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向球迷學習
吳錦康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已經曲終人散,六十多場精采球賽、意大利奪冠和一眾球星領紅被趕出
場的畫面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除此之外,還有甚麼?
對筆者而言,球迷對自己國家球隊那種無私,甚至帶點瘋狂的支持,都讓世人開了眼界。
很多人說,一場球賽精采與否,除了球場中廿二人的表現外,還取決於球隊的第十二人
──球迷們的表現。且看大部份歐洲強隊的球迷吧,每逢自己所支持的球隊或球員接觸到
皮球,他們便會報以熱烈的掌聲,又會打鑼打鼓,全場比賽不停唱?球會會歌,搖旗吶喊,
或是一起玩「人浪」,場面好不熱鬧。得到他們這樣的支持,作為場中比賽的一份子自會
更加賣力;而作為對手的,面對這震耳欲聾的聲音,多少總會被這種氣勢壓得有點方寸紊
亂。
香港球迷在這方面卻顯得比較「內歛」,皆因他們寧可到商店購物或是留在家中閒?睡覺,
都不會到球場看本地球隊的比賽。二零零四年九月十二日的文匯報便報導「香港足總90周
年7人足球挑戰賽」,亦是零四年本地球季的第一場比賽,只有345人觀戰,門票收益更只
有叫人感到羞恥的 6720元。一週後的聯賽揭幕戰亦只有1051人入座,而其中更只有605人
是購票入場,該場收入為20420元,除了創下了揭幕戰的最低入場人數外,會方更概嘆這收
入就連約十萬元的場地租用開支也不夠。
這就是香港足球近年的境況:入場人數屢創新低,門票收益更是慘不忍睹。班主們看見曾
經盛極一時的香港足運已弄至如斯地步,作為商人,當然不可能再作一些「賺了也肯定不
夠賠本」的投資,在嚴重缺乏支援的情況下,球隊素質自然每況愈下,球迷就更不想入場
觀看賽事。有人將這個惡性循環歸咎於香港有太多不同種類的娛樂,如卡拉OK、的士高、
商場購物用膳,或留在家中看其他地方的聯賽直播,而令球迷入場觀看球賽的興緻大減。
但這是否代表其他歐洲國家除足球以外就沒有其他娛樂可供選擇?還是他們在有其他選擇
的情況下也以觀看球賽為主要消遣?「選擇其他消遣方法而捨棄入場觀看球賽」的論調當
然不能成立,但球迷以一種差不多「完全放棄」的態度來「支持」香港足球卻很值得關注
。
無可否認,從技術層面來看,香港球隊(甚至香港代表隊)不可跟世界列強相比,但球迷
支持國家隊(或地方代表隊)的程度卻或多或少反映了他們的民族意識及歸屬感的強弱。
相比起本屆世界盃,2002年日韓世界盃或許能更清楚表達這一點。各地球迷們跟球隊穿
州過省,從日本到南韓,再由南韓走回日本,球隊朝夕操練他們都如影隨形,觀看球星固
然是重點,但並不是每一隊球隊都有知名度高的球星,促使這些球迷日夜緊貼?沒有球星的
球隊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他們喜愛自己的國家,也欣賞那些代表自己國家跟人家「拼命
」的人,他們有一種「榮辱與共」的感覺,對自己國家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日本學者清
水諭(Shimizu Satoshi)就曾經引述一位日本記者的報導,當中談及南韓隊因一次愚蠢的犯
錯令到他們最終二比三不敵土耳其隊,成千上萬的南韓民眾就冒雨在首爾的廣場聚集,一
邊唱國歌以示支持,一邊卻淚如雨下。清水諭亦曾經訪問過一位日本球迷,他認為為代表
自己國家比賽的球隊吶喊助威,除了要給他們鼓勵之外,也要讓他們知道「不成功,便成
仁」這個道理。而這位球迷的一句說話,「你(國家代表隊)代表?我們的國家,你要好好記
?」,就讓清水諭刻骨銘記。
再回想香港隊當日以一比七不敵中國隊一事,球隊的比現當然不值一提,但球迷的表現及
回應就更令人費解。「愛國」的球迷認為香港隊應該比賽中「放水」,好讓國家隊能夠取
得出線資格;比較「愛港」的球迷則認為這樣的比數是香港足球壇的恥辱,與其球隊要這
樣苦撐下去,倒不如「關門大吉」,免得日後再招人話柄。
批評的聲音很多,希望香港隊有日能以實力擊敗各國列強的人很少。晉身世界盃是痴人說
夢,紙上談兵嗎?這倒也未必。試問四、五十年前又有多少人估計到日本隊和南韓隊竟然
能夠成為世界列強的心腹大患?香港隊能走到多遠沒有人知道,但香港人完全不支持香港
隊卻是個不爭的事實。不支持的原因有很多,球員技術、外型、球隊成績等等,但筆者覺
得香港人對香港沒有太大的歸屬感也是一個問題。香港人的民族意識從來都不強,代表隊
的意義就只是一群運動細胞較為優良的人走在一起,總沒有那種「你在代表我們這塊土地
」的感覺,或許殖民地思想還殘留了一點點在我們心中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86.45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B_supporters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
-2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