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京奧專題報導2》中國從鳥巢起飛?

看板Olympics_ISG作者 (Mckinney)時間17年前 (2008/09/05 16:3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京奧專題報導2》中國從鳥巢起飛? 中國希望通過在鳥巢舉辦的北京奧運會,作為邁向強國的新起點。(法新社) 全世界一半國家的元首和政要出席在8日北京舉行的奧運會開幕式。圖為中國 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夫人劉永清為出席北京奧運會貴賓舉行歡迎宴會。(新華社) 北京奧運會的聖火將於24日晚在萬眾矚目下徐徐熄滅。但8日8日晚的京奧開 幕式帶給世人的震撼,仍讓人久久難以忘懷。儘管由於國際奧委會的反對, 當晚沒有採用總導演張藝謀的「火鳳凰騰飛」點火的設計,但二百名演員帶 領現場上十萬觀眾一起整齊劃一地舞動和平鴿的情景,還是讓世界各國廿億 觀眾,對這一動人心魄的歷史瞬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國正從鳥巢起飛。她想告訴世界,即使不能像火鳳凰那樣展翅,也要像和 平鴿那樣飛翔。 中國渴望飛翔,她毫不掩飾她對被國際大家庭容納和接受的渴望;中國人有 被承認的焦慮,他們認為成功舉辦了奧運會,才圓了「融入世界」的最後一 個夢想。在曾被稱作「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心目中,沒有任何一個符號能 像奧運會那樣,代表著擁抱世界和被這個世界所承認。中國希望隨著奧運會 的成功舉行,最終擺脫世界邊緣人的焦慮,樹立胸懷天下的自信。 為何擲巨資舉辦奧運 一百年前的中國,當南開大學學子發出「中國何時能夠辦一屆奧運會」的仰 天長嘯時,正值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女皇慈禧壽終正寢。 一百年後的北京,在屹立起美輪美奐的鳥巢和水立方的地方,正是昔日王朝 的皇宮傾倒宮廷垃圾的污穢之地。 滄海桑田,見證了中國人百年的奮鬥,也記錄了東方巨龍的辛酸血淚。 中國人對主辦奧運會的響往,源自於「承認的焦慮」,源自於渴望走出受列 強欺凌的悲情,其實曾為踏入西方發達國家俱樂部而處心積慮爭辦過奧運會 的東亞國家日本和南韓,又何嚐不是如此。 過去44年來,奧運會只在亞洲主辦過三次,日本、南韓和中國依次成為主人 ,這一過程恰恰與三國爭取「國際承認」、進入「世界秩序」的軌跡重合。 日本曾獲得1940年奧運會的主辦權,但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其主辦權被 奧委會剝奪。上世紀五○至六○年代,日本經濟迅速騰飛,1964年的東京奧運 會,被日本人看作是擺脫戰敗陰影,重塑國家形象的大事,舉國上下全力籌 備。奧運會使日本現代史進入新的一章,日本在東亞的大國地位也從此確立。 1988年的漢城(首爾)奧運會同樣伴隨著韓國的經濟騰飛。「漢江奇跡」催 生了韓國人的自信,他們希望奧運會能使韓國在世界強國俱樂部中占據一席 之地。漢城(首爾)奧運也是一次全民運動,它不但讓韓國人第一次有當大 國公民的感覺,也確實讓韓國「走向了世界」。 辦奧運會時機與動力 中國舉辦奧運會的時機和動力,與日韓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第一次申奧 失利後,中國人明白,中國的崛起沒有得到西方列強承認其至讓西方懼怕。 但中國沒有放棄,1998年,北京宣布再度申辦奧運會,終於在2001年7月13 日如願以償獲得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 此時中國民眾對主辦奧運會的支持率高達96%,而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的中國 ,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當年的GDP已達到人民幣10.97兆元,國 家財政收入達人民幣1.64兆元,進出口總額達5096.5億美元。也就在同一年 ,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但正如鳳凰涅槃的百般艱辛,距離2008年奧運會越近,西方就奧運會向中國 施壓就越不留情面。今年以來中國與西方勢力在人權、西藏等問題上的血腥 較量,更是達到規模空前的程度。 投資420億美元 創紀錄 《華爾街日報》估計,中國為籌辦京奧這一盛宴,投入總計420億美元之鉅; 這一數字創下了歷屆奧運會投資之最,路透更指出,北京奧運會的開支是雅 典奧運的3倍、雪梨奧運會的27倍、亞特蘭大奧運會的25倍。《華爾街日報》 質疑中國這樣一個年人均收入只有100美元,又剛剛遭受汶川大地震沉重打擊 的發展中國家,為一場僅持續兩周的體育秀如此大肆鋪張是何苦來。 但這只是西方的算法,中國認為這樣的算法實在是匪夷所思。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中 國項目高級研究員裴敏欣表示,從經濟角度來看的確不划算,但從政治角度 來說這是值得的。他指出,中國投入了很多資金,但中國政府的支出原則是 政治優先、經濟其次。 北京用這樣一段簡短故事就輕易打動了老百姓,贏得他們對奧運會的支持: 1932年夏天,一個叫劉長春的東北人,用少帥張學良支援他的幾千塊大洋當 銀根,與中華體育協會總幹事沈嗣良等六個中國人,遠涉重洋到第十屆奧運 會主辦城市洛杉磯,在開幕式上他是舉著中華旗幟,走在隊列中的第一人。 而在他百米賽跑中失利後,即有一名歐洲運動員當場羞辱他,罵他「東亞病 夫」。這個血氣方剛的東北漢子,氣得差點與那個洋人拚命。他透過翻譯說 :「我們現在確實不如你,但總有一天我們會比你們跑得快。」 1984年中國神槍手許海峰同樣是在洛杉磯,獲得中國的首枚奧運金牌。那時 因為許海峰和王義夫在同一個項目上贏得一金一銅,讓主辦方措手不及,竟 沒有準備足夠的中國國旗,使頒獎儀式不得不推遲45分鐘。 20多年過去後的北京奧運會上,盡管在游泳好手劉子歌獲得游泳金牌,在西 方國家占傳統優勢的項目虎口奪食後,仍有西方記者向她挑釁說是否使用禁 藥,體操冠軍何可欣的年齡問題也一再被拿出來作文章,但自開賽第一天中 國的金牌數就高居榜首,並且一舉取代美國保持了數十年的金牌霸主地位, 現在再也沒有人會用不屑的眼光來看待中國體育和中國運動員。 展現成熟體育強國面貌 同時隨著整體國力的大幅上升,中國民眾和運動員之間的那種繃得過緊的、 多少帶有強制色彩的關係,也得以舒緩,走向理性。他們對射擊女將杜麗失 去奧運首金的寬容,對飛人劉翔因傷在眾目睽睽下退賽表達的理解,已讓國 際看到一個成熟的體育強國的面貌。體操冠軍楊威面對電視鏡頭,不再言不 由衷、千篇一律地「感謝黨,感謝政府」,張口就是對女友表達肺腑之言: 「楊雲我愛你。」這也讓人看到,中國的運動員一天比一天減少了符號色彩 ,回復到讓人感到親切的人性自然狀態。 「中國成人禮」逾半元首見證 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到今天,其內涵早已遠遠超出競技體育的範疇。世界永遠 是政治家們的天下,永遠是政治家們施展抱負的舞台。奧運會對於世人來說 ,是一次全人類的體育盛會,但對於政治家們來說,則是一次延伸國內政治 ,在國際舞台亮相的機會。 此次北京奧運會,從西半球到東半球,從中國鄰邦到非洲小國,從美、日、 歐、澳等世界最先進國家,到經濟落後甚至烽火連天的不毛之地,全世界一 半以上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王室成員等齊聚北京。美其名曰談友誼,聊 比賽,為本國運動員加油助威,實際上是給由新興的強權北京主辦的這一屆 奧運會捧場。擔任本屆歐盟主席國的法國總統沙克吉一度想藉出席北京奧運 會迫使中國在西藏問題上讓步,後來發覺完全弄錯了方向,最後竟面子裡子 盡失。 曾任中國駐法國大使的吳建民說,此次出席北京奧運會的各國貴賓,是奧運 會歷史上最多的,中國「奧運外交」得以推動的背後,是中國國際地位和綜 合實力的體現,「全球政要聚北京」正是世界對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的讚賞 和尊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王逸舟把北京奧運會看作「中 國的成人禮」。他說 :「這次北京奧運會之所以有如此多國家的元首政要前 往,反映出了世界多數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對於這個占全球人口1/5的大國 舉行盛會的看重。」 新華社所轄的《瞭望》新聞周刊也有一段這樣毫不掩飾的描述:「一下子聚 集這麼多的各國王公貴族,即便是在千年古都北京皇城根下,也是前所未有 的盛事。奧運會讓北京成為2008年全世界王室貴族的『大派對』」。寥寥數 語,把中國那種重溫歷史上「萬方來朝」、「四海歸心」的心態表露無遺, 也從側面反映北京高層對藉奧運會開展奧運外交是多麼陶醉和自得。在他們 看來,辦成這麼一場外交盛宴,從堪稱天文數字的外匯儲備裡拿出區區430 億美元,何樂而不為? 北京奧運會是中國的一場前所未有的公關秀,顯示中國在與世界融合中,外 交、公關手腕越來越嫻熟。從1990年的亞運會,到1995年的世界婦女大會, 到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及2010年即將舉辦的上海世博會,中國人已變成國際 棋局的一名重要玩家。 商界大腕的「達沃斯」 北京奧運會不僅是運動員難以拒絕的舞台,王公貴族活躍的場所,也是跨國 企業的總裁們洽談商務的絕佳平台,成為在中國設有業務或是計劃開展業務 的跨國公司2008年不能錯過的大事。世界首富比爾.蓋茲、傳媒大亨梅鐸、 通用汽車總裁瓦格納、法國家樂福集團總裁迪朗、麥當勞總裁吉姆·斯金納、 華爾市場總裁斯科特、摩托羅拉總裁格里格.布朗等上千位全球最大公司的 總裁悉數前往北京,觀看奧運會。 與來自全世界、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的萬餘名運動員和80多個國家的110位 元首和政要相比,這些跨國公司的高管們同樣吸引人們的視線。 北京奧運會主要贊助廠商,包括阿迪達斯、麥當勞、可口可樂、大眾汽車、 通用電氣等廠商的執行長都親自出席奧運會,他們不僅看比賽,還藉機召開 董事會,安排會見客戶、僱員和合作夥伴。 參加此次奧運會的跨國企業總裁人數,遠遠超過瑞士達沃斯年度世界經濟論 壇的商界領袖人數,有媒體甚至稱北京奧運會為「體育達沃斯」。 世界經濟低迷 賴中國牽引 中國已是世界上手機用戶最多的市場,也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 汽車、個人電腦市場。今年,中國的互聯網用戶已超過美國。 華爾市場總裁斯科特表示,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之一 ,是21世紀最具潛力的巨大市場之一。中國的這種「崛起」越來越為世人所 矚目,特別是長期低迷的世界經濟要有新的發展,需要依賴中國的牽引作用 。在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將會促進世界經濟貿易的發展。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副總裁約翰.賴斯說,僅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有望為通用 電氣帶來8億到10億美元的銷售額。 丕優研究中心(Pew)最近的調查報告說,中國接近於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濟 的首要驅動器,而美國自二戰以來一直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領頭羊角色。中 國也將很快成為世界頭號科技超級大國。後奧運陷阱難以避免? 奧運會舉辦國 經濟增速 四年一屆的夏季奧運會往往在舉辦國足以轉化為重要的經濟現象。由於舉辦 奧運會需要新建大量基礎設施與體育設施,以及各項賽事將吸引大量遊客, 投資與消費的明顯放大將會推動舉辦國的經濟增速。 然而隨著奧運會的結束,這些相關經濟利益也會隨之消失。而奧運前的投資 過熱可能會導致奧運後投資及增長的大幅回落,甚至引發經濟衰退。過去不 少國家在奧運會後也確實遭遇了經濟滑坡。這一現象被稱為「後奧運陷阱」。 中國按照承辦奧運會的承諾,為了在奧運期間保持城市空氣品質,不僅於7 月20日至9月2日期間實行交通管制,大部分貨車禁止在北京行駛;北京及周 邊八省市的數百家污染企業也被關閉或限產以減少污染物排放;發電站也被 勒令於奧運期間減少30%的污染物排放。 此外,出於安全考慮,北京還制定了特別法規以管制旅遊活動,並且對外國 遊客實施更為嚴格的簽證審批;國內遊客則被要求避免在奧運會期間赴京旅 遊,導致北京的旅遊業不僅未因奧運會而興旺,反而生意一落千丈,大量旅 館房間空置,不得不大幅削價。 「後奧運陷阱」 存在隱憂 從中國國家統計局已公布的一系列7月宏觀經濟數據來看,上述種種限制措 施已經對經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7月北京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僅為2.8%, 大大低於6月8.3%的同比增速,更是遠低於此前幾個月接近10%的同比增速。 中國的股市和房市炒家原本預期的「奧運行情」不僅並未出現,更是一會兒 「跳水」,一會兒「俯臥撐」,讓投資者心驚膽跳,更加深他們對對「後奧 運陷阱」的擔憂。 不過中國學者卻氣定神閒,他們認為,中國可望逃脫「後奧運陷阱」的宿命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偉說,「英美的工業化過程在50年左右,而日本 的工業化進程也持續了29年。從時間點來看,中國當前正處於工業化進程的 『中間點』,因此幾乎可以肯定,中國經濟在未來30年仍將維持較快的年平 均增速。」 全球知名投資銀行高盛公司中國經濟學家梁紅和宋宇則指出,北京市的經濟 規模僅佔中國經濟規模的4%,更為關鍵的是,在「奧運投資期」,北京的投 資增長持續落於全國平均水平,因此,「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投資規模和主 辦城市的經濟規模都不足以使全國的實體經濟受到根本影響。」 他們認為,奧運會對北京經濟確有影響,但不會產生「大的波動」,而這個 影響也將是「一次性的」或是「短期的」。美國《商業周刊》 並列舉以下 幾個理由,認為中國可免於陷入「奧運魔咒」:首先,主辦城市北京的人口 僅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1%,經濟產出則不到全國生產總值的3%;其次,即便 算上過去四年間所有與奧運相關的支出,即約四百億美元的花費,平均下來 ,也僅佔全年GDP的0.3%。這樣算下來,奧運支出對中國整體經濟的影看上 去「微不足道。」 專家:未來經濟不受影響 中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更斷言:「奧運會帶來的經濟 和投資增量,在中國經濟和投資總量中的比重很小,奧運會不會成為中國經 濟發展的分水嶺。」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奧運會後,中國經濟仍將以10%的驚人速 度增長,因為中國經濟的覆蓋面十分廣闊,而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剛剛進行了 一半。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隨著北京奧運聖火的熄滅,人們又把目光轉往下一屆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 一舉獲得八枚金牌的美國運動員菲爾普斯把北京當作福地,這個一副可愛的 鄰家男孩模樣的明星表示,將記住在北京的每一瞬間,但一位德國運動員卻 因在比賽中只獲得一枚銅牌而把北京當成傷心地,被他摔到地上的銅牌也被 國際奧委會收回。 百年圓夢 幾點遺憾 精心打造的北京奧運會同參賽的運動員一樣,既帶給世人無盡的歡欣,也同 樣留下不少遺憾。 最讓人感到遺憾的莫過於那些在過去七年來日以繼夜為興建鳥巢等體育場館 及周邊地區設施流血流汗的農民工。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不僅沒能在親手興 建的場館裡享受片刻奧運饗宴,反而在奧運到來的一個多月前就被當成「閒 雜人等」,趕離了北京,回到他們的家鄉農村。在他們的眼中,奧運變成了 有錢人的玩意兒,他們曾與所有中國老百姓一樣狂熱地「恭外運」 (恭請外 國人來北京參加奧運會),但奧運會舉行,本是普天同慶日子,他們卻不得 不中止在北京打工,被迫「避運」 (避開奧運會),實在情何以堪。 另一個遺憾似乎是,在北京當局與示威抗議人士的一場球賽中,比分相差懸 殊,當局利用「攔網」(阻攔赴京或不予批准)、「扣球」(把示威者拘留起 來)等手段,一舉獲得77分,抗議人士則寡不敵眾,以○分敗北。北京當局迫 於外界壓力,在奧運會開幕之前曾宣布分別在三個公園設立示威專區,條件 是示威必須獲得批准。但在奧運會賽程逾半之際,中國警方稱,他們共收到 149人的77份抗議申請,竟沒有批准過一份,其中74份「因涉及的問題已經 通過協商,得到了有關部門或機構的妥善解決而撤回」。 警方稱,未撤回的三份申請中,有兩份申請因不完整或涉及孩子而暫時未獲 批准,因為根據中國法律,將未成年人包括在示威申請人中是非法的。還有 一份申請因違反中國法律而被駁回,不過這位發言人沒有透露違反的是哪項 法律。 海外人權團體指出,北京當局設立示威專區的做法曾獲得外界的期待,但現 在這樣做顯然對北京改善形象的努力南轅北轍。 第三,北京為了「平安奧運」而採取的種種安保措施,也使得這場奧運會樂 趣變少了。由於簽證緊縮,奧運期間北京的外國遊客不僅沒有增多,反而減 少。即將舉辦下一屆奧運會的倫敦自認在開銷上趕不上北京,場館也不會像 北京漂亮,但倫敦已喊出一個口號,「給大家樂趣」,似乎正中北京軟肋。 16天的華彩樂章曲終人散,其中的每一章節、每一瞬間,留待人們去慢慢回 味,細細咀嚼。(本報記者/唐典偉) http://www.worldjournal.com/weekly92_disp.php?nt_seq_id=1762895&page=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9.185.108
文章代碼(AID): #18mEzBD- (Olympics_ISG)
文章代碼(AID): #18mEzBD- (Olympics_I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