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休士頓火箭隊之【Motion Offense】
看板Jeremy_Lin (林書豪)作者KenRock (BasketBall Thug)時間12年前 (2013/04/22 01:22)推噓31(31推 0噓 86→)留言117則, 17人參與討論串1/1
【前言】:
不論是在板友間或者外電中常提到火箭隊今年常用的戰術:「Motion Offense」。
之前也看到某Z大的戰術講解文,感到十分佩服。
剛好最近找到的一些資料,除了自己增廣見聞外,也希望能夠與板友分享,
希望有助於各位板友了解今年火箭隊的戰術主軸,
或許對於教練或者球隊本身的看法也有更進一步的理解與不同感想也不一定。
(*註:以下資料皆網路查詢所得,非本人撰述,在文章尾端會附上出處,歡迎指教與討論。)
(*註:除簡單介紹戰術外,會邊介紹邊用影片引導閱讀。)
----------------------------------------------------------------------------
請按PageDown
----------------------------------------------------------------------------
「Motion Offense」
----------------------------------------------------------------------------
第一章【認識Motion Offense】
Motion offense是一種結合各種籃球技術所設計出來的流動性進攻戰術,
它包含一切籃球進攻所需要的元素,它是一種根本,一種融合所有籃球觀念而轉化的基礎
戰術,Motion offense並非一成不變的,它可以依據任何事先制定好的原則,
來產生多重的變化。
-----------------------------------------------------------------------------
《五大好處》:
1.難以預測和偵查
它是多變的,相較於固定戰術(set play)的死板和容易識破,
它是可以根據使用情形加以微調成更佳的戰術系統。
2.更好的開發球員基礎
在籃球技能發展方面來說,Motion offense包含了一切的籃球基礎,
經常練習可以更全面的發展球員個人技術。
3.完整的適應性
擁有可與不同種類進攻戰術相結合的強大基礎,同時也可很好的適應不同類型
的防守,只需要調整一部份的進攻原則即可,不會有難以適應的情形產生。
4.效率和節省時間
Motion offense包含了一切籃球所需的基本技術,一旦確立遊戲規則和進攻原理,
就鮮少需要再花時間去特別規劃專門練習(包括motion本身和基本技術),
你試著想像這節省了多少時間,可以拿去練習其他不足之處。
5.延伸的效益
例如練習3 VS 3防守時,可以用3 VS 3 Motion offense去進攻,這代表了在練進攻的同時
也練到防守,在練防守的同時也練到進攻,Motion offense的可變性也帶來了一些好處,
加上包含了一切的籃球基礎技術,讓防守不易預測又可鍛鍊到球員對各種基礎進攻技術的
防守適應性,而多變的防守相對也提升了Motion offense的進攻適應性,
長期來說,這是一個雙贏的做法。
--------------------------------------------------------------------------
第二章《空手跑位的應用》:
空手跑位(off ball cut)是最基本的無球跑動進攻技術,
這一篇主要是說明4-out 1-in Motion offense裡較常使用的外圍空手跑位,
以及跑位應用上的原則制定。
為了不使混淆,僅先說明無人掩護下的空手切入,
包括V cut、Give & go(inside cut)、Back cut(back door cut)、Shallow cut
等基本跑位方式。
(*註:空手切入介紹均以3人單側進攻圖展現)
◎ V Cut:
在籃球技術裡屬於基礎中的基礎,要接應隊友的傳球前,必須先將防守者
帶往籃框方向,以胸口正對著防守者後,迅速迎球跳出接應,
意即『壓縮→擺脫』的動作過程,一般在定點接應傳球前均會做此一動作。
圖解一:http://pic.pimg.tw/ivan1119/4a44df61c679a.jpg


(*註: 簡單說就是一種:無持球員,簡單利用前後空手跑位產生的空間,
藉此擺脫貼身的防守者,而讓隊友得到可以傳球的空間。
因來回跑位的路徑類似"V"字,故得名"V-Cut"。)
◎Give & go(Inside cut):
是傳球後立刻往籃框方向切入要球的動作,傳球後立即切入,
對於過度阻絕或試圖抄球的防守來說,是一種有效的進攻技術,
也可如下圖(二)&(三)所示往反方向踏2步後再迎球邊切入(Front cut)。
圖解一:http://pic.pimg.tw/ivan1119/4a44df6492ff9.jpg



影片範例:http://0rz.tw/v7AgZ
(*註: 影片中K.MARTIN帶球過半場後,傳球給高位中鋒後,
立即空切至籃下,接獲中鋒傳球立即上籃 = 2AND1。)
◎Back cut(back door cut):
圖解一:http://pic.pimg.tw/ivan1119/4a44df68158d9.jpg


圖(一)&(二)看起來與Give & go很像,其實是有點差別的,傳球後並不是馬上切入,
而是往傳球方向跑動(可接遞手傳球),遭防守者阻絕(deny)後,
立即變向往籃框方向切入。
圖解三:http://pic.pimg.tw/ivan1119/4a44df6ccb49d.jpg


圖(三)&(四)則是在轉換邊傳球(reversal pass)時,
先做個V cut接應傳球,如被阻絕防守再變向往籃框切入。
影片範例:http://0rz.tw/3BzC4
(*註:一樣是K.Martin,接獲傳球後帶球往邊線走,L.Scola作個單擋,
K.M切入路徑遭兩位防守者阻絕(DENY),先佯投吸引防守者更靠近後,
馬上回傳給SCOLA,立即往籃框空手切入(開後門),接獲傳球上籃得分。
◎Back cut(dribble entry):
同樣是Back cut,不過卻是在運球模式下發動的,這在Motion offense裡是很重要的一環,
當持球者要傳球給接應者卻被阻絕防守時,如防守者不自動開後門也不去掩護,
就可以利用運球來暗示接應者,你該開後門(back cut)了,用以保持球和人的流動,
這種狀況也常出現在轉換邊線傳球和掩護切出後。
圖解一:http://pic.pimg.tw/ivan1119/4a44df71f2260.jpg




影片範例:http://0rz.tw/JaoV4
(*註:這次換C.Budinger。
首先後衛傳球給高位中鋒後,沉底作勢要幫原本就埋伏在底線的C.Budinger作單擋,
讓C.B往45度角三分線空手切後出手。但防守者(對位C.B者)開始就貼得很近。
而且可以看到小小的空間卡了三個人(對位中鋒+後衛+CB),所以高位中鋒並不好傳。
故C.B作勢往三分線跑了一步,立即反向走底線開後門,接獲傳球上籃得分。
這個PLAY差別就在中鋒沒有運球,但意思到了不用太拘泥拉 冏。)
重點在於"當持球者要傳球給接應者卻被阻絕防守時"的跑位,可看更多範例如下:)
影片範例:http://0rz.tw/81tBk & http://0rz.tw/wV7jh (Noah這個就有運球了)
◎Shallow cut(dribble entry):
可以應用在弱邊跑動換位上,也可利用Dribble entry來發動,
使用情境與Back cut時相同,或是在戰術執行上需要專門製造某位球員的攻擊機會,
而必須交換落位時。
圖解一:http://pic.pimg.tw/ivan1119/4a44df7d42bf6.jpg


影片範例:http://0rz.tw/SkDbb
(*註:其實就是利用持球者與被傳球者間的跑動,讓持球者與被傳球者交換落位。
影片中只有兩人,照理說高位應該還有站一個人,
當持球者往原先被傳球者所站位置跑動時,
被傳者則同時往高位跑,藉由高位單檔後,往弧頂移動,接獲傳球,出手。
其實現在的火箭隊的HARDEN常用這種方式,在弧頂投三分。)
【結語】:以上幾種在無球跑動下的空手跑位方式,是在Motion offense裡經常執行的,
具有調整落位、延續攻擊、創造人球快速流動的功能,將之組合起來,
搭配制定好的空間落位原則,4-out 1-in Motion offense的基本框架就出現了。
------------------------------------------------------------------------------
第三章《空間落位和跑動原則》:
◎永遠維持四角平衡,球員和球員間維持12~15呎的良好間距,
空手跑動和掩護變化後,避免單獨產生強/弱邊3人落位的情形。
◎在大部份狀況下,超過1秒沒接應到球,就該再次進行空手跑位或無球掩護。
◎當隊友空手跑位後,其他進攻者應填補落位缺口。
《運球原則》:
◎暗示隊友開後門時運球。
◎調整空間落位時運球。
圖解一:http://pic.pimg.tw/ivan1119/4a44df80a6e2d.jpg

(*註:圖一是4-out 1-in Motion offense的正常落位圖,以及各自的移動區域,
虛線代表的是兩邊底角的球員儘量在虛線以上和罰球延長線以下間活動,
這樣可以創造禁區內較大的活動空間及補防難度。不過在虛線以上活動也不是絕對,
可以依照當時場上的情況來做適當的調整,灰色區域都是可能的活動範圍。)
圖解二:http://pic.pimg.tw/ivan1119/4a44df8390690.jpg


(*註:圖(二)&(圖三)所示,四角落位也可以是歪斜的,前提是必須保持良好的間距,
如圖(三)的O2和O4落位套用在圖(二)上,O1和O2的空間就會過大,
容易造成傳球和聯絡上的困難。)
-----------------------------------------------------------------------------
《空手跑位的應用之籃球小術語》:
Motion offense: 移動進攻、動態進攻
4-out 1-in Motion offense: 4外圍1內線之動態進攻
Off ball cut: 空手切入
V cut: V字切
Give & go(inside cut、basket cut): 給了就走(內線切、向籃切)
Front cut: 前切
Back cut(back door cut): 後切(開後門)
Shallow cut: 淺切
Deny defense: 阻絕防守
Reversal pass: 轉換邊傳球
Dribble entry: 運球模式
Space & balance: 空間和平衡
Fill the open spot: 填補落位缺口
Read the defense: 解讀防守
Triple threat: 三重威脅
------------------------------------------------------------------------------
第四章【無球掩護的應用】
無球掩護(off ball screen)亦稱空手掩護,在Motion offense裡佔有很高的使用比例,
甚至我們可以說Off ball screen就是Motion offense的代名詞也不為過。
首先介紹在Motion offense裡會使用到的三種無球掩護方式,
以及各自的掩護變化走位(screen away)。
◎Cross screen:
Cross screen是在罰球線上方發生的橫向掩護,當側翼球員將球傳到底角時,
就可以選擇往弱邊側翼執行Cross screen。
圖解一:http://pic.pimg.tw/ivan1119/4a8e5c0129510.jpg

(當O1確實掩護到X2,O2選擇掩護後切出外圍接應,
O1可選擇拉到外圍填補O2原來的位置(screen & pop),防守者交換防守時也可選擇掩護後
空切(screen & roll)或是假掩護(slip(fake)screen)。
圖解二:http://pic.pimg.tw/ivan1119/4a8e5c03a4251.jpg


(如O2選擇掩護變化(screen away)往內線繞切(cutting inside)或後切(back cut),
O1必須掩護後拉回原落位(back to original position)。)
影片範例:http://0rz.tw/Q0gMJ (第一個為:SCREEN & POP 第二個:SCREEN + CUT INSIDE)
(*註1:攻守球權轉換時,T.PARKER直接將球傳過半場交給底角的2號球員,
PARKER沉底到罰球線附近與12號球員作交叉掩護(同時2號球員傳給弧頂的7號球員),
PARKER與12號球員交叉掩護後,SCREEN & POP 往三分線走,接獲傳球。
"此時"這個CORSS SCREEN就算一個段落。後續都是無空檔出手後再延伸,再掩護。
(*註2:同樣的是PARKER,先傳給側翼的球員,一樣沉底但是沉得更深,
一樣是側翼球員傳給弧頂球員,等PARKER交叉掩護結束後準備傳球。
差別在於交叉掩護錯位後,防PARKER的防守者沒接緊,
讓PARKER CUTTING INSIDE得分。
(心得:強如PARKER得控衛,也不是每球都持球打P&R或是持球組織進攻,
對於無持球時的空手跑位(切),利用掩護的走位也十分重要。
誰說控衛就一定得持球發動進攻?)
◎Flare screen:
Flare screen一般是出現在後掩護的大角機會,具有較大的隱蔽性,
是替球隊中射手掩護的主要方式之一。
圖解一:http://pic.pimg.tw/ivan1119/4a8e5c06871ea.jpg

(O1傳O2,O3後掩護O1,O1向後跑位到接近底角的位置,如掩護確實或遇交換防守,
O3掩護後空手切向內線,也可選擇Pop out接O2傳球。)
圖解二:http://pic.pimg.tw/ivan1119/4a8e5c080a938.jpg

(如X1阻擋O1往大角的路線,O1可選擇往內線前切(front cut),O3則要Pop out接O2傳球。)
圖解三:http://pic.pimg.tw/ivan1119/4a8e5c09b21ec.jpg

(如X1沉退防守,O1可選擇使用V字切(V cut)接球投籃,O3稍等1秒替O1設置定位掩護,
如O1無法接球必須跑位到原來後掩護設定的底角,O3則Pop out接應,
如遇交換防守O3也可選擇往內線空手切(slip)。
影片範例:http://0rz.tw/9TW0s (內含非常多本季火箭的PLAYS。)
(*註:簡單解釋就是利用罰球線附近的掩護,造成"持球者"與"被傳球者"間
有大角度的傳球路徑與投籃空擋。)
(心得:本季火箭隊也用很多,只能說這種戰術真的也不太需要控衛,
只要傳球者的籃球智商夠,判斷果決,傳球不要太差,都能發動。
而重點是空手跑位,落位,掩護者的掩護時機與傳球時機。)
還有一個大重點,持球者吸怪能力要夠強,才容易造成被傳球者的空檔出現。)
延伸閱讀:http://0rz.tw/y8WET )
◎Down screen:
Down screen是很常使用的向下掩護方式,一般都是單人或雙人掩護,
較少出現三人掩護的情形,三人掩護大都是以一個雙人掩護和一個橫向掩護構成居多。
圖解一:http://pic.pimg.tw/ivan1119/4a8e5c0b458ea.jpg

(O1傳O2後向下掩護O3,O3藉掩護切出側翼,O1可選擇Pop out到外圍,
如遇交換防守可選擇往內線空手切(slip))
圖解二:http://pic.pimg.tw/ivan1119/4a93accf5f4ac.jpg

若X3在前防守(overplay),O3可選擇往內線後切(back cut),
O1則拉回原落位(back to original position)
圖解三:http://pic.pimg.tw/ivan1119/4a8e5c0ee0cd9.jpg

如O1確實掩護到X3,而X3採用由後跟隨防守(follow),則O3可以選擇向內線切入
(cutting inside),也就是執行一個捲曲切(curl cut),O1掩護後拉回原落位
(back to original position)
圖解四:http://pic.pimg.tw/ivan1119/4a8e5c108b1d5.jpg

如X3採取穿過防守(slide through),
O3切出後可利用掩護者(screener)向後擺脫(flare move),
O1可選擇掩護後拉回原落位(back to original position)或往內線空手切(slip)
影片範例:http://0rz.tw/Msyh4 & http://0rz.tw/tOCJ0 & http://0rz.tw/D32ZO
(*註:只針對第一個PLAY。同樣是K-MART。
持球者帶過半場往側翼強邊走,此時KM空手切沉底往SCOLA方向作準備DOWN SCREEN
持球者將球傳給上弧頂位置接應的球員,此時KM跟SCOLA完成SCREEN,球交SCOLA,
此時大家都以為SCOLA要背框單打,但籃底下的KM突然往罰球線方向啟動,
再與隊友作一個DOWN SCREEN後,空檔拔起出手兩分入袋。)
(心得:這個PLAY,仔細看最後守KM的對位球員,他一直在看SCOLA準備補防。
其實SCOLA非常重要,重要性不下FLARE SCREEN的HARDEN,
如果低位者威脅不大,防KM的那個就不用分心想要補防,
沒注意到高位下來作DOWN SCREEN的人,導致被單檔後失分。)
一個好的低位單打者在球隊的戰略要性,跟他的單打能力同等重要!
而現在的火箭隊有誰有如SCOLA這種有低位有中距的球員呢?
-----------------------------------------------------------------------------
《無球掩護的應用之籃球小術語》
Off ball screen: 無球掩護
Screen away: 掩護走位變化
Cross screen: 橫向掩護
Flare screen: 後掩護
Screen & pop: 掩護拉出
Screen & roll: 掩護空切
Slip(fake)screen: 假掩護
Slip: 滑(溜)切(換防)
Cutting inside: 往內線繞切(掩護)
Back to original position: 掩護後拉回原落位
Down screen: 向下掩護
Overplay: 在前防守
Curl cut: 捲曲切
Follow: 跟隨(防守)
Slide through: 穿過(防守)
Screener: 無球掩護者
Flare move: 向後擺脫
Staggered screen: 交錯掩護
Double staggered screen: 雙人交錯掩護
------------------------------------------------------------------------------
【心得與討論】
相信大家耐心看完這篇文章後,對本季火箭隊的戰術主軸都有基本的認識與概念。
那為什麼今年可以說是倉促成軍,整隊砍掉的火箭隊會選擇MO來當戰術主打呢?
以我個人的看法,有以下幾個觀點:
◎MO是並非一成不變的,它可以依據任何事先制定好的原則,來產生多重的變化。
相較於固定戰術(set play)的死板和容易識破,它是可以根據使用情形加以微調成更佳的
戰術系統。
◎在籃球技能發展方面來說,Motion offense包含了一切的籃球基礎,
經常練習可以更全面的發展球員個人技術。
◎因Motion offense包含了一切籃球所需的基本技術,一旦確立遊戲規則和進攻原理,
就鮮少需要再花時間去特別規劃專門練習(包括motion本身和基本技術),
你試著想像這節省了多少時間,可以拿去練習其他不足之處。
◎擁有可與不同種類進攻戰術相結合的強大基礎,同時也可很好的適應不同類型的防守,
只需要調整一部份的進攻原則即可,不會有難以適應的情形產生。
(以上皆為原文內容。)
所以說"答案都在影片中",以今年整隊砍掉重練,幾乎到季初才確立整隊陣容,
甚至季中又有大搬風的火箭隊,可以利用上述四點的優點,
來當建軍第一年的墊腳石。
怎麼說?
如果 - 打得好,戰績自然不錯。戰術沒有對錯,只有球員執行力的問題。
如果 - 打不好,反正菜嘛,當作進階進修課程,順便操體能。
結果論來說 - NO.8,出乎意料的戰績之外也證明,
年輕球隊有起有落,狀況也是時好時壞。
但都比季初預測搶狀元好。
(*註:曾有球評預測即使JH來,戰績頂多30W)
(*註:看範例就知道,聯盟很多支球隊都有打MO,EX:SPURS,上季火箭也打不少。
差別在於MO可能是他們選項之一,而我們今年只打MO,重點在於: 有甚麼菜?)
我們今年有什麼菜?(HARDEN來之後)
J.LIN(PG) - 去年林來瘋傷後,本季擔任先發PG。
J.HARDEN(SG) - 去年最佳第六人,熊熊被交易來火箭隊擔任先發SG。
C.Parsons(SF)- 去年砍掉重練少數留下的建隊核心。
P.Patterson(PF) - 去年只先發過一場,有中距但被評為已快到頂的球員。
O.Asik(C) - 去年整季場均時間不到15MINS的防守C,一片不看好聲浪下來到火箭。
BENCH: TDG+SM+CD+DC+MM+DMO+GS+TJ+RW+CA
--
(嘟~嘟~嘟~)
D.Morey: Hey man! 練習的怎麼樣?
K.Mchale: What the f***?! 今年有什麼菜? 今年全部都是"菜"!!!!!!!!!!
--
有人會說,有J.LIN很會打檔切呀。(拳王在哪裡,JJ在哪裡?,那不然DEFINO算NOVAK嗎?
不好意思CD生涯3PT% 0.365,SN 0.433,差很大!)
HARDEN能投能切,又有歐洲步。 (沒KD,沒WB,可以吸怪,沒SOFA幫忙鎖對方後場。)
免強ASIK當IBAKA用補HARDEN防守漏洞,
事實上,是補整隊的洞。(挖鼻孔)
PARSONS又帥又能鎖呀,空手切不錯。(他絕對是頂級綠葉的料,我看好他變S.PIPPEN,
但現在絕對不是獨當一面大將。)
PPT大後鋒一隻。 (低位一點點 = 小鉤射,中距拉開空間還可以。)
ASIK,籃板癡漢,防守悍將,而進攻...BJ4。(季初只希望他扮演好防守禁區角色。)
阿阿阿阿阿,我們有一票PF海呀。 (難道要用最潮的方式,1~5號都PF嗎? 冏)
簡單講完了,你是教練,你是GM,你怎麼辦?
就靠年輕又有籃板癡漢多打快攻,半場就EO和MO不然怎麼辦?
(以上純粹自己聯想的)
我,身為林來瘋的見證者,也是林書豪的球迷。當然很想看他在HOU打P&R呀
(季初我也是抱著這種期待,跟著他從NY來到HOU的。)
而事實是甚麼?
◎LIN傷剛好,而事實上,季初看來爆發力跟FINISH能力,暫時沒去年好,
而且比較沒裁判愛。
◎我再套用戰術大師Zeka6721的話:「以現在的火箭隊要Lin主打擋拆後尋找空檔分球根本
就是要害他,首先火箭隊空手走位不良,切入後外圍不容易有空檔,
射手站位角度不對或離防守人員太近下場,就是失誤收場或是勉強出手。」
原文網址:http://www.ptt.cc/bbs/Jeremy_Lin/M.1352837138.A.305.html
◎重申一次: 拳王在哪裡? JJ在哪裡? ASIK或者SMITH或者PF海不行嗎?
或許可以,絕對不是本季,因為....
◎簡單結論:以季初J.LIN的狀況和球隊整體狀況來說,
若以球隊利益作第一考量,以P&R為主的戰術主軸與延伸,絕對不是"首選"。
(*註:可參考ZEKA大原文,P&R並不是兩個人的事情。
同樣的,籃球是五個人在打的運動。
但是,事實上,本季火箭隊也是有在用,或者說融入在MO裡面。)
(*圖解:http://0rz.tw/1AjLf,檔拆佔球隊12.6%,
J.HARDEN:31.41%,J.LIN:20.04%。)
那今年MO打得如何呢?
◎這個問題又回到MO是甚麼?若忘記得話,記得再往上爬文一下。
◎而我自己的感覺,今年的火箭隊攻勢: A.攻守轉換時的快攻。
B.半場作戰時,主要在於ISO和MO之間游走。
C.HARDEN在場上時,會看時間點CALL ISO。
D.通常跑MO時,用SPOT UP跳投結束的方式居多。
(*圖解:http://0rz.tw/1AjLf,ISO其實只佔本季球隊的10.8%,
但常發生在關鍵時刻,所以會被放大,而HARDEN就佔了52%,LIN則為16%。)
◎再來,又是ZEKA大師的文章了,大家務必拜讀。http://0rz.tw/EkENq
而我擷取一段話:「我的看法就是有槍不開沒人會怕的,
台灣警察有槍你上去甩他一耳光他也不會開你槍,
流氓拿改造手槍命中率超差,但沒人會願意去試試他準不準,
要想讓人留LIN在場上首先要先把拿到球馬上找人傳的習慣改掉,
攻擊第一有空檔就要出手三分就算不進也有意義的。」
◎看完了以後,我假定你有看我發的文,關於LIN季後的訓練菜單,
他的投籃專屬教練有特別提到,LIN在投籃時準備動作太多也太猶豫不決。
而如果你有在FOLLOW"季初"的比賽,再看看上面那篇文章。
◎季中的TDG防守真的比較好嗎?PB防守比較好?
所以留在場上? 所以留在第四節?
我的想法:「Maybe;Maybe Not。」
但能肯定的是甚麼? - 季初手感不好又猶豫不覺的LIN,會變成球隊戰術主軸"MO"中。
拉不開空間的(不好意思)...拖油瓶。
◎我們再回到MO本身:
MO是並非一成不變的,它可以依據任何事先制定好的原則,來產生多重的變化。
相較於固定戰術(set play)的死板和容易識破,它是可以根據使用情形加以微調成更佳的
戰術系統。
看得好膩的一句,他代表甚麼?
我們在看highlights的時候,都是看到結果。
但是真正在場上的球員,只有他們知道事實是甚麼。
事實是MO本身的原理,都是利用簡單的籃球觀念:跑位,落位,掩護,拉開空間等等方式。
去創造得分的機會,而McHale也說過:球隊很少跑SET PLAY。
因為這種戰術本身就是如此,沒有絕對指定誰要出手或誰該出手,
只有臨場對跑位,落位,掩護後的臨場反應。
即使一個PLAY打不掉,再重來繼續跑。
但有空檔該投不投,就是浪費這10幾秒的跑位。(LIN)
不管進不進,空檔跑出來了,就是投。不然幹嘛跑?!
但拿球突然停住想ISO,投進 = 好球
投不進 = 沒關係一哥,
一整個晚上打鐵 = KOBE都被幹了,
還況Harden。
但總得來說,LIN&HARDEN今年表現算是不錯的,菜嘛~(笑)。
這是我對LIN與HARDEN在球隊戰術中,簡單的看法。
而對於LIN我要再多提一點,就如我上面原文中的範例影片: http://0rz.tw/Q0gMJ
即使強如PARKER,也不是每球都持球打PNR或是組織,
而空手跑位,C&S,判斷防守者的站位,伺機POP或者CUT或者SCREEN或者...太多選項了,
因為是MO。
請別忘了:Motion offense包含了一切的籃球基礎,
經常練習可以更全面的發展球員個人技術。
LIN是非常有潛力又認真,而且又天生為大比賽而生的球員。
但各方面仍要加強的PG,如果真的要成為獨當一面頂級PG。
不管是打MO也好,打PNR也好,很多基本功都是還要在下苦功的。
加油!
除了LIN和HARDEN之外呢?
我們來看一個數據:
SEASON MINS PTS FG% ASTS 3PT 3PT%
11-12: 28.6 9.5 .452 2.1 60/178 .337
12-13: 36.3 15.5 .486 3.5 152/395 .385
猜到了是誰了嗎?! .......................... 沒錯,本季爆發的C.Parsons!
我覺得他是MO之下最大受益者: A.沒有良好單打能力,但有本隊最佳空手切能力。
B.良好活動籃板能力。
C.本季擁有本隊最高的3PT%。
D.本季3PT出手第三名。(第一為JH,第二為CD。)
如果真的要討論今年火箭隊的戰術為誰設計?
不是LIN,不是HARDEN,是C.PARSONS!!
(以上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翻版必究!哈。)
內線就不討論了,本季根本沒有真正在籃下有統治力的低位者。
能對戰術上有什麼幫助,我想有限,勉強拉到三分拉開空間投三分:
本季PF+C,三分最有威脅性的兩人都不在了: MM (0.381) + PPT(0.365)。
最慘的在後頭,留下來的C+PF,最準的叫:D-MO (0.289),這還要討論嗎? 冏
除了零星的:低位單打(慘) + 高位擋拆(慘) ,
偶而的亮點:LIN切入後分球給C灌籃,檔拆後分球灌籃,阿哩優灌籃(BACK DOOR),
大概就這樣囉。QQ
總體來說,別被HIGHLIGHTS騙了,我們內線還是非常貧弱。但有再進步就是好事囉!
------------------------------------------------------------------------------
打到這邊也累了,弄了一整個晚上,相信你看得也很累,
有什麼錯誤的,請大家不吝指正。
有什麼遺漏的,請大家不吝補充。
有什麼想法的,請大家不吝指教。
有什麼想說的,請大家不吝交流。
謝謝。
(*註:本人僅大學校隊籃球程度,以上資料皆網路查詢。
閱讀後若有不適或造成噁心感,請勿鞭打或餵食,
謝謝XD)。
-----------------------------------------------------------------------------
以上資料出處:
http://0rz.tw/sIczU
http://www.basketballhq.com/
http://0rz.tw/9wz8T
-----------------------------------------------------------------------------
【感想】
最近弄兩篇文章花了我很多時間,一個是火箭隊例行賽回顧與MOTION OFFENSE,
用意無非是讓大家一起回顧也好,了解也好,討論也好。
也是想推廣一個概念:當我們討論或者批評,甚至痛罵單一個球隊or球員or教練時,
是否反求諸己,試著把時空背景之人,事,物。作個整體的了解與吸收。
請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看比賽中,也是:"X"聲連連。連我爸都跑下樓問我:衝三小?!
因為愛,所以在乎,不是嗎?
而情緒的宣洩是必要的,不然活著太痛苦了,不是嗎?
但請偶而回過頭來,再想想,是否事情真如我們表面看到的?又或者有其他面向可以思考呢
我舉例來講:
1)戰術:不好意思,我也只研究了一小部分。還有很多很多需要各位一起來補充的。
但,有沒有發現,ISO只佔了球隊的10%,而HARDEN只佔了50%。
算一下,其實HARDEN也只佔了球隊中ISO比例的5%。
只是緊要關頭時,都他再打,打不好更是會被放大。
那MOREY說過,ISO在NBA很多球隊,都用在LATE&CLOSE的時候,
我想除了秀味十足外,在緊要關頭,太複雜的戰術設計或是傳導都是風險。
尤其適用在"年輕"且"跑位與默契"不夠成熟的火箭隊。
再來看ISO,LBJ也在常緊要關頭ISO。
但他有HARDEN的沒有的BUG體型與身材,甚至運動能力和視野。
故他能吸引兩人或者三人的包夾還可以2and1,或者找到R.ALLEN絕殺。
光身材這點,幾乎佔了50%以上,決定LBJ與HARDEN的ISO成功率了。很現實。
2)教練:我們真的認識Mchale嗎? 除了知道他曾是名人堂等級的球員,
當過灰狼隊GM和教練,來到火箭後也才第二年時間,而第一年跟PG得風風雨雨,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呢? 可以思考一下。
3)球員:除了身為球迷喜愛的明星(J.LIN),或者其他球員外。
其他隊上的隊友,我們了解多少呢?
以隊上最近被討論最火紅的HARDEN來說,
可否想過,如果去年是最佳第六人,而季初被空降來火箭擔任第一人且先發位置,
會有哪些壓力,或者須具備甚麼條件,而他又是如此的有才華但經驗不足呢?
以上,都是拋磚引玉,希望可以讓大家多多思考的。
事實往往都是多個面向的,而我也希望大家盡量保持積極的態度。
來支持自己喜歡的球隊或者球員。
--
J.LIN#7 @ RedNation
Go Go ROCKET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8.55.29
推
04/22 01:26, , 1F
04/22 01:26, 1F
推
04/22 01:30, , 2F
04/22 01:30, 2F
推
04/22 01:35, , 3F
04/22 01:35, 3F
推
04/22 01:40, , 4F
04/22 01:40, 4F
→
04/22 01:40, , 5F
04/22 01:40, 5F
回iswear,當然不可能解釋,也無法解釋,事實只有他們知道。
我只是提供個方向去思考,而我的文章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有更多討論和想法。
如果你有其他的想法也請不吝提出,謝謝你的回覆。
已補上感想。
→
04/22 01:42, , 6F
04/22 01:42, 6F
※ 編輯: KenRock 來自: 122.118.55.29 (04/22 02:01)
推
04/22 02:08, , 7F
04/22 02:08, 7F
→
04/22 02:11, , 8F
04/22 02:11, 8F
推
04/22 02:14, , 9F
04/22 02:14, 9F
→
04/22 02:17, , 10F
04/22 02:17, 10F
推
04/22 02:18, , 11F
04/22 02:18, 11F
→
04/22 02:19, , 12F
04/22 02:19, 12F
推
04/22 02:22, , 13F
04/22 02:22, 13F
→
04/22 02:23, , 14F
04/22 02:23, 14F
→
04/22 02:30, , 15F
04/22 02:30, 15F
→
04/22 02:30, , 16F
04/22 02:30, 16F
→
04/22 02:30, , 17F
04/22 02:30, 17F
推
04/22 06:20, , 18F
04/22 06:20, 18F
推
04/22 07:13, , 19F
04/22 07:13, 19F
推
04/22 07:31, , 20F
04/22 07:31, 20F
推
04/22 07:37, , 21F
04/22 07:37, 21F
推
04/22 07:40, , 22F
04/22 07:40, 22F
推
04/22 08:19, , 23F
04/22 08:19, 23F
→
04/22 08:19, , 24F
04/22 08:19, 24F
→
04/22 08:21, , 25F
04/22 08:21, 25F
→
04/22 08:22, , 26F
04/22 08:22, 26F
→
04/22 08:22, , 27F
04/22 08:22, 27F
→
04/22 08:23, , 28F
04/22 08:23, 28F
→
04/22 08:23, , 29F
04/22 08:23, 29F
推
04/22 08:28, , 30F
04/22 08:28, 30F
→
04/22 08:29, , 31F
04/22 08:29, 31F
→
04/22 08:31, , 32F
04/22 08:31, 32F
→
04/22 08:32, , 33F
04/22 08:32, 33F
→
04/22 08:33, , 34F
04/22 08:33, 34F
推
04/22 08:33, , 35F
04/22 08:33, 35F
→
04/22 08:33, , 36F
04/22 08:33, 36F
→
04/22 08:34, , 37F
04/22 08:34, 37F
還有 41 則推文
還有 1 段內文
→
04/22 08:59, , 79F
04/22 08:59, 79F
→
04/22 09:00, , 80F
04/22 09:00, 80F
(有高手,快拜XDD,)
※ 編輯: KenRock 來自: 122.118.55.29 (04/22 09:01)
→
04/22 09:01, , 81F
04/22 09:01, 81F
→
04/22 09:01, , 82F
04/22 09:01, 82F
推
04/22 09:02, , 83F
04/22 09:02, 83F
→
04/22 09:02, , 84F
04/22 09:02, 84F
→
04/22 09:03, , 85F
04/22 09:03, 85F
→
04/22 09:03, , 86F
04/22 09:03, 86F
→
04/22 09:04, , 87F
04/22 09:04, 87F
→
04/22 09:05, , 88F
04/22 09:05, 88F
推
04/22 09:05, , 89F
04/22 09:05, 89F
→
04/22 09:05, , 90F
04/22 09:05, 90F
→
04/22 09:06, , 91F
04/22 09:06, 91F
→
04/22 09:10, , 92F
04/22 09:10, 92F
推
04/22 09:12, , 93F
04/22 09:12, 93F
→
04/22 09:13, , 94F
04/22 09:13, 94F
推
04/22 09:13, , 95F
04/22 09:13, 95F
→
04/22 09:13, , 96F
04/22 09:13, 96F
→
04/22 09:14, , 97F
04/22 09:14, 97F
→
04/22 09:14, , 98F
04/22 09:14, 98F
→
04/22 09:15, , 99F
04/22 09:15, 99F
→
04/22 09:15, , 100F
04/22 09:15, 100F
推
04/22 09:17, , 101F
04/22 09:17, 101F
推
04/22 09:18, , 102F
04/22 09:18, 102F
→
04/22 09:18, , 103F
04/22 09:18, 103F
→
04/22 09:18, , 104F
04/22 09:18, 104F
→
04/22 09:19, , 105F
04/22 09:19, 105F
→
04/22 09:19, , 106F
04/22 09:19, 106F
推
04/22 09:19, , 107F
04/22 09:19, 107F
→
04/22 09:19, , 108F
04/22 09:19, 108F
→
04/22 09:20, , 109F
04/22 09:20, 109F
→
04/22 09:21, , 110F
04/22 09:21, 110F
→
04/22 09:21, , 111F
04/22 09:21, 111F
→
04/22 09:22, , 112F
04/22 09:22, 112F
→
04/22 11:56, , 113F
04/22 11:56, 113F
→
04/22 11:57, , 114F
04/22 11:57, 114F
→
04/22 12:00, , 115F
04/22 12:00, 115F
推
04/22 16:30, , 116F
04/22 16:30, 116F
推
04/22 22:59, , 117F
04/22 22:59, 117F
Jeremy_Lin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