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夏日球場--徐國能

看板Tigers作者 (管他的,繼續贏)時間20年前 (2005/08/04 17:4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校園生涯特別能感受四季的嬗遞,初秋入學的期待,殘冬親切的重聚。校樹迴廊,鐘聲笑語 ,在一年一年的行事曆中迎新送舊,長成了棟樑,也催老了青春。其中讓我感受最強烈的莫 過夏之來臨。當別離的日子化為歌聲遠去,當晴空是一種澄澈的藍,遠處積雲如炎日泛起的 毛邊,充滿熱力的漫漫長假就要開始了。山巔水涯,到處都是金色的年輕活力,所有的生命 彷彿將趕在楓槭霜紅前完成一些什麼;或為勢必殘朽的嚴冬,留下曾經鬱綠、曾經怒放的見 證。  在我心中,最適合見證夏天的非棒球莫屬。  內野的紅土乾燥而粗糙像一首沙啞的詩,外野的綠草綿綿,正適合放牧一段英雄的夢想。 在天色尚明的晚風中,白雲舒卷,水銀燈一盞一盞亮起,主審拉下面罩,高喊「Play Ball 」,熱浪、吶喊與無以名之的感動澎湃而來,那些尾勁刁鑽的球路,飛向天際優雅的弧線… …。夏日的棒球是青春、是冒險,是揮中球心的瞬間,震撼虎口的一陣酥麻。那種在烈日下 追馳過的感動,絕不是坐在冷氣房裡啜飲冰啤酒看王建民狂飆快速球所能比擬的。  最初的感動是家家戶戶守夜看三級棒球的七、八○年代,那是融合了國族情感的青澀歲月 ,許多少年成名的英雄,如今卻沒有繼續馳騁在球場上,經常讓我猶疑是否那些響噹噹的名 字只是一場深夜的夢而已。後來的成棒世界更是迷人,合庫對台電,虎風戰味全,守著中廣 與中央日報的體育版,少年的我不知不覺中翻過了台灣棒球的一頁又一頁。隨著國際比賽增 加,電視轉播也熱鬧了起來;林琨瑋飄忽的下鉤球與涂鴻欽霸道凌厲的球路竟連挫紅色閃電 古巴隊,那時同學間一時都興起練投潛水艇式的投球法,但大多閃了腰或拉傷了手臂。彼時 欠缺專業的球評,連現場播報的記者都未必是懂棒球,那真只能是看個熱鬧而已。觀眾對各 種球路一知半解,也幾乎沒什麼戰術概念,這種情況要到職棒誕生後才漸獲改善。  高中時第一次現場看球,味全龍對三商虎,在南京敦北路口的台北市立棒球場。帶著莫名 的口渴與興奮,「在天色尚明的晚風中,白雲舒卷,水銀燈一盞一盞亮起,主審拉下面罩, 高喊『Play Ball』,熱浪、吶喊與無以名之的感動澎湃而來」。看著還不是很習慣當明星 的球員跑進場中,靦靦地揮手,當時是校刊主編的我決定回家後要寫一篇棒球的青春之歌, 不想一拖就是這麼多年,歲月過去了,龍虎豪傑星散,少年壯志飄零,漸漸懂了楊牧的詩句 :    我的悼祭者流落在外地  有的打鐵,有的賣藥   是怎樣的一種況味。五年前,連台北市立棒球場也難逃拆除的命運,那時冷冷秋風彷彿 訴說夏天已經結束,夢想封殺,三人出局。  如今這裡建成了不能進行棒球賽的「巨蛋」體育館,據說館內可容納一萬五千席,是台灣 少見的大型場館。爽朗的現代風格增添了台北的時尚感,多功能的用途也將滿足娛樂消費的 都市性格,但我總是還惦記著棒球的歲月,徘徊在即將竣工的建築物外,喧囂的夏午老樹濃 綠,悠然卻也十分寂寞。還記得第一次在此看球,最不能適應的是在每一次精采的打擊或守 備後,不能以慢動作重看一次;繞行南京與敦北,多年的記憶,黃平洋、史東、康明杉以及 羅世幸、林仲秋等,他們在此叱吒風雲的英姿正以慢動作一幕一幕在我的腦海中重播,然而 那些年少的夢境,卻又像夏日城市的氣息一般,漸漸淡成一幅遙遠而透明的薄薄黃昏了 http://unitas.udngroup.com.tw/B/200508/Storyb3.htm -- 曾文誠: 「老實說,我不是虎迷,但打從職棒五年開賽後, 我就祈禱虎隊可以拿冠軍。不為別的,只因為林仲秋。」 本段節錄於83.5.25聯合晚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0.217.156
文章代碼(AID): #12yUBAFS (Tigers)
文章代碼(AID): #12yUBAFS (Tig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