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排氣系統?

看板FORMULA1 (F1 賽車)作者 (觸身球專家)時間14年前 (2011/07/25 18:07), 編輯推噓12(1201)
留言13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直接回文整理一遍好了~推的很順手但自己回去看都覺得頭痛XD ※ 引述《liaommx (Orz)》之銘言: : 今天看了ESPN, : 聽到賽前報導說, : "雷諾車隊暫時放棄更改排氣系統" : (忘了是不是這樣說的,有錯請更正,謝謝) : 簡單找了一下資料, : 好像沒看到特別敘述排氣管的圖片, : 讓我就很好奇了, : 前排氣和後排氣... : 這邊提到的前排後排.是向前排氣還是向後排氣? : 或是前置的排氣系統,和後置的排氣系統? : 因為我覺得,向前排氣的話不就撞風讓排氣更難排走嗎?... 雷諾的說往前排氣,事實上是『排氣管前置』 大體上來講是往側面排氣,然後讓氣流順著sidepod下端的凹槽往後飄 原始目的其實還是順著從去年以來紅牛帶領的, 利用排氣能量餵食擴散器氣流以增加擴散器下壓力的想法 但今年關於擴散器的規則改了, 變成說車底板在擴散器往前投影的範圍內必須是沒開洞而一體的, 所以去年那種雙層擴散器+低吹排氣管直接往擴散器洞裡吹的設計就不能再用 紅牛跟法拉利就改成把排氣管延長+打扁,然後從擴散器側面往後吹, 一樣起到幫住擴散器加速車底空氣抽出的功用而增加下壓力 而擴散器上方,包含尾翼底部樑翼部份 則透過車身空力設計導引大量乾淨的氣流通過也產生下壓力 雷諾的想法是打著一石二鳥的主意 透過前吹排氣延sidepod底端往後引導排氣氣流的方式 讓排氣的氣流可以同時由整個擴散器上方及側面吹過去 此外他也可以利用車身空力設計的方式往後引導氣流 整組看起來比紅牛那種上面跟側面分工的模式似乎理想些,更可以利用排氣能量 麥拉崙在這邊最極端也最異想天開,也就是傳說中的『章魚排氣管』 把兩排氣管收集在一個據說是盒狀的『排氣分配器』以後 開幾個口同時援用雷諾跟牛/馬軍模式向所有有利的地方吹氣 並也同時利用極端的Sidepod設計往後引導氣流到尾翼那邊去這樣 那後來這章魚被FIA打槍不說,事實上也沒比較快還故障連連 所以在澳洲站前10天緊急改用牛/馬軍的模式安置排氣管 並用鈦合金緊急打造一個新擴散器來配合這個急造的排氣管佈局 並在西班牙站後差不多照抄了紅牛的尾部及排氣管佈局,直到今天 (不過與此同時紅牛也抄了麥拉崙的尾翼側板下方延伸片的設計來協助優化尾部氣流 而這套聽說是豐田的研究成果.....所以說F1反正就是在看的到的地方大家抄來抄去) 而到現在雷諾似乎也發現他們那套並不很理想了,有意放棄 : 如果是前置後置的話, : 兩個有甚麼差別? : 是因為新的規定對於排氣廢熱下壓力的規定, : 所以前排後排能運用的方是有差別嗎? : 借用大家還在熱烈討論的時候,發這個新手問題, : 麻煩大家解答我的疑惑一下,感謝 本質上,今年大家的設計重點,跟隨去年的RB6 都是想把最順暢,甚至最好加上排氣輔助的氣流送到擴散器的上方跟側面 以換取尾部的空力性能,講白話就是下壓力 只是方法各有巧妙,或者靠車身空力設計,或者靠排氣管位置 紐維在去年的成功基礎上並沒有對今年車子的空力佈局作多少改變 只是因應新規則,把排氣管打扁延伸並由側面出口往後吹 雷諾,如前所述,基本就是想用這前置排氣管的方式設計兩個願望一次滿足這樣 麥拉崙的話透過側箱設計偷雞換取乾淨的上方氣流 + 本來想用章魚排氣管 但後來在排氣管方面也是抄了牛軍佈局 跟麥隊以及雷諾的花樣比起來,法拉利今年的設計是很了不起的 他甚至還是推桿式的後懸吊,也沒有什麼偷雞的招,但速度現在完全不輸紅牛了 這倒是一直很符合那位退休的設計師R.B.留下的『革新但不作革命性發展』的原則 比起麥隊三不五時車子就有新花樣然後大好大壞,法拉利的設計都是一直比較平穩的 至於有網友談到今年擴散器規則改變的話, 其實在F1車子翅膀越長越多,越來越空力化那幾年以來 FIA都是以削減前方車輛對後方氣動干擾為主要目標,終極目的當然是方便超車 (到2008年應該是極致了,各種上下左右的空力套件基本上可以一片翅膀接一片翅膀的 把氣流幾乎完美乾淨不受干擾的的繞過整個車身直到後方尾翼區,但這樣也造成只要 稍微側面空力套件破了一片車子就開始亂晃...不過禁了這個大家就把腦袋動到鼻翼 上面,還是一樣爆了一個端版還是啥的車子就幾乎沒辦法開.....道高一尺......) 09年把車改成現在這推土機模樣就是為了這原因 先是限制了車側空力套件,也縮小並升高尾翼,這都是讓前車氣流減少對後車干擾的方式 大鼻翼則更有助於後車對抗前車氣流干擾這樣 (大舒表示:但這樣我的鼻子就老是被碰掉!) 今年的DRS則算是last mile,連必然因為前車干擾增加的阻力都給方法消掉 這樣就不必一定要咬到對方尾流/真空帶才能有效逼近超車了 那限制擴散器效率也是一樣的想法 可以想見當你擴散器效率越高,也就是從車底更有效率的抽出空氣 必然對後車的氣流干擾就更升一級,這跟FIA的政策就背道而馳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115.190

07/25 18:12, , 1F
專業
07/25 18:12, 1F

07/25 18:41, , 2F
擴散器下壓力應該較不受前車氣流影響 FIA要增加超車
07/25 18:41, 2F

07/25 18:42, , 3F
反而該放寬對擴散器的限制..
07/25 18:42, 3F

07/25 18:46, , 4F
F2008是2008場上最漂亮的車,可惜沒拿下車手WC
07/25 18:46, 4F

07/25 18:52, , 5F
專業r大
07/25 18:52, 5F

07/25 20:19, , 6F
專業,有圖片就能寫論文了
07/25 20:19, 6F

07/25 20:32, , 7F
專業 給m
07/25 20:32, 7F

07/25 20:40, , 8F
比紅牛的PitCrew還專業
07/25 20:40, 8F

07/26 03:14, , 9F
比法拉拉的換胎手還專業
07/26 03:14, 9F

07/26 13:24, , 10F
專業解說 推!!
07/26 13:24, 10F

07/26 14:07, , 11F
專業 推
07/26 14:07, 11F

07/26 14:47, , 12F
07/26 14:47, 12F

07/26 21:01, , 13F
好棒的文章,非常感謝:)
07/26 21:01, 13F
※ 編輯: roxinnccu 來自: 218.166.121.9 (07/26 21:07)
文章代碼(AID): #1EBK1z3q (FORMULA1)
文章代碼(AID): #1EBK1z3q (FORMUL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