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ew]05~06 Houston Rockets
回顧與球員異動:
上個球季,在經過開季的跌跌撞撞後,JVG改以高位和45度角的
檔切取代inside-out為進攻的基礎。並且在Sura的歸隊下,開始
嘗試把節奏加快,尋找攻守轉換和發動早期進攻的機會。JVG的
果斷替火箭隊爭取到磨合的時間,到了球季尾聲,姚明的禁區移
位和TMac執行檔切的能力都有顯著的進步,MM似乎有那麼一點連
起來的感覺,雖然在第一輪血戰七場後打包,但火箭依然讓眾人
看到這支球隊未來仍有機會符合當初被賦予的高度期望。
進入暑假,制服組開始尋找能夠和MM搭配且適合球隊攻守體系的
球員。當時一般的看法認為火箭的需求分別是硬底子內線球員,
能夠組織的控球後衛和搖擺人替補,而火箭也確實在這幾點需求
上有所斬獲,所以先讓我們來看一下球員異動:
離隊
Clarence Weatherspoon,Scott Padgett,Vin Baker,Charlie Ward
Mike James
入隊
Stromile Swift,Lonny Baxter,Derek Anderson,Dion Glover
Luther Head,Rafer Alston
離隊球員方面,除了Mike James都是上場時間甚少的板凳球員,
而James的離隊還是因為要從暴龍交易Alston來補強控球,後衛的
補強方面還在選秀會上挑來伊利諾的雙能衛Head。自由球員方面
分別用全額中產和老將條款簽下Swift和Anderson,並且用最低薪
找來替補大小前鋒Baxter和Glover。總的來說,制服組在暑假的
表現算是相當夠水準,雖然不像馬刺和熱火那麼驚天動地,但也
確實地針對球隊的需要進行補強,而結果甚至比我當初的期待高
出不少(Swift和Anderson耶)。不過也有老美球評認為火箭可能
只是補到一袋愚人金,但我想這個質疑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群
新成員各自有令人不安心的地方,像是傷病史(Swift,Anderson)
能力有待證明(Swift,Head)和情緒管理(Alston)等。一向比
較保守的我剛開始也有類似的想法,但在看過熱身賽後,除了看
老天爺賞不賞臉的傷病外,我對其他的問題倒是沒有那麼悲觀了
(詳見後文),以熱身賽的內容來看,新球員們在JVG的定位和教
養下都有不錯的發展空間,而剩下的,就是等他們在真刀真槍的
例行賽證明自己是貨真價實的黃金。
Rotation
C :姚明 /Mutombo
PF:Howard /Swift /Baxter
SF:TMac /Anderson /Barry /Bowen
SG:Anderson /Wesley /Barry /Head
PG:Alston /Wesley /Head
IL:Sura /Glover /Norris
進攻:
"Get the ball inside!!",這一直是JVG在火箭強調的進攻觀念,
很自然地,球隊也在去年嘗試用姚明打inside-out,但在經過季初
的挫敗後,JVG重新調整進攻系統,改以擋切為主要的進攻手段,
利用TMac持球的破壞力把球帶入禁區後再傳出來,或者是讓姚明在
移動中尋找卡位要球的機會。今年大體上仍然採用上一季的方針,
不過JVG還對球員在"Get the ball inside"這個概念下加了許多
對應對方防守的規則,讓球員在閱讀防守後做出適當的反應(read
and react)。
在這邊我先粗淺地把火箭的進攻分成三個部份:早期攻勢;半場進攻前期;半場進攻後期
火箭的早期攻勢是建立在搶到籃板後的攻守轉換期,而因為球隊重
視的是五個人一起爭搶籃板,所以基本上是沒有偷跑的機會,但也
因為如此,火箭的攻守轉換常常可以省略內線球員傳給外線球員(
outlet pass)的步驟,直接由搶到籃板的後場球員向前場推進。相
較於一般快攻強調利用鋒衛球員的速度製造以多打少的機會,火箭
隊注重的是五個人推進的速度,在過半場後尋求早期攻勢的機會,
簡單講就是"打他個立足未穩",而火箭在這邊常用的手段除了常見
的拖車快攻,就是高位或45度角的檔切。不同於上個球季的早期攻
勢幾乎都是由TMac操刀,本季在Alston和DA的加入後,火箭擁有更
多可以玩擋切的材料,尤其是Alston,他的能力是球隊後衛中最適
合打早期擋切的,不過從熱身賽來看,他似乎還處在適應的階段,
所以打得稍嫌保守,如果未來他能分擔一部分早期攻勢的責任,不
但可以讓球隊的攻擊更靈活,相信還能減輕一些TMac的負擔。
在防守球員落位後,火箭隊即進入半場進攻,初期的落位視場上陣
容而定,有1-2-2(姚明+Swift)和1-3-1或4 man out(姚明+Howard)
等幾種變化,當然也不絕對都是這樣落位,姚明在搭配Swift時偶而
也會因早期攻勢的延伸變成1-3-1的落位,但不管是怎樣的落位,球
員都必須針對眼前的情況做出適當的反應。在球員站定位後,進攻
的第一個目標就是"Get the ball inside",把球交給低位的post
man,這個post man可以是姚明或Swift,Howard也能插花一下,但
姚明在場上時還是以他為第一目標。如果在這個時候可以順利把球
餵進去,進攻很自然的就變成inside-out模式,如果傳不進去,控
球員可以依post man被防守的情況選擇往底線或弧頂傳,這個時候
post man就要配合後衛的傳球移動爭取接傳球的機會(roll with the ball)
。在球傳入弧頂後,這邊就進入半場進攻前後期的交接處,如果Howard
在場時通常是由他在這邊決定接下來的進攻要怎麼打,他可以選擇
繼續把球傳到另一邊的小前鋒手上(通常是TMac)或者自己往底線
帶讓內線的post man換到禁區的另一邊要球,甚至是自己砍中距離
,這個高位處理球的能力是現階段Swift所缺乏的,所以在他和姚明
搭配的情況火箭會改打1-2-2落位的double post man game,不過Swift
現階段和姚明在低位的搭配還未成型,許多double post man game
中常見的禁區搭檔移位並沒有在熱身賽出現,姚明和Swift多半是各
自做卡位要球,所以火箭在球餵不進去時時候反而比較常打擋切,
而不會像Howard在場時嘗試做球的反轉,這大概是為什麼JVG決定由
Howard擔任開季先發的原因吧,也許等到季中姚明和Swift逐漸能夠
搭配時,先發大前鋒會換人也說不定,我想這是個值得觀察的地方。
當球自控球後衛反轉到另一邊的小前鋒手上時,半場進攻便進入後期
階段,通常這個時候進攻時限在15秒左右,有足夠的時間利用擋切發
動一次進攻,這個時候很自然地就是由TMac主導,而當掩體的內線球
員在拉出去和TMac擋切時,通常會先和得分後衛做一次空手的檔切配
合,得分後衛這個時候可以嘗試利用一些空手切的技巧(三角步,flare cut等等)
製造投籃的機會,Wesley在熱身賽時就有幾個不錯的play,值得大家
學習。若是得分後衛在這邊沒有機會,他就繼續往另一邊底線走,而
原本是掩體的內線球員就繼續替TMac掩護打擋切,這邊TMac的能力就
不多說了,Swift本身的體能條件加上在灰熊和J-Will打擋切的經驗,
讓他在這邊顯得非常熟練,因此即便是他和姚明搭配的情況不理想,
他的空手移動也可以讓他和Mutombo或Howard搭配登場時成為火箭進攻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姚明的空手移動也有不少進步,如果替TMac
掩護的內線球員有不錯的空手移動,這就意味著對手不能肆無忌憚的
包夾TMac,TMac就有更多的機會"Get the ball inside!!"
總的來說,火箭希望能在進攻時限的任何時間都能發動攻擊,而身為
球隊中心的姚明和TMac都分別擁有進攻的主導權卻又不相衝突,誰當
進攻的主角都由比賽的走向而定,JVG的規劃合理地將MM搭配起來。
當然火箭的半場進攻也不限於前期姚明後期TMac,視場上的情況也有
可能在前期就讓TMac打擋切,端看比賽的走向和JVG的想法而定。但不
管怎麼打,球員都必須在閱讀防守後做出適當的反應(第三次...),
而要讓整個球隊都能達到這個境界需要所謂的磨合期,因此火箭隊本
季戰績的關鍵可能就在這個地方。
防守:
如同進攻,JVG防守上也是延續上一個球季的方針,在人盯人防守中加
了幾個要素。首先就是針對擋切的防守,火箭隊採用包夾持球者(trap
,trap early)的防守策略。而這個策略在實施上會遭遇到的問題有三
:首先是內線球員是否能做好阻運,讓隊友有時間繞過掩體過來包夾,
另一個問題則是內線球員拉出去做包夾後的幫忙防守(help the helper)
最後是被包夾球員傳球後的對位(match up),而目前火箭隊比較會發
生問題的地方是在第一步的包夾。
關於第一個問題,內線球員中阻運做的比較差的是姚明和Howard,上個
球季姚明甚至還常在這邊賠上犯規,熱身賽在遭遇比較有侵略性的後衛
(Stoudmire,Claxton)時也有相同的問題,但我認為這不只是姚明或
Howard單方面的問題,當火箭的後衛沒辦法很快地繞過掩體來包夾持球
者時,對持球者來說這是個很大的mismatch(姚明和Howard的橫移腳步
?別逗了),因此火箭的後衛們應該得更要求自己能快速地繞過掩體,
減少內線球員錯守的機會,而姚明應該注意不要無意義的犯規,這點Howard
倒是拿捏的不錯。另外兩位大個子Swift和Mutombo的問題則不大,其中
出身灰熊match-up zone的Swift在這方面更是表現傑出(就熱身賽而言)
,上述的三個問題很少在他身上出現,對火箭來說,就算Swift在進攻上
沒有亮眼的表現,他在防守上的活動力和移位也會讓人覺得物有所值了。
就熱身賽來看,防守上和去年比起來進步最多的地方就是幫忙防守的部
分,在內線球員被拉出去後其他三人都會有意識地移動去做幫忙防守,
另一位內線球員會去補空出來的掩體,而他空出來的位置則由最近的外
線球員來補,在遠邊的球員則對進攻球員做阻絕(防止對方接傳球)。
整體而言內線球員的幫忙防守問題不大,外線球員也能適時到位,我個
人的期許是希望外線球員能多play on the passing lane,目前這點做
的比較好的是Wesley,希望TMac和DA也能跟進,以他倆的活動力來說,
這絕對會是對手的惡夢,也會是主場觀眾的最愛。
最後match up方面,在熱身賽中偶而會出現球員找不到人的畫面,但我
想這主要還是因為場上默契不足,隨著球季的進行這種鏡頭應該會越來
越少見才是。
另一個防守上的策略則是"Knock him down inside!!",也就是在禁區靠
底線的地方包夾對手或讓內線球員請對方吃麻辣鍋。在這個策略之下,
即便去年內線主力中防守稱的上好的只有Mutombo一人,火箭還是全聯盟
禁區失分最少的球隊,今年在加入Swift後,這點可望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籃板球方面,去年因為隊上缺乏好的籃板手,因此靠的是場上五人一起
拚搶,而這也解決了去年季初籃板搶不贏對手的問題。今年開季在Sura缺
陣的情況下,其他外線球員能否彌補他的缺就成了一個問題,所幸新加入
的DA和Alston都算是籃板意識不錯的後衛,這方面在熱身賽中他們也有所
表現,相信應該能將Sura缺陣的損失壓到最低。內線球員今年補強了Swift
,再加上原有的Mutombo,和以極佳身體狀態進入訓練營的Howard與姚明,
即便這四人中只有Mutombo算的上籃板好手,但在"有籃板大家搶"的策略下
,他們只要能做到把對手卡在身後就行了,個人能力不足的部分就靠隊友
來彌補。
光就防守來看,火箭是一隻很妙的球隊,隊員中稱得上防守好的大概不超
過三人,但仍能在JVG的調教下成為聯盟頂尖的防守球隊。和去年比起來,
今年的主力陣容不僅更有深度,同時也有更好的速度,因此我個人是期望
火箭的防守除了維持去年壓低對手命中率,用團隊力量保護籃板的特色外
,還能運用上述的外線球員play on the passing lane和在內線包夾對手
的策略,更進一步製造對手的失誤。
總結:
在經過暑假的補強後,火箭又重新進入磨合期,而不同於上一季的是,火
箭已經確定球隊的建構方向了,所以找來的新球員都能夠符合建軍理念,
這也有助於加速球隊的磨合,因此眾多球評認為火箭今年有進步成為西區
第二的本錢(不過因為分區的關係,季後賽第四種子),我個人則比較保
守,西區第三,季後賽第二輪是我的期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4.250.139.225
推
11/02 13:33, , 1F
11/02 13:33, 1F
推
11/02 13:48, , 2F
11/02 13:48, 2F
→
11/02 13:49, , 3F
11/02 13:49, 3F
推
11/02 14:44, , 4F
11/02 14:44, 4F
推
11/02 16:32, , 5F
11/02 16:32, 5F
推
11/02 16:34, , 6F
11/02 16:34, 6F
→
11/02 16:34, , 7F
11/02 16:34, 7F
推
11/02 17:09, , 8F
11/02 17:09, 8F
推
11/02 19:30, , 9F
11/02 19:30, 9F
推
11/02 23:48, , 10F
11/02 23:48, 10F
推
11/03 00:01, , 11F
11/03 00:01, 11F
推
11/03 01:12, , 12F
11/03 01:12, 12F
推
11/03 02:53, , 13F
11/03 02:53, 13F
Rockets 近期熱門文章
101
259
43
122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