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分享] Nitkowski Q+A about日韓棒球差異

看板SoftbankHawk作者 (阿立)時間11年前 (2014/01/04 13:42),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Baseball 看板 #1Inrcwod ] 作者: tyruschen (tyruschen) 看板: Baseball 標題: Re: [分享] Nitkowski Q+A about日韓棒球差異 時間: Sat Jan 4 08:45:39 2014 ※ 引述《suzhou (☂☁☁☁☂)》之銘言: (試譯,原文恕刪) Q:初次到日本打球,什麼最讓你感到吃驚? 教練。他們在運動心理學這方面跟美國相比落後太多了,在我的球員生涯當中,我剛 升上大聯盟時,根本沒有與心理層面相關的教練,進入球員生涯末期時這已經變得很 普遍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每隊都這樣,但是應該差不了多少。日本在這方面至少落後 二三十年。他們對球員的期望會高得不可置信。非常嚴苛。我遇過一兩位很難相處的 教練,有一兩次他們對我要求非常嚴苛,而且那應該算是不合理的要求。 Q:你所說的要求是指訓練上的,還是說他們希望你成為一個超級巨星,或是? 大多是表現上的,他們會講一些不該講的話。我記得有一次我的翻譯員跟投手教練一 起上來。當時我剛熱身完,那時我是救援投手,我的投手教練透過翻譯員告訴我:「 嘿,我真的需要你今天這場比賽投出完美的表現。」當然這很荒謬。如果我投得出完 美的表現,我還來日本幹嘛?我第一次被下放到日本二軍是因為他們對我被一個左打 者打出安打感到超不爽。當時我球數大概是以兩好一壞領先,結果被他打成越過游擊 手頭上的平飛球。他們對此感到非常地不爽。當時我的防禦率低於1.5,竟然還被下 放。我的感想是:這未免太瘋狂了。 我想我可能是遇到一支教練比較嚴厲的球隊,不是每一隊都這樣,但是我所屬的球隊 絕對是如此。 Q:在韓國打球跟在日本有何不同? 韓國棒球雖然在時間上落後日本好些年,尤其是職棒,但是他們打球的方式比較接近 美國一些。他們的體型比較魁梧也比較強壯,而且以文化上來說一般他們會比較積極 。這一點很明顯展現在球場上。他們雖然還輸日本一截,國家也比較小。我常跟人說 如果韓國的人口跟日本一樣多而且打球時間一樣長,他們會打得比日本好。因為他們 打球方式更為積極一些。在日本比較重視的是怎麼打中球,更多的跑壘而非強力棒球 。我不喜歡用「小球」這種字眼,但是這就是他們打球的方式。在日本他們會第一局 就短打,你在韓國看不到這種景象。 Q:你可以談談田中將大的投球數嗎?你認為這對他進大聯盟的調適有何影響? 我不太擔心他這一點。達比修在日本也是每場都想投出完投,他根本不管要用掉多少 球數。我也根本不擔心他這一點。他現在已經在美國打了兩年,這應該是你會開始注 意他狀況的時間點。之前松坂就是差不多在這個時點開始掙扎並且最後受傷。我認為 達比修的狀況不太一樣,因為他的體型不同且他十分強壯,而且遊騎兵隊在注意他狀 況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所以只要田中能進到一支對此有認識的球隊,我認為不必擔心 這點。如果他簽了一份六七年的長約,你就必須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 田中是個很強壯的球員。我知道當大家看到一場比賽投160球,隔天又上來救援就會 開始擔心了。但是這種事我在大學時代也做過,現在我們對投球數了解更多了,但是 我記得我也曾經一場比賽投155球隔天又上來救援。他來這裡真正重要的是非出賽時 間的訓練份量。日本職棒練投的球數總是讓我感到吃驚。和田毅是我在日本的隊友, 他的體型沒那麼高大、投球也沒那麼強力,他是那種我會為他擔心的球員。有一年他 在春訓一次練投了247球,我記得當時我坐在那裡看他投到最後,那實在太荒謬了。 他根本累壞了,而且他的所作所為對他根本沒幫助。但是在春訓練投多少球有種虛榮 性質的成份作祟,在我待過的球隊他們會把投手在春訓投多少球這件事送上報紙頭條 。而且我們的選秀第一順位,一位剛離開大學加入職棒的傢伙,基本上他非得成為第 一名不可,而且他也做到了。這點對我來說比田中在比賽中的投球數更值得擔心。這 些球員來到美國都必須做調適,尤其是適應投一休四的輪值。 一般來說日本棒球文化跟我們剛好相反,這方面我們的想法是「質重於量」,前勇士 投手教練Leo Mazzone尤其著重這一點。做好你該做的、做得有價值、好好做,然後收 工。在日本這點恰恰相反。他們會問:「你練了多久?,你是不是累個半死,以及你 的訓練份量是否根本太多並不重要。反正你練就對了。」 兩者的差異主要在訓練上,所以我想從日本進軍美國的投手會愛上大聯盟這一點。這 會需要花點時間,因為他們必須在心理上做好調適。但是我認為對大多數球員來說他 們會喜歡這種練習方式。但是你必須說服他們接受這一點。你不知道這行不行得通。 但是我不會太在意田中的投球局數。他可能會因為來到美國而延長了球員生涯。跟留 在日本相比,他到美國打球球員生涯持續更久的機會大多了。 -- It's my life: https://www.facebook.com/tyrus.ch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51.105

01/04 08:55, , 1F
結論就是: 田中快逃阿
01/04 08:55, 1F

01/04 09:17, , 2F
這就是細膩
01/04 09:17, 2F

01/04 09:38, , 3F
其實還頗中肯的 但台灣教練還是想學日本那套
01/04 09:38, 3F

01/04 10:09, , 4F
推翻譯台灣想學日本都半套 守備失誤推進失敗 跑壘侵略低
01/04 10:09, 4F

01/04 10:17, , 5F
感謝翻譯
01/04 10:17, 5F

01/04 10:23, , 6F
想學日本就算了,問題是都學殺豬公不學上太空那套。
01/04 10:23, 6F

01/04 10:31, , 7F
感謝翻譯
01/04 10:31, 7F

01/04 10:42, , 8F
韓國體型真的愈來愈好了...
01/04 10:42, 8F

01/04 11:01, , 9F
學日本那套又沒人家人口基數
01/04 11:01, 9F

01/04 11:16, , 10F
日迷都躲起來了
01/04 11:16, 10F

01/04 11:31, , 11F
台灣學日本 可能還學30年前的觀念吧XD
01/04 11:31, 11F

01/04 11:35, , 12F
日本明明也是科學大國 為何運動上還是經驗>>科學
01/04 11:35, 12F

01/04 11:39, , 13F
其實日本的一些戰術還是可以學 但訓練方式可能要有點修正
01/04 11:39, 13F

01/04 11:39, , 14F
最好是可以結合美式的農場養成訓練 搭配日式的戰術策略執行
01/04 11:39, 14F

01/04 11:42, , 15F
建議日本教練都去師大上教育課程 學習愛的教育
01/04 11:42, 15F

01/04 11:43, , 16F
殺豬公始祖 日本
01/04 11:43, 16F

01/04 11:44, , 17F
日本30年跟現在也沒差多少,短打依舊的多
01/04 11:44, 17F

01/04 11:44, , 18F
上太空那套是看球員機緣 操不壞就可以成仙了
01/04 11:44, 18F

01/04 11:45, , 19F
教練會迷日本那套應該是台灣球員體型普遍不夠壯
01/04 11:45, 19F

01/04 11:46, , 20F
不過從美國回來的都變很壯 不知道怎麼練的
01/04 11:46, 20F

01/04 11:46, , 21F
20年前 台韓打國際賽球員體型是差不多的 但20年下來 變超多
01/04 11:46, 21F

01/04 11:47, , 22F
韓國也是十幾年前開始送教練去美國受訓 接受美式訓練教育
01/04 11:47, 22F

01/04 11:48, , 23F
或許這方面才是改變整個韓國的球員訓練關鍵點
01/04 11:48, 23F

01/04 11:49, , 24F
韓國籃球跟足球也是 這幾年都去美國歐洲找教練來當訓練員
01/04 11:49, 24F

01/04 11:56, , 25F
近年韓國大炮型球員越來越多還能輸出
01/04 11:56, 25F

01/04 12:01, , 26F
太平洋的短打都是110次起跳的..恩,30年前的觀念是?
01/04 12:01, 26F

01/04 12:08, , 27F
從冬聯井上的觀點來看 日本其實不落後
01/04 12:08, 27F

01/04 12:09, , 28F
最大的落後就是Nitkowski說的教育心理...
01/04 12:09, 28F

01/04 12:10, , 29F
這套懲罰式教育 真的很落伍 徐生明也學得很好
01/04 12:10, 29F

01/04 12:13, , 30F
徐生明是在韓國學的
01/04 12:13, 30F

01/04 12:14, , 31F
徐總當時的韓國棒球 幾乎是copy日本球風XD
01/04 12:14, 31F

01/04 13:41, , 32F
借轉軟銀版, 謝謝
01/04 13:41, 32F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calsdark (1.171.169.141), 時間: 01/04/2014 13:42:08

01/05 04:36, , 33F
大場翔太…?
01/05 04:36, 33F
文章代碼(AID): #1InvyoMJ (SoftbankHawk)
文章代碼(AID): #1InvyoMJ (SoftbankHa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