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光芒再生工廠的投球哲學

看板Rays作者 (招財貓)時間10年前 (2015/02/15 12:08), 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Odorizzi、Smyly、Boxberger是近幾年透過交易進入光芒體系的新秀,但在交易 前,他們在原球隊的成績並不算相當亮眼,但都在去年大放異彩,隨著賽季進行,相 繼成為球隊最倚重的核心之一,究竟這座以調教投手聞名的再生工廠究竟對他們施展 了什麼魔力呢?進入正題之前,先看看下面幾段影片: Jake Odorizz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7gzAsBArKo
Drew Smyl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g03FwtwYCA
Brad Boxberg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h21iy0R6-E
  發現上述三支影片的共通點了嗎?僅管這三位投手的球速距離所謂的「火球」都 有段距離,但當取得球數領先的優勢,幾乎有九成以上會選擇直球,正確來說是那顆 一路向上竄的四縫線速球做為決勝球。「把球路壓低」過去是投手在投手丘生存的教 則,光芒卻選擇了另一條路—"Hit high strike-zone"。這種策略其實來自一個很簡 單的道理,當進壘點高,打者就有更高的機率擊成飛球,而飛球進入場內形成安打的 機率又比滾地球來得低。   看到這裡,如果認為這樣的策略僅僅只是把球投進好球帶上緣的話,那就太小看 光芒的投教體系了。拜科技所賜,可以從pitch/fx發現這三位投手四縫線速球的垂直 位移(Mertical Movement)都來到+10英吋左右,聯盟投手平均四縫線速球垂直位移 不過-9英吋。光芒致力於向上提高投手垂直位移造就了光芒投手的與眾不同。   根據Fangraph.com去年的統計數據(http://ppt.cc/hu6A),當四縫線速球的垂 直位移高出平均值一個標準差,打者有效擊球的效率越低,即使碰到球,也有很高的 比例形成界外球。   影片只能提供一部份小樣本,從統計數據觀察幾位投手轉隊後的改變吧!          virt. move.(ichs)    virt. pit. loc.(STD)        with ori.  with Rays   with ori.  with Rays Jake Odorizzi  +10.24   +11.20    +0.21    +0.41 Drew Smyly    +11.97   +12.28    -0.02    +0.50 Brad Boxberger  +8.88    +9.94    -0.08    +0.09 資料來源:http://www.brooksbaseball.net/   根據Fangraph提供的資料,光芒去年High fastballs(包含所有直球系的速球) 的比例來到56%,全聯盟最高,緊追在後的則是同樣投手戰力雄厚的國民。全聯盟則 是48%。   光芒今年投手的補強方向也依循著這個規則,在去年光芒40人名單23位投手中, 有16位高於聯盟平均。未達標的Ramos、Hellickson、Oviedo、Gomes離開了40人名單 ,剩下兩位是還在雛鳥階段的Kirby Yates和C.J. Riefenhauser(另一位是送不走的 Balfour...)。補進兩位大聯盟投手:Frieri和Jepsen也是攻擊好球帶上緣的高手。          virt. move.(ichs)    virt. pit. loc.(STD)        career  last year    career  last year Ernesto Frieri +10.07   +10.28      +0.15    +0.26 Kevin Jepsen  +9.14    +9.09     +0.12    +0.19 Ernesto Frier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v_HxeJhSas
Kevin Jepse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IOXnoLXh9Q
  除了Frieri和Jepsen外,簽下小聯盟約的Teaford也很有看頭。          virt. move.(ichs)    virt. pit. loc.(STD)        career  last year    career  last year Everett Teaford +10.09   +10.24     -0.05   +0.56 Everett Teafor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Qx62XUgFhs
對於這樣策略,投手教練Jim Hickey表示: 「我認為這個策略會成功,因為傳統的觀念中,投手被要求壓低球路,久而久之多數  打者都在研究如何攻擊偏低的球路,我不認為打者會花很多時間在破解落入好球帶  上緣的球路,特別是配上大幅度的上升軌跡。」 「不同的投手有不同的方式來解決打者,投手教練的工作只是將他們的特色極大化,  Jake McGee有很驚人的球速,當他投進好球帶上緣幾乎是無法攻略的,不過一旦略  低,就有可能被棒頭掃到。很簡單的道理,當打者習慣向下揮擊偏低的球路,一時  之間要改變攻擊上緣的球路打擊姿勢很難不變形。」 「第一次來到光芒看錄像,我發現 Jason Varitek明顯利用了這樣的策略,他把手套  移到了打者肚皮附近,讓投手鎖定肚臍左右的高度,這大約是七、八年前的事,我  想這不是什麼新發現,只是模仿而已,我想直到打者找到解決之道為止,這都會是  一種趨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32.7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ys/M.1423973302.A.346.html

02/15 13:20, , 1F
推 期待法拉利
02/15 13:20, 1F

02/15 13:49, , 2F
推!
02/15 13:49, 2F

02/16 00:36, , 3F
推!!
02/16 00:36, 3F

02/16 09:13, , 4F
原來要瞄肚臍 改天來試試
02/16 09:13, 4F

02/16 13:22, , 5F
我都瞄對面打者的頭 (誤)
02/16 13:22, 5F
文章代碼(AID): #1Ku1ksD6 (Rays)
文章代碼(AID): #1Ku1ksD6 (R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