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Biggest difference
看板KobeBryant作者kobeslaker (It's the end to me)時間12年前 (2013/01/26 15:30)推噓6(6推 0噓 9→)留言15則, 6人參與討論串1/1
有人說,這場是讓每個人作不喜歡做的事,我覺得那是錯誤的。
這場比賽,是讓每個人都做他們該做的事。
主要差異就在與 Nash 與 Kobe 的角色調整,這場比賽很清楚擔任
組織的是 Kobe,Nash 則以得分為主,並可以擔任中繼站(以往 Gasol 角色)。
Kobe 並且負起了擋拆的主軸,而他也很配合的執行這套戰術,擋一
次不行就再來一次,而不像過往就從反方向切或是索性叫隊友不要擋。
這是很重要的改變之一。
接著Kobe 替球隊做了另一件很重要的改變,那就是節奏控制,他改掉
MDA 強調的搶到球就往前衝刺的打法,沒有極佳的出手機會,他就會緩
慢的將球控制下來,這就是他想要的 : slow down the pace.
save your legs old guys.
再來就是增加兩翼持球的比例,在不擋拆的時候,就回歸到他原本在
三角的角色,這我前面一篇 Rambis 就有提過了,把 Kobe 當作誘餌
,不要讓他在 30 呎外開始進攻。
Kobe 在 low post 進攻效率絕對值得信賴。
他可以做三脅式來將進攻串聯 :
1.背框單打(不下球) =
a.長人真擋,中距離or傳球
b.長人假擋,內傳禁區
2.切入突破(or pump fake) =
a.自己上
b.分球
3.面框拔起跳投
這些都遠比他在 30 呎選擇切入人群中好上許多。
而且重點是,如此一來隊友更有跑動的可能,你想想,在30呎外運球,
隊友總是會怕跑到你要突破的路線,而且你一但停球就會卡死,比起在
45度角持球不下球,其他人跑位當然會更多。
跟 Kobe 想不想傳有一點關係,但把他放到 17 年的熟悉位置,他自然
發揮出本能反應。
接著 Gasol 上場接替中繼站,Nash 可以主導攻勢,Kobe 趁勢可以
空手跑動找尋 C&S 的機會,這種多變化的打法,才是 F4 的價值所在,
而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套很強,但湊不起來也沒用。
能不能繼續維持這些「平衡」是很重要的,針對不同的人員配置,調整
不同的角色,就是湖人應該發揮的特質,而不是讓 Nash 就一直擋拆傳
球,Kobe 就無限單打、Gasol 就無限中距離、DH 無限假擋等等,他們
的能力很夠,不要一直作同樣的事。
今天的進攻,得分不高,但是串聯性很夠,這才叫做好的進攻。
至於防守,進攻端表現不錯,就比較賣力演出了。
這是對今天比賽簡單的看法。
當然,爵士後衛超老,有一定的關係。
不過重點還是在湖人是否保持這種「平衡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8.101.18
推
01/26 16:43, , 1F
01/26 16:43, 1F
→
01/26 17:04, , 2F
01/26 17:04, 2F
→
01/26 17:04, , 3F
01/26 17:04, 3F
推
01/26 17:29, , 4F
01/26 17:29, 4F
→
01/26 17:30, , 5F
01/26 17:30, 5F
→
01/26 18:00, , 6F
01/26 18:00, 6F
→
01/26 18:00, , 7F
01/26 18:00, 7F
推
01/26 19:47, , 8F
01/26 19:47, 8F
→
01/26 19:48, , 9F
01/26 19:48, 9F
推
01/27 14:16, , 10F
01/27 14:16, 10F
→
01/27 14:17, , 11F
01/27 14:17, 11F
推
01/28 09:42, , 12F
01/28 09:42, 12F
→
01/28 10:11, , 13F
01/28 10:11, 13F
推
01/28 11:18, , 14F
01/28 11:18, 14F
→
04/15 01:11, , 15F
04/15 01:11, 15F
KobeBryant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