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民族的“离婚”大戰

看板Henin作者 (just)時間18年前 (2007/10/01 21:32),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曾經籠罩巴爾干人的分裂陰影現在正在歐盟的心臟上空飄蕩。177年前,歐洲的大國 為了遏制荷蘭勢力的擴張,并在法國和德國之間留出緩沖地帶,從而創建了比利時王國 ,現在,這個國家的兩大民族在經濟、政治和歷史等各种因素的交錯下,開始鬧起了“ 离婚”。 說什么語言是個大問題   花商威利是比利時的一名普通公民。作為中產階級的一員,威利在布魯塞爾東部一 個說荷蘭語的小鎮經營著生意興隆的花店。提到他的國家,威利卻表現得很不耐煩。“ 比利時?”他嗤之以鼻地說,“那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國歌?沒人知道什么是國歌, 沒人會唱。國王?我們已經不再買他的賬了。”   威利是比利時的佛蘭德人,他為此感到自豪。他的母語是荷蘭語,不過,和其他許 多比利時人一樣,他也說法語和英語。他抱怨說,當他因生意需要前往布魯塞爾時,如 果他說母語,人們就會批評他是個种族主義者。如果威利需要上法庭打官司,那他也得 去布魯塞爾,而法官將說的語言卻是法語。   威利有一對12歲的雙胞胎,最近其中之一去醫院看病,而醫院里說法語的護士卻不 愿搭理這個說荷蘭語的小男孩。那么,威利80歲的老鄰居在突然發病后被緊急送往醫院 情況又如何呢?照樣是差不多的情況,因為老鄰居的妻子不說法語,而醫生們不說荷蘭 語。   威利說:“佛蘭德人已經被排斥太久了,但是現在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刻,我們不 再愚蠢了。這個國家病了,它正在死去,不是馬上,但是最終會死去。漸漸地,就要結 束了,我們將最終分裂。”   在西歐的中心,一個和平的、現代化的國家發生分裂,這本來是難以想象的一件事 ,但是突然之間,這件事變得可以想象了。隨著有關佛蘭德獨立的支持率已經達到了40 %,并且這個支持率仍在上升,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正在比利時社會、在比利時的 兩大民族之間醞釀。 大選結束100天仍無政府   不過,雖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矛盾的最終爆發卻還是要歸咎于比利時高層政 治家們的失敗。   在100多天以前的全國大選以后,互為競爭對手的荷蘭語政客和法語政客始終無法就 組成新的基督教社會党与自由党的聯合政府達成協議。   基督教社會党是佛蘭德政党,其領導人尤維斯‧萊特姆本應在大選獲胜后組閣并出 任總理。但是比利時南部講法語的瓦龍人卻不愿接受萊特姆,因為他是佛蘭德地區享受 更大自治權的支持者。   到現在,大選已經結束100多天了,比利時還是個沒有政府的國家。   沒有人對目前的局勢感到樂觀。曾經在上世紀90年代擔任比利時首相的讓-呂克‧德 阿納正在就比利時兩大民族的矛盾進行斡旋,并希望代表這兩大民族的党派能達成妥協 ,組成聯合政府。但是德阿納承認,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或者很快就能做到的事。 經濟失衡引發政治危机   事實上,政治危机背后,更深層次的矛盾還在于經濟方面。   瓦龍人希望保持比利時的完整,因為國家的統一對他們來說更加有利。瓦龍地區的 失業率高達17%,是佛蘭德地區失業率的2倍,而佛蘭德地區則更為富裕,根据比利時國 家統計學會的數据,說荷蘭語的佛蘭德人占比利時人口的58%,在比利時的高科技產業和 服務業中,大約75%的工作職位都是由佛蘭德人占据。   在經濟地位不對等的情況下,佛蘭德人總是抱怨公共經費被轉移到面積更小、更窮 、更傾向于左派政党的瓦龍地區,因此,佛蘭德地區的人們更愿意投票給右翼政党。   這种互相抵触的情緒經常演變為口頭上的互相辱罵,其措辭也越來越激烈。許多佛 蘭德人輕蔑地把瓦龍人稱為“懶惰的寄生虫”,并且聲稱瓦龍人是因為太笨了所以學不 會荷蘭語。但從歷史上看,說法語的人是比利時傳統的精英階層,曾經高高在上地統治 著佛蘭德人,因此他們近年來雖然經濟地位有所下降,但卻依舊把佛蘭德人看作“土包 子”。   68歲的約瑟夫‧李森斯是布魯塞爾郊外的一名退休佛蘭德人,談到比利時佛蘭德地 區和瓦龍地區可能出現的分裂,李森斯說:“今天就分,讓我們現在就分,結束這一討 論,解決所有的問題。瓦龍人,把布魯塞爾也給他們吧。”   像李森斯這樣的納稅人抱怨說,他們每人每兩年繳納的社會福利費用中,就有大約 1.2万歐元被用在了瓦龍人身上,這筆錢足以購買一輛大眾公司的POLO汽車了。   社會研究人士解釋說,這部分經濟上占优勢的佛蘭德人認為他們是努力工作并且富 裕的。   這樣的抱怨當然也令瓦龍人不滿。37歲的比利時司法部職員奧利維爾‧科里亞特反 感地說:“總是這一套:勤奮工作的佛蘭德人。你知道,我們瓦龍人也是勤奮工作的。 ” 也曾分享共同的驕傲   最近,駕車行駛在布魯塞爾主干道的人們很難不注意到數百幅比利時國旗從路旁的 公寓陽台和辦公室窗戶伸出來。在過去2周的時間里,布魯塞爾的居民自發地用這种方式 來表示他們對國家統一的支持。   9月27日,3名比利時人還在布魯塞爾中心廣場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婚禮,以作為 國家團結的號召。   昌塔爾、帕特里克和薩繆爾分別代表了比利時說荷蘭語、法語和德語的3個民族,在 一個小型儀式上,他們被問及“是否愿意繼續生活在一起?”他們分別用3种語言回答說 :“我愿意。”然后這3位“新人”大聲呼吁比利時政客“多听听街頭上人們的聲音”。   為“比利時特質”這個概念下定義最近也成為了一個全國性的流行話題。反對分裂 的人奮力地想要找出團結因素,以加強國家認同感。 比利時并非沒有某些受到兩大民族同時認可的文化和團結因素。   例如,當著名网球選手海宁參加美國网球公開賽時,佛蘭德人和瓦龍人都會為她歡 呼,他們把海宁稱為“比利時贈与世界的网球天使”。海宁本人是一名講法語的瓦龍人 。   飲食文化也是可以引起雙方共鳴的事物之一。比利時全國上下都認為他們的巧克力 是頂尖的,而他們的比利時啤酒歷史悠久,其釀造方法從中世紀流傳至今。   布魯塞爾老城中心區的修士咖啡廳老板尤維斯‧德‧弗雷斯說:“啤酒是(兩個民 族之間)最大的緩和劑。”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荷蘭語分部的政治學家尤‧布爾倫斯提醒說,在比利時的這場“ 內戰”里,有一件事是必須要注意的,那就是,沒人因為這場口頭上的戰爭而死亡,“ 嘴上固然斗得熱鬧,不過還是很和平的。”   暴力确實是非常罕見的,巴黎國際關系和戰略研究所政治學者讓‧尤維斯‧卡姆說 :“佛蘭德分离運動從來就不是暴力性的,這和西班牙巴斯克分离運動的埃塔組織不一 樣。” 生活還在繼續   不論如何,就短期來看,比利時繼續保持一個統一的國家還有著充分的理由。   今年3月,比利時荷蘭語報紙《標准報》与法語報紙《晚報》對2000名比利時人進行 了一項民調,其中一道問題是:“你預期10年后比利時還會存在嗎?”結果10名受訪者 中有9人回答“是的”。當時間拉長到2050年時,卻有超過50%的比利時人認為這個王國 將會終結。   在某一層面上,比利時的生活還在照常進行。由于比利時長期以來基本上就是由各 個地方政府分別管理,因此,現在的危机似乎對實際生活的影響還不算太大。火車照樣 按時發車和抵達,信件和包裹也正常收寄,警察維持著社會秩序。前政府的官員,包括 本來已經在6月10日大選后下台的前任首相居伊‧費爾霍夫施塔特在內,都在照樣去政府 上班,領著他們的薪水。這個前政府也被允許支付賬單,執行此前決定的政策,并且可 以作出有關和平和安全的緊急決定。   很多樂觀的比利時人對于目前的危机也并不覺得惊慌,倒是有些惱火和尷尬。55歲 的法語區居民、教師包頓‧布魯格曼在某個地方節慶日里喝著香檳,漫不經心地說:“ 我們用不著太擔心。比利時從1830年開始就靠著妥協生存下來。你得記住,這是個超現 實主義的國家,什么都有可能發生。”   ■ 背景   “包辦婚姻”埋下隱患   1830年,歐洲的大國為了遏制荷蘭勢力的擴張,并在法國和德國之間留出緩沖地帶 ,從而創建了比利時王國。這种北部盎格魯-撒克遜文化与南部拉丁文化的“包辦婚姻” 一開始就埋下了隱患,成為了今天比利時兩大民族“鬧离婚”的根源。   “這儿沒有比利時認同感,”菲利普‧德溫特說,他領導著极端弗蘭德民族主義政 党───佛蘭德利益党,“這儿也沒有比利時語,沒有比利時國,沒有任何‘比利時’ 的東西。”   今天的比利時基本上分為三大地區,北部的佛蘭德地區,荷蘭語是該地區的官方語 言;南部的瓦龍地區,法語是這一地區的官方語言;首都布魯塞爾,法語和荷蘭語都是 這里的官方語言。此外,在瓦龍地區還居住著大約7万名德語居民,占比利時人口的1%不 到。   比利時只有1050万人口,國家議會里卻有11個政党,此外還有另外5個按照地區和語 言為標准建立的議會。   整個比利時,除了國王阿爾伯特之外,沒有任何一個政治家的影響力能夠跨越南北 兩部分的語言和文化鴻溝。政党都是純地方性的,而非全國性的。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dqzk/2007/09-30/011@094823.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25.100.45

10/01 22:08, , 1F
我去比利時旅行 碰到一個當地人跟我聊天 他也提到海寧和克莉
10/01 22:08, 1F

10/01 22:09, , 2F
絲特 聽到當地人的說法 他們真是民族英雄 跟王建民差不多
10/01 22:09, 2F

10/01 22:31, , 3F
真的 就像詹莊之於台灣 Mirza之於印度 國家選手能在國
10/01 22:31, 3F

10/01 22:34, , 4F
際賽事中發光發熱 總是令人動容
10/01 22:34, 4F
文章代碼(AID): #170FRLr5 (Henin)
文章代碼(AID): #170FRLr5 (He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