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回饋 03 Netflix 《陸王》II

看板swim (游泳)作者時間1天前 (2025/04/03 23:5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延續《陸王》的話題 … 劇中提到跑步姿勢不良,容易造成ITBS髂脛束症候群,俗稱「跑者膝」 髂脛束是一條從臀大肌連結到小腿的筋膜束,位於大腿外側,主要功能是維持大腿肌群在 動作上的穩定性 跑步、騎腳踏車時,髂脛束會和膝蓋外側的外上髁摩擦,當摩擦程度過高、過於激烈,容 易引發疼痛導致ITBS(圖1) ITBS尤其好發於陸地下肢運動,雖說游泳是上半身的運動,但下肢為主的蛙式,會不會中 標呢 這就要從蛙式的動作說起ㄌ。 一般而言,蛙式腳部動作有兩種(圖2): 大蛙腳 小蛙腳 從大蛙腳英文名「pullout(往外拉開)」,就大概知道動作長怎樣: 雙腿向外張開至比骨盆寬,從鼠蹊部開始發力,用大腿內收肌把水夾起; 簡單來說,就是兩腳張開用整隻腿的內側夾水前進 大蛙腳: 優點 簡單易學(腳張開誰不會啊XD) 夾水量多、前進感明顯(動員整個大腿內側夾水) 適合長泳(鼠蹊部緊鄰髂骨和髖關節,而膝和髖分別是人體第一、第二大的關節, 用它們發力較不易疲累) 缺點 動作容易做錯(例如向外踹、踢),導致夾水效率不彰QQ 對於久坐臀大肌無力的人而言,腿容易痠、游起來容易累 需要增加髖關節的延展度,來提高夾水量(就是髖要開,腿才打得開啦 ) 雙膝張開、動作較大,水阻較大,動作效率較差 小蛙腳: 以膝蓋為軸心,大腿併攏、旋轉小腿肚來夾水 優點 旋轉半徑小,動作回復時間較快,因而適合衝刺階段的游泳 下肢動作角度較小,造成的水阻也較少,動作較為流線,效率好 缺點 動作較難、入門學習門檻高 長年長期以膝蓋為軸心旋轉,膝蓋彎曲、動作角度大,容易跑者膝 唉~就是要保護膝蓋才來游泳…腫魔辦 別怕,可以事前預防 ! 透過加強臀大肌、臀中肌(統稱屁股),以及股外側肌相連(大腿外側)的肌力,減少髂 脛束的負擔。 蚌殼/ 貝殼式,加強臀中肌和大腿外側的肌力,加上彈力帶效果更好 而髂脛束負責髖的外展,維持骨盆和膝的穩定; 目前已有研究指出,加強髖的延展度,讓髂脛束鼻要那麼緊,減輕它的壓力就不容易受 傷 你各位可別以為游大蛙腳就沒事 若要雙腳張得夠開、夾水量夠多,還是得加強髖關節的延展度啦 總之,沒事多拉筋,身體柔軟度 UP,運動傷害OUT‼ 瑜珈的鴿式、雙鴿、蜥蜴式和蝴蝶式,能有效開髖並舒緩壓力山大的髂脛束(圖4、5、6 、7) 以上圖片就放在附上的網頁留言處 ^^ 以下為圖文並茂好讀版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AFf9JX9Ed/ -- 純粹忠實記錄我的游泳人生: 媽,我在泳池啦! https://www.facebook.com/swimmingcapp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41.10.20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wim/M.1743695796.A.A2E.html
文章代碼(AID): #1dxg-qek (swim)
文章代碼(AID): #1dxg-qek (sw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