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絮] NIL 對 NBA 選秀的連鎖效應

看板Spurs (聖安東尼奧 馬刺)作者 (獅子頭三叔)時間5天前 (2025/05/08 13:09), 編輯推噓1(103)
留言4則, 2人參與, 5天前最新討論串1/1
https://www.babcockhoops.com/post/the-ripple-effects-of-nil-on-the-nba-draft 為什麼越來越多球員選擇留在學校——以及這如何重塑 NBA 選秀版圖 我這陣子一直在思考,籃球世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發生了多大的變化——而且這些變化仍 在持續發生。NIL(姓名、肖像與代言權)、轉學門戶以及大學籃球的結構演變,全都對 這項運動各個層面造成了巨大影響。 然而,有一個面向至今還沒獲得足夠關注——那就是 NIL 對 NBA 選秀所帶來的影響。 簡單來說,過去那種「打鐵趁熱」的思維,對於現今那些考慮是否要投入選秀或重返校園 的潛力球員來說,已經不再適用了。 時代正在改變——今天我們就來細談為什麼。 財務現實 先從財務面來看。現在有相當可信的傳聞指出,一些頂尖大學球員每年透過 NIL 合約可 以賺進 200 萬到 300 萬美元。而這還不包括 BYU 明年即將加入的新星 AJ Dybantsa, 有消息指出他下一季的 NIL 收入甚至可能超過兩倍。 但這不僅僅關乎那些鐵定會被選中的樂透熱門或頂級 NBA 潛力股。我們也在談論一些非 常優秀、但未來是否能登上 NBA 舞台還不確定的大學球員——這些人可能連首輪都不保 ,甚至未必會被選中。而對這群球員而言,NIL 改變了一切。 為什麼?因為太早離開學校所面臨的風險與經濟損失比以往更高。 在 NBA,只有首輪球員的合約是完全保障的;次輪球員的合約完全視情況而定。當然,有 些球隊會給次輪球員保證金,但現在越來越多次輪球員簽的是「雙向合約」,這股趨勢預 期會在這個新時代繼續下去。 關鍵在這裡:2025-26 賽季的雙向合約薪資約為 63.5 萬美元(大約是新秀底薪的一半 ),但實際能保證的只有約 31.8 萬美元,而且還必須談判而來。 現在,把這與留在大學再打一年能賺進的 100 萬、甚至 200、300 萬美元相比——差距 不是一點點,根本是天壤之別。說真的,這應該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太早投入NBA」的風險 即使是那些能勉強擠進首輪末段的球員,未來之路也充滿不確定。沒錯,首輪選秀會獲得 保證合約,但從第 10 順位到第 20 順位——或從第 30 到第 40 順位——背後的差異, 在拉遠來看時其實相當巨大。 這不只是關於第一份新秀合約,更關鍵的是第二份合約。那才是真正能改變人生的金額。 而殘酷的事實是,很多選秀球員根本撐不到那一步。他們提前退出聯盟、找不到定位、 在 G League 和海外聯賽之間輾轉漂泊。NBA 是個殘酷的世界,成功與否往往就在毫釐之 間。 當然,也有不少人從選秀後段,甚至是落選身份出發,最終闖出一番天地。但老實說,選 秀順位越低,球員長期在 NBA 成功的機率也越低。 反觀 Cooper Flagg,預期是選秀狀元。雖然也有人建議他可以再留在 Duke 打一年,但 他的長期發展與其他人完全不同。他被預期最差也能成為不錯的 NBA 球員,很可能還會 成為球星。這種生涯軌跡意味著他極有機會拿到第二份 NBA 合約——而在如今的薪資上 限制度下,若是頂薪,那可是將近 4 億美元的價值。 這種情況下,我們談的是改變世代命運的財富——所以他的 NBA 生涯當然要儘早開始。 但話說回來,如果你不是樂透區球員,甚至不確定能否進首輪,你就得問自己一個問題: 為什麼要放棄幾百萬美元的 NIL 收益,去冒著極高風險走一條連保障合約都未必有的 NBA 路? 國際球員的效應 這場由 NIL 驅動的變革,不只影響美國球員。越來越多頂尖國際新秀開始前往美國大學 就讀——不只是為了曝光或訓練,而是為了賺錢。NIL 全面開放後,大學籃球對國際球員 來說已成為一個合法的職業選項。 像是 Illinois 的 Kasparas Jakucionis 和 BYU 的 Egor Demin,他們都離開了西班牙 的豪門球隊 FC Barcelona 和 Real Madrid,選擇到美國打大學籃球。 想像一下,如果當年 Giannis Antetokounmpo 在 Marquette 打球、Luka Doncic 去 UCLA、Nikola Jokic 在 Colorado——這就是新的現實。下一位國際巨星,很可能就會從 美國大學誕生,而不是來自歐洲職業聯賽。 隨著更多國際球員走這條路,影響美國新秀的因素,也會逐漸適用在他們身上。 次輪選秀的新樣貌 假設上述許多球員選擇重返校園,我們將會看到 NBA 選秀的次輪出現截然不同的面貌。 過去的次輪經常由為了潛力而提早挑戰 NBA 的大學二年級或三年級生所組成,但未來, 次輪越來越可能由有完整大學生涯的資深球員構成。 在這樣的轉變下,會有更多未畢業球員報名參加選秀「試水溫」,參加 NBA 選秀聯合試 訓、聽取球隊建議,然後在截止日前選擇退出並回學校繼續打球。 同時,也別驚訝若未來有越來越多次輪球員來自 Portsmouth Invitational——這項比賽 傳統上是針對大四生與邊緣 NBA 新秀設計,預期多數會從 G League 或海外聯賽開始職 業生涯。 更老、更聰明、更成熟 這些改變看起來或許細微——但事實上,這是一次重大的轉型。我相信再過幾年,這股潮 流將完全成形,讓選秀深度提升,並充滿經驗更豐富、訓練更完整的球員。 我們正邁向一個大學球隊名單更成熟、更有經驗、更專業的時代。而這樣的變化,會逐漸 影響 NBA 選秀,尤其是次輪。 這些球員——除了樂透區的新秀之外——若能完整完成大學生涯再進入聯盟,將以經歷過 激烈競爭、身體發展成熟、技術打磨完善的姿態報到,整體準備度遠勝以往那些提早進入 選秀的年輕球員。 其實,這一切已經正在發生。只是還需要一點時間,讓整個系統完全趕上。 對 NBA 生涯有疑慮?那就回學校!賺你的錢、磨你的球技、在場上與場下成長,明年再以 更完整的比賽影片、更強的談判籌碼、更高的成功機率挑戰 NBA。選秀過程正在迅速改變 ,而一套全新的邏輯正逐漸浮現——一套獎勵耐心、精算風險、不再急於求成的邏輯。這 可能會是 NIL 帶來最深遠的連鎖效應之一。 結語 我們正在目睹大學籃球職業化,與職業籃球商業化,正面碰撞。而這場碰撞雖然產生一些 陣痛,但長期來看,很可能會是三贏局面——對球員、對球隊、對整個籃球生態而言都是 利多。 所以,在今天這樣的局勢下,許多時候最聰明的選擇,可能就是——繼續待在學校。而就 我個人來說——我完全支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182.10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purs/M.1746680957.A.7B9.html

05/08 16:06, 5天前 , 1F
可能會有人看不慣NCAA變得太商業,脫離學生身份。但我是
05/08 16:06, 1F

05/08 16:06, 5天前 , 2F
覺得NIL更能保障學生生涯(順利畢業的甚至能拿到文憑)
05/08 16:06, 2F

05/08 22:35, 5天前 , 3F
反過來說能付如此高額合約 代表之前NCAA在這些學生運動
05/08 22:35, 3F

05/08 22:36, 5天前 , 4F
員身上撈了多少利益了.. 2~3M比NBA底薪還高
05/08 22:36, 4F
文章代碼(AID): #1e73nzUv (Spurs)
文章代碼(AID): #1e73nzUv (Sp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