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 紀錄棒球史,是為了榮譽

看板wikibaseball作者 (紫色流浪貓)時間18年前 (2006/08/09 07:2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06.08.08  中國時報 紀錄棒球史,是為了榮譽 ◎謝仕淵 去年此時,正逢爆發二次職棒簽賭。一年來,台灣棒球歷經職棒票房與收視率下 降、簽賭疑雲未解、人才培育、國外棒球環境的磁吸效應等問題猶存,最近,陳純甄 失聯竟可能起因於兩千萬職棒簽賭債,而兄弟象隊以蔡豐安「不適任」為由釋出等事 ,皆令人徒增許多聯想。加之國內政局烏煙瘴氣,莫怪乎許多台灣人,早已將看王建 民優異的投球,視為一星期中最快樂的事。 二○○六年,適逢台灣棒球發展一百年,百年來,原本由日本人所引進的棒球運 動,經歷了不同時代的轉折與變遷,無論是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的嘉農、台灣聯隊、 中華隊,乃至六○年代以降的紅葉、金龍、三冠王,甚至近二十幾年來的奧運、職棒 、世界盃,棒球已發展出屬於台灣的意義,成為台灣人日常休閒的餘興活動,更是台 灣人爭取榮耀的憑藉。超越族群、性別與年齡的棒球,無疑是台灣道道地地的國球。 筆者始終相信這段由無數榮耀所聯繫而成的歷史,不僅專屬於棒球迷所有,且是 一段屬於台灣人的集體記憶;有助於認識與認同台灣的共同歷史。 事實上,近幾年來,在許多有心人士各自努力下,棒球文化的累積已踏出了一小 步。如台灣棒球史主體性確立、全球化與本土化下的棒球發展等課題,均有研究者注 意此些課題的發展。中華民國棒球協會為紀錄台灣棒球發展的軌跡,邀請棒球研究者 共同參與編撰的《台灣棒球百年史》業已出版,而公共電視台與客家電視台也分別就 其所關注,拍攝相關記錄片,「台灣棒球維基館」對於棒球史料數位化的努力已堂堂 邁入第三個年頭,各地的棒球文史工作者也分別就老照片與口述歷史的資料進行記錄 與保存的工作。 這些工作,刻不容緩,台灣棒球文化的見證者大多年邁,而在文字記載的傳統中 ,大多缺乏棒球活動的記載,此因日本殖民者對於日治時期棒球的報導偏重日本人, 而戰後統治者則是對棒球不熟悉,棒球同樣淪為文字記錄的邊緣,如此一來,七八十 歲的老前輩反而成為過去歷史的最佳報導者。 然而,投入棒球文化資產的資源實在有限,加上彼此之間缺乏聯繫,使得工作成 果的累積往往趕不上老前輩的凋零,這不僅是棒球歷史的空白,也由於棒球對於台灣 人意義非凡,因此,棒球歷史的空白也意味著一段無比美好的記憶,可能就此失落。 值此棒球發展百年之際,筆者誠心呼籲,國人應該重視棒球文化資產的累積, 不管透過出版品、紀錄片或者博物館,紀錄棒球就是紀錄台灣。更有甚者,棒球文化 資產的應用也同時應扮演教育功能,棒球選手榮譽感與道德感的建立,來自養成過程 的不斷教育,棒球文化資產所建立的價值,便是那足以作為典範的教材。金錢的誘惑 下,職棒簽賭疑雲的廓清,不僅有賴政府部門大刀破斧,榮譽感與道德感的建立,才 是根本之道。 台灣棒球的發展,需要一個記錄歷史且發揮教育功能的機制。如此,台灣棒球才 有望在一百年的基礎上,走向下一個百年! (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棒球百年史》撰寫者之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1.55.25
文章代碼(AID): #14sHvB9_ (wikibaseball)
文章代碼(AID): #14sHvB9_ (wikibaseb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