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劇場演繹曼徹斯特歷史 偉大曼聯骨子裡刻著ꐠ…
夢劇場演繹曼徹斯特歷史 偉大曼聯骨子裡刻著工業精神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2月17日15:25 《足球》報
英超城市筆記No.3站 曼徹斯特[下]
那是一處獨霸一方的建築。從丁斯蓋特商業區向西步行15分鐘,遠遠就可以看見全英
容量最大的「夢劇場」老特拉福德。由於地處昔日的工業區,球場周圍基本上全是建築密
度不高的低矮廠房、倉庫和新式辦公大樓,屹立其中的「夢劇場」顯得格外耀眼。這和座
落在擁擠居民區的安菲爾德和海布利大為不同,也是老特拉福德能一再擴容的原因。
幾經翻修,今天的老特拉福德無論在外貌還是內涵上都已躋身頂級現代化球場行列,
球場正門覆蓋整面看臺的淺綠色玻璃甚至可以讓你一窺俱樂部辦公室的內幕。
每到比賽日,老特拉福德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萬千球迷,而俱樂部商店門前巴斯
比爵士的塑像也總是歡迎著熙熙攘攘的人群。
大工業「製造」了曼徹斯特,工業精神也「製造」了曼聯俱樂部。在崇尚整體的曼徹
斯特人面前,局部或者個人從來都無足輕重。
時至今日,曼聯俱樂部本身就已成為了一項巨大的足球工業。依靠著這座足球機器賺
錢的不僅僅是紅魔的股東們,還有製造出曼聯的曼徹斯特居民———如果沒有曼聯,這座
城市的旅遊業將出現巨大的萎縮。
閒情之城
曼徹斯特,古稱曼古尼亞(Mancunia),至今當地人仍然很喜歡被叫做Mancunian。公
元1301年古羅馬人開始在這裡建立城市的時候,永遠也不會想到500年後,Mancunian用一
場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了整個世界。以機器、鐵路為代表的大工業時代,成就了曼徹斯特的
輝煌,也造就了這座城市獨有的氣質。
對於中國旅遊者來說,大概很少會涉足工業烙印深刻的曼徹斯特———這座靠棉花起
家的城市似乎從來就沒洗淨過身上的煤灰,它大而無當,複雜卻缺乏特色……論昔日的歷
史、今日的熱鬧,似乎總不如倫敦甚至是愛丁堡。但對於球迷來說,「曼徹斯特製造」的
曼聯卻像一塊巨大的磁鐵。
其實在曼徹斯特,最好看的也不是風景,而是這裡的人,這裡的生活態度。在過去20
年裡,遠離了蒸汽和汗水的曼徹斯特不僅僅只為足球吶喊,還跨進了一個打扮時髦、到處
聚會尋歡的青春年代,甚至發展出一種「早餐也要喝香檳」的閒情逸致,以及注重享樂到
幾近輕浮的人生態度。
和擁有「慕尼黑空難」的曼聯一樣,曼徹斯特也有過沉重的歷史,不僅僅是1996年愛
爾蘭共和軍在市中心製造的那起爆炸案。1819年,政府與近6萬被剝奪了公民權的「暴民」
在市政廳前的聖彼得廣場發生衝突,騎兵衝擊人群造成11人死亡、400人受傷,這就是英國
歷史上著名的「彼鐵盧事件」(Peterloo),意指窮人的滑鐵盧(Waterloo)。「彼鐵盧事件
」導致了1832年的改革法案和憲章運動,改革主義者也於同年在這裡創辦了《曼徹斯特衛
報》,就是今天《衛報》(TheGuardian)的前身。
曼聯球星享受平凡
國王街(KingStreet)10號,一條距離安黛爾購物中心僅50米的普通街道,一座外表上
了年紀室內卻裝修一新的普通建築。5年前,這裡成為阿瑪尼(Ar-mani)在曼徹斯特乃至整
個英格蘭西北地區惟一一家專賣店。
也正是這家專賣店讓阿瑪尼和貝克漢姆走在了一起。在轉會皇馬之前,前曼聯7號幾乎
隔三差五就會開著他的「悍馬」來此一遊:車子就停在專賣店門口,那時貝克漢姆的身邊
還沒有黑衣保鏢,他隻身一人鑽進店舖,沒有個把小時根本不會出來。然後,走出大門時
,貝克漢姆手上總是拎著數不清的大包小包。兩年多之後,英格蘭隊長鍾愛的Armani時裝
便成為了英格蘭國家隊指定禮服新供應商。
出沒於國王街10號的當然不只是貝克漢姆一個,在他的影響下,曼聯群星幾乎都是這
裡的常客,但這條街道卻依然相當僻靜,曼徹斯特的居民只有在球場才把他們當作明星,
以至於流傳在坊間的一種說法是,貝克漢姆之所以選擇離開,原因之一就是曼徹斯特人對
待明星的態度。
在曼徹斯特,球星更是與普通居民沒有分別。這裡的人們熱愛足球,也非常支持當地
的球隊,但卻可以自如地在足球與私人生活之間找到平衡。日常生活中的球星在他們的眼
中不過是些凡人,他們中間的一分子。即使受到全英寵愛有加的貝克漢姆,當初在曼徹斯
特也沒有得到什麼特殊待遇,結果只好不時找點借口跟辣妹結伴南下倫敦。或許只有在那
裡,他才能找到真正明星的感覺。
與貝克漢姆「難耐寂寞」不同,留在曼聯的眾多球星卻似乎很受用平凡的生活。從國
王街出發向西穿過兩個街口,橫在你面前的一條繁華大街就是著名的丁斯蓋特(Deansgate)
,臨街的那家LivingRoom餐館則是范尼、吉格斯、內維爾兄弟這些人以及當地各界名人經
常出沒的地方。事實上這裡供應的歐洲風格菜式價格並非想像中那麼離譜,中等收入的市
民完全有能力和明星們一起消費。
沿著丁斯蓋特繼續向北,也就是百多米的距離就到了街道的盡頭,那裡高聳著一座全
玻璃結構的嶄新建築物———丁斯蓋特1號(DeansgateNo.1)。這座大樓與眾不同之處在於
,整個樓體的外形酷似一片扇形的蛋糕,也是2002年英聯邦運動會期間城市改造的傑作,
現如今已經是曼徹斯特最昂貴的住宅大樓。由於新家的裝修要到明年年初才能完工,在那
之前,剛買下一座舊農場用作住宅的加裡·內維爾就住在這座大樓裡。
至於丁斯蓋特1號的位置,其實就在每天都人潮洶湧的安黛爾購物中心的一角,而樓
下幾步開外,專賣國際名牌的HarveyNichols百貨大樓赫然在目。一年多前裡奧-費迪南德
因為搬家忘記接受藥檢而與曼城好友貝爾科維奇結伴跑到市中心採購,光顧的正是這家時
尚名店。此外,當年吉格斯初為人父第一次被記者拍到抱著小女兒上街的照片,地點也是
這裡。繼續向北,很快你可以走進一座外表並不是很炫的大樓,但那裡卻是一個集酒吧、
餐館、電影院、遊戲廳等為一體的娛樂休閒中心。值得一提的是位於1樓的Nando's墨西哥
烤雞店,這家餐館的現烤美食成名已久,我也曾經慕名前往品嚐過一回,但沒想到今年6月
英格蘭國家隊在曼徹斯特進行歐洲杯備戰熱身賽期間,埃裡克森還領著全體球員在那裡飽
餐過一頓。只有在曼徹斯特這樣的平民足球天堂,英格蘭群星們才能夠如此安靜地在市區
和普通居民一起共進晚餐。
工業革命傳播足球
為什麼曼徹斯特人會如此淡薄地對待球星?或許還得從大工業時代說起。
如果沒有兩個世紀前的那場工業革命,曼徹斯特不僅不會有全英第二大城市的地位,
也不可能擁有今天的繁榮和活力。如果有興趣,你可以去參觀一下坐落在近郊的「城堡
地城市遺產(Castlefield)」,那裡是英國第一座城市文化古跡,隨處可以看到銹跡斑斑
的鐵橋、破敗的廠房和倉庫,就像是一座「工業歷史博物館」。
儘管世界上第一部蒸汽火車並非誕生於此,但曼徹斯特卻鋪設了世界上第一條鐵軌,
目的是連通西面的港口利物浦,將這裡的產品源源不斷地運送到世界各地。引發紡織技術
革命的「珍妮紡織機」同樣是曼徹斯特的傑作,在那個生產力還極其有限的年代,最早實
現了大規模生產的曼徹斯特也最先完成了對世界紡織品市場的壟斷,而「曼徹斯特製造」
隨後也成為了全球的時尚。
然而屬於「曼徹斯特製造」的還遠不僅僅只有棉布,就在曼徹斯特影響著兩個世紀前
全球經濟生活的同時,來自英國的水手以及技術工人同樣把現代足球運動傳播到世界各地
,經過100多年的傳承發展,才有了今天世界第一運動的特殊地位。可以想像,如果沒有
工業革命,沒有這座在蒸汽中成長起來的城市,現代足球的歷史很可能要改寫。另一方面
,作為足球運動最早期的參與者和觀賞者,大工業時代的產業工人們很自然將整體放在了
第一位。這種思想一直貫穿著整個曼徹斯特發展的歷史,也貫穿著曼徹斯特聯隊發展的歷
史。
即使曼聯如今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俱樂部,其市場價值預估接近8億英鎊,但翻
開俱樂部厚厚的歷史紀錄,第一頁便清晰地記載著:1878年,一群愛好足球的火車車廂製
造工人組成了一支球隊,並將其命名為紐頓·希斯。1902年,也就是球隊開始征戰甲級聯
賽以來的第10個年頭,一名當地的工廠老闆出資500英鎊買下整支球隊,並且宣佈,從此
以後這傢俱樂部的名字叫做曼聯。
時至今日,雖然過去遍佈球場四周的廠房和倉庫已逐漸被現代化辦公大樓和購物中心
所取代,但在1930年鋪設、連接曼徹斯特和利物浦的世界上第一條鐵軌上,仍然保留著老
特拉福德這一站,從月台到球場的入口僅僅是幾級台階的距離。每到比賽日,這裡與市中
心的牛津街車站都會開通專列運送球迷,以這樣的方式來懷念先輩的記憶歷史,自然再合
適不過。
工業精神製造曼聯
源於曼徹斯特的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改變了足球運動。同樣弗格森的「工業化」手
段也深刻改變了曼聯。
在弗格森的辦公室裡,一幅巨大的畫像幾乎佔據了半面牆的位置,那是1932年在紐約
洛克菲勒大廈建造期間創作的攝影作品《Menonagirder》(樑上眾生,也有人譯為《曼哈頓
的午餐時間》)。對於出生在蘇格蘭高文船塢工人家庭的弗格森來說,選中這幅畫的理由顯
然不是畫裡11名建築工人懸坐半空的驚險場景,而是照片中所蘊涵的深刻意味。距離地面
數百英尺的一根鋼樑上,工人們卻能從容地享受片刻休息,需要的不僅是過人的膽量,更
是工人階級彼此之間無間的友愛和信任。通過這幅照片,弗格森不僅希望自己的球員像工
人們一樣團結,更無意間提醒人們,無論曼聯再怎麼成功,它崇尚整體的根本策略絕對不
會改變。於是,無論老特拉福德人來人往,陣容幾經換代,爵爺一生信奉的「工業足球」
思想卻是代代傳承:球隊結構擁有嚴密的組織,球員各司其職但同時是一個團結的集體,
戰術上更是追求工業化的簡練高效。
高舉「工業足球」大旗的曼聯獲得了巨大成功,同時也造就了曼徹斯特足球圈一個獨
特的現象。在這裡,沒有任何一名球員是凌駕於俱樂部之上的明星,而是整架足球機器中
一個普通的零件。這樣的思想同樣深深地影響著一代曼聯球迷,甚至整座城市對待球星的
態度也和其他地方大相逕庭。也許正是這種集體主義精神和足球運動本身的真諦不謀而合
,在弗格森執教期間,紅魔拿下了8座英超桂冠、5座足總杯、1座聯賽杯以及1座歐洲冠軍
杯,成就了曼聯王朝的偉業。
上個月和里昂的冠軍杯比賽之後,弗格森爵士完成了帶領曼聯比賽1000場的紀錄,成
就了一段不朽的傳奇。但就算已年滿62歲的爵爺,骨子裡面卻一直保持著一名工人後代的
特性:粗暴、剛愎、堅忍、強調集體。
股份制有利有弊
在紅魔精神的面前,個人的「平凡」並不意味著平庸,或者貧困。最新公佈的英格蘭
足球富豪榜上,前10位中竟然有4人的身份是曼聯股東。儘管這再次證明這家豪門俱樂部
雄厚的經濟基礎,但同時也突顯了另一種尷尬:源自普羅大眾的曼聯卻越來越成為少數有
錢人的玩物,國際化的市場策略以及抬高球票價格等一系列商業舉措也正在改變著俱樂部
原有的形象。反映在現實生活當中,曼徹斯特人以擁有曼聯而驕傲自豪,但已無法像過去
那樣在曼聯身上感受純粹的足球樂趣,更多人早已習慣於一打開當天的《曼徹斯特晚報》
,第一件事不再是查閱前一天賽事的比分版,而是曼聯股價究竟是漲是跌。不過,俱樂部
的股份制性質至少對球迷的參與意識是一種促進。和許多同樣號稱「上市」的英格蘭俱樂
部不同,曼聯股份很早以前就實現了真正的公開買賣,而不是由某一位巨富(通常也是俱樂
部主席)佔據著最大比例的股份而一手遮天。
在曼聯,即使你是一個持股份額還不及萬分之一的小股東,你同樣有權利也有機會對
俱樂部的建設發展發表意見。因此,在出發點更為單純的「曼聯獨立球迷協會」(MUISA)
之外,「曼聯股東聯合會」(MUSU)也是俱樂部的另一大骨幹球迷組織,這在英格蘭乃至世
界足壇同樣是獨一無二的,何況這兩大組織在旗幟如林的英格蘭球迷圈裡也擁有巨大的影
響力。
正是這些擁有強烈主人翁意識的球迷,讓收購紅魔的企圖一次次破產。最近兩個月來
,如果你有幸造訪老特拉福德,就可以在巴斯比爵士路的入口見到那面著名的「非賣品」
(NOT FOR SALE)橫幅。如果是比賽日那就更壯觀了,激進的曼聯球迷會高舉橫幅在賽前
來一次示威大遊行,從球場南面的特拉福德吧 (Trafford Bar) 到北面的薩爾福德碼頭
(Salford Quay),有時候隊伍可以聚集到上千人的規模,他們針對的對象就是美國佬格雷
澤爾。
但也必須看到,也正是在股份制下,管理層在進行決策時處處受制,主教練也往往不
能根據球隊的需要而是必須按照財務報表來決定是否補充新血,俱樂部的發展在一定程度
上被迫放慢了腳步。在足球產業乃至全球經濟「變天」的今天,曼聯需要球迷堅持不懈地
支持,也需要一個更靈活的管理體系。8月底引進魯尼的過程中,曼聯董事會總算走出了
打破條框的第一步,儘管隨後關於值不值得的爭論一直在繼續。
未來淘汰爵爺?
上世紀的最後10年,以電子科技為代表的後現代工業革命同樣席捲到了曼徹斯特,電
腦代替了蒸汽,廠房也一座接一座變成辦公大樓。然而,就在這座城市已經隨著電子音樂
的明快節拍而搖擺起來的時候,這裡的足球,卻又一次落在人後。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
阿森納和切爾西的崛起中興,英格蘭足球勢力的中心正在迅速朝南面的倫敦偏移。在那個
更大的都市,有著更多可供俱樂部發展的資源,也有更為開放、更國際化的環境。
在俱樂部經營市場化、國際化的道路上,曼聯其實走在了所有英格蘭俱樂部的前面,
甚至遠遠超前於曼徹斯特的發展軌跡。這些還應該歸功於曾經擔任俱樂部 CEO的肯揚,他
的出現不僅讓曼聯俱樂部的歷史翻開了全新的一頁,同樣讓英格蘭足球俱樂部的經營模式
經歷了一次重大的變革。但就是這樣一位足球經濟領域的奇才,如今卻在倫敦的斯坦福橋
。
然而真正令曼聯憂鬱的卻不是肯揚。在老特拉福德鞠躬盡瘁超過18年,弗格森以他的
豐功偉績已成為了這傢俱樂部的圖騰和象徵———爵爺就是曼聯,所以也才有兩年前蘇格
蘭人提出準備退休時,球隊立刻便出現了動盪。可是任何一段歷史都有畫上句號的一天。
至少在現在,曼聯已經呈現出了極盛至衰的現象。回到「工業足球」的理論,如果弗格森
是現在這座巨大「賺錢機器」的駕馭者,那下個優秀的駕馭者將是誰呢?一個巨大的難題
,就如工業革命中尋找一位能推陳出新的偉大工程師一樣艱難。
幸好在曼徹斯特,你依然可以欣喜地看到,人們並沒有放棄先輩的傳統———每個比
賽日,無論曼聯還是曼城的主場,總還是人滿為患,如果不是早早預訂,你根本別想搞到
一張比賽的門票;面向青少年和業餘級別球隊的週日聯賽(SundayLeague)也依然如火如荼
,曼徹斯特人並沒有因為擁有一支舉世聞名的球隊而放棄自娛自樂的權利。
事實上,這裡的業餘足球的水平之高,是很難想像的。當年貝克漢姆、內維爾兄弟們
在躋身曼聯後備培養體系以前,就是週日聯賽中的常客。即使是今天,在爵爺的影響下,
眾多曼聯現役球員也紛紛利用訓練比賽的間歇接受教練培訓,而實習的對象,往往就是一
些純粹憑愛好組成的青少年球隊。正是這些與內維爾們操著同樣口音的孩子,恰恰才是曼
徹斯特足球的希望所在。
城市名人堂 [曼聯]
麥特-巴斯比(Matt Busby,1909-1994)
巴斯比爵士的傳奇之處不僅在於第一次率領一支英格蘭球隊奪取象徵著歐洲最高榮譽
的冠軍杯,也不是他在曼聯主教練崗位上指教23年的歷史,而是經歷了1958年那場著名的
「慕尼黑空難」後,仍然可以重新回到賽場,並在悲劇發生整整10年後完成曼聯的重生。
那場空難中,8名曼聯主力球員罹難,但在1968年5月的溫布利,一支以博比-查爾頓、貝
斯特等領銜的全新「童子軍」4比1戰勝葡萄牙豪門本菲卡,巴斯比也終於可以帶著夢寐以
求的桂冠結束自己的執教生涯,也於當年得到了女王的授勳。退休之後,巴斯比也曾先後
擔任過俱樂部的董事和主席,為了紀念這位為老特拉福德奉獻畢生的「曼聯先生」
(Mr.Manchester United),1993年,橫穿球場正門的沃維克北路被改名叫做「巴斯比爵士
大道」(Sir Matt Busby Way)。
阿歷克斯-弗格森(Alex Ferguson,1941~)
正如不久前完成千場帶隊紀錄時爵士自己所承認的那樣,當初從阿特金森手上接過曼
聯帥位時,沒有人會想像到,蘇格蘭人一待超過18年,而且以大大小小17座冠軍獎盃成為
英格蘭足球史上最成功的教練。雖然在位時間尚不及前輩巴斯比爵士,但是弗格森對俱樂
部的貢獻、尤其是對俱樂部發展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使他成為曼聯的象徵和代名詞。「爵爺
就是曼聯」,現任俱樂部CEO吉爾道出了所有曼聯人的心聲。
博比-查爾頓(BobbyCharlton,1937-)
1958年2月8日,當時僅僅21歲的查爾頓還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兩天前他的8名隊友則
永遠地倒在了慕尼黑機場。作為空難的一名倖存者,紅魔曼聯「死去重生、永不言敗」的
精神在博比-查爾頓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他不僅幫助球隊在1968年取得那場著名的
冠軍杯勝利,此前兩年就以隊長身份率領英格蘭在本土舉行的世界盃上一舉奪魁。1973年
查爾頓結束其球員生涯的時候,他已經為曼聯效力了752場比賽,打進247球,而他在國家
隊49個進球的紀錄至今無人企及。和他的恩師巴斯比爵士一樣,查爾頓並沒有就此停止為
老特拉福德效力,1984年,查爾頓結束了自己短暫的執教生涯,擔任起俱樂部的一名董事
,直到今天。
喬治-貝斯特(GeorgeBest,1946-)
1961年,只有15歲的喬治-貝斯特剛剛加盟曼聯時,他的身份只是一名球童。然而短
短7年之後,這名來自北愛爾蘭的前鋒便以28個進球成為球隊的頭號射手,還在當年冠軍
杯決賽中射進一球,幫助紅魔一圓歐洲稱王的夢想。隨後的4個賽季中,他在361場聯賽中
打進136球,壟斷得分王稱號的同時還創下了單場進球6個的俱樂部紀錄。然而生性玩劣毀
了貝斯特的球員前途,在1972年僅僅26歲的他突然宣佈退役,此後數次試圖返回賽場,但
最後均以失敗告終。
(本版撰稿/攝影:王康寧)
英超城市筆記下一站利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224.221
推
140.112.250.172 12/18, , 1F
140.112.250.172 12/18, 1F
推
59.104.60.209 12/18, , 2F
59.104.60.209 12/18, 2F
推
218.170.35.97 12/18, , 3F
218.170.35.97 12/18, 3F
ManUtd 近期熱門文章
175
348
489
1088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