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Camoranesi截至目前生涯回顧

看板Juventus作者 (業失應)時間16年前 (2009/11/17 08:4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Goal.com 意甲辯論:我們為什麼要慶祝卡莫拉內西的新生 http://0rz.tw/tvzH8 (不介意簡體建議看一下原網頁,圖文並茂感覺良好) 曾經有段時間卡莫拉內西被列為了裏皮必須清除出義大利隊的“世界盃遺老”, 而義大利籍阿根廷人最近的表現值得所有人為他脫帽叫好…… 2009-11-11 下午12:28:49   在義大利國家隊提前一輪世界盃預選賽出線的一年征程中,裏皮主帥的4-3-3陣型 得到了全面地詬病,其中爭議最大的莫過於卡莫拉內西和佩佩兩個准邊翼被放在了邊鋒 的位置上,這樣卡莫就隨同狀態已逝的加圖索、日顯老邁的贊布羅塔以及俱樂部踢不上 球的托尼成為了媒體眼中藍色軍團最該拋棄的“世界盃奪冠遺老”。   不過上週末卡莫拉內西在意甲第12輪聯賽中的梅開二度,以及最近一個月的神勇狀 態,基本上可以確定卡莫在明年世界盃前只要沒有傷病必定前往南非,因為現在的卡莫 就像2006年世界盃捧杯前那個賽季的阿根廷人。   談起卡莫拉內西最近的狀態,我們不妨將視角拉回到上賽季意甲。當時尤文圖斯還 在拉涅利的執掌下,但卡莫拉內西如同“尤文五大忠臣”中的另兩人(布馮和特雷澤蓋) 一樣,卻在全年最關鍵的11月遭受了傷病。無奈當時尤文板凳實力的確有限,沒有完全康 復就上場的卡莫又再三的陷入傷病。和與拉涅利徹底鬧翻的特雷澤蓋不同,卡莫拉內西只 是在更衣室中成為了法國人最堅強的盟友。而自亂陣腳的尤文最終早早的被國際米蘭澆滅 了奪冠的希望。   在本賽季前裏皮最後一次堅持使用4-3-3陣型的聯合會杯中,卡莫拉內西卻成為全隊 少有狀態沒有失常的球員。而在俱樂部為賽季備戰的和平杯中,右路快馬再次展現了良好 的狀態。不過意甲新賽季開始後,老將雖說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但他卻成為新核心迭戈 最好的搭檔。隨後深得裏皮和費拉拉師徒倆信任的卡莫選擇用進球回報主帥們,高壓進球 2比2扳平世界盃預選賽最大對手愛爾蘭、五球大勝桑普中錦上添花、歐冠聯賽中雙擊海法 馬卡比,還有就是兩分鐘內一頭一腳迅速為尤文打開局面的“亞特蘭大大捷”。   人們現在也許對2006年世界盃奪冠後卡莫剪短辮子的慶祝方式記憶猶新,可多少人 又知道阿根廷人成為義大利國腳前的艱辛歲月呢?毛羅‧赫爾曼‧卡莫拉內西‧塞拉這 是一個標準的西班牙語系男人的名字,而他卻是在阿根廷第三級別球隊的青年隊中成長。 而他的第一個冠軍卻來自墨西哥的桑多斯隊,隨後他輾轉烏拉圭的蒙德維的亞競技隊回到 了家鄉的班菲爾德隊。當2000年維羅納隊將這個阿根廷人帶到義大利之後,沒有人想到 2002年以800萬身價被尤文圖斯收購的阿根廷人能成為義大利世界盃奪冠的功臣。   經過在意甲的多年錘煉之後,外加上尤文系球員在義大利國家隊的重要作用,卡莫 拉內西像自己的前輩奧爾西、索爾瑪尼、西沃裏一樣,選擇在2003年加入義大利國家隊。   當時包括巴蒂斯圖塔和西蒙尼等在意甲效力的阿根廷國腳均對卡莫的做法提出了異 議,不過職業生涯遠比一般少年老成的阿根廷球員曲折的卡莫知道加入義大利隊的意義, 他也用簡短的“我不是叛國者,此事只關乎足球,而不關乎其他任何事”的言論回應了紛 至遝來的指責。   這樣2003年2月13日代表義大利隊出戰的26歲中場,6年來已為球隊出戰了51場。卡莫 在義大利國家隊的成功離不開前尤文主帥裏皮,正是他將可左可右的卡莫和相同能力的贊 布羅塔固定在右路成為一前一後的搭檔後,兩人才有了2006年世界盃的神奇。   卡莫的重生當然同尤文新賽季的大力引援密不可分,善攻強守的左後衛格羅索的到 來,讓尤文圖斯至少不特別依仗曾經的內德維德和現在的卡莫。而全隊上下全力打造的 迭戈,似乎只有和同是南美的卡莫和阿毛裏配合起來才有更多的靈性和即興發揮。在加 上前幾場比賽基耶利尼和卡塞雷斯十分舒服的喂球,卡莫打開進球之門就此變得容易。 而對亞特蘭大的梅開二度也就順理成章。   不管在尤文圖斯還是義大利國家隊,卡莫拉內西毫無疑問是第一個回到2006年意甲 最近一次問鼎和世界盃奪冠狀態的冠軍球員。 Gil Gillespie & Ray, Goal.com -- 「一開始,Toni早上看到我甚至還會尊稱我『先生』,我告訴他『別這樣叫我, 去年我還在鏟你的腳踝呢。』這之後,再也不會有人這樣叫我了。」 .....Ciro Ferrar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1.2.194

11/17 09:17, , 1F
卡莫這些年看下來!!進步好多好多
11/17 09:17, 1F
文章代碼(AID): #1B0V8gs8 (Juventus)
文章代碼(AID): #1B0V8gs8 (Juven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