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Return Game by Steve Tignor http://bit.ly/1n1OCT1 (Tennis.com的專欄文章)
Return Game by Steve Tignor http://bit.ly/1n1OCT1 (Tennis.com的專欄文章)
當行程結束的比預期的要快,Nadal的回歸並沒有辜負期望。
─從對Gasquet的13連勝作為起頭,我猜Rafa就算休息個10年再回來,還是可以把可
憐的Richard虐得不成人形。(XDDDD)
─第二盤面臨Klizan的盤末點被罰了超時處份─沒收一發,隨後丟掉第二盤。
─引起Rafa不滿的新目標:比賽用球。中網這次使用的Head牌用球,在第二輪比賽後
他就批評過:「球的品質真的很糟,球丟到地上它會亂跳。」
─品質不佳的用球,也凸顯了Rafa絕佳的天份。最好的例子就是讓他挽救破發點,那
一記犀利的反拍截擊致勝球。總體來說,他在北京打得不算差。
─然而他的底線抽球起伏不定,在破發點掙扎的表現,偏低的2發贏球率,在關鍵分
上打出很不Rafa的糟糕擊球。
─在破發點上失去該有的表現,或許這些掙扎可以用典型的Rafa哲學來解釋,第二輪
比賽後他說:「在一段時間沒比賽後這很正常,這場之前我只打過一場比賽,當然會有點
緊張。」
─做為結束的是,他在北京最後一場賽後記者會,和Rafa老套的現實主義,錯誤地被
某些人認為是悲觀主義:「心理上很艱難,每一次傷後復出都一樣,剛開始都是糟糕的感
覺。」
然而這樣的結束,在八強輸給56名的選手,能算是個意外嗎?某些方面來說,是的。
Nadal贏了膠著的第一盤搶七,第二盤又率先破發,通常他從這時候開始能迅速摧毀對手
。然而在4-3他的發球局,兩個疲軟的2發讓他丟分,再一記反拍穿越被Klizan成功攔截,
接著再一記過長的反拍,走樣的表現讓轉播員Nick Lester驚呼:「我真不知道Nadal打那
反拍時在想什麼?」你不常─或不曾─聽見這些話是用來形容Rafa的擊球,你也不常─或
不曾─看他在決勝盤會有18分內輸掉16分的數據出現,他今天就是這樣。
這也是Nadal對Klizan的第一敗,10年來對資格賽選手的第一敗。更不尋常的是,斯
洛伐克人曾經在資格賽中先輸一盤又在次盤1-5落後中國選手高鑫過,目前世界排名927名
。Klizan起伏很大,今年對Top20拿了7勝,但他也輸給100名以外的選手。
身為左手球員,Klizan能處理Nadal的殺手鐧─斜線正拍,將它送回Nadal的正拍。這
場比賽他有33記致勝球對上Nadal的22記,他的回發特別具有毀滅性。Klizan就算處於落
後,他也沒有失去擊敗Nadal的信念。
有些人說這是男子巡迴賽反叛的新潮流,這種理論說在看到Big 4比往年更容易輸球
,其他球員不像以前懼怕他們了。但我倒覺得Klizan從前兩次的對決得到信心,他知道他
有機會,這取決於他能不能掌握住。
另一方面,Nadal的落敗並不令人驚訝:這是他回歸後的第一個賽事,是他9年沒贏過
的賽事,還是在一年中表現最糟的時段。他只在美網後贏過3座冠軍,其他兩個都還是
2005年。難怪Nadal說他不期待自己在這裡贏球。
這也延續從今年初開始負面的趨勢─輸給從沒輸過的對手。Wawrinka、Dolgopolov、
Almagro和現在的Klizan,他也在紅土輸給Ferrer─10年來首次。我認為,這是一種微小
而早期的年齡警訊。2010年Federer也是28歲,他開始輸給他過往一直壓制的對手。跟
Federer一樣,Nadal會有越來越多意外的落敗,但這並不意味著急劇的衰退。
這場落敗也讓我想起2013年的智利公開賽,他在決賽輸給Zeballos,也是左手持拍的
重砲手。更重要的是,這是Rafa極少數的例子,孱弱心理狀態,讓他丟掉應該能拿下的比
賽。這兩場比起生理方面的問題,更像是心理遲鈍。
就像一開始說的,我們本來就不該抱太高的期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11.38.215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Nadal/M.1412474391.A.6F2.html
推
10/05 15:04, , 1F
10/05 15:04, 1F
推
10/05 20:29, , 2F
10/05 20:29, 2F
推
10/06 12:16, , 3F
10/06 12:16, 3F
推
10/07 10:11, , 4F
10/07 10:11, 4F
推
10/07 12:28, , 5F
10/07 12:28, 5F
Nadal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