闖出名堂的數量極少。
Jelena Gencic跟他是熟識、也合作過,有天她跟我父母說她已經把她所知道的都教給我
了,我已經準備好進入新的篇章,是時候找新的團隊、教練和環境。所以她跟Niki聯絡,
「我知道你不接受14歲以下的學員,但這個孩子很特別。你試個一兩週,如果覺得他等級
還不夠就把他送回來,但我相信他。」
我覺得這塑造了我去吸收和適應的心態和能力。就像我爸爸說的,「你所吃的、喝的、呼
吸的都得是網球」,我這樣子活了好多年,尤其在青少年時期。我知道Jelena Gencic動
用了關係,因此代表我必須好好運用這個機會,就算只有12歲我也深知這點。這讓我提早
成熟,雖然因為期待和期許感到更多壓力,但我也迫不及待要換個環境,想離開這個充斥
著恐怖、炸彈隨時會掉下來的地方。雖然我愛我的國家,但我也想要改變,想看看這一趟
會不會啟發我、給我新的動力和助力,而事後證明那是當時的我所能去到的最棒的地方。
Niki和他的妻子Mia待我像他們的兒子,為此我直到現在都很感激。我照我父母教我的禮
貌、謙虛、不出風頭、努力待在那,珍惜被給予或被允許的一切。Niki是個很忙碌的人,
所有人都希望吸引他的注意力、分到個五分鐘。
那時Goran在準備2001年的溫布敦,他也是我小時候的偶像之一,他出現的時候我口水都
要流出來了,只要他在場上我一定在旁邊看著,所以後來我問他能不能跟他對打,而我沒
漏接他的任何一顆球——我可能進入了某個超然的狀態、靈魂出竅了(笑)。我覺得這個
時刻是個關鍵。Niki早就接受我了、看出來我有天分,但當他看到我在場上如何應對
Goran時他才確定我真的有不同的特質和火光、確實擁有成為冠軍的心態和精神。
當時有個有趣的故事:Jelena跟我說練球前後都一定要伸展、好好暖身、多帶一套全身上
下的衣物和毛巾,也要帶香蕉、Bonzita*或甜的東西,要在午餐前正確地補充流失的東西
、要計算需要喝多少水,這些我從9歲就都知道了。但當我看Goran練習、去健身房、結束
1.5小時或2小時的訓練、跟我練球、跑步……都只有喝水、沒吃東西而是等著餐廳出菜,
我在二十個孩子面前拿了一條Bonzita給他。我什麼咖,能跟他說他得注意營養補充嗎?
但我就是這麼敢。「Goran,拜託,你都沒吃東西,拿去,這個很好!」他笑了,「好啦
,小子。」
我想到這類事情時都會滿心愉悅和快樂,在Niki Pilic Academy的時光對我而言都很完美
。
*某款燕麥棒的名字
● 昂貴的網球之路
巡迴賽上的選手們或多或少都需要父母或家人的支持、需要他們有所捨棄,但其他國家的
人可能不用做到這種程度。網球是個西方的菁英運動,所以大部分的頂尖選手都來自法國
、西班牙、英國這些國家,當來自小國家的球員展露頭角時,他們會質疑「你們在這幹嘛
、你們是誰」,而這也不單發生在這個運動。
我在2004年的Aachen拿下第一個挑戰賽冠軍,從資格賽開始打了8場比賽,獎金大約7,500
美金。我爸恭喜了我,但我提醒他我們說好什麼時候才值得被恭喜,這些都只是達到目標
路上的小成功。雖然14歲時已經手握三個歐洲冠軍,但我還是在等待最終的機會、也需要
運氣。
而那個真的因為下了正確決定而就此突破的交叉路口?我能想到幾個,例如第一次到美國
的時候。
當時我應該將近16歲,我應該要去佛羅里達打一些16到18歲組的最大型賽事(Prince Cup
、Orange Bowl……)。當時塞爾維亞名聲在美國不是太好、需要簽證、我們也沒那麼多
錢——俱樂部會幫一些忙,網球總會則幾乎沒有,資金就是不足,所以我跳過很多青少年
組比賽。
當時連同我爸爸,整趟旅程總共需要5,000美金左右,但這樣的金額幾乎不可能。最後我
爸爸找上高利貸借錢,而急著要錢的話,本來15到20%的利息要調成30%。他也只能答應了
,說會想辦法還錢。那是段艱苦的日子,為了脫離麻煩還有很多故事(包含飛車追逐),
最後他有還清,但當時那些事他都沒有讓我知道。
當時要去美國其實不只是為了打比賽,更是因為IMG這個網球中最大的經紀公司邀請了我
們,他們旗下有Monica Seles和每個時代的最佳球員。當時我們沒有手機,只有到坦帕後
要打的一個電話號碼。經過整整兩天不斷的轉機,應該有人要在機場等我們帶我們去
Bradenton*,住宿也該有安排,但那個人沒有出現,打電話也沒人接。我爸爸不會英文、
我也只會基本的,雖然我們有地址,但時間太晚,我們不知道該不該等到明天早上。最後
我們雖然還是過去了,但因為大門深鎖也只是過其門而不入。
最後我們入住一間二星汽車旅館,隔天和他們碰面時只得到一句「人生就是這樣囉」。這
件事情帶給我爸爸巨大的創傷、讓他非常惱怒,「我橫跨半個地球就為了聽你說這個?」
,這也讓我們明白網球界是怎麼運作的。最終我們還是想辦法跟主要的負責人安排了會面
,其中之一是Seles的經紀人。當時他們已經看過我打球、知道我剛贏得Prince Cup而且
宰制了這個年齡層的比賽,他們的許諾天花亂墜,但有了第一天的經驗,我爸爸不相信他
們。但二次見面後聽起來有所好轉,我會有資金、有地方住、有教練,在這裡和在歐洲都
有個據點能打理生活。
*佛羅里達中部的城市
我想這是崩盤的原因。當時我還算在Niki底下訓練,他跟我爸說那些人嘴巴說得冠冕堂皇
,最後都不會成真。「你們就去參賽,雖然我這裡沒辦法幫你們負擔那些,但我的建議是
不要相信他們——最後他們什麼也不會給你。」我爸不敢置信,這打破他們血液中認定的
「承諾就是承諾」,何況我是這個階層中最厲害的。身為一個小孩的我也不想相信他。
我們提出了要求,他們也說沒問題、兩天後會再跟我們聯絡,但就此音訊全無。我們終於
知道口頭上的什麼也不算,我們這些前斯拉夫的民族和西方世界的人——當然,這不能一
概而論——有著完全不同的心理:話語對我們來說比合約還有重量和價值,有很長時間我
們無法理解背刺,但這對他們來說稀鬆平常。我們把人視為「人」、了解彼此,紙上的只
是對你我承諾的另一層保護,而西方只把一切當生意看。
至今,我還是會看到那天該來接機的人、那些開空頭支票的人,因為他們都還在線上,我
也還是會跟他們打招呼。
● 展露頭角到正式突破
在澳網拿下第一個大滿貫後,有幾年我都無法超越世界第三、無法在重要比賽中勝過
Federer和Nadal,直到2010年底的Davis Cup。我認為這幾年不是我在蛻變,而是我需要
一項成就和跳板來說服我自己是辦得到的——2007年我奪下邁阿密和蒙特婁這些僅次於大
滿貫的賽事,我其實早就覺得我是屬於頂尖的。
雖然我已經藉著這個大滿貫名留史冊,它沒有滿足我。首先,我想要當溫布敦冠軍,因為
那是我的夢想賽事,另外我也想要勝過Federer和Nadal。當時他們制霸著網壇,風格和個
性這麼迥異,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完美的好萊塢劇情。當我「闖入」,人們說「你在這幹嘛
?我們沒有空間給第三個人」、「從塞爾維亞來,這麼瘦小、這樣傲慢地認為自己能成為
世界第一」。
直到2008年我才體認到當一個大滿貫冠軍是什麼模樣、也代表著什麼。這當然帶來很多美
好的事物,我也是鬆了口氣,但突然之間每個人都睜大眼睛注意我、認為我應該要繼續奪
冠,某種壓力就此產生,這是全新、從未體會過的。我已經不再只是出擊、攀登,我變得
緊繃、得開始「保衛」,那些期許認為我如果沒有奪冠就是失敗。
2010年我換了球拍、受了傷、試著找尋自己、換了團隊成員、發球姿勢大亂,經歷了各種
困難……我找不到自己、踩不到地,雖然仍是世界第三、仍有很好的成績,但就是缺少個
什麼。
這三年間我輸掉大賽,後來改變了自己在飲食、恢復……等的習慣,我感到我有更多的體
力,也解決了過敏和呼吸這些在場上帶給我許多困擾的問題,但最大的轉捩點是在貝爾格
勒這裡、座無虛席的球場上贏得Davis Cup。這應該是種你只能體驗一次的事情,而這對
其它塞國球員和整個國家隊都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後來我們都闖出好幾年的生涯最佳。
● 強烈的愛國心
我生涯中最重大的三個成就真的是講到就會笑,其中兩個就是披著國家隊戰袍,然後就是
第一次的溫網冠軍。為國家出戰時,我的動力確實比其他賽事還多上幾百萬倍,因為網球
不像足球或籃球有整個球隊或俱樂部可以有比賽能為國效力,所以我總是有點羨慕他們每
一兩個月就能穿著國家隊制服聚集在一起、訓練、在本國鄉親面前比賽。
我很想念在自己的國家打球,我能感到跟塞國人民和前斯拉夫國家民眾之間的連結,我能
感到愛和歸屬感、感到想在他們面前好好表現的渴望和熱情,但我沒有這種機會。如果沒
有官方賽事的話,我很想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舉辦一個。COVID時的Adria Tour就很類似,
那很美好、我們真的很享受做這類事情,但要塞進行事曆很困難,不過有天我們會去做的
。
基於這些原因,在我們的運動中,我的感受會更劇烈,只是我們鮮少有這種機會。
奧運真的是我最大的成就,我想到奧運的時候總是有份強烈的情感——這對我來說是生命
中的全部。人們可以盡情談成就、比賽、目標,但要是真有什麼能讓你的情緒顫動的,那
就是了。
● 奧運
(推薦看這段,1:11:28開始,可以從Djo的眼睛看到他的癡迷和熱情)
講到去年的奧運和往年那些奧運的失利,我雙手會開始出汗、身體會顫抖,因為它們是最
痛也最讓人激動的。從2008年起,我等了五次奧運才終於等到這個時刻。是這種超級想達
成、也知道這是每四年僅一次的機會才帶來這樣巨大的壓力。其實我總是打得很好,但就
是無法突破四強。
.倫敦奧運
我同樣打到四強,在溫布頓跟Murray打了兩盤很接近的比賽、錯失很多機會,可以的話會
想回去重打這場比賽。
然後又來了,我在另一個球場輸給del Potro,其中有各種干擾。我已經有一面銅牌了,
我還是很想贏,但輸掉決賽門票,我的心已經完全被掏空。這在東京奧運又發生了一次。
.里約奧運
我當時應該在我生涯的顛峰,剛連拿四個大滿貫,一切都不可能再更好了。我提前四天到
里約,訓練的時候發現狀況全都完美:彈跳、球、速度和空氣,練習的狀況奇佳無比,我
心想:「感謝老天!」
我同時兼了單雙打,有天單打練習完後想說再為雙打練兩小時,但結束後就發現手腕開始
痛,一開始只以為只是過度使用、用球以及有點疲累的緣故而已。但隔天早上我發現手腕
無法動彈,而第一場比賽就在明天,只好不斷注射和吃止痛藥就上場了,但我反拍完全無
法發揮。雖然籤運不好,我打得也還算可以,但這應該是最痛苦的失利。
.東京奧運
這屆我離金牌非常近,但當年因為疫情,整個奧運體驗很不同,沒有任何觀眾,但因為它
是奧運、還是有其他國家的選手會來看比賽,它的意義還是存在。
我改變作法,不住在選手村也不參加開幕式,這些決定都很正確,一路上打得很好,直到
四強賽的一半也是。但其實已經有兩天我感覺我的能量所剩無幾,只祈禱著贏下這場,這
樣決賽前還有一天休息。後來Zverev開始打得很好,而我退縮了,精力完全耗盡。
輸掉這場相當痛苦,比其他失利還花了更多的時間來忘懷。輸了其他比賽,我會覺得這不
是終點。當然那時我還展望巴黎,雖然已經邁入三十,我悉心照料我的身體和心靈,到時
候我會完全準備好的。
.洛杉磯奧運
現在給我最大動力的是2028年的洛杉磯奧運、為國家打球還有大滿貫,但奧運多於大滿貫
。雖然已經有金牌了,但我就是想當一名奧運國手,批上國家隊戰袍穿梭在世界頂尖的運
動員之中,來自相同和不同國家的人會來看你打球,沒體會過的人無法理解這獨特的魔力
。選手村讓我十分著迷,許多運動的選手只有奧運這種大舞台,他們等待、特地為了奧運
訓練,你可以從他們的眼中看到飢渴、火花、動力和快樂,你能在健身房看著他們,這種
時候你會覺得彷彿能把全世界扛在肩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kZD3j1w3A
● Big 3
有他們兩個在前、有媒體強化的毒性關係,我當然感到氣餒,我要怎麼不覺得自己像個「
不被要的孩子」?我有很多缺點、我犯過很多錯,但我總是試著隨心而行和誠實面對。就
算我說某個人是我最大的對手、我想擊敗他,這也不代表我討厭他、希望他受到傷害、或
做些事情害他在對上我時輸球。
我在與他們的競爭關係中所感受和體驗到的有很多不能分享。他們很早就躍上舞台了,分
別來自瑞士和西班牙的兩大西方勢力,就算我們想認為這個世界很民主、平等、和平,但
分界和種族歧視*——不是針對我,我是在說社會、政治以及其他層面中的現象——依然
存在,而且是全球性的。在國籍和很多其他事物上我都我不屬於那些「團體」或「聯盟」
,而就個體而言,我是個闖入者、一個宣稱要成為世界第一的年輕人。這些並不被喜愛,
他們不喜歡我的出現、不喜歡我挑戰他們。
*特別收這段是因為網路上有在誤傳Djo是指費納因為他的國籍和種族歧視他
我一直都很尊重也仰慕他們,我從來沒有、也不會說他們一句壞話,我很自重,但說出我
想比他們強、也知道我會比他們強也很自然。
但有他們兩人,你必須政治正確。所以當媒體先開始,然後其他人接手,再來是贊助商、
賽會……整個機制就開始了,試著被喜愛就像在對抗聖經中的巨人歌利亞,這才是真正讓
我受傷的。我試著跟他們和人們產生人性的連結,但我發現這是場殘酷的競爭,一場真正
的戰鬥。
某種程度上,我發現我必須堅強起來、自我閉關、走我自己的路,但我承認當時確實有試
著想更讓人喜歡我。我想過「為什麼會這樣?我做了什麼?」這反而讓我傷得更深。「也
許如果我表現得不同他們就會接受我?」但這後來反而適得其反。我發現這是網球界和運
動界的一部分,我的態度、行為和其他事情讓他們就是不可能接受我或喜愛我。後來我發
覺無須假裝或試著迎合他們的口味,我就是我,而我因此能睡得安穩。
我也想特別說明,我對他們的態度向來一致,我一直都欽佩他們、至今也還是把他們視為
為我鋪路的人,尤其是Federer,但(當時)從他那感到的冷淡和距離感讓我知道就是有
條線。整體的情況會有變化是因為他們對我的態度改變了,而我也對他們敞開雙手。我一
直覺得我比較理解Nadal、比較處得來,應該是因為我們年紀相近的關係。
我很高興Nadal說他很難針對我的反拍或正拍、對我打出高球或拉開角度也沒用,這就是
我的目標,我希望我每個對手都感覺我有許多選擇、我足夠全面、我的打法在各種場地和
條件下都能適用。我花了很多年建立這些,在2011年起開始實現,這年開始我真的覺得誰
都無法擊敗我,不管面對誰我都有解方。在我得到第一座大滿貫時還不是這樣的。
回到Jelena Gencic和Niki Pilic,他們幫助我許多,尤其是發展我的適應力。我要有自
己的基礎和打法,但技術上也要能依照對手應變、知道如何應對比賽,我以這項特質為傲
,還有不論我多累也能保存體力這點。
Federer是最有才華的、打球起來最好看的,他在運用精力最有效率。他的移動輕盈、優
雅且高效,Nadal則是極端的相反,以體力著稱。而我的風格算是他們的中間值,再更偏
向Nadal一點:滑動得多、跑動得多、主要待在底線……等等。
時間一長、我們的競爭發展出來後,我們各自的特點又有所進化和強化。我們總是說我們
讓彼此成長,對我而言,2011年開始更是如此。
要舉些特別的例子的話……
在Roland Garros球場面對Nadal,你不可能內心毫無波瀾。那像踏上一座足球場,四周非
常巨大,他的上旋會把你鎖在後場,當時我覺得我不管如何都沒辦法突破他,球總會回來
,球場賦予他廣闊的視野,讓你很難打出致勝球,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跳戰。
在溫布頓中央球場對上Federer的話,你會感覺到一切都在震動,還在更衣室時就開始了
。那一整天就好像有件特別的事情即將發生,所有事情都震顫著,因為你會感受到那個時
刻的獨特性。
在這兩個球場對上他們時,我知道大部分的觀眾都不會站在我這邊。一開始我備受影響,
我因為同時對抗他們和我自己而無法突破。人們常說我需要被刺激才能拿出最佳表現,這
在有些情況和時刻是真的、也確實發生過,但這不是我想要的。誰會想要踏上場就被噓?
這沒那麼容易,但我必須適應,如何應變會決定事情的結果。
我不可能在Alcaraz或Sinner身上找到他們,他們兩人是無可取代的,而很大一部分的我
確實隨著他們退休一起離開了。Federer退休了,Nadal也逐漸退休之時,我的感受也跟他
真正退休後不同。我本來以為我不會這樣的。
● 選擇+意識=24座大滿貫
我覺得體育需要你即使在場下也展現完全的專業,尤其在現今和過去十幾二十年來,你在
場下所做的才是真正的關鍵。
從很年輕時我就很幸運,身邊能有正確的人領導我、指引我、讓我靠跌跤來學習,他們滋
養了我的人生,但不是讓我輕鬆度日。他們讓我更強壯、更有能耐、成為更完整的人和運
動員。所以我覺得所有頂尖運動家——特別在個人運動中——成功的秘密或許是找到對你
有用的公式。
我成長過程中的遭遇和我的出身迫使我為網球量身打造我的一生。說到青少年時期的瘋狂
……當然,我偶爾會喝酒、也有幾晚會稍微放鬆,這很正常,你必須有宣洩的方法,但
95%的時候,你如何運用你的時間才是重要的。那些時間是用好的能量拿來做能豐富你的
生命、心靈和情緒的事嗎?我覺得每個運動員都得檢視他們自己如何運用他們的時間,不
單單只注重飲食。你跟誰一起過時間?你無法選擇家人,但此外的人可以,那你都跟他們
都聊些什麼?多去注意這些。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不明白這之中的能量、也沒意識到選擇在哪些主題上投注活力的重要性
,但它們真的會影響我隔天場上的表現。我說過很多次,過去15年來,很多事情對運動員
變得更容易,但在心靈和情緒上變得比我們當時還難。現在有了社群媒體,我也會發現我
在上頭迷失了好幾個小時,所以需要訓練專心。
我曾談過應該要有意識地選擇,或者對其他人有多少程度影響你的選擇要有意識。當朋友
約你喝咖啡,你也許能選擇做些對自己有益的事情,即使只是睡覺。安排自己的時間、問
自己「如果我必須去別的地方、不能為自己撥出時間,這是為了我的職業想要的生活嗎?
」或「我是只想融入、怕被拒絕、怕他們明天就不想當我朋友嗎?」很重要。
這些可能聽起來輕鬆、不那麼重大,但它們其實是的。我們是群體動物,而在個人運動中
我們通常很孤獨。我有時候會羨慕足球員和籃球員能有那樣的社群和友誼,但隊員如果不
想以特定方式生活的話也會把你拖下水,「如果大部分人都這樣的話,那我也跟上吧。」
我們已經進入到心理學和哲學層面了。已經達到某些成就後該如何繼續前進呢?對我而言
首要的就是對網球的愛、熱情與連結,那個愛上網球的小男孩仍在我心中。如果我沒有熱
誠和對競爭的渴望,我不會當職業選手。輸球依然把我逼瘋,在場上我還是想盡可能智取
對手,這表示我心中的火仍在燃燒。
我認為一個人的決心必須是來自內心深處的情感,然後才是是否有清楚的目標。長短期的
目標和夢想都很重要,即使在最基本的程度上也會驅動你。這些精神上的過程是我覺得我
經歷過的,它們幫助我好好接受我做的決定,
● 墜落後而重生
第一次贏得法網後有段時間我失去了動力和精力。當時溫網隨之而來——這是網球的福氣
和詛咒,你永遠有下一個大的機會,但正因如此,你不太能好好慶祝。當時甚至有人說我
可以跳過溫網、整季休息,但你怎麼能不打溫網呢?你會懷疑還有沒有下一個溫網可打。
當年的第三輪我在第一球場出賽,總共有三次因雨暫停。第一次的暫停在第二盤中段,我
的團隊跟我一起在小房間裡等待,我氣餒地跟他們討論我的表現、一邊伸展和重擬策略。
回到場上後我拿下第三盤,我開始打得比較好、有了氣勢,第四盤末時我差點就要突破,
但又下雨了。我的團隊再度聚集,但我跟他們說讓我一人靜靜、我需要好好盯著牆壁。那
個房間裡有台電視和一張按摩桌,但我沒管它們,我人生中第一次動也不動躺在地上,就
這麼看著天花板和四周的牆壁20到30分鐘。我的肌肉冷卻了,但我什麼也沒做,那個當下
我感到了某種虛空。
後來我輸掉比賽,想著「再來呢?」我不知道怎麼說明。但就像我前面說的,第一次奪得
大滿貫頭銜後就意味試著衛冕。我解鎖了一個新事物、有新的情緒和感受,我同時握有四
大滿貫,但然後呢?我必須進入某種內在的轉化才能回歸,2016年底到2018年中我可能都
在這個狀態裡。這段期間我繼續打球,但我手肘受傷了,歷經休息和開刀,我的發球動作
因為傷勢必須改變。我掉出世界前20名,2018年3月在邁阿密首輪輸球後我想要就此離開
網球,我覺得我不能繼續下去了,我必須去別的地方。
我跟家人到多明尼加共和國度假,待在朋友有個網球場的住處。他們開始打球,有好幾天
我完全沒有靠近、我完全不想管網球。後來我問他們是不是可以加入,她說不行,「現在
我們在玩,你再等等。」他們結束後Stefan又陪我打了一會兒,之後我跟他們說我想自己
待一下。我拿出球籃、穿著泳褲、打著赤腳開始發球,最後我獨自打了兩個小時。
(Jelena的視角可見這篇,老王賣瓜一下XD:https://reurl.cc/YYyejL)
我逐漸找回了自己,也從二十多名爬回到世界第一、年終第一。所以每個生命階段都是有
原因的,我學到你只是需要想辦法給人生和上天一個機會理清楚。有時候,放手比緊握不
放還要更好。
● 生命及賽場哲學
身心理在每場比賽中都會有高低潮,而它們會帶來恐懼和懷疑,你只能想辦法脫離、想些
美好的事物。我說網球選手的最佳狀態就是「現在」,不去想發生過的和未發生的,人生
也是如此。但到底怎麼在比賽中重新啟動、忘記30秒或一分鐘前才發生的事?
我很喜歡我朋友的一個故事。當時他的心靈導師在法國的山裡,他不時會去拜訪他、也獨
自靜一靜。前幾次他注意到他的導師有多麼平靜,不論在山上或擁擠嘈雜的都市裡,任何
事都無法干擾他。「你怎麼可能對萬事都毫無反應?」他的導師回答:「我當然有不好的
念頭,也許比你還更多,但我們的差異在於我只待在裏頭一秒就回來了。」
我也這樣訓練自己,這帶給我能瞬間恢復平靜的極致狀態並在那停留的好處和工具。我會
提這個是因為我們能把人生看成一個瞬間,生命就是現在,過去已經發生、未來還沒,雖
然我們經常在其中穿梭,在場上更是如此。我會想著上一分、上一局、上一盤我能怎麼打
得更好,對下一秒的未知產生的焦慮或恐懼也可能出現。
透過我的人生和職業經驗,我很努力盡可能活在當下。我會好好呼吸、禱告、進行空間想
像訓練——這些「技巧」不見得永遠有幫助,畢竟人生遠不僅僅是活著而已。考量所有事
情很重要,每件事情都很重要,它們反映了你如何感知、你是怎樣的一個人,進而在場上
幫助或絆住你。
我總是說至少一半的勝利在踏上場前就已經入袋了,因為你在身心靈和技術上做的各種準
備會反映出來。重點不是想著如何擊敗對手,而是針對你自己的弱點、缺點和強項。重點
是你這個球員、你這個人。
Federer和Nadal——尤其是Nadal——都曾說過他們在上場前就贏一半了,因為你能從對
手的眼睛及他們走上球場的反應看得出來。對很多選手來說,聽到他們的「履歷」在上場
時被一一唸出來很讓人氣餒,你會感受到整個球場的能量,你雖然在暖身但手卻在顫抖。
遇上這種時刻當然要好好利用,有很多年我也必須習慣這些。
回到我所說的「任何事都很重要」,你要理解球場,風向、氣味、你坐的位置、團隊在哪
……會有很多不可預知的情況,而你必須適應和有所準備。你需要有個基底才能即興發揮
,你得準備好戰術和技巧、拴緊所有螺絲,上場後再一一調整。
你得像手握個筆記本:太陽是這個方向,如果我朝一點鐘方向拋球會有一半或全部的太陽
射進眼睛,朝右就能沒有死角;從球場這端要對抗風;對上左打選手就表示如果往右拋球
,他會向右邊移動,我就沒有往中間攻擊的角度,所以只能切球,他會識破,而最大可能
是打對角回來……這些都在腦袋中開展。如果我這樣做呢?如果我往那拋呢?這些資訊會
把你逼瘋,但身為個人運動的選手,你需要這些——至少我需要。我覺得我需要先在腦中
「預測」,然後再看看如何發展。
● 賽程安排
網球的本質就是幾乎整年都有賽事,你必須適應。年輕時每個比賽都很重要,也深知哪些
是真正的大賽,不過不是每個人都真的這樣看待。大部分的人說大滿貫最重要、是他們的
夢想,但他們並不真的為此而活、為此訓練、為此安排行程。可能他們不夠相信自己、不
認為他們在大滿貫中能走得遠,所以試著在前一週多拿些分數。不是每個人都能躋身頂端
、爭奪冠軍,這沒關係,但還是有辦法的。
Federer其實在這方面間接幫助我很多,我會看他如何安排參賽、幫助我了解怎麼「計算
」我的狀態,在我不想休息的時候還是不要參賽。我還是會犯錯,但我的出賽決策大部分
都是正確的。
在我大概17、18歲時,Riccardo Piatti同時是Ivan Ljubicic跟我的教練。Ivan在我的球
技和一些關鍵的細節幫助了我,例如該用什麼拍線、什麼樣的排列、球拍的種類……等。
我相信他,因為他當時世界第三,他當然知道他在說什麼。我很感激他跟我分享這些,我
們是競爭對手,而大部分的人不會這麼做。
所以我認為人應該拓展視野,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能在誰身上學到什麼。你必須真誠、保持
好奇並問問題,不然你永遠不會學習。現在回頭看,有時候我會覺得尷尬(例如斗膽給
Goran燕麥棒),但「發問者永不迷失」。
● 成為頂尖運動員的天分vs努力
現今社會過度強調努力。當然這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必要的,尤其是運動的頂端,但天分也
是必要的。有的人透過努力和奉獻彌補天資的不足而達到頂尖,但我同意天分很有決定性
。天賦會為運動員的表現帶來美感,這是為什麼很多人說Federer是網球的代表:優雅、
風格、輕鬆、動作……都很完美,他也是歷史上最成功的運動員之一,這讓他的職業生涯
更了不起,但沒有天分是絕對辦不到的。
很多人爭論「Novak比Federer還要沒天分」,這當然不代表我沒有,只是比較少而已。但
我有我獨特的天賦,它只對我受用、是我的球技和生涯的養分,就跟他的天分一樣。每個
人都帶著各自的「那個東西」。
● 其他無法插入的碎片
.我沒當過教練,不過有天我希望能知道那是什麼樣子。
.主持人:Jelena和Niki都說過你從不忘記他們說的話。
PS:忍不住注意一邊在喝可樂、另一邊只喝水的差異XD
/
https://reurl.cc/LaRXRx
https://reurl.cc/3Kv3vV
● 教練&球員
我跟世界上最強的網球選手合作了五年,這段期間充滿波折,但很有趣、很棒。
遇上他這種抱著「昨天的好、今天已經不夠好」的概念的天才,我所做的不是總是去尋求
改變,而是讓既有的東西最佳化。我們的確改善他的發球和落點、打得更有侵略性、改善
他網前的站位,但這些都只是在訓練比賽中可能需要的武器。人們不了解的是,你練習的
東西鮮少真的在比賽中發生,你永遠不可能在訓練中模擬實際的比賽。
他說他每場比賽前和比賽中途都還是會胃痛、會緊張,這些我也都有發現,但這些真正影
響的反而是他的對手。有些人就是能更好地控制這些情緒和壓力,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的確有特別加強一些技術,但要如何運用在比賽中呢?他的發球其實向來不錯,只是
人們不太注意這個,而是主要談論他的移動。跟一個選手建立出「系統」很重要,要讓他
們信任你,但你自己也要相信,否則被選手發現的話,這些就沒有意義。
他邀請我擔任教練的時候,我跟他說這根本就像皇馬的球員要求你當教練。我當然答應了
,我很高興。我們本來就是朋友,我也多次跟他共享球場——只是是在球網的另一端,而
我帶的那些選手遭遇都不是太好(笑)。
開始合作的第一個大滿貫賽事是溫網,一開始Marian Vajda也在。我認為巴爾幹人可以當
任何人的教練,但不是誰都能當巴爾幹人的教練,我向來都說來自巴爾幹的人適應力很強
。我常說每天看到他的前五秒就知道那天會是怎麼樣的日子,這是因為也曾身為選手的關
係,也因此能忍受他在場上的各種反應,當然我們都曾在同樣的國家生活、說著幾乎一樣
的語言也有幫助。這些加速了溝通,畢竟我們不像足球有中場可以好好討論戰術。我們只
有10、15秒,他期待我們跟他說些什麼,可是球場這麼大、周遭的人也在我身後嘶吼,他
的話我一半都聽不到。我跟他說過我明白他在場上的感受,所以他想怎樣都行,最重要的
是贏得比賽,「你想怎麼吼都無所謂,但不要在兩百公尺外,靠近一點我們才能好好講啊
。」一開始當然壓力很大,後來我習慣了,也知道確切該跟他說什麼。
對Novak來說,決賽才不夠,只有決賽就是失敗。當然有很多我們沒贏下的決賽,那就是
失敗的一站賽事,但身為團隊我們一起肩負壓力,這我完全沒問題,他就是老大。但每天
的訓練、比賽中的嘈雜……這些都是我喜歡的。比賽中我沒辦法施什麼魔法,只能在對的
時間鼓勵他、說些話,他或我聽不聽得到彼此是另一回事,但在訓練的時候我們很親近,
我們可能都不同意某件事、也有時非然,這就是我們的互動。
我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我希望能回到我還在打球的日子運用這些知識。他把一切(訓練、
思考……)都提升了一個層次。
在男子選手中他手握最多大滿貫冠軍,他是GOAT,但直至今日他還是必須證明他自己,這
不公平、不正義,雖然這也帶給他持續打球的動力。COVID期間的所有事情也驅策著他,
提供額外的動機、能量和精力來變得更好。
對我而言,能當他的教練是個榮耀、也是個責任。能跟他親近、跟他學習、看著他累積所
有紀錄……雖然當然有艱難的時刻,可是回頭看,美麗的、成功的回憶更多。
Q:以教練的角度來看Big 3,他們之間有什麼相似與不同之處?
Federer的網球最漂亮,就算打得差也還是讓人看得很開心;Nadal是位戰士,會奮鬥到最
後、在場上總是不遺餘力;Novak是三人中最全面的。Nadal在法網是最強的,但Novak在
任何大滿貫上都很有贏面。
Novak「出線」得最晚,或許因為這樣他最不受青睞,我認為跟他所屬的國家絕對有關。
他來自「那種國家」、他總是有話直說、他寧願犧牲自己的職業生涯也不打疫苗——哪個
頂尖運動員會願意這樣犧牲一切?他只因為有自己的主張受到各種攻擊,但他從未告訴任
何人不准打疫苗,他在貝爾格勒舉辦的表演賽上甚至提供疫苗給其他選手,但大眾依然譴
責他。他似乎都在抵抗著西方世界,只因為他不畏講真話,而真相有時傷人。
但他在場上證明了那些人的錯誤,這是誰也奪不走的。你不用喜歡他,但你得尊重他、也
終究得承認他就是歷史最佳。
Q:跟他合作中最難和最容易的部分是什麼?
最「難」嗎……?他滿嚴肅的,他喜歡生物力學這類的東西。我不是不信這些,只是有的
東西跟這些是無關的,你沒辦法在發球拋球時想著你臀部和膝蓋的生物力學。當陽光直射
你的眼睛,看不到球就是只能亂揮,風也可能來攪局,還有當下的壓力,但他是完美主義
者——我也是,可是你必須找到平衡。
最容易的事情就是我沒見過任何選手能兩個月都不打球,回來就打得彷彿從來沒暫停過,
好像他過去兩個月每天都練了五個小時。他如何準備、怎麼吃,營養和訓練合成了他的經
驗,你會看到入迷,能從旁看著這些很美好。
現在他打下了這些成就,也累積了公眾尊重,有些事情是無法抹滅的。只要我知道我在史
上最偉大的球員團隊裡,就算我做的事情跟網球不相干,就算只是在旁邊坐著、拿球拍,
我也能認為我有幫到忙。
● 其他無法插入的碎片
.如果把前個世代的選手(Sampras、Becker、McEnroe……)也列入考慮、不限定哪一種
場地的話,我認為Novak會勝過所有人,因為他回發太出色、他能適應各種速度——也許
比賽會很膠著,要打個四、五盤。不過要比較不同世代還是很難。
.跟Novak一起制定出一年參加的比賽還算「容易」,通常在六到八個月、甚至更久之前
就已經擬好了。
.能為國家打球的時候,他的動力又多了五千倍,去年奧運我們都看到了、絕對不可能輸
——就算他跟Alcaraz已經連打15天,他還是會贏,因為這就是他的渴望,他會為國家傾
盡他的全部。
/
出於好奇,我用極速快轉的方式也去看了Ljubicic一年多前錄製的集數,來補充跟大哥有
關的部分:
● 執教生涯中最糟的失敗
當然是2019年溫網。到今天我還是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怎麼可能會這樣。
人們不斷討論那些冠軍點,但從教練的角度,Roger五盤都是表現比較好的那個人,從網
球的角度來看,他掌握了節奏。
第一盤的搶七輸掉,我覺得他打得比較好——我相信Djokovic和他的團隊不會同意(錯囉
,Djo說你家那位打得比較好XD)——他做了要贏下這盤全部該做且需要做的事。他拿下
的那兩盤都輕鬆寫意,輸掉的則是幾乎和對手旗鼓相當。你也許可以像這樣輸掉一盤,但
三盤?這太罕見了。
談到冠軍點,直到現在還是會有人問我:為什麼他不發球上網?為什麼他不打一二發都當
一發來發球?他整場比賽都有個模式,為什麼突然改變?
但還有另一個情況大家都沒什麼談論,那就是雖然在那兩個冠軍點後他被破發,他後來也
有打到破發點,而我對其中一分特別遺憾。他有分正拍的穿越球——我印象非常深刻,我
們在準備中討論了每個細節,我跟他說有這樣的情境的時候,Novak原則上一定會選擇對
角防守,所以你應該要打直線——結果他還是打了對角。Novak在那等著,以截擊回球,
那球落在線上、角度不好處理,他高吊了回去,Novak成功扣殺。(註:第五盤11平時Djo
的發球局)
我當然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也許Novak會再度破發、也許什麼也不會發生,但相較於那
兩個冠軍點,我對這分更加耿耿於懷。
● 與Djo的友誼
人們不太知道的是我跟Novak其實是朋友,在他17、18歲的時候我們一起訓練,當時是
2005年,我正處於職業巔峰,我也算他的導師,而他直到今天都還是會提到我建議他用什
麼拍線。媒體常常想挑起我們的爭端、想硬塞我沒說過的話到我嘴裡,但我們真的很很熟
了,我們曾一同經歷一些事情,我們的家族成員也有淵源。
Novak能這樣一直前進,他到底是什麼做的呢?他是輛無法被摧毀的坦克。只要他立下目
標,他就會努力達成,沒人能阻止他。在他網球生涯中目標不那麼明確或毫無目標的時候
,他會迷失,但只要他又找回準心,他就不會失敗。
他是個在負面能量中也能運轉的運動員。我們常看他跟觀眾爭論,因為他需要這樣來繼續
和提振自己。現在我回顧他的影片,再回想起10、15年前,還是會充滿驚嘆,他的移動步
伐本質上毫無改變,現在當然是更好了。他成功征服一切、他身體狀態到了三十多歲還是
完美,但這些其實都不相干——只要他有個目標,他就會打,而且會贏。
/
這幾年越來越知道為什麼大哥會這麼感恩他爸,但也越來越不解這對父子怎麼可以差異這
麼大XD
他分享的小故事和心境也很有趣,除了去找Goran搭訕(誤)之外就屬看到他完成第一圈
金滿貫後的自我迷失、一個人躺在房間那段印象最深刻,雖然至今也快超過十年了(!)還
是湧出一些心疼。
好累啊,趕了整個禮拜,希望有吃完整篇將一萬四千字的大大們讀得愉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68.51.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jokovic/M.1750522949.A.80D.html
→
06/22 00:26,
1周前
, 1F
06/22 00:26, 1F
→
06/22 00:26,
1周前
, 2F
06/22 00:26, 2F
推
06/22 03:06,
1周前
, 3F
06/22 03:06, 3F
我也覺得,主持人很會問!
而且他們講同樣的語言真的都會讓大哥分享很多,同樣都是運動員也更有共鳴。
推
06/22 10:42,
1周前
, 4F
06/22 10:42, 4F
推
06/22 13:35,
1周前
, 5F
06/22 13:35, 5F
推
06/22 15:42,
1周前
, 6F
06/22 15:42, 6F
推
06/22 16:25,
1周前
, 7F
06/22 16:25, 7F
推
06/22 19:45,
1周前
, 8F
06/22 19:45, 8F
推
06/22 21:10,
1周前
, 9F
06/22 21:10, 9F
→
06/22 21:10,
1周前
, 10F
06/22 21:10, 10F
沒錯~我第一次看完專訪也又好好重新思考了一下對人生的看法(?)
感謝節目有提供英文字幕讓我們可以聽他分享這些故事和心境!
推
06/22 22:57,
1周前
, 11F
06/22 22:57, 11F
推
06/22 23:27,
1周前
, 12F
06/22 23:27, 12F
我還沒有用「珍貴」這個角度來想過,謝謝y大提醒!
有這麼深入的對話和官方提供的翻譯真的很珍貴~
推
06/23 13:48,
1周前
, 13F
06/23 13:48, 13F
不客氣<3 大哥真的端什麼雞湯我都會全吞XD
推
06/23 16:51,
1周前
, 14F
06/23 16:51, 14F
總是要有波折後才能反彈qwq
推
06/23 22:48,
1周前
, 15F
06/23 22:48, 15F
→
06/23 22:48,
1周前
, 16F
06/23 22:48, 16F
沒錯!!!
網球實在太貴了,相信每個選手的家庭都有一定的犧牲,但大哥絕對是數一數二辛苦的。
推
06/24 13:03,
1周前
, 17F
06/24 13:03, 17F
推
06/25 09:44,
6天前
, 18F
06/25 09:44, 18F
推
06/26 07:52,
5天前
, 19F
06/26 07:52, 19F
推
06/26 14:19,
5天前
, 20F
06/26 14:19, 20F
推
06/26 14:26,
5天前
, 21F
06/26 14:26, 21F
→
06/26 14:26,
5天前
, 22F
06/26 14:26, 22F
→
06/26 14:37,
5天前
, 23F
06/26 14:37, 23F
→
06/26 14:37,
5天前
, 24F
06/26 14:37, 24F
→
06/26 14:37,
5天前
, 25F
06/26 14:37, 25F
→
06/26 14:37,
5天前
, 26F
06/26 14:37, 26F
推
06/26 16:09,
4天前
, 27F
06/26 16:09, 27F
→
06/26 16:10,
4天前
, 28F
06/26 16:10, 28F
雖然如此,但幸好大哥是這樣的性格,才能化為動力還有這麼堅強。
※ 編輯: LUCicvie (219.68.51.17 臺灣), 06/29/2025 14:42:23
Djokov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
18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