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對岸打一場好球 鄭志龍 

看板PureYouth作者 (sunrise)時間22年前 (2003/03/12 23:4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鄭志龍 新浪隊從甲A撤退,引起體育界一陣不小的震盪,有人引據為大陸市場去不得的証明,也有人為此不勝唏噓,卻很少人探究操作過程中的法令、資源、與模式問題,但只有探討到這個層面,才能看清楚兩岸職業運動市場交流的趨勢與未來作法。  就趨勢與觀念而言,新浪是對的。亞洲體育市場正以中國為核心逐漸整合,這是不爭的事實。不只是台灣運動員跑大陸,連韓國、日本的運動員也往大陸市場發展職業生涯,NBA等世界級聯盟,也積極納入姚明等選手,以拓展中國市場。  新浪的問題出在環環相扣的兩個層面,一個是法令與政治現實,另一個是這些現實所導致的操作問題。  大家應該還記得,新浪去大陸時,曾引發不小的風波,陸委會對名稱與整團前往有意見,體委會為了替新浪解套,訂立了「台灣地區體育人員加入大陸地區體育團體為成員或擔任職務許可辦法」,規定台灣球員只能以個人身份上岸,球隊與球團不得登陸。原意是保護台灣的運動員不致大量流失,實際操作的結果,卻是一方面斷了台灣球員的根,另方面也斷了新浪這種台籍球員為主體的體育團隊補充新血的管道,造成雙輸的局面。  簡單講,職業運動員能力再強,必須依賴球團才能生存發展,當球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對岸體育團隊時,他就必須揮別留在台灣的根;而在大陸的球隊要再徵台灣新血時,新人也必須做出兩難的取捨,而該隊成份所代表的台灣色彩,也使大陸球員裹足不前。  新浪千對萬對,就只做錯了一件事:在兩岸建立職業運動的市場機制之前先行登陸,也無足夠資源等到黎明來臨,才不得不鎩羽而歸。我們前瞻未來,台灣的運動市場除了職棒有其傳統,得以獨樹一格的發展外,其他的體育項目,包括籃球、足球、排球、桌球、羽球等項目,都需要與中國大陸和亞洲的市場結合,才會有足夠的市場發展空間,這已經不是個要不要的問題,而只是個How的問題。  最好的方法,其實是先經由民間單位,建立兩岸體育交流的窗口,讓大陸主客場制的職業運動,在台灣建立一至兩個主場,巡迴戰制的賽會,也在台灣建立一站。如此,台灣的體育團隊便能根留台灣,同時參與大陸市場;另方面,大陸也能擴張他的賽會或聯盟,成為亞洲國際賽會,創造一個雙贏的結果。  也許有人會以政治考慮質疑這種方法的可行性。事實上,大陸甲A也好,NBA也好,都是以城市為命名主體,跟國家無關。NBA有多倫多猛龍隊,全世界也沒有人因此認為加拿大是美國的一省。筆者曾問過體育相關官員一個問題:如果台灣球隊有機會加入NBA,請問官方是否支持?大家都拍手叫好。但詢及以NBA同樣模式加入甲A?大家都搖頭不可。但兩個聯盟都是國內聯盟,都是以城市為命名主體,為什麼一個可以,一個不可以?所以這是心態問題,根本不是什麼政治問題。  因此,筆者呼籲體育界及相關單位,把眼光放遠一點,作法務實一點,把不合理的法令快快修訂,讓兩岸的運動市場快快結合。如此,才能一方面讓運動市場產生自己的經濟動能,不必天天仰賴政府補助;另方面又可以讓優秀運動員根留台灣,在奧運、亞運等重要賽會為國家爭光。不要再政治掛帥,反扼殺了台灣運動市場的出路。  台灣的若干體育項目,都有與大陸一拼的實力,包括大陸曾引以為傲的桌球。台灣人應該更有自信,如能在球場上打贏大陸,不是比在台海兩岸武力對峙,更健康,也更有建設性的意義。  (作者為親民黨籍立法委員)  亞洲體育市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65.228.158
文章代碼(AID): #-RrLuzh (PureYouth)
文章代碼(AID): #-RrLuzh (PureY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