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 天大的玩笑 (1)
Terry Pluto, The Curse of Rocky Colavito. Chap. 18
Peter Bavasi在1985年接掌印地安人時,至少有一項優勢:他不是Gabe Paul。(Gabe
同樣也曾受益於和Frank Lane的對照。)至於他究竟是誰,又想要什麼─嗯,就留給大眾
爭論吧。他在1970年代中期曾是聖地牙哥教士隊的領隊,隨後在1977年出任新成立的多倫
多藍鳥隊總裁。
「我在1981年離開多倫多。」Bavasi說:「噁心感根深柢固。我對他們作嘔,他們也
對我作嘔。我在那兒待太久了,至少董事會是這麼說的。」
Bavasi移居佛羅里達,在坦帕開了自己的諮詢公司。「洋基隊和太空人隊也是我的客
戶。」他說:「他們要我去評估他們的春訓設施,轉播合約和別隊比起來怎樣,諸如此類
的。我也幫印地安人隊做過一些事。」
但Bavasi還有另一個客戶,那就是聖彼得堡市,他們要為新落成的巨蛋球場找一支球
隊。正是這一點讓印地安人迷坐立不安:Bavasi就在1985年開季前被任命為球隊總裁。
「我從來沒想過要把球隊搬到佛羅里達。」他說:「球隊的所有權還在O'neill家族
手上。Steve臨終前的願望之一,就是球隊只能賣給讓它留在克利夫蘭的買家,他的家人
也努力實踐這一點。」
Bavasi很清楚印地安人經營階層特別會犯什麼樣的錯。1977年,當多倫多藍鳥隊準備
加入美國聯盟之際,這支新成軍的球隊正在尋找一個年輕捕手,而他們相中了印地安人農
場的新秀Rick Cerone。但在印地安人呈交他們的保護名單時,Cerone名列其中。
「可是看看這個,」藍鳥隊領隊Pat Gillick說。印地安人沒把Rico Carty放進保護
名單裡;他在1976年是陣中的指定代打,有.310打擊率和83分打點。
「我們要Carty幹嘛?」球團總裁Bavasi問。「他老了,而且膝蓋有傷。」
「Rico就是Wahoo先生(按:即Chief Wahoo,我隊吉祥物)。」Gillick說。
Bavasi只是瞪著他。
「Wahoo先生。」Gillick重複一次:「印地安人年度最佳球員。我們就選他。要是他
們失去Carty,克利夫蘭的記者和球迷會把球團給宰了。到時候他們就得把Rico交易回來
。」
Carty膝蓋有傷,根本不會守備,而且出生證明顯示他已經36歲。(按:實際年齡可
能更老)因此印地安人確信多倫多絕不會選他。但藍鳥在第一輪就選了他。照Bavasi的說
法,球迷和記者們也真的「大喊著抓賊」。
印地安人發現他們不得不和多倫多談交易,討論送走他們要保留的人,最後,22歲的
Rick Cerone被拿去換又老又病的Carty。
「這個交易對我們太有用了。」Bavasi說:「Rico只再打一年就玩完了。Cerone會一
直蹲捕手。」
那麼,為什麼Bavasi要來經營印地安人隊?
「棒球是一種救贖的運動。」Bavasi說:「一個打者可以被三振三次,但在最後一個
打數以一支全壘打贏得比賽。最好的打者有百分之七十的時候會出局。在棒球,失敗是與
生俱來的;但這也帶來許多救贖的機會。一個被某球團開除的總教練,當然想帶領另一支
球隊完成自我救贖。是的,我的情況就是這樣。在發生了多倫多的事之後,到克利夫蘭來
的想法就使我興奮;從1960年到現在,他們除了失敗一無所有。接掌一支已經很成功的球
隊有什麼意思?
「他們在賠錢。他們輸個沒完。他們也失去球迷。媒體更是恨死他們。這樣一來,我
做的每一件事都會是建設性的。」
資深棒球經理人─也是Gabe Paul的密友之一─Buzzie Bavasi的兒子Peter Bavasi,
是個很有魅力的老千,心靈深處的浪漫情懷也足以讓你願意信任他。
在印地安人邀請他之後,他說,他翻閱了印地安人的媒體指南。
「我看到了每一位偉大選手的名字。」他說:「Feller、Wynn、Doby、Garcia......
他們有十八個名人堂球星。1940到1950年代,他們是球場上的強權,在經營藝術和營收上
也是成就非凡。我打電話給Bill Veeck,我們談到了1948年。我問Bill,這有沒有可能再
發生一次。
「Veeck對我說:『為什麼不能重現1948年?世界變了,但棒球沒變。克利夫蘭城和
這裡的球迷也沒有變。大家還是愛他們。』
「Bill一邊說,我一邊做筆記。然後他說:『你知道,印地安人......曾經是我的球
隊。』
「我把它也抄下來,它就成了我在那兒兩年之中的座右銘:『印地安人:這是我的球
隊!』
「我什麼都聽說了,市中心正在衰敗,克利夫蘭也是個沒落的鐵鏽帶(rust-belt)城
市。但底特律也是這樣,老虎隊卻還是能吸引大批球迷。芝加哥也是。這些球隊在市中心
都有老舊的球場,而它們都成功了。為什麼克利夫蘭不行?我要解開這個謎。」
* Rust-belt: 參見 http://en.wikipedia.org/wiki/Rust_Belt
Bavasi呼嘯著進城。他就像個麥迪遜大道的廣告業主管。正如《克利夫蘭》雜誌描繪
的:「他穿著Ralph Lauren襯衫,Brooks Brothers的西裝,和Gucci的便鞋。」
Bavasi立刻開始促銷:「George Steinbrenner說洋基隊是蒙娜麗莎。那麼,印地安
人就是畢卡索。」
在第一次記者會上,Bavasi帶著Ross Perot式的圖表現身,那時Perot甚至還沒想到
這個點子。Bavasi帶著指揮系統圖和流程圖,上面畫滿了區塊和箭頭。
「它開了四十五分鐘。」Nev Chandler說:「我想,這傢伙把印地安人當成通用汽車
了。」
球隊本身、無盡的敗戰、四面八方的批判,以及無止盡的徵求買主耗盡了Paul的精力
。他已經快八十歲了,相形之下,Bavasi則是個充滿想法和希望的年輕經營者。
「我找到了印地安人翻不了身的原因,」他說:「為何不能讓Brett Butler、Andre
Thornton、Pat Tabler,和Joe Carter等等選手來重建這個一度偉大過的球隊?為何要留
給下一代?我寫信給球團的每一個人,從大聯盟球員、球探到新人聯盟的菜鳥。然後我打
電話,要他們響應我重建印地安人的請求。效果很驚人。大家的反應都很正面。他們說,
印地安人球團裡沒有人曾經像這樣找他們。他們的態度是,『好啊,我們也來參一腳。』
除了一個人之外,的確是這樣。」
那個人是Bert Blyleven,他恰恰也是全隊最好的投手,在1984年拿下19勝。
「我在春訓見過了一整個球隊。」Bavasi說:「我看得出來Blyleven根本不吃這一套
。所以後來我單獨和他談。Bert非常誠實。他說:『我很佩服你的努力,但我不想趕這趟
風頭。如果我是你,我會把我(Blyleven)給弄走。』
「我很喜歡Bert,我很想讓他留下來。我請他當球隊的隊長。
「他說:『我在這兒已經燒乾了。你還是讓我走吧。』
「所以我們把他換走。我不能冒險讓自己花兩個小時為球員加油打氣,結果在我離開
更衣室不到兩分鐘,Blyleven就把全隊的氣都洩掉。」
要是印地安人再有耐心一點,他們也許可以把Blyleven賣個好價錢。他們拿他跟明尼
蘇達換了四個年輕球員:Curt Wardle、Jim Weaver、Rich Yett和Jay Bell。看來就像是
典型的印地安人蠢蛋交易,用一個明星換四個也許上不了大聯盟的小鬼。對Wardle、Yett
和Weaver而言,的確如此。但Bell後來成了明星游擊手,儘管是在海盜隊。印地安人前總
教練Doc Edwards抱怨Bell缺少防守範圍。1980年代晚期以Hank Peters為主的球團辦公室
成員,也有幾位認為Bell只會成為一個中等打者。他在印地安人的兩個球季出賽118場,
打擊率只有.219。但Bell被拿去換敏捷的游擊手Felix Fermin時,也才23歲;Fermin在印
地安人的守備表現很穩定,但他畢竟不是Jay Bell。
不過Blyleven還是為印地安人做了最後的貢獻。
「我和球員們談到我們的制服應該是什麼樣子。」Bavasi說:「我告訴他們,他們也
要參與決策過程,那何不問問他們制服的事?Carter和Tabler建議我們把Wahoo酋長的圖
案放到帽子上。Tabler說:『那一定會大賣特賣。』他說的沒錯。」
但Bavasi也很擔心,這樣做會冒犯美國原住民團體。
「Bert Blyleven告訴我:「不,才不會呢。Wahoo酋長真的很像Phil Seghi。』」
Bavasi說:「那是球員之間流傳的笑話。我在那兒的兩年,也從沒聽說美國原住民團體有
什麼意見。」
1985年對於Bavasi或印地安人都沒什麼不同。事實上,一切還變得更糟;他們的戰績
是60勝102敗,而Blyleven則為明尼蘇達拿下17勝。
球季結束後,Bavasi宣布Pat Corrales要回來當總教練。
「記者們問我Pat被簽了多久。」Bavasi說:「我說,我和他簽了一輩子。他們看著
我。我說,這是一份『永久』合約。他們開始稱他作『永久的Pat Corrales』。但這不過
是一份為期一年的延展合約(rollover deal),意思是說,Pat的合約每年都會自動續約一
年。我的合約也是。這樣的話,要是你被開除了,你總是可以多拿一年薪水,也沒有人能
說你是在合約期限的最後一年。
「所以我也沒說錯。Pat是被永久聘用的;至少在有人決定開除他之前是這樣。」
(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80.246
推
05/15 17:09, , 1F
05/15 17:09, 1F
Indians 近期熱門文章
37
195
21
46
39
160
13
48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