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藤]尋找強棒中的強棒/曾文誠

看板oeo_49作者 (泰山M2勇壯M2)時間22年前 (2003/04/21 16:2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尋找強棒中的強棒 曾文誠 04-20 11:18 有天比賽賽前張泰山打擊練習時,看他把球輕鬆送出全壘打牆外,之後就聊起他和一 般打者的不同之處,是張泰山擊中球後還有加速的勁道,我提出我的看法是有時當球 棒以上往下揮擊時,當擊中球時正好呈水平狀,使得球形成倒旋的加速飛行,而張泰 山本人則認為是他的手腕力好,在擊中球時右手翻轉力量使得球能加速飛行,後來黃 忠義也加入我們的話題,他則提供加一套理論,他認為就他觀察所得,張泰山能把球 擊出後產生加速飛行的因素,在於他右腳、右腰的旋轉力量帶動木棒的揮棒速度,加 上他本身的重量訓練夠,上半身的厚實的肌力,能讓他比別人擊中球多了往前加速的 條件。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理論,或許是我們三個人加起來就是張泰山能把球打得更遠 更強勁的因素,但不管怎麼說張泰山是長打好手,是中華職棒最年輕百號全壘打的量 產者是不爭的事實。 能把球轟向觀眾席,或是擊中全壘打牆、打向外野防守空檔,目送小白球極速飛行都 是球迷所樂見的,其帶給觀眾的興奮感絕不亞於投手飆出的三振秀,而台灣能把球打 遠,每次揮棒像跟那顆小白球有仇似的打者不只是張泰山,謝佳賢、陳連宏、彭政閔 、陳該發、洪啟峰,隨便唸幾個名字都是個中好手,甚至「貌不驚人」的李志傑、黃 信福也可能都是你心目中可以把球打遠的長打好手。 過去這些打擊好手在球季中除了為自己成績打拚,為球隊建功之外,年終的個人獎項 也是每個選手力爭的,打擊、全壘打加打點都是彰顯他們表現的最佳桂冠,然而不是 所謂粥少僧多,而是在獎項有限的情況下,並不是很能夠凸顯出某些選手在個別項目 上的傑出表現。 例如中繼投手獎項,過去或許因為投手戰力問題、或是教練調整考量,先發投手往往 若撐完投一場比賽,不然就是投到七局後再由救援投手直接接替,所謂的中繼投手任 務並不受到太多的重視,即便有也常和敗戰處理畫上等號,但今天隨著兩聯盟合併, 中繼投手人數增加、外籍投手教練的調度主控權等因素之下,其實中繼投手的重要性 一天超過一天,以聯盟過去十二場完封比賽,當中只有兩場是先發投手獨力完成,剩 下都是投手接力讓對手掛九個鴨蛋的紀錄,中繼投手的能力及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 直到今天我們仍沒有設定一個足以彰顯中繼投手的獎項,也無形中讓這些平常被視為 做苦功的投手們少個努力、奮鬥的目標。 同樣的,全壘打、打擊率及打點等獎項是可以視為選手在打擊上的個別紀錄表現,但 會不會有還有「遺珠之憾」,在美國職棒行有二十二年歷史的「銀棒獎」,也許是個 彌補方式,根據銀棒獎的選拔標準是以球員的打擊率、全壘打數、打點數和壘打數為 參考依據,每支全壘打20分、打點 5分,以去年聯盟打點王蔡豐安為例,該季一共打 出21支全壘打、84分打點、180個壘打數及2成94打擊率,換算成「銀棒指數」就是: (21*20)+(84*5)+180+294 =1314分。如此的評分標準可以說是更能看出一位選手在打 擊上的攻擊火力的平均表現,也讓更多的打擊好手,能有努力的目標,去用手中的球 棒証明他們是強棒中的強棒。 更特別的是這個獎項移植到台灣後,又多個了球迷票選的活動,過去常有球迷反應MVP 或其他年度獎項票選不公,而今天大家有機會來親自參與選手獎項的選拔,也算是個 創舉,而此一創舉從現在開始需要大家熱情的投入。 http://sports.yam.com/show.php?id=000000894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0.240.186.18
文章代碼(AID): #-ewifsV (oeo_49)
文章代碼(AID): #-ewifsV (oeo_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