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合理推估 鋒仔單季27發

看板CCF作者 (123)時間19年前 (2006/01/06 20:39), 編輯推噓15(1617)
留言24則, 1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記者王惠民/報導】 陳金鋒返國投入中華職棒,單季能敲出多少支全壘打,球迷都很想知道答案,若從他最近 四年在3A的表現來看,單季27支紅不讓是個合理的推估數字。 一般而言,國內職棒的水準,被評價為稍高於美國小聯盟2A,但仍不到3A的水準,而一般 長打型球員,在2A的全壘打單季產量,大約會比在3A多出八到十支左右。 陳金鋒最近四年,在道奇3A拉斯維加斯51區隊的全壘打產量都很穩定,2002和2003年都出 賽133場以上,全壘打同樣是26支,2004年只打81場就有20支,去年87場有15支。 以陳金鋒在3A具有單季26支全壘打的實力來看,來到大約是2A層級的中華職棒,應該可以 增加十支左右的產量,因此單季可以達到36支。 不過,中華職棒球季每年只有100場,不比陳金鋒在3A出賽的133場左右,因此折算比例, 陳金鋒大約可以在中華職棒敲出單季27支全壘打。 當然,若以陳金鋒2004年只出賽81場,就敲出高達20支全壘打的3A表現來推論,他在中華 職棒單季將會有單季35發紅不讓的產量,不過,陳金鋒離開台灣已經七年,對國內職棒並 不熟悉,這個要求可能是太嚴苛了一點。 【2006/01/06 民生報】 -- 無言的地方還真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45.150

01/06 20:45, , 1F
無言的地方還真多...
01/06 20:45, 1F

01/06 20:49, , 2F
無言的地方還滿多...
01/06 20:49, 2F

01/06 20:50, , 3F
最好是中職有到2A,那胡金龍回來就拿中華隊先發是打假的?
01/06 20:50, 3F

01/06 20:52, , 4F
歡樂中職有2A程度? XD
01/06 20:52, 4F

01/06 21:15, , 5F
還略高於2A勒?那是十幾年前的時代的事了吧
01/06 21:15, 5F

01/06 21:16, , 6F
幾十年前遠低於2A吧!!樓上的
01/06 21:16, 6F

01/06 21:23, , 7F
那現在咧...不是更加遠低了= =
01/06 21:23, 7F

01/06 21:24, , 8F
以前水準的確是有比較高沒錯
01/06 21:24, 8F

01/06 21:24, , 9F
比較高? 有做過研究嗎?
01/06 21:24, 9F

01/06 21:24, , 10F
因為以前別人比較爛,所以相較之下沒差像現在那麼多
01/06 21:24, 10F

01/06 21:25, , 11F
其實是比以前更接近一些...不過整體水準不到2A是不爭的事實
01/06 21:25, 11F

01/06 21:25, , 12F
人家一直在進步,我們連是不是退步了都很有爭議
01/06 21:25, 12F

01/06 21:44, , 13F
我的推估則是38發...呵呵 來個投票吧!
01/06 21:44, 13F

01/06 22:02, , 14F
我噴飯了
01/06 22:02, 14F

01/06 22:18, , 15F
是要熟悉什麼...球來就打就好啦!!!
01/06 22:18, 15F

01/06 22:38, , 16F
中職連1A都不如陳來台打 不要說6年 打一年就一整個Orz
01/06 22:38, 16F

01/06 23:21, , 17F
中職連1A都沒有那以後洋將都請1A的就好了
01/06 23:21, 17F

01/06 23:23, , 18F
無言的地方還真多...= =|||
01/06 23:23, 18F

01/07 00:50, , 19F
呀悠~真是不用太認真啦!~我覺得可以停了
01/07 00:50, 19F

01/07 03:05, , 20F
有B+就不錯了 還A
01/07 03:05, 20F

01/07 07:52, , 21F
==========以上是裝懂名單=========
01/07 07:52, 21F

01/07 13:37, , 22F
記者大概忘了台中球場..
01/07 13:37, 22F

01/07 14:43, , 23F
去台中打,外野手可能要貼在全壘牆前或是擠在內野區
01/07 14:43, 23F

01/08 16:36, , 24F
一直都很爛,以前是1A+,現在還是1A+,回憶總是美好的......
01/08 16:36, 24F
文章代碼(AID): #13lcJnok (CC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3lcJnok (C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