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跟版主還有大家問問版風 板歸三之三

看板Jeremy_Lin (林書豪)作者 (壞頭)時間13年前 (2012/03/09 01:2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pole0128》之銘言: : 掙扎很久到底要推文還是po文? : 推文恐怕要打好長一串 : 因此選擇po文 : 若有發言不當處 : 請多多包涵 : ---- : 人家說隔行如隔山 : 想不到不同種類的運動討論板 : 也有這樣的現象(驚) : 從2004年雅典奧運開始至今 : 我一直都是棒球迷(鋒迷) : 就如同許多板友所說 : 棒球板或球員板除了討論和分析比賽及技術外 : 也都非常歡迎分享照片(大家也樂於被閃) : 我相信看棒球的女性球迷不會比看籃球的少 : 但一直以來都有很好的平衡 : ------- : 回到籃球板 : 本以為應該狀況差不多 : 想不到分享與討論照片對部分球迷來說是一種負擔 : 我沒有任何貶抑 單純太意外 : 意外不同運動的球迷間的文化差這麼多 : ----- : 我是女性板友 : 從國中我就喜歡打籃球 : 也喜歡看人打籃球(但僅限看現場 對NBA SBL一直沒有特別注意) : Jeremy 剛爆紅時 我也沒有馬上成為球迷 : 透過一些場外的報導和訪問 : 他的品格與態度才著實讓我成為他的球迷 : 對我來說品格與態度的養成遠比球技還難 : 我知道他的球技不是頂尖的(非常不錯) : 但他的人格絕對稱得上 : 我願意像支持鋒哥般的支持Jeremy : 陪他成長、達到頂峰 然後慢慢退化 最後退休 : 就像支持一位好朋友 : 他好 給與他掌聲 : 他不好 陪他一起檢討、反省和改進 : 就這麼簡單而以 : ----- : 對於原po的看法大致上是認同的 : 過度的幻想和非理性 確實讓人不舒服 : 只是 度量"是迷妹或腐女"這把尺 又該如何訂定?(板主已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 這樣的論調讓許多女球迷不敢再發言了 : ------ : 從Jeremy開版以來 : 就跟許多板友一樣 : 很仔細看每一篇文章 : 對於專業的技術一點都不懂 : 不斷的學習 : 不敢亂發言 : 偶爾有幾篇輕鬆的圖片文 : 終於可以插上話 推個文 擁有一種參與感 : 只是沒想這些發言對部分造成負擔/不舒服 : 真的深感抱歉 : ----- : 我只是想要說 : 不論男、女性球迷對Jeremy的支持和用心是一樣的 : 或許方式、焦點有些不同 : 女性球迷對於專業文也是非常認真的 : 不是只是單純的追星而以 : ----- : 身為棒球迷的8年級生 : 很多男性朋友懂得不見得比我多 : 身為籃球迷的1/12年級生 : 我還有很多要學 : 希望有一天 : 也會"有很多男性朋友懂得不見得比我多" :) : ----- : 文章很長 : 感謝您耐心的讀完 在近期的文章中都有看到你的推文 包含最近白天時段可怕的賽後戡亂時期似乎也有 依照我十分金魚性質的記憶(最近認ID猜反串桶酸民到了有些昏花的境界) 你的推文其實沒有什麼問題 可能是因為我也有些朋友們是可愛的小迷妹,也可能是文章太多了我看很快沒法細細體會 總之,我覺得還好,所以其實也不用太道什麼歉 系列文的原po有些不舒服的地方,我可以理解 因為我也不喜歡那些以前狂跳sorry sorry,但是又不好好練好基礎律動的大迷妹大迷弟們 但這就是社會,這就是群體,每個人表達喜歡的方式不一樣 光是男女生的表達方式就不同了 明天是星期五,也就是新任版主即將產生的一天,不知道是誰,他們會有他們量度的尺 但在他們上任之前,我喜歡讓個人喜歡的方式交給大家各自來表達 你有你的方式,你的style,你所重視的地方 有些人會搜集圖片,有些人會寫文章,有些人開始狂打球,有些人開始狂英文 也有些人開始願意回到教會,也有些人從此學會謙虛與愛隊友,也有些人懂得欣賞東方人 I don't know 球星版本來就是要讓大家來表達自己喜歡球星的方法 每個人因為自己的生長環境和喜好不同,因此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與讚嘆方式 重點還是尊重 也許大家都懂大家都了解大家都認同 但真的很難達到 尤其是 1.連勝狂喜時 2.連敗杜蘭時 唯獨就是要為自己所打出來的文字負責。 也許真的有人真心誠懇地覺得Lin跟Field真的應該在一起,於是你真心地建議而po出了文 那你就必須為可能會被版友們噓爆而負責。 雖然可能你並不會因此而被水桶 就跟在糗爺一樣。 他的文章always會被大家噓爆,但他本人要是親自來版上發文,我們並不會就這樣水桶他 尊重兩個字真的太重了 我比較喜歡體諒 就像Jeremy會鼓勵那些空擋接到他的球但是放槍的隊友一樣 那些之微末節的小體貼,都會讓人更有歸屬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4.140
文章代碼(AID): #1FMEfyVZ (Jeremy_Lin)
文章代碼(AID): #1FMEfyVZ (Jeremy_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