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野村筆記』第二章:經驗是管理和指導的基礎

看板GoldenEagles作者時間17年前 (2008/05/15 17:3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註:此為日促會RJ大辛苦翻譯的作品:老爹的著作「野村筆記」, 雖然在日本似乎賣的不錯,不過在台灣要有中譯本...咳咳, 以老爹在台灣黑成這樣的情況,應該很難XD RJ大是先翻譯自己有興趣的部分,篇幅有點長,所以板僕分幾篇PO出來 有些部分可能與原文有些出入,歡迎對日文有研究的大大跟RJ大研究討論 又,轉錄此系列有經RJ大同意,並附上原網址,請大家多去幫RJ大加油打氣喲~~~ http://npb.club.tw/viewtopic.php?t=23760 ====== 野村筆記選譯: 第二章:經驗是管理和指導的基礎: page:30~32 技術是有界限的 投手投出的指叉球,要打,或是面對掉落到壞球帶的指叉球,要止住球棒,怎樣做才好呢 ?多數的球員對此的辦法是磨練技術。 拼命努力地進行練習,於是技術提高,現在的教練的指導也大多是對技術的指導。 但是,技術是有界限的。我自己,在進入職業棒球界七、八年後,才懂得這個道理。 職棒的水準,大概能做出對應。掉入壞球帶的球放掉不打,如果掉入好球帶,比起快球來 說沒有球威(尾勁?)的半快球當然要更好打。 然而大部分的擊球員對內角的快球有警戒心,或者認為難對付,但是倘若一直如此,便會 被逼入絕路,無論如何,也要強化對內角球的打擊能力。 但是在職業選手中,大多數日本人為了不站著不動被三振,押寶押在變化球身上,直到被 逼到絕路。在兩好球之後,就變成了A型(參見35頁,將直球視作重點,但是遇到變化球 也打的打者類型)打者了。 比起鈴木一朗這樣「一邊瞄準變化球的同時直球也不怕」的天才型打者,絕大多數的打者 ,想像著來的是慢速的變化球的時候,來了直球,通常就變得無能為力。反過來,瞄準快 球打的時候,來了變化球也可以打成界外來避免出局。(當然了,淩厲的變化度加上好的 落點,打成界外也是不容易的。) 只是,像指叉球這樣難對付的,就是沒法對應的特殊球(我把沒法瞄著打和不好打的球叫 做特殊球)。球路和滑球或者曲線球不一樣,和直球極其接近,當然要揮棒。打者心中想 著「還真直啊」便出棒了。在臨進本壘板時球急速下降了,一出局。當心裡想著「糟了 !」的時候,棒子已經揮出去了。 那怎麼辦才好呢? 1.徹底地貫徹「睜大眼睛盯好球」。 2.去除用力揮棒的意識,眼睛盯著好球帶的上沿。 3.不要太在意內角快球,單純地將投手的球揮擊出去。 4.為了叉著手指投指叉球,很多投手變得容易存在癖好,找出那個癖好(從教練席找癖好 也會有所幫助)。 5.無論如何也很難打中的打者,就要憑著對輸贏的執著(勝負心),讀出對方的配球,眼 睛不離投手,根據場上狀況配合好壞球數和比賽資料,觀察配球的傾向。 (4.5兩條翻譯得不太准) 和第三條配合對應的,為了讓人不進攻自己的內角,平常就進行策略和表演能力方面的努 力。「對內角好強啊。」「內角打得很好啊。」「總是喜歡打內角啊。」給對方強打者的 印象的話,自己這邊的節奏就比較好把握。 在打擊的時候,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因為抱有強烈的「不擅長打內角」的想法而崩壞的。 相反地,「異常的善打內角啊」「內角是會被打全壘打的區域」這樣的的恐怖感施加對手 的話,自己就好辦多了。 我的有自信能夠進行斷言的一貫主張,就是借由這樣的經驗產生的。 「要是不會打內角球的話,是不配吃職業棒球選手這碗飯的」 ^^^^^^^^^^^^^^^^^^^^^^^^^^^^^^^^^^^^^^^^^^^^^^^^^^^^^^ 為了摒除「內角球不擅長打,是弱點」這樣的想法,要開拓思路,想盡一切辦法。在技術 沒法立刻提升的時候,借由心理戰的優越感,調查資料以及發現癖好來制定作戰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65.248
文章代碼(AID): #18B0IPWR (GoldenEagles)
文章代碼(AID): #18B0IPWR (GoldenEagles)