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 林書豪——勵志籃球夢
Jeremy Lin inspires hoop dreams
林書豪:勵志籃球夢
Knicks guard's emergence holds special meaning for Boston Hurricanes players
尼克斯后衛的橫空出世對于波士頓颶風隊的球員們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
By Elizabeth Merrill
ESPN.com
波士頓 – 在哈佛的河對面,這輛運貨車出發的地方,一個年輕人呷了一品脫啤酒,坐在一個酒吧三角高凳上看著平板屏幕上的林書豪。這天是格雷格-馬內吉斯(Greg Maneikis)的23歲生日,今晚 – 好吧,整個這周 – 他都在慶祝,暫時先把他剩下的此生要做些甚么的問題都拋在了腦后。他剛從波士頓大學畢業,最近被一家餐館給炒了魷魚,只好在他原來的高中為做代課老師來掙點錢花。
如今在馬內吉斯的生命里差不多唯一持續不變的事情就是籃球。他每周打三次球,而最近,在他上籃的時候,球場里的人們已經開始叫他杰米里-林。
這是奉承討好,但馬內吉斯沒有明白。一半中國人,一半白人的他一直向往著和運動員們打成一片。他從未和人說過他那亞裔美國人的根源。他曾看見過他在多切斯特的愛爾蘭天主教鄰居如何對待亞裔美國小孩。他們被塞進櫥子里或是被遺忘在球場上。作為一個小孩,有時候人們以為他是拉美裔的,他并不在乎。那會讓他在球場上得到更多信任。
當馬內吉斯大概是11歲時,一天他的叔叔來看他的棒球比賽,一個鄰家小女孩指著他的叔叔問,“誰讓這個中國xx進入這個公園的?”馬內吉斯有兩個選擇。他想要抱住他的叔叔然后責備那個女孩。但他甚么也沒有說。“回首再看那件事,我真希望我當時有勇氣說,‘去你的,那是我叔叔。’”
他又喝了一口酒,看了看時間。很快,這地方會擠滿了他的隊友和家人。
馬內吉斯效力于波士頓颶風隊,那是一支完全由華裔美國人組成的籃球隊。全美國有幾百支這樣的亞裔美國人籃球隊,但直到林書豪出現前,他們從未得到過甚么關注。這很有趣。在短短四周里,林書豪的橫空出世讓體育迷們直面一些種族和文化的成見,而諸如颶風隊這樣的球隊的球員已經與這樣的成見斗爭了數十年了。
“我喜歡他的無所畏懼,”馬內吉斯抬頭盯著電視說。“比方說,看他剛剛在那兒投的那個籃。他把這當作是他最后的機會。他在打他的比賽。我很喜歡。”
一般在波士頓,任何一個凱爾特人蜜組織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紐約隊出現在電視上。但是林書豪勝過了城市對決。一個月,他是全世界的(寵兒)而且他無處不在。在披薩女王(Regina Pizzeria,一家波士頓的老字號披薩餐廳)的益智問答夜,有一支隊伍就名叫杰米里-林,城市之罪。
即使是在這個世界上最重教育的角落,對于林書豪的愛已遠超過了他來自于哈佛這一事實。他是手下敗將,但又不止是手下敗將。他和場上的所有其他人都看起來不一樣,然而他看起來對此如此舒服又如此自信。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全國上下都發生了一些改變。有許多關于街球比賽的勵志故事,膽怯的年輕人們揮舞著肘子吃到進攻犯規。馬內吉斯能感覺到那改變,它也激勵著馬內吉斯。也許他會更加努力地訓練。也許他會明白在他的余生他應該做些什么。
“作為一名華裔美國人最艱難的事情就是在籃球場上你基本上是隱形的,”馬內吉斯說。“即使簡單如一場街頭比賽,你得到了一次投籃機會。如果你搞砸了那次機會,你就再也碰不到球了。”
“我只是覺得我足夠有天賦,我可以去海外打球。看到他的成功真的鼓舞了我,我想再試試打籃球。我看著他所做的一切,然后我想,為甚么我不可以!?”
一個助攻,改變成見
那些成見已經存在了幾十年 – 華裔美國人都一個樣地努力;他們在學習上很變態,而不是體育;他們會變成工程師和數學家;他們肯定不會打籃球……
然后林就出現了,哈佛畢業生,成見殺手。他的出現產生了NBA歷史上最令人振奮 – 同時,對某些人來說也是最不舒服 – 的幾個月之一。前三個周,到處是成見的標簽、標題里鈍感的雙關語和關于分析林書豪的推特,然后是道歉。
也許像這樣一個如此熱衷于給人強加原型模版的體育世界不知道該如何為一個像林書豪一樣與眾不同的人感到高興,一個父母是臺灣人、出生在美國的23歲組織后衛。除了他在NBA的歷史上只有過三個亞裔美國人?,而他們中沒有誰是如林一樣伴隨著無數歇斯底里的激情橫空出世。
但是要是說林給所有的美籍華裔 – 甚至只是所有的美籍華裔籃球運動員 – 都帶來了同樣的鼓舞和認同感,則又是另一種成見了。他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意味著不同的東西。他因各不相同的原因而被人們欣賞。他通過不同的方式影響著人們。
在波士頓,在一個年輕美籍華裔成年人打籃球的破舊小球場上,他代表著希望、炒作和那些未完成的夢。
老家伙
美籍華裔聯盟已經成立了快一個世紀了,它最初是對種族隔離的回應,卡瑟琳-卡內扎-喬(Catherine Ceniza Choy)說,他是一名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種族的副教授。如今,從東海岸到加利福尼亞州,仍有成千上萬的人在美籍華裔籃球隊打球。在一些案例中,這是他們打籃球的唯一的機會。那個叫作颶風的俱樂部成立于上世紀70年代,其時波士頓中國城的商人們決定贊助一群孩子組成一支旅行隊。
對于馬內吉斯的叔叔薩米?莫伊(Sammy Moy)來說,那是一個有著無盡的能量而急于證明自己的男孩最好的出路。那讓他感到自己是某個事物的一部分。山姆大叔被認為是美籍華裔圈里的一個傳奇人物。現在還有關于他飛身救球、射入三分的YouTube短剪輯。
他已經44歲了,現在在颶風的精英隊打球。他沒法對籃球放手。馬內吉斯其實不再叫他山姆大叔了;他幾乎就像是一個很酷的表老兄。當格雷格和他的兄弟查爾斯還是孩子的時候,正是莫伊把他們帶去了颶風的練習賽并鼓勵他們打籃球。
他希望他們的生活可以輕松一些。在莫伊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城里人總在他們下大巴的時候朝他叫嚷著種族誹謗的言論。在球場上他總是最后一個被挑選的人,沒人期待他能打好,比賽結束時莫伊總是累得精疲力竭,他只想借此給人留下好的印象,可他所得到過的唯一贊許卻是,對于一個亞洲人來說他還不賴。
這正是使他堅持前進的東西。即使是現在,當莫伊和格雷格打斗牛比賽,他也會不停地朝他的侄子犯規。他讓格雷格為所有一切而努力。
他說林書豪驗證了亞裔美國人真的能夠打籃球。他熱愛林書豪那自信而無畏的方式。對于籃球場上的亞裔美國人來說,那些是非常珍貴的品質,他說。
他很羨慕林書豪能做到那些他不曾能做到的事。
然而,他仍在繼續與成見作斗爭,即使是在他自己的家庭里。“我在告訴我的母親杰米里-林的事,”莫伊說。“當我說他從哈佛畢業時,她說,那他怎么會去打籃球?”
城外人
布蘭頓-桑(Brandon Sang)從不像山姆大叔一樣偏執。作為一個在皇后街區長大的小孩,他因為要參加而SAT培訓班而不能參與練習。桑沒有打高中籃球賽。他估摸了班里男生的個頭大小然后明白他沒希望了。在他在波士頓東北大學的第一年,有一次他正打著野球,這時有個人過來問他是否愿意加入颶風隊。
它不僅僅是一支籃球隊。它是一個在大學里思鄉心切的孩子的家。他和他的隊友一起出去吃喝玩樂,談論他們的職業生涯。桑在畢業之后回到了紐約,他如今是一名金融數據分析員。
但只要他們在那個地區,他仍然會為颶風隊打球。他仍然和隊友們無話不談。就比如在2月4號晚上,當林書豪從紐約尼克斯名單上的第十五名球員突然搖身變作紐約新星時,他的所感所嘆。
那是在超級碗的前一天,整個紐約城都在注目著小曼寧?和他的橄欖球隊那不可思議的季末大沖刺。桑翹首等待著那場比賽,這時,大概是出于無聊,他拿出了手機看了看尼克斯對籃網的比分。
“哦,哇哦,”桑想。“書豪兄打籃網砍下了25分!”
自(林書豪在)哈佛以來桑就密切關注著林書豪。幾年前,當林書豪還在波士頓的時候,他和一群人過來和颶風隊打過一場練習賽。林書豪統治了下半場,但桑仍覺得他們之間似乎有一些共同之處。和書豪一樣,桑的父親也是一個移民。和書豪一樣,桑也熱愛著籃球。
但對于桑來說學習永遠是最重要的,而事實證明林也時常不得不在體育和他的正規教育中做出選擇。當林還是一個哈佛菜鳥的時候,林有一堂寫作必修課。課上的規矩非常嚴格。每名學生每學期只能曠兩節課,而在一個周四,書豪不得不離校去康奈爾打比賽時,他已經達到限制了。
“老師說,‘你必須得選擇 – 比賽還是上課,’”在哈佛大學與書豪同任校隊雙隊長的道格-米勒說。“那很有趣。杰米里說,‘我們沒法給比賽重排日程,我很抱歉。’”
書豪最后解決了問題,做了額外的功課補上了錯過的那堂課。桑喜歡林書豪,因他的典范證明了亞裔美國人也可以同時擁有學業和籃球。
當桑看到在NBA輝煌騰達的林書豪時,這讓他頗感自豪。他不敢相信他的媽媽也迷上了小林子。她此前一個月從未看過一場NBA比賽。現在,只要一有尼克斯的比賽她就會給桑發短信,最近還問了她兒子擋拆是什么。
“我只是覺得作為一名亞裔美國人,你和他之間會有更多關聯,”桑說。“如今我看見很多人就因為杰米里-林的原因開始看籃球了。”
老父之心
杰森-羅(Jason Lam)也在關注著。據幾名隊友說,他是最以其中國根而感到自豪的隊員。11年前他在一個亞裔美國人錦標賽中邂逅了他的妻子。他在熱身為下一場比賽做準備;而她則朝他走來開始搭訕。
33歲的羅有個叫作阿黛瑞的5歲女兒,他管他自己叫作颶風的老政治家。他知道他的當打之年已然過去了。上個周六,查爾斯-馬內吉斯用一臺新買的老舊運動型多用汽車(SUV)載著半支球隊開了三個半小時去紐約州的希爾本(Hillburn, N.Y.)打Asian Hardwood Classic的比賽。那是這一年中最盛大的賽事,有酒店住,有真實的裁判,還有真實的關注 – 雖然很少。
直到周日,也就是錦標賽開始的那天前羅才能開車趕到,因為他還得上班。他把阿黛瑞帶在了身邊。
羅在他7歲的時候開始打籃球,然后它成為了他最熱愛的事情之一,盡管他很少感覺到歸屬感。他的行為榜樣是斯科特-皮蓬和邁克爾-喬丹,但他看起來和那里的所有人都不大一樣。對了,還有姚明。但他有七尺高,而且不是美國人。
林書豪是第四個在NBA打球的亞裔美國人,前三人中有兩人 – 雷蒙德-湯森和雷克斯-沃爾特斯 – 算得上是融入了聯盟?。他們都有著白人父親,而且看起來顯然和亞裔美國人不大一樣(在上世紀80年代早期留著爆炸頭的湯森說他常常被誤認作是非裔美國人)。“他給亞裔美國人的社區帶來了,”沃爾特斯說,“一些他們從不曾有過的東西。”
羅在1982年移居到了美國,其時他才3歲。他那不會說英語的父母得工作很長時間來養家,所以還是小孩的羅見父母的次數并不很多。籃球填滿了空虛,但它也同樣也帶來了一些新的障礙,使得他在他的新家感到不大舒服。
他無時不刻被人嘲笑著。“從前當我走上籃球場時,人們會說,‘這可不是武術錦標賽。你到籃球場上來干什么?’”羅說。“有時候,你會想,‘嘿,我到籃球場上來干什么?’”
但這不僅沒有讓羅喪氣,它反而點燃了他的小宇宙。羅估計林書豪大概也經歷過一些相似的事情。羅不想再過多累述這數十年來微不足道的生活。如今他有了不一樣的夢想。他在機場邊經營了一家旅館,他的愿望很簡單:他想要一個健康的家庭,想讓他的孩子過上好日子。
他要成功了 – 很快。有時候,阿黛蕾繞著房子邊跑便叫,“林三瘋(Linsanity)!”她會有很多行為榜樣,那些人會向她展示她可以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情。
遺世獨立
在他為颶風隊 -- 一支主要因為山姆大叔他才加盟的球隊 – 效力之前很久,自他還在牙牙學語之時,查爾斯-馬內吉斯(Charles Maneikis)就開始看波士頓凱爾特人的比賽了。凱爾特人每進一個球,他就會和他的哥哥格雷格擊掌相慶。
他并不需要一支全是亞裔美國人的球隊來讓他找到歸屬感。查爾斯似乎一直很能融入美國。他上了波士頓拉丁學校(Boston Latin),而且曾是高中校隊的隊長,這可絕非易事。波士頓拉丁學校是一所—學校,它專注于卓越的學術。撰寫《獨立宣言》的那五個人就來自這里。它成立于1635年,乃是美國最古老的公立學校,而且每年都向哈佛輸送大量畢業生。
從白宮上下到大蘋果城的熙攘人群,每個人都被他迷住了,而現在杰米里-林也許還贏得了更多意想不到的球迷。艾米-蔡(Amy Chua)去年曾以一本關于美籍華人的家庭教育的書引起了轟動,她說有林書豪的每場比賽她都看。她稱這名紐約尼克斯的組織后衛“很酷”。
楚是一名耶魯大學的法學教授,她因她的著作,《虎媽的戰斗圣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而享有盛名。在書中,她描述了中國的父母怎樣用老套而一成不變的方法養育出極其杰出的孩子。楚是一名嚴厲的母親 – 她的父母也是那樣 – 她不允許她的女兒出息通宵派對,打電視游戲或是任何一門成績低于A。他們不能選擇他們的課外活動,這正是她對于林書豪的狂熱看起來相當反常的原因。
“我被他吸引住了,”她說。“我覺得他有那么多的力量和勇氣。我覺得他就是一個偉大的行為典范。做你自己想做的人,但也不能做一個哀訴悲嗥者。”
林是這十年以來第一個進入NBA的亞裔美國球員,而那是有原因的,楚說。其中最明顯的一個就是亞裔美國父母非常強調學習。尤其是那些第一代移民,她說。他們往往會為溫飽和生存擔憂。他們不想讓他們的孩子一生奔波勞碌,而且基本上都不會把職業體育作為職業生涯的選項之一來考慮。
她在報紙上看見了林童年時的照片,年輕,笨拙,又與眾不同,而且它讓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楚的父母剛遷來美國時一無所有,在他們最初的日子里甚至都沒錢換取溫暖。林書豪的父母自臺灣來到美國,同樣也經歷了一段卑微困頓的開始。“我與那個家庭有那么多相關聯的地方,”她說。
楚說她的書帶來的許多強烈反響來自于那些根本沒讀過它的人,這些人僅僅在《華爾街日報》上看到了一個頭條寫著,“為什么中國媽媽們更優越”。實際上在書的末尾她有軟下來,她允許其女兒露露放下了小提琴,即使她還在朱莉亞音樂學校(Julliard)學習,同時還要打網球。
“對于我來說,重要的并不是分數或者小提琴,”楚說,“重要的是信任你的孩子,不要讓他們放棄,同時教他們變得堅強而有韌性。對我來說,杰米里-林則具體地表現了那些。”
-- 伊麗莎白–梅林(ElizabethMerrill)
曾就讀于山石大學(Stonehill College)的查爾斯比格雷格大兩歲,蓄著山羊胡還長著雀斑。他說他與他的亞洲之根沒有什么關聯。從前當那些大學球員們拿亞洲小孩尋開心,甚至用上種族誹謗時,他們從未想到這會使查爾斯感到窘迫,盡管他就站在這兒。他們并不那樣看待他。
“在我15歲之前我都從未意識到我的媽媽看起來像亞洲人,”查爾斯說。“然后有人看見了我媽,然后他們告訴我說,‘等等,你是亞洲人?’然后我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一直把她看作是個白人女性。”
颶風隊的伙計們是他唯一一起出去尋歡的亞裔美國人。他沒有停下來去想杰米里-林是怎樣怎樣毀滅那些成見的。也許那是小孩子才會想的事情,他說。但他快25歲了,而且對于他的處境感到很舒服。
但查爾斯是唯一一個致力于團結颶風隊、組織旅行、籌集資金和給隊友們發郵件以編制人員的人。有時候,他得追著他們的屁股跑。他們都是成年人了,各有各的生計要忙。這是個苦差,但他一直在做。
“我做這些因為我的叔叔做這工作做了很久,”他說。“這個俱樂部已經成立很久了。我感覺如果我停止操勞,俱樂部也不再有了。”
林密的爭辯
城郊往返列車在女王披薩店外一閃而過,但格雷格和查爾斯并沒有注意到,因為他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了。颶風隊的教練艾迪-李(Eddie Lee)剛剛到,他來為格雷格-馬內吉斯慶祝生日。他們管李叫作“千克李(Kilo,有千克的意思)”,因為他是個大塊頭。在高中打球的日子里,千克李很強硬。他曾在克里夫蘭與克里斯-韋伯和很多其他響當當的人物對位過,而且很顯然他招架住了。
李是個韓裔美國人,他想告訴這群人 – 也包括山姆大叔 -- 一個故事。一天他在外面站著,這時有人開車經過并大喊著,“林這尼瑪的書豪!”他覺得那很有意思,它證明了每個亞裔美國人都是林粉。
李有點兒自作聰明,他想在過去幾周人們是不是有點兒太敏感了。他說他今天看到一篇他覺得很有意思的,關于一個憤怒的亞洲小伙的文章。它寫道,“你玩兒以B開頭的球類運動?你咋不打A+的球呢?”
“它很有意思,”李說。“它是個笑話。我想它很適合大眾口味。亞洲人不應總是被人嘲笑。這很無知,但讓我們來談談吧。不要讓它變成,比如說,仇恨的罪行了。”
他的父親開過一家干洗店,這是一種成見,但也是事實。在籃球方面,他說有很多惱人的成見,那些說亞洲人又小又慢在場上不知所為的成見,但那些成見已經被揭穿很多年了。
李深知一個像林書豪一樣的人可以做什么,因此他追隨著林書豪。但他對于那些天花亂墜的宣傳和高入云端的期待很是擔憂。他想看到書豪成功,但那還需要更多更多大堆大堆的努力。李傾向于實用主義,但他同時也很驚訝于已發生的事情。他曾在波士頓大學上學,當時他還想在籃球隊接著打。但他的父母想要他更專注于學業,然后,那個對那么多的亞裔美國人聲稱他們沒法做到(學業和籃球并重)的懷疑悄悄蔓延開來。
他組織與各種各樣的球隊打友誼賽 – 白人,非裔美國人 – 因為他想要颶風隊得到挑戰并變得更好。“我敢肯定格雷格一定告訴了你那些關于斗牛賽的故事了,”李說。“你打的是非裔美國人還是白人這并不重要。你得到一次投籃機會。他們會傳給你一個球,如果你搞砸了,那么在剩下的比賽里他們都不會再給你傳球了。”
李看了看他頭頂的電視,看到尼克斯正被狠操。朋友們吃完了披薩,話題轉向了勒布朗-詹姆斯。
對陣熱火的最后四分鐘飛逝而過;查爾斯看了看他的手機,宣讀出了林書豪的數據 – 11投1中,3個助攻外加8次失誤。
格里格很快頗富激情地指出尼克斯打的可是NBA中最身體最火爆的球隊啊。
當山姆大叔離開,格雷格就是房間里最堅實的林書豪捍衛者。查爾斯說他完全同意一個月前弗洛伊德-五月天?在推特上對林的評論,那條評論說林被這樣大肆宣傳的唯一原因就是他是個亞洲人。查爾斯說,他相信這90%是正確的。
格雷格認為林書豪是個能鼓舞人心的人。因此他們各自保留了意見,直到深夜,很顯然桌上還有至少兩個人并不信服林書豪將在今后幾年中成為NBA的一股力量這一說。但他們會一直關注的。
他們沒法停止關注,因為打心眼兒里講,他們都希望格雷格能贏下這場爭論。
譯注:
? 請注意這里作者說的是亞裔美國人也就是Asian American,指有亞洲血統和美國國籍的人。網上很多報道不負責任把亞裔美國人當作是亞裔球員以混淆視聽。作者的說法應該是無誤的,http://www.ocregister.com/sports/lin-264953-nba-american.html此文可作一證。在林書豪之前NBA共有三名亞裔美國人;林書豪的虎撲百科http://wiki.hoopchina.com/w562.html上寫道“在2010-11賽季之前效力過NBA的亞裔美國球員有三阪亙(Wataru Misaka), 雷蒙德-唐森(Raymond Townsend), 科里-甘尼斯(Corey Gaines), 雷克斯-沃特斯(Rex
Walters)和羅伯特-斯威夫特(Robert Swift)”,
但經譯者考證,羅伯特-白人最后的希望-斯威夫特似乎和亞裔沒有半毛錢關系,只不過近年淪落到日本聯賽打球而已;而關于Corey Gaines只找到了此君在NBA的稀少數據,沒有任何文章有提及,有興趣的筒子可以自行google之。因此,虎撲百科上的說法是有問題的,基本可以確認在林書豪之前NBA共有三名亞裔美國球員。
? 伊萊-曼寧(Eli Manning),美國橄欖球選手。是紐約巨人隊當家四分衛,曾榮獲2004年NFL狀元秀、2008年和2012年超級碗MVP。曼寧出生于一個四分衛世家,他的父親阿奇-曼寧(Archie Manning)曾效力于新奧爾良圣徒隊,曾經作為密西西比州大學司職四分衛,并且在14年橄欖球職業生涯中兩次入圍全明星賽;長兄庫珀-曼寧(Cooper Manning)也曾在橄欖球場上叱?風云,但由于傷病早早退役;二哥佩頓-曼寧(Peyton
Manning)曾四奪NFL常規賽MVP,還在2007年奪得超級碗MVP。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分衛。伊萊-曼寧是曼寧兄弟中最小的。2012年2月5日,他帶領紐約巨人隊擊敗愛國者隊登頂。
? 這三名球員中,三阪亙(Wataru Misaka)是聯盟歷史上第一個“非白人球員”,這個身高5尺7的日美混血鬼子曾在大學帶隊奪得NCAA冠軍從而進入了猶他名人堂,于1947年被紐約尼克斯在第一輪選中(當時聯盟還叫作BAA,美國籃球聯賽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但只打了三場就被踹出了聯盟(疑是政治原因),統共得到7分外加7次失誤。
畢業于UCLA的雷蒙德-唐森(Raymond Townsend)是個菲律賓裔美國人,其父是非裔美國人,其母則出生于菲律賓的八打雁省(Batangas)。他于1978年第一輪第22位被勇士隊挑中,兩個賽季后轉會步行者。打后衛的他生涯共打了154場比賽,場均能得4.8分,1.1次助攻和1.0個籃板。
日裔球員雷克斯-沃特斯(Rex Walters)于1993年第一輪第16順位被籃網挑中,這名后衛在其長達7年的職業生涯輾轉于籃網、76人和熱火,期間曾做過阿倫-艾弗森的隊友。共出場335場比賽,拿到了1547分、569個助攻另有322個籃板和129次搶斷。他的生涯巔峰在96-97賽季,該季他場均能貢獻6.8分、1.9次助攻和1.8個籃板。
? 好吧我神翻了,弗洛伊德-梅威瑟爾(Folyd Mayweather Jr.),次重量級拳擊運動員,綽號“漂亮男孩”的他職業戰績:39戰全勝,25場KO勝,是當今世界最具拳擊天賦的拳手之一。身體柔韌性好,速度快,腳下移動靈活自如,體力充沛。
注:原文地址如下
http://bbs.hupu.com/3402564.html
本人也很喜歡他
這篇文章翻譯得很不錯
轉來跟大家一起欣賞一下。
--
請叫我大炮。
She lick me like lollipop.
喜歡拋投
喜歡Tony Park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61.162.23
噓
07/15 21:46, , 1F
07/15 21:46, 1F
Jeremy_Lin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