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曼城vs利物浦(歐冠八強)(懂球帝)
原文:
https://www.dongqiudi.com/archive/613029.html
總比分1-5,Guardiola再一次在歐冠淘汰賽折戟。
轉眼距離上一次打進歐冠決賽也相隔了7年。
首回合0-3落後無疑是沈重的包袱,開場進球也打出了不錯的勢頭,
上半場臨結束前的爭議判罰無疑是比賽的轉折點,
但Pep對De Bruyne的使用,包括Sane和David Silva分工的細節,
也是上半場曼城進攻消耗過大,
導致下半場前後場逐漸脫節、被利物浦改寫比分的關鍵。
De Bruyne作為後腰拖後的局限性,也在本場比賽展現出來。
===========================================================
[註]:本文作者認為De Bruyne最適合的位置還是倒三角中場配置
前面兩個的其中一個,而不是後腰;
本場如此的配置主要是讓De Bruyne協助Fernandinho
避免後衛前方的屏障因孤立被紅軍狙擊痛打
(這是1月聯賽3-4輸球的主因之一)
===========================================================
【上半場破釜沈舟,對De Bruyne及Sane的使用】
Guardiola本場首發並沒有使用之前預期的3-5-2陣型,換言之他在絕地進攻的時候,
並沒有使用雙前鋒陣型,而選擇多加一個中場的WM大陣(甚至可以說是334)。
([按]:不多說,Mendy不在3-5-2陣難以實現)
Aguero依然坐在了替補席,而Sterling則作為類似影鋒的位置,
Sane作為左邊鋒拉開寬度,Bernardo拉到右路。
Daivd Silva支撐左半扇區,De Bruyne支撐右半扇區,
Fernandinho拖後,但是細節上和上一場踢曼聯有諸多不同的地方,
比如Silva拉邊次數明顯減少。
可以說這是一個強攻陣型,Sterling的位置比較微妙。
這樣的用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他打聯賽的延續,本賽季他在接應和穿插上有十足的進步,
也正是大量後插上進入中肋部,才讓他在聯賽刷出了前所未有的最好數據。
這一點在上一場對陣曼聯的比賽中同樣能看到,他在隊友下底撕開缺口的時候,
往往站在弧頂附近收割二點。
但是這樣的局限性也同樣顯然,包括聯賽第二回合對陣利物浦的時候所體現的,
Sterling在一對一Robertson的時候多次吃癟。
技術、頻率、爆發力等的局限性使得他作為中路球員有不少局限性。
而且不能回撤接應,不能持球牽制是最大的兩個技術盲點。
當然Pep這麽使用Sterling,也是把這片區域直接讓開進行反搶。
Sterling一旦拉進邊路,速度的優勢就能發揮出來,
同時還能和隊友在局部形成優勢進行反搶。
曼城的第一粒進球可以說非常順利,也是貫徹這個思路。
開場2分多鐘打破比分,從心氣上也極大地鼓舞球隊。
=============================
但曼城後續進攻存在不少問題。
=============================
De Bruyne的接應與出球選擇,從15分鐘開始就已經出現問題。
De Bruyne擅長於在大空間下反擊,尤其是在右路通過體格沖擊對方,
並且利用自己出色的傳中腳法繞開對方後衛,找到中路插上隊友。
這幾點優勢在聯賽環境下非常實用而且高效,
尤其是聯賽環境下對方往往會給出更多的空間,De Bruyne的特點結合Aguero搶點,
Gundogan與Sterling的前插,Sane在另一側沖擊與拉開縱深,
再加上David Silva的技術與組織,形成了一條非常嚴密的進攻鏈條,
彼此互補而且不失高效,這也是曼城在聯賽形成巨大優勢的原因之一。
但在聯賽能打出的優勢,不一定就能在歐冠淘汰賽場合下打出了。
以De Bruyne為例,他一旦進入中路,就需要更多地回撤跑動針對對方後腰
出球進行防守干擾,這一點在Pellegrini時期就是如此。
甚至可以說,在這個位置上比De Bruyne更擅於干擾對方後腰出球線路的球員,
也基本沒有了。但是如果De Bruyne進入到禁區前沿持球,他的接球技術並不算好,
使得他很難擺脫對手,更很難突破。
而且,在小空間靜態處理球時,De Bruyne動作並不乾脆,
受干擾時出球選擇問題很大,也很難閃開足夠的空檔射門。
這還是建立在他作為前場球員基礎之上的。
一旦作為後腰,De Bruyne的局限性更大,這一點有點類似於早期的Lampard。
De Bruyne雖然有接應後場的意識,但是缺乏聯繫前場的手段,
也不能在後場進行組織調動對手和隊友。
同時,De Bruyne不能主動控制節奏,這也意味著一旦是De Bruyne在後場持球,
曼城的節奏依然很可能被對方牽制。
如果是曼城順風球尚且不存在這個問題(順風球De Bruyne也會直接進入前場),
但是在逆風下,曼城缺乏能夠控場的球員,就很難打破對方的攻勢節奏,
也很難維持自己的長時間高密度攻勢。
De Bruyne接應隊友的跑位一直存在問題,經常甩不開身邊的對方球員。
而且從上半場開場開始,由於De Bruyne經常無法順暢地接應隊友,
後衛球員必須通過長球聯繫前場,這也導致了曼城實際上前場、後場都人數很多,
推進消耗很大。
這也意味著Bernardo Silva必須大幅度回撤幫助De Bruyne這一側接應推進。
Bernardo Silva本場比賽狀態很好,從邊路向內側的扯動,包括肋部的直切,
創造了不少機會。
Guardiola主攻方向是小將Alexander-Arnold所處的利物浦右路——這同樣是Sane、
David Silva所在的一側。
======================================================
曼城也往往通過右路推進再長傳找到Sane,從左路發起進攻。
======================================================
曼城在整個上半場主要打出了兩波連續攻勢,尤其是19分鐘這一波非常接近破門。
曼城在連續試壓之後,接連拿下二次、甚至三次進攻的機會,並再從左路發起進攻。
但是Guardiola今天採用的策略是讓David Silva大量地前插、扯邊後傳中,
而不是速度與體格更佳的Sane。
在這場比賽的上半場裏,我們可以看到大量Sane停球後將球慢下來,
等待David Silva套邊加速插上的畫面。
但問題在於,Sane的價值在於他是一個身兼速度與體格身高,
同時具有相當不錯腳下技術的球員,這也意味著他任何一次針對對方防線的沖擊,
或者針對防線身後的空跑,都很可能拉開縱深打開空間,或者制造混亂。
=======================================================================
而David Silva則更是曼城最為稀缺的資源,他的技術、視野、組織在隊內無雙。
=======================================================================
當然,David Silva這麽使用同樣能製造威脅,但是西班牙老球星已經32歲了,
同時要知道他本身的位置是比較靠深的,
=======================================================================
這樣要求的踢法無疑是讓David Silva體力槽早早耗空,
這也為下半場失勢埋下了伏筆。
=======================================================================
在僅有的一些Sane處理球的鏡頭,也能看出Sane身體狀態並不算好。
曼城在30分鐘起開始嘗試大量遠射,也基本意味著利物浦扛過了最危險的時間。
而在37分鐘Sane才第一次嘗試持球後內切,但那次緩速內切之後,
反而沒有起腳的機會。
而且可以看到,Sterling的接應位置,以及David Silva已經無力及時到位插上了。
曼城的體力已經開始出現問題。
在兩分鐘後,利物浦迎來了前場直面曼城後衛的反擊機會,並在40分鐘
Oxlade-Chamberlain遠射。
曼城隨後發起了上半場最後的攻勢。
Bernardo Silva的遠射已經非常接近破門。
而Sane上半場唯一一次針對對方防線身後的斜插就制造了混亂。
引起爭議的進球雖然被吹掉,但是足以看出Sane這種具有身高和速度的球員沖擊之後
帶來的效果。
=======================================================================
只是可惜的是,球隊的體能也基本消耗殆盡了。
=======================================================================
曼城首發陣容平均年齡並不高,尤其是邊路非常年輕。
但是在中場線上,Fernandinho和David Silva都無法保證足夠的體力。
被吹掉的進球可謂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節點。
因為一旦進入下半場,曼城這種高消耗進攻戰術的結果就是無法再進行如此
高強度的進攻了。Guardiola在中場時與裁判進行了爭執,
他也很清楚這樣節點的進球被吹掉意味著什麽。
下半場Guardiola做出了改變,Sane開始斜向沖擊利物浦的身後,
而David Silva有時跑到右路,通過斜長傳吊向Sane這個點,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與之對應的,De Bruyne徹底成為後場球員,而他在接球之後的處理,
在聯繫到隊友之後,隊友也難以處理。
但問題是,De Bruyne三番五次這樣的處理之後,意味著球隊無法完成推進。
尤其是自己持球推進後被斷,導致利物浦直接打出反擊。
曼城在這個節點非但沒有形成攻勢,反而因為De Bruyne幾次處理逐漸失去對中場的控制,
更失去了對比賽的節奏掌控,比賽很快地進入到利物浦反擊的節奏下,
當Salah打入扳平進球之後,比賽已經宣告結束了。
【結語】
Guardiola曾經反覆強調,De Bruyne是英超最強的中場。
英媒也始終在造勢,De Bruyne是世界前五的球員。
但是這過去一週以來,Guardiola在賽季最為關鍵的時刻迎來三連敗,
其中與對De Bruyne的使用方式不無關係。同樣,也與De Bruyne這樣更擅長刷數據,
但是並不擅長在中後場經營、打細節進行組織的風格直接相關。
這也是De Bruyne一貫的局限性,技術不像David Silva那般精細,
也使得他在核心區域所能做的比西班牙球星更少。
=========================================================================
這也是在這種生死關頭,David Silva的重要性往往比De Bruyne更高的緣故之一。
=========================================================================
Guardiola本賽季其實改觀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恰恰就是對De Bruyne的使用。
類似於右邊前衛的布置,這一點與在巴薩最後一年3133體系下對Fabregas的期望
有相通的地方。只不過後來Cesc轉型一路坎坷並不成功,而De Bruyne在本賽季尤其是
在意識上有很大的提高。
De Bruyne的回撤、插上,結合其他隊員的特點,是曼城本賽季在聯賽獲得成功的關鍵。
但是,在賽季最為關鍵的時刻,Guardiola又讓De Bruyne作為後腰拖後,
參與推進與組織,這是他第一回合0-3很重要的因素。
而在本場比賽依然使用類似的模式,這也恰恰是球隊被利物浦連抓反擊的關鍵。
=========================================================================
[按]:也不能怪De Bruyne,如果用Gundogan來打這個功能,只會更糟;
Yaya Toure則是目前完全不能用在歐冠這種強度的比賽。
=========================================================================
當然,本場比賽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也的確有運氣的成分。
上半場如果比分改寫為2-0很可能是另一個結果。
但必須承認的是,Guardiola在這樣的局面下也是寧可讓Sterling出場,
而不是直接上兩個正印前鋒,這一點還是能看出他從巴薩到拜仁時期的一些思維慣式。
============================================================================
[按]:此處我倒覺得要替Guardiola辯解一下,
我認為從踢曼聯那場主場該死的被逆轉到這場歐冠出局第二回,
Pep有想用雙中鋒的企圖,
但Aguero的膝蓋傷勢讓他轉念用Sterling先發
再用Aguero替補來佈局;
實際上Aguero上場的確有替球隊在禁區製造威脅,
但確實持球和盤帶遠不如賽季初完好身體的時候;
相反地,Sterling雖然中路背身拿球有明顯缺陷,也無法轉身過人
攻擊手段僅能在邊路才有效率,但他在中路用身體和速度亂搶亂筒
有製造防守轉進攻一定的作用,這個是目前有膝傷的Aguero無法做的;
這也直接暴露曼城中路真正隱憂的遠因---怎麼可能讓Ferna一人扛後腰
還這麼讓這個30+歲的老將踢了幾乎整個球季?
球隊一直是用強到靠杯攻擊掩蓋了這個關鍵缺陷,
三連敗就是當進攻無法轉化進球時這個缺點被放大數倍,直接讓後防
Otamendi等一干後衛們被對手中路拳拳身上揍;
(而Otamendi的強項是勇猛甚至有時魯莽的出腳,位置感和平衡不是他優勢
一旦出腳沒掃出就是讓Salah,Firmino這類球員去中出Ederson....)
合理的預估是:上一個夏天要處理的是後衛防線換血問題
這個接下來的夏天應該就要處理中場(特別是後腰)的問題
順便也要處理中鋒的問題(再多一個和Jesus與Aguero不同類型
的比較好)
===========================================================================
而且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正是一些對控制的追求,對小球的追求,
反而是讓Guariolda這7年未進歐冠決賽的一個原因。
球隊的選材角度也是過於偏向諸如Lavolpiana式出球,
而忽略了一些或許更為重要的要素。
這一點越到後場越為嚴重。
PS: 關於Lavolpiana出球戰術原理,可參
https://kknews.cc/sports/5a63pg3.html
(本文是以Dortmund使用此法為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162.22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nCity/M.1523445725.A.458.html
推
04/11 20:35,
7年前
, 1F
04/11 20:35, 1F
→
04/11 20:35,
7年前
, 2F
04/11 20:35, 2F
推
04/12 10:51,
7年前
, 3F
04/12 10:51, 3F
ManCity 近期熱門文章
106
299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