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 Things Done Changed

看板IVERSON作者 (巴拉圭)時間16年前 (2009/10/22 18:0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文來源: http://0rz.tw/D7Z2a 中文翻譯: http://0rz.tw/PYLXN ********************************************************************* AI:塵埃落定 時過境遷 2009-09-15 13:53 由 andrew_nankai 發表在HoopChina‧灰熊專區 ********************************************************************* You might look at No. 3 differently now, you might think he flipped, but make no mistake Allen Iverson is still the same person he’s always been. 塵埃終於落定…阿倫‧艾弗森明年還會出現在NBA的賽場上,哦,謝天謝地。AI的 隊服顏色變得更深了,然而他還能給我們帶來多少期待?這並不重要,或許。因為 無論AI明年的表現如何,NBA會記住這個名字 我們會記住這個名字 那個顛覆NBA傳統 ,那個既能讓一代人奮發向前,又能讓一代人墮落的名字:阿倫‧艾弗森。 鄙人拋磚引玉後,大家請欣賞Scoop的高見。 -----------------------Adam Fleischer “I don’t know/What this world’s gonna do/But I know one thing/That this is the life of me…” “我不知道,明天又會發生什麼,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我的一生注定如此….” 他的卓爾不群,是嘻哈的扮相,還是脖頸的紋身?或許,是這些讓他成為眾多人心中 的王者? 這個男人的一生恰似一首R&B歌曲 短短的22秒卻寓情於歌。 你肯定聽過這首歌,當你溜進洛克公園,期待著有些壞孩子會提著大大的錄音機高聲 地播放唱片或是希望能趕上Hot Sauce 大戰Headache的時候,Escalades 和Navis 還有Jadakiss, Cormega or Fabolous,這些人的歌你都會聽到。你會在天黑之前 趕回Hamptons去通知你的朋友 bezels 和Bentleys讓人流連忘返。 這裡格蘭特‧希爾的球衣早已是明日黃花,Mitchell & Ness會告訴你這裡的新寵: PHILA 3。可是你卻連“Cru Thik”都不知道是啥(Cru Thik 是Iverson唱片公司的 名字,這次紋在右腿上)。 你的爸媽會對此表示嚴重關切:他們發覺到你的變化,卻為時過晚。哈,你猜你迷上 了誰? “Thug it like that/My whole crew rugged like that/Getting’ money in the ghetto ’cause I love it like that/Now, that’s gangsta…” “惡棍,壞蛋,流氓,我們這裡都是這樣。貧民窟,我們去那拿錢,我就是喜歡這樣, 哈!!!我就是喜歡當惡棍。” 音樂繼續著,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壞孩子的傳奇。這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尤其 對於那些長著黑色皮膚的孩子們。他們注定要長大,要改變,要成熟,要妥協,要出 賣自己給那些白人,要在自己的身上紋上麥迪遜大街,或是用自己的善行去影響 周圍的人。 五年來,全世界都在等著這個男人的改變,等待他的妥協。他們在等,因為之前那些 被孩子們貼在臥室加以膜拜,擁有自己的簽名鞋,球衣買到150美金的“黑鬼們”都是 這樣妥協的。 要想策反這些黑人,他們可是有一手:比如說喬丹,還記得飛人早期桀驁的日子麼: 脖子上纏著兩條金鍊子閃閃發光,戴著大耳機跟著Kool Moe Dee的音樂搖頭晃腦, 腳蹬絢麗的球鞋招搖過市…. 後來,有人注意到“細微”的變化麼:麥當勞,佳得樂的廣告,高爾夫,雪弗蘭轎車 ,耳機中的音樂也從激烈叛逆的KRS變成了Fresh Prince。這樣,美國人才愛上了他。 這樣Ice Cube的那句“他們還會找到下一個…”的歌詞才會傳到千家萬戶。 然而,他 那個戴著大花頭巾,偶爾打打老婆的男人 讓美國人領教了“什麼叫永不妥協” 。美國人說:“早晚我們也會把他馴服的。”他們敢這樣說,因為他們知道在那個男人 的心底是渴望他人承認,渴望擁抱,渴望他們的鈔票的。 然而,他們卻不了解那個男人,一年,兩年,三年….他依然無動於衷。美國人不耐 煩了。“媽咪!我想理一個艾弗森的髮型,”他們喊著,身上已然穿著AI式的花頭巾 和白T恤。媽媽們在心裡說著:“這該死的艾弗森要是能長大,我就高興死了。”這是 他們的用詞 長大 也就是說:不再那麼像 貧民窟裡的人,不再那麼讓人發怵,不再 那麼“黑”。 然而,四年,五年,媽媽們還在等著他“長大”。 “E’rybody got a story/We all ghetto, B/Here’s mine/See I was born in sewage…” “你有你的故事,我有我的故事,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都生在貧民窟,我的家在 下水道…” 坐在這兒寫“美國,我告訴過你沒用的,他不會長大…”感覺真好,當然,這有點 降低我們的身份,有點有悖常理….去他媽的吧,我們早就這麼做了。是的,1996年 時我們就這樣做過,我們親自讓這個男人成為首位登上《Slam》雜誌封面的非NBA球員 ;我們還親自給他做過全國直播。1997年,當這個男人手捧最佳新秀獎杯的時候, 我們又這麼做了,NBA還下了“封口令”禁止談論他的“媒體特權”。98年如此, 99年如此….這一晃就是5年。我們把他捧到了Jay-Z一樣的高度,原因很簡單:他同 其他美國人不同,我們沒什麼理由質疑這個男人會成就一個前所未有的“單人王朝”。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廣大的美國人居然會隔著冰山,表現出對AI的愛。一時間, 他的形象躍升各大雜誌封面,要知道,那些編輯以前對於這個男人可是唯恐避之不及的 ,他們甚至把他比作“籃球界的麥克‧泰森”。然而,仿佛一瞬間他的形象突然親切 可人起來,人們覺得他“有利可圖”。他們開始欣然接受AI的我行我素。他們把他當做 搖錢樹,他們甚至開始聽那首“貧民窟之歌”。。。 “And I/Get chains/And I/Get brains/And I/Sit sic in the 4.6/And we/Get low/And we/Get dough/And we/Cold D so now the streets know…” “看看我,我身上戴著鏈子,看看我,我也有腦子,噁心地坐在4.6,我們,心情低落, 我們,像個面團,我們,冷得發抖,街上的人都知道….” 當AI領跑得分榜的時候,他的一番慷慨陳詞更是打動了美國人的心:“我每天都希望 自己少一點天賦,多一分熱情。”這仿佛就是AI的座右銘,他的“我有一個夢想”式 的演說,他的完美詮釋。當人們知道這個在場上捨命奔跑的人其實是拖著幾乎報廢的 肩膀,骨折的腳趾,扭傷的右肘,碎片骨折的左膝等等等時,敵視仇恨的堅冰終於開始 融化了。《SI》雜誌寫到:“阿倫‧艾弗森 並不是你認為的那樣壞。” John Q. Publics也開始明白。而當《ESPN》雜誌上賽季也開始為AI歌功頌德的時候,載滿鮮花 的AI花車早已經深得人心了。 “Triple-beam playas/Schemin’ for the cream playas/Them mean playas/Them million-dollar-dream playas/Made playas/Them never-be-a- slave playas/Them out-here- getting-paid playas…” “哦,那些好球員,為他們歡呼吧,他們才是球員,值百萬美元的球員,他們打球, 不再屬於別人,他們打球,他們賺錢….” AI在出血,在流血,在淌血….但他默然承受了一切。這是AI的處事方式。AI的生存 哲學。他本能的咽下了溢在喉嚨中的熱血,當熱血不斷的湧出,讓他不能再咽的時候 ,他會將頭深深地埋在球衣中,像比賽中揮一揮手擦掉額頭的汗珠一樣,將一大口鮮 血吐在自己的胸前,任他們慢慢流下。這就是AI承受傷病的方式。只有這樣,他才能 瞞過裁判們的眼睛,不告訴他們發生的一切。他知道,只有這樣,裁判才不會因為他 身上有血跡而將他趕出賽場。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在比賽還剩兩分鐘球隊落後一分 的時候,繼續留在場上戰鬥。這或許讓人毛骨悚然,但這恰恰是我們愛上AI的原因。 當結束的哨音終於吹響,AI終於可以鬆一口氣,然而他卻逼得對手想出了如此陰招: 在場上製造流血事件,迫使對方下場治療。當AI輕盈的身軀像一道閃電劃過球場, 在密爾沃基的籃架下,他展開單手,將球半挑籃式的越過籃板,越過兩名密爾沃基 雄鹿隊球員張開的手臂,放入籃筐,他得到了第四節比賽自己13分中的第10分和第11分。 AI的球隊用6場比賽贏得了東部冠軍,劍指總決賽。隨後,當他咽下了嘴邊最後一滴 血跡的後,當他在賽後禮貌性的告訴媒體(你肯定想不到他會這樣做),他“希望”, 雄鹿隊員的那次犯規並非有意之後,當他承認自己不應該忍著傷病打球以至于錯過 前一場比賽之後,他登上球隊的大巴,面對著殷切詢問AI傷情的老婆孩子,他說道: “他們他媽的想把我牙打掉。”聽著!美國人!這就是NBA的未來。不管你恨他也好, 以後更加恨他也罷。 美國人對於AI的最後記憶應該是總決賽5場失利過後,默默離開球場,沒有同任何人 說一句話的背影。於是,更令美國佬歡喜的《改造AI行動》發生了,轉投底特律的 AI成了一個汽車人,就像一個湖人球迷說道的那樣:“怎麼沒人告訴底特律人,這傢 伙是從哪兒出來的?” 無需多言,歌聲響起:“你來自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現在身處何方。” 這個夏天是AI的合同年 他度過了和前一年截然不同的夏天。 當湖人後衛費舍爾一路小跑追上AI想要給他一些安慰的時候,AI依舊是一語不發。 “這同個人沒有關係。”AI說道,“實際上,我們被告知,如果他們(湖人)獲得 勝利,我們就要離開球場,因為湖人要舉行慶祝…我那樣走開,真的沒有任何意思。” 現在,AI已經有了家室,出席慈善活動(Stephon’s 以及Donovan McNabb’s),舉辦 了自己的慈善軟球比賽,建立網站,改變飲食,瘋狂增重,每天參加個人力量和狀態 恢復訓練,積極治癒舊傷,少用受傷的部位 幾乎不碰籃球。這就是現在的AI。但是對 於某些方面,AI的出身會給他帶來永久的烙印 在這樣一個自由之國中,卻有許多生於 壓迫之家的人們無法擺脫這一藩籬。我們發現AI成了那些不願做泰格‧伍茲的黑人孩子 們的未來,不僅僅是籃球,還有整個體育運動,甚至是他們的人生:這太可怕了。 然而,短短五年就能把球隊帶上巔峰,這還是說明了不少問題: 1 短期內 AI不會沉淪。 2 讓AI發揮作用,必須對症下藥。 我想 同桑普森(OJ 還是Homer,大家選)的晚宴時的場景甚至連HBO電台也不敢轉播。 “If you 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you need not fear the result of a hundred battles. If you know yourself but know not the enemy, for every victory gained you will also suffer defeat. If you know neither the enemy nor yourself, you will succumb in every battle…”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他的生日那天,眾多禮物中有一份顯得很特別。 正是AI生日這天,他才知道:“他被人稱為國王!我們在洛杉磯,AI略帶鬍鬚的臉上 掛著微笑,迷人極了。“這是誰的禮物?”“是我新奧爾良的朋友Dio送的。”AI笑著 說道:“這太瘋狂了,嗨!Aaron!來看看!”(他對Mckie說道)。這就是艾弗森國王 和(美國人希望馴服的)艾弗森球員的區別。 那個早晨在訓練開始前,AI的身邊並不是往日的那群嘻哈跟班,而換成了Marv Albert, Jim Gray 和Doug Collins,還有一眾NBC攝影記者,以及那些連他名字也拼不對的 老頭子們等等。他給了他們時間,AI知道這些人需要深入理解報道他的生日。幾乎是 忍者全身疼痛埋在冰袋堆裡的AI說他不想慶祝自己的26歲生日:“我們打進了總決賽。 我們要全身心投入在比賽中。” 另外,《GQ》雜誌的編輯想要AI做他們11月刊的封面,那個作者甚至希望整天都跟他 呆在一起。這樣的慶生場面可是前所未有的一次,真不知道AI的那幫哥們那天是怎麼 過的。 “If you ain’t ever been to the ghetto/Don’t ever come to the ghetto/Because you ain’t understand the ghetto/So stay the fuck out of the ghetto…” “貧民窟,貧民窟….如果你他媽的沒來過這裡,就他媽的別來這裡,你永遠不會明白, 給我滾得遠遠…” 這就是當76人鎖定總決賽之時,AI的那群忠實嘻哈跟班發自肺腑的自豪宣言。其中最 主要的就是AI頭上依舊歪帶的帽簷和其中透露出來的貧民窟情結。 這一點,我們知道是不可能改變的,因為AI的對於這種情結的驕傲和自豪之情十分深厚。 然而,在雄鹿主場,在東部決賽過後亂哄哄的慶祝場面上,AI小心翼翼的將沾滿香檳 的冠軍帽歪道適宜的角度。除了黑人,或許沒有人能注意到AI這個小動作的巨大意義; 但是對於那些黑人來講,尤其是年輕人,AI的這個無需辯解的姿勢,那種國王的氣勢 ,有著非常非常重要的意義。或許你還要給這個動作貼上“痞子情結的標籤”,但 其中的激情卻遠非Aliz 和Hennessy之流所能比擬。 我們不要誤解AI的新生。你認為人們不再嫉恨AI了嗎?你被耍了。 離開費城隨意找一場NBA比賽看,注意聽!仔細聽!你可以去印第安納的Conseco Fieldhouse球場,你可以去密爾沃基的Bradley Center球場,或是大蘋果的麥迪遜 球場去聽。坐在那些粗俗的白人美國佬身後,坐在那些布魯克林的弟兄們身後,坐 在那些媒體席的身後,當你聽到,“猴子”,“罪犯”,“流氓”,“黑鬼”這些 詞的時候,不要太過驚訝。 AI也聽到了這些咒罵。這就是為什麼,當00-01年NBA授予AI最有價值球員獎杯的 時候,AI內心湧起衝動,他想要告訴世界去:“kiss his narrow, ashy, thugged-out black ass.”(去舔舔又臟又臭的黑屁股吧)。然而,就像為了勝利在密爾沃基咽下 了那口鮮血一樣,AI忍住了這股衝動。他以實際行動回應了這一切。他在全世界面前 砍下了54分,每一次進球,他的腦海裡都會浮現出一次世人們給他貼上的種種標籤。 那場比賽,AI後來說到:“是給那些恨我的人看的。” “This is a part of my life I live/I’ll be thuggin’ with you/Thug it out, baby/Thug it out/Won’t stop ’til I drop/I’ll be keepin’ it true…” “惡棍,壞蛋,暴徒,這就是我的生活,讓我們一起來吧,盡情地壞吧,盡情地壞吧 ,我不會回頭,我就是這個樣子…” 一個10歲的Iowa(州)白人小孩,迷失其中不能自拔。然而他耳邊卻充斥著這樣的 話語:“給我把那雙該死的鞋脫下來!還有那該死的球衣!關掉那該死的垃圾音樂! 把牆上的海報給我撕下去!我不想在這間屋子裡看到一個該死的Iowa黑鬼!” 孩子一臉茫然地站著,腦海中不斷閃現著和自己一樣的孩子,還有那些爸媽口中的 模範榜樣們,他們會在學校裡無情地開槍亂射;自己的姐姐甚至會和那些瑪麗蓮‧ 曼森扮相的人出去約會,爸媽對此卻不聞不問;那些被封為楷模的白人總統議員, 卻不斷地和實習生傳出這事那事….然而,在自己的家裡,艾弗森卻是邪惡的化身, 就是他們的敵人!在孩子的心裡,他卻把AI奉若神明。他打開屋中的索尼平板電視機 ,在CNN/SI節目中,Stephen A. Smith一如既往地為AI辯護著,而在孩子的心裡, 他漸漸的明白了Smith話的意義。 “今年,AI讓全美國不再有指責他的藉口,”電視繼續播著。“過去,AI的舉動讓他 們怒火中燒,讓他們有藉口去恨他。但是真正當AI會早早地出現在訓練場,當AI順從 了那些人口中的仁義道德時,AI讓全美國必須不得不再次將目光聚集在他的比賽上。 那些苛刻的人們不得不做出改變,因為他們無法否認AI在場外所做的努力。” 那孩子起身關掉了電視機,拿出mp3,放起了那首歌,他雙手緊緊地按著耳機,不想 錯過每句歌詞….. “這就是美國人吧…..” 讓人不禁又一次興奮不已。 ********************************************************************* -- Only the strong survive- Iverson ═█┘     W ● ●︵ ● ●)) <\ / \\ />>/ ╲> >> ========= http://www.wretch.cc/blog/AWEI3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114.86.36
文章代碼(AID): #1Au2s-Ci (IVERSON)
文章代碼(AID): #1Au2s-Ci (IV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