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ahab 藍洞:極致魅惑的骸骨花園

看板DivingSport (潛水)作者 (全身酸痛的週一)時間11年前 (2014/02/25 06:16),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08年我去埃及紅海潛水的時候還讚嘆過當地為絕佳潛點 魚多流少水溫高,水下景色美不勝收 而且各種地形都有得試 價錢又不貴,實在是我們這種小資階級的俗擱大碗好選擇 當時寫的文章還有收到精華區 現在回去看,發現少寫了美麗背後常常被忽視的風險與悲劇 剛好今天看到一個潛水節目,就順便來寫一下 Dahab 藍洞的故事吧~ 藍洞的基本資料看這裡 http://en.wikipedia.org/wiki/Blue_Hole_(Red_Sea) 原本沿岸的淺礁突然往下破一個大洞(超過100米) 這層淺礁隔開了洞裡和洞外直到水下52米處才有一個拱門連通裡外 http://tonycoopertechnical.com/wp-content/uploads/2013/05/Dahab-178.jpg
Dahab 藍洞之所以有名不只是因為它奇異的深度和形狀, 也因為在此逝去的許多潛水人的性命 最有名的是發生在 2000/04/28 的 Yuri Lipski 死亡事故 Yuei Lipski 是名以色列俄籍潛水愛好者 他帶著一台潛水相機和電池組在當地詢問願意帶他下洞的店家 可是當大部分的店家都因為他缺乏訓練和經驗而拒絕他之後,他決定自己一個人下藍洞 帶著租借來的一般OW裝備(一般潛水衣、單氣瓶、壓縮空氣)和相機裝備 他就這樣自己下去了 他的計畫很間單,快速下潛,找到水下拱門後快速通過,然後回到水面 他的相機將會忠實記錄下他這次勇敢的挑戰 他將是個英雄 然而,這個計畫從一開始就充滿了錯誤的決定 最後他的這趟下潛變成他人生的最後一潛 而他的相機則忠實的紀錄下他的這趟死亡之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Rj0lymMMGs
(請自行斟酌是否觀看影片... 後勁很強) 事故原因分析: (翻譯自 http://www.reddit.com/r/creepy/comments/1ffdz9/ 此篇文章) 1. 他用壓縮空氣進行深潛。 基本上深度超過40米就不該使用壓縮空氣, 其中的氧氣在58米左右就能引起氧中毒的反應,再加上氮醉的效果 當他最後停留在90米處基本上他的大腦已經無法像正常人一樣思考與反應了 2. 單氣瓶 3. 負荷過重。 在那樣的深度下,一般的潛水衣會被壓到極薄,所能給予的浮力也會降到極小 同樣的,BCD 裡的氣體積也會被壓縮,造成潛得越深浮力越小,但負重卻沒減少 而如果拼命給BCD充氣,又會浪費掉氣瓶裡每一口珍貴的救命空氣 所以要做那樣深度的潛水,事前的負重計算是一門專業的學問 不是我們一般休閒潛水以體重概抓個幾公斤配重就可以的 尤其是有帶相機下水的,相機、機殼、閃燈和電池組整套的重量都要考慮在內 4. 獨潛 總結,他是被他自己的大意輕忽和自負給害死的 不是鯊魚、不是亂流,完全是死者自己造成的人為因素..... 在 Dahab 藍洞獻出生命的不只他一人, (官方正式紀錄只有40人,但多數當地潛導相信實際死亡人數遠超過於此) 也因此為它贏得 World's most dangerous dive site 的名稱 而這個名稱又為它吸引來更多年輕氣盛卻又訓練與知識不足的潛水員前來挑戰 運氣好的,在事故發生前還有機會回頭 少數不幸的,就如海妖傳說一樣,被蔚藍神秘的藍洞一請而再不回頭... 直至死亡 -- 在另一則文章裡則有人爭論 Yuri Lipski 是真的死於人為疏忽還是死於謎樣生物的攻擊 http://www.unexplained-mysteries.com/forum/index.php?showtopic=202294 這裡面原PO堅持在影片中可以看到片段海怪的影像 同篇文中另一位使用者 Sakari 的分享也很值得一讀 當PADI/Naui降低AOW的標準時,其實也造就了許多訓練不足卻過度自負的潛水員... 閱讀完他們的文章,自省中~~ -- 各有滋味不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3.67.34.211

02/25 06:40, , 1F
這篇(英文)http://ppt.cc/RwHl 也值得一讀..
02/25 06:40, 1F

02/25 12:35, , 2F
推William Trubridge No Fin穿越Dahab藍洞
02/25 12:35, 2F

02/26 17:00, , 3F
6:42秒左右有看到東西衝出來....
02/26 17:00, 3F

03/05 20:33, , 4F
感謝分享!
03/05 20:33, 4F
文章代碼(AID): #1J2yIwHi (DivingSport)
文章代碼(AID): #1J2yIwHi (DivingS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