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民意論壇]教長南美行 踢出畸形體育
【聯合報╱林東寬/國立體院研究生(台南市)】 2008.02.05 02:37 am
教育部長杜正勝欲出訪巴拉圭等國,緊急取消,媒體報導重點皆在此行將耗費多少公帑,
卻忽略了杜正勝原是要代表台灣與巴拉圭簽署體育協定,計畫送十歲以下的學童至巴拉圭
「學踢足球」,完全暴露出台灣在體育方面的畸形發展。
此一政策之尹始,乃是二○○二年台灣花費鉅資邀請甫參加第十七屆世界杯足球賽的塞內
加爾國家隊來台示範,陳水扁總統宣稱該年為台灣足球年,並提出計畫送學童出國學踢足
球的構想,期望他們學成歸國後可以「為國爭光」。
運動,尤其是團體性的運動,絕不是菁英式的培訓就可以成功,畢竟在數年的培養過程裡
,天分優劣、訓練方式與運動傷害都足以嚴重影響一個選手未來的成就。要全面提升某項
運動的實力,唯有擴大參與的人數,經由層級不斷地競爭、淘汰,才會培養出最優秀的選
手。所以縱使中國地大物博,但是因為棒球參與人口少,在沒有良好的競爭與淘汰機制下
,中國的棒球隊出了國門只有被台灣耍著玩的份。會說送二十個學生至國外踢球,期望數
年後可以為台灣踢出好成績,顯示陳水扁在運動方面完全是個外行。
更深一層牽涉者,即是台灣對於體育的畸形發展。台灣在外交頻頻受挫的情況下,「運動
」成了宣揚國威的最好方式,而這些運動選手則需荒廢學業,接受日以繼夜的訓練。
美國大學生學業成績及格為GPA達二.○,而大學體育協會NCAA選手亦須達一.八
,否則該球員將禁止參賽及訓練,違者全隊禁賽,而如果學校對球員成績放水被查獲者,
最嚴重亦可處分全隊禁賽。
此外,NCAA在訓練時間上亦有嚴格規定,以確保這些學生運動員的本業是在唸書,而
非如職業球員般的練球。縱然如此,台灣的菁英球隊碰上這些訓練時間遠少於台灣的學生
運動員,仍然通常只有被打到丟盔棄甲的份。
教育部認為把兩間體院合併,就希望選手可以更有效率地為國爭光,但美國的「長春藤聯
盟」,十一間學校皆是在學術界享有崇高地位的名校,但極少人知道長春藤聯盟其實是一
個「運動聯盟」,光哈佛與耶魯兩校,百餘年來即培養出超過四百名奧運選手,並且奪下
超過一五○面獎牌。難道美國人天生比台灣人優秀,可在兼顧學業下,仍有卓越的運動表
現?
假使這些被送出國的學童十年後都成了頂尖的運動選手,可以在世界盃奪下台灣史上第一
座冠軍,然後呢?台灣有沒有想過這些學童的未來?還是給他們國光獎金,然後打發他們
回家種田?
縱使台灣將體育學院合併為體育大學,但台灣對體育的畸形態度,在廿一世紀的今天,較
之被禁止用「中華民國」參與國際賽事的當年,毫無根本的改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79.90
B_supporters 近期熱門文章
PTT體育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