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以NBA科學數據造神話反思台灣

看板KobeBryant作者 (Lisboa)時間10年前 (2014/12/16 14:57), 編輯推噓-2(02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作家:黃佑鋒 出處:東網台灣評論 http://goo.gl/xpuURZ 洛杉磯湖人隊檯柱柯比周一迎戰灰狼隊時,NBA生涯總得分超越傳奇球星喬丹的32292分, 僅次於賈霸和馬龍位居史上第三,總算暫時甩開今年積弱不振的罵聲, 創造了正向的炒作話題,為湖人隊帶來歡樂的聖誕行情。 柯比高中畢業後直接挑戰NBA,被視為「籃球天王」喬丹的接班人, 不論球風、技術、得分能力,及向後跳投的看家本領,都有喬丹餘韻, 且拿下5次NBA總冠軍,也直追喬丹的6次。但如果翻開記錄簿,喬丹打了1072場 所寫下的總得分標竿,柯比卻得用1269場才追上;喬丹平均每場得30.1分, 投籃命中率49.7%,柯比平均每場僅25.5分,命中率45.2%。誰的效率較高, 誰是真正的天王,答案已經很清楚。 職業運動引用數據,以科學方法鑑別球員高下、解釋比賽內容之外, 也以數據創造話題,吸引廣大球迷,而且數據的分門別類,也使球賽更精緻、更可觀。 例如,NBA在1948~49球季才開始定義「助攻」,並列入記錄;1950~51再統計籃板球, 可是當初並無攻、守籃板之分,直到1973~74,攻、守籃板才各自計算,這一年也把阻攻, 也就是俗稱的「火鍋」再加上,1977~78又多了「失誤」統計,今年更增加 被敲火鍋的統計。正因為數據統計愈來愈精細而完備,透過記錄不但選手的表現 一目了然,且愈來愈能還原比賽的過程。 長期來看,數據不只豐富了比賽的內容與歷史,還期待被超越,選手視超越標竿 為奮鬥目標,媒體把這段超越過程當炒作話題,經過不斷地報導,漸次加溫, 看起來冰冷、沈睡的數據,逐漸生機盎然,從舊紙中復甦,充滿激情, 成為無限鼓舞的力量。數據愈陳愈香,不為時間淘汰,又一佐證。 可惜台灣的籃球運動連東施效顰的力氣都懶得使,打了12季的SBL超級聯賽, 總得分排行榜一直都是謎團,一代代球星因為欠缺數據的光環,使他們燦爛的 運動生涯宛如錦衣夜行,而且最終被球迷遺忘,消失在籃球的長河裡。 至今我們只約略記得「飛人」陳信安2005年4月16日締造過SBL單場投中 11記三分球的紀錄,其他光榮的史蹟因疏於或拙於跨越時空的對比與翻新, 已逐漸為人淡忘;對於縱橫上世紀八、九○年代的「籃球博士」鄭志龍的豐功偉蹟, 更成了台灣籃壇數據無用論的祭品。又有誰記得1991年8月31日, 他在第16屆亞籃賽準決賽對南韓一役,勇摘36分,成為近50年來, 國家男籃隊在國際錦標賽中,單場得分最多球員。 至於1960年羅馬奧運男籃會外賽中華與奧地利之戰,陳祖烈獲得51分, 締造中華男籃不可逾越的障礙,更是灰飛煙滅,幻化成考古學話題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46.2.121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KobeBryant/M.1418713039.A.857.html

12/17 01:25, , 1F
so?
12/17 01:25, 1F

01/15 22:46, , 2F
重點?
01/15 22:46, 2F
文章代碼(AID): #1KZzVFXN (KobeBryant)
文章代碼(AID): #1KZzVFXN (KobeBry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